- 《過秦論》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過秦論教學反思范文
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jié)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jiān)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yǎng),提升自我發(fā)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shù),以期實現(xiàn)教師的自我價值。下面是應屆畢業(yè)生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guān)于過秦論教學反思范文,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過秦論教學反思范文一
《過秦論》是賈誼的一篇非常有氣勢的政論文。從此文來看,賈誼是頗富才情的,他是西漢時期杰出的政論
家和辭賦家,作為一個偉大政論家,他二十歲時就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張,表現(xiàn)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漢文帝的賞識。
但賈誼的一生或許是個悲劇,賈誼的悲劇不在于懷才不遇,因為他的才不是一般的才,而是一種足以作為帝王之師的才。為帝王師,為皇帝出謀劃策,對于一個讀書人來說,是何等的榮耀。賈誼生前支了不少招、出了不少謀,但后人公認其招其謀見用者稀,于是便由李商隱來發(fā)一長嘆。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賈誼和中國許多文人一樣,都沒辦法真正地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他們常常被排除在帝王之外,渴望得到帝王的賞識卻偏又不能如愿,于是他們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文字功夫上,鋪排縱橫,灑灑洋洋,用文字本身來吸引輿論的關(guān)注,進而爭取得到皇帝的欣賞。無疑,賈誼也是如此。我們來看看被后人惋惜和崇敬的賈誼以及賈誼的《過秦論》。從《昭明文選》到《古文觀止》似乎歷代文人都將此文奉為經(jīng)典,可見其文字鋪排渲染之功力。賈誼之寫《過秦論》氣盛而情濃,仿佛一戰(zhàn)國縱橫家再世。
賈誼是在大漢朝開平盛世之下寫此文的,獨見古代文人的社會責任感。他對秦王朝的統(tǒng)一過程是極其贊美的,不惜波墨如水,“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樸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這種汪洋恣肆筆鋒大概也只有賈誼才能寫得出了。秦王朝爭得天下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但在“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的農(nóng)民義軍的打擊下還不是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于是他很自然地就說出了這是因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盡管后來的`歷史證明了賈誼確有先見之明,但我不知道處在歌舞升平中的漢文帝看了此文后心中有何感喟,不知這是不是賈誼的悲劇根源之所在,因為高高在上的帝王更喜歡歌功頌德的文章,以此來滿足自己的私欲,標榜自己是個賢明的君主。
我無論如何都沒辦法把《過秦論》這么大氣的文章和那個因梁王墮馬而郁郁寡歡、從而早逝的賈誼聯(lián)系在一起,我不知賈誼是否是自己選擇這樣的一種悲情生活,而正是這種選擇才給后人留下了無數(shù)的猜解。而正是這種悲劇,才得到了司馬遷的賞識,以至于為他寫傳記時,把他和屈原列在了一塊,在司馬遷的心中,他是極喜歡磨難英雄的,在他看來,屈原和賈誼是同一類人,雖然他們的人生是個悲劇,但他們同樣可以讓后人景仰。
我不知道是賈誼成全了文學史還是歷史成全了賈誼,亦或是賈誼自己成全了自己。無論如何,賈誼都為我們留下了經(jīng)典性的文字。他讓我們知道,即使看似最枯燥的政論文,依然可以寫得很壯美。
過秦論教學反思范文二
在教學《過秦論》一文時,老師們在備課會上提出了很多問題,在本單元所選的課文中,本文是篇幅最長且難度最大的一篇,難度大主要表現(xiàn)在實詞的生字較多,虛詞用法比較復雜,文章雖然是議論文,但是,按照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此文,它很不規(guī)范,議論文不講理,而全靠擺事實,議論成分很少。對此,我在教學中采取了以下的一些措施。
1. 確實教學目標,如,在講解第三段的時候,我重點講解了“余烈”、“六合”、“卻”、“愚”、“弱”等實詞;虛詞重點講一個“而”和“以”字,其它地方可以淡化。
2. 第四段我在確實教學目標的時候,重點講了實詞活用現(xiàn)象名詞用如動詞和名詞作狀語。如“甕牖繩樞”、“云集響應”、“景從”等這段的虛詞可以不講了。
