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反思【推薦】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最近學習了語文新課程標準,我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jù)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更注重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并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教學中,我們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xiàn)。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xiàn)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墩Z文課程標準》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yǎng)策劃、組織、協(xié)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積極主動地參與,特別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除此之外,對閱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探究性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學習策略。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嚴格約束自己,爭取在教學中有新的突破。在教學中不斷獲取知識,既要教好學生,也要在教學中汲取經(jīng)驗。更會以學生為主,尊重學生,愛護學生,讓他們在一個輕松的氛圍下學習知識。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草原》是人教課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一課。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親身的經(jīng)歷和感受寫下了《草原》這篇訪問記。文章記敘了他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作者通過對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斷認識這條明線,以及自己情感發(fā)展的暗線,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xiàn)出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點:一是從文章的思想內容出發(fā)考慮,讓學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團結友愛情感的熏陶。作者筆下的草原風情圖如詩如畫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讀的極好素材。通過感情朗讀的訓練可以深化對文章表達情感的體會。因此,第二個教學目標確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揣摩優(yōu)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fā)情感的方法。
反復地、有感情的朗讀,也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通過突出重點借以突破教學難點,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深刻含義。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用多媒體展現(xiàn)草原美景。學生隨著一幅幅畫面的展示,充分認識了草原的天、地、小丘、羊群的美;再感情的朗讀這些優(yōu)美的句子,理解含義深刻的詞語,進一步理解了作者的感受。
。、小組合作學習,體會人情美。思考: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對待客人的特點,你想用什么?(熱情好客)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迎客 待客 聯(lián)歡 話別)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用~~~勾畫出來。這一設計便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較好的發(fā)揮。
。、開展活動,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活動:
假如你是一名隨行的記者,你最想拍下哪一個精彩的瞬間?
。ㄏ胂螽嬅妫
此時此刻,如果你是那內蒙古同胞,你想說什么?
此時此刻,要是你是在場的漢族兄弟,你會說些什么?
同桌互說。
課件展示夕陽的余暉灑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在悲涼、滄桑的音樂聲中,在學生深情的吟頌中,在學生深情的話別演示中,引導學生將“蒙漢情”升華為“民族情”,這一教學難點得到很好的突破。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有以下不足的地方:
1、感情朗讀指導不到位,。老師缺乏范讀。第一段是描寫草原的經(jīng)典之作,寫得非常美,應該用飽含深情的朗誦引導學生理解課文。
2、整體感受草原的美沒有到位。老師讓學生對草原美景逐句分析,切割了草原整體的美。在第一段教學的開始和結束,應該讓學生在頭腦中有草原整體的印象。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有發(fā)揮好。老師在二至五段的學習中放手不夠,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
。础⒔處熣Z言還不夠簡練,還有很多正確的廢話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這學期來,我校推行高效模式上課,我作為響應“打造高效課堂”教學也有很多感悟和體會,我們在享受新課程改革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正經(jīng)受著為之付出艱辛的努力,但并不都是很好的教學效果的苦惱,反思自己語文高效課堂模式教學,我個人認為課堂教學改革當然要借鑒別人的經(jīng)驗,但我們不可盲目跟風,看著別人的模式,照搬照抄!如果盲目跟風和不和實際的照搬照抄,打造高效課堂肯定是一句空話!皩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將別人的經(jīng)驗結合自己的實際,發(fā)揮自己的固有優(yōu)勢和自我風格,構建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教學風格。對于“高效課堂”,從語文教學總結以下幾點反思: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以往的的課堂教學形式,實施了高效課堂就意味著這一切將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高校課堂我抱有過懷疑的態(tài)度,但是在聽課之后,我發(fā)現(xiàn):同樣一節(jié)課,老師上下來很輕松,學生興趣很高,課堂氣氛也很活躍。我平時也在不斷反思,在高效課堂的教學中要盡快轉換角色,逐步摸索,使自己能熟練駕馭、掌控高效課堂。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互動的能力
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主題之一,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快樂地獲取知識呢?