3. 第五段中虛詞的重點依然是“而”和“以”的用法,照應前面的文段繼續(xù)鞏固這個虛詞的用法;在實詞方面,我重點選擇了“小弱”、“道”、“序”、“朝”等實詞的用法。
4. 由于賈誼這篇“論”文是以賦作論,其中文學的味道很濃,應該通過反復的誦讀來讓學生體驗語言的表現(xiàn)力。在前面的段落里可以看到大量的修辭手法的運用,使得文章辭采飛揚,如行云流水。像大量的排句、對偶句的使用;夸張手法的運用(關(guān)于六國的謀士將領(lǐng)很多都不是一個時代的人,而且相距甚遠;同時可以結(jié)合課文練習三中的句子引導學生理解、體會本文的句式特點,當然,駢散結(jié)合,使得行文在整齊中富于變化,朗朗成韻也是本文的一個重要特色。
5. 在相關(guān)的語段的教學中,我還引導學生討論一些關(guān)鍵的字詞的作用和表現(xiàn)力,進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探究作者的寫作意圖。如我在教學第三段時,提出兩個問題一是西段中能夠表明作者態(tài)度的是哪個詞?你從中讀出了什么味?在章法上,它起到什么樣的作用?明確:“自以為”,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說出了自己的體會,有的同學認為是“狂妄自大”,有的同學說是讀出了秦始皇的自信,有的同學讀出了秦國實力確實強大而不可撼動,有的同學讀出了作者對秦始皇的否定,有的同學讀出了作者嘲諷等等。在此基礎(chǔ)上,我再問學生,這個詞在文章的章法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很多同學都能理解說是引起下文,但是,這只是說對了一半,作者這樣寫實際是為下文張本,否則,這段話難以與下文關(guān)聯(lián)起來。即,按照正常的邏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又采取了一系列的嚴密措施,那么,秦國,不秦朝當然應該是子子孫孫為皇帝可傳萬世而不絕了。但是,作者在這里偏要說是“自以為”,給了它一個似褒實貶的結(jié)論,為下文秦滅亡的結(jié)果來做鋪墊,真是匠心獨運,妙手天成。通過這樣的賞讀,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在賞讀關(guān)鍵字的時候,我還讓學生比較了“愚”和“弱”這兩個近義詞在表現(xiàn)上的不同之處,讓學生知道作者在表現(xiàn)的時候有所側(cè)重:一個是指思想上的愚昧,一個是指實力上的削弱。這也是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的.地方。
6. 在第四段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認真比較名詞的活用的現(xiàn)象:作狀語和作動詞。兩個知識點都非常重要。可是有些學生容易混淆,用這個例子來區(qū)別,很有可比性,也容易讓學生通過記住語言材料來記住用法,效果明顯。然后讓學生討論“轉(zhuǎn)而攻秦”的“轉(zhuǎn)”里暗含著作者的表達意圖。學生只有聯(lián)系整個這段話才能作出比較確切的解釋。很多學生的理解出現(xiàn)了偏差,說明他們結(jié)合語境來理解詞語意義的良好的閱讀習慣還沒有形成。結(jié)合全段的語境,顯然作者是表達出陳涉等人的起義是倉促之間攻打秦國,強調(diào)沒有準備的意義。
7. 在第五段的教學中,要求學生結(jié)合金圣嘆的對《過秦論》的點評來思考。本文以大量的篇幅鋪張宣揚秦的興盛史,再以秦的速亡史與之比較照應,運用了先揚后抑、揚中有抑的手法,處處以襯托、對比來形成反差,得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結(jié)論,說明秦朝滅亡的重要原因是不施仁政施暴政結(jié)果,勸戒后來的統(tǒng)治者只有施仁義,行仁政,才能長治久安;同時,這也體現(xiàn)了賈誼作為辭賦家的政論特色,用夸飾的手法敘事狀物,達到文勢滔滔,波瀾層迭的藝術(shù)效果。
總之,《過秦論》雖是一篇長文,但是,我們也可以嘗試短教,也可以嘗試簡教。語文教學首要的問題當然是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因為,一篇文章可以有無數(shù)種的教法,此所謂教無定法。但是無論如何變化,語文課必須有語文的味道,必須像語文的樣子,必須循語文的規(guī)律。所以,我認為教學內(nèi)容的核心當然是教學目標,目標定了,我們才不會跑偏,此所謂萬變不離其蹤,“緣督以為常”。
【過秦論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過秦論》教學反思08-08
《過秦論》教學案例(精選11篇)06-29
《過秦論》教學設計(通用9篇)09-07
《過秦論》原文及譯文03-17
《過秦論》的原文及翻譯03-02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語文過秦論教學設計08-28
《過秦論》公開課教案05-11
《過秦論》原文閱讀及對照翻譯06-20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7-29
小學教學教學反思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