1、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
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屬于學習主體位置。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只有在自主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yǎng)。因此,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出發(fā),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預習、質疑等具體活動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2、提供討論交流的機會,培養(yǎng)交際能力。
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環(huán)境,讓學生充滿自信。我在教學中,經(jīng)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揭示知識規(guī)律和解決問題。這樣,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往和溝通,促進相互了解,促進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這種活動不僅鍛煉同學們的交際能力,也增強了他的生活實踐能力,這也是一種合作學習,這種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理解更豐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飛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
3、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自主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學習興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躍,接受能力強。
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
、僭O疑布難,激發(fā)學生好奇心理;
②巧設懸念,激發(fā)學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自然產生求知的心理沖動。
4、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把課堂還給學生,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操作、實驗、想象,可以讓學生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做好學生的當堂測評
當堂測評是高效課堂的重要一環(huán),它直接關系著學生課堂預習、展示效果的好壞,是教師掌握學情,了解學生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們要認真對待測評訓練,探索測評訓練的方法,發(fā)揮測評訓練的作用。
高效課堂中搞好測評訓練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測評目的要明確,方法要靈活。
測評題要圍繞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來制定,不要漫無邊際地加大難度。測評的方式方法有多種,我們可以選擇適當?shù)臋z驗學生的達標方式?梢宰寣W生作題,可以進行提問,可以讓學生進行活動。但是不論什么樣的方式,都要注意學以致用這個原則。學生的應用程度的高低體現(xiàn)出我們這節(jié)課生成性的高低,而通過測評能給學生的反思提供依據(jù),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中的漏洞。
2、測評要注重時效,適當拓展。
課堂學習的測評要注重時效,我認為,對于學生認知知識的檢測,在每一個知識點的講授過程中可以及時地、適時地進行檢測。每節(jié)課最后的測評訓練評必須當堂完成,不要拖到課外或是下一次課進行。因此教師要每節(jié)課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測評練習時間,并要及時反饋測評訓練情況,掌握學情,有效地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
測評的內容要做好適當?shù)耐卣寡由,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一個平臺。學生每個人的能力不等,發(fā)展不同,我們應該給學生這樣一個視角,讓他們去了解與之有關的課本以外的知識,做一些難度較深的題目等等。拓展延伸的內容我們教師要把握住難度,對學生分層要求,不能一把抓。至于拓展什么,延伸什么,應該盡量和現(xiàn)實、生活及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出發(fā)。
有改革就難免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困惑,比如:是否所有的教材都適合這樣的融式課堂;導學案的編寫該如何更精準,更方便操作;課堂上的小組匯報導致朗朗讀書聲少了,怎么辦?怎樣使得每個小組的學生的實力都均衡??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開端,我就會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會有收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為語文教師的我一定立足本職,努力學習,以構建高效課堂為目標,上好每一節(jié)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教研水平。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4
一、還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自主學習,是學習主體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的學習方式”。我們深知,語文教學面對的是充滿求知欲望的而又富有情感的學生,他們是教與學的主動參與者,是教師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協(xié)同者,是教學效果的最終體現(xiàn)者。在心理上,他們需要教者的平等對待;在行動上,他們需要教者的引領和認可。當我們?yōu)槿藥熣咴谡n內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合理評價時,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熱情絕對空前高漲的,而且是最有成效的。例如,教學《月光曲》這篇課文的第八至第十自然段時,就可放手讓學生自由閱讀課文,邊讀邊想,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畫出來,并說說自己從中感受到什么?然后反復朗讀,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自己的理解和體會表達出來。此如一來:喜歡畫畫的同學就用簡筆畫把兄妹想象到的景象粗略地勾勒出來;想象豐富的同學就把《月光曲》描述的景象表述出來;善于表演的同學就互演角色,重現(xiàn)文本情境……在他們各施其才、各抒己見、各展其技的過程中,文本得到更有效的詮釋,也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共鳴油然而生。這樣,通過引領學生自主地參與課堂學習,自由地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通過讀、品、評、賞、畫、想、演等互動活動,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實踐證明,把自主學習的權利真正還給學生,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學生的自主作用,又能使其學得主動,學有所成。
二、賦予學生積極探究的環(huán)境
曼德勒認為:“寬松、生動、活潑的氣氛,可以使情緒具有動機和知覺作用的積極力量,它組織維持并指導行為!痹谡n堂教學中,教師如能賦予學生一種輕松、民主、和諧的探究環(huán)境,使他們在教師的愛護、尊重和期待中主動地積極探究、自主地合作學習。這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我們總是看到教師板著臉孔上課,課堂氛圍沉悶而缺乏靈動生氣,師生情感緊張,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在新的課程標準指引下,“以人為本”的理念逐漸凸現(xiàn)出來,教師的角色也從單一的“教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指導者和組織者。師生情感建立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更顯得和諧而愉悅,課堂學習氛圍漸趨濃厚,語文教學更以其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觸動師生情感,達到教師、文本、學生三者和諧統(tǒng)一。
在認知感悟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讓學生在充滿愛的課堂氛圍感受學習的成功喜悅。通過解放學生的思想,讓學生積極思考,在思索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了解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產生與文本交融的感情,其情感價值取向也與之相輔相成。例如,在教學《迷人的張家界》這篇課文時,我運用多媒體手段,透過悠美的音樂,引領學生欣賞迷人的張家界景色。在學生直觀地領略了張家界迷人的人文景觀基礎上,啟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腦海里追尋張家界的迷人之處,表述自己對張家界的認識。這樣張家界的奇山秀水、珍稀的動植物和四季如春的氣候特點在學生的對話交流中自然地表露出來。由于教師的引領,學生在交流感悟中受到無限的關注和尊重,學生的個性也得到無限的張揚,他們探究文本內涵的主動性同時得到有效的調動,文與道的統(tǒng)一水到渠成。
學生只有在寬松、平等、和諧的環(huán)境中,才能積極地學習,主動地探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學生才可能在語文的學習過程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并提高其文學素養(yǎng),語文教學的本真方得到有效的彰顯。
三、搭建學生合作的平臺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只要是人,就得生活在不同的,或大或小的群體之中,總會不分時間,總是需要與他人合作,共享合作成果。所以,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機會,為他們搭建更好的合作學習的平臺。例如,教學《小學英雄雨來》、《將相和》、《晏子使楚》等故事情節(jié)比較強的文章時,在學生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自找伙伴進行情境模擬表演,在表演中感受人物內在的情感世界,從而凸現(xiàn)人物形象,領略人物的高尚人格。因為在演的過程中,學生之間通過人體各種感觀的投入?yún)⑴c,其合作意識在探討中形成,合作的成功在互動中體驗,學、演、玩、說相互交融,學生合作意識趨向成熟發(fā)展。除此之外,對于《購物講價》《當小記者》《接待客人》等一系列的口語交際內容的教學,都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購物”“當小記者”“接待客人”等情境,引導學生在合作中演述,再現(xiàn)其“真實”的情境,感受其中模擬情境所帶來的樂趣。在學生意猶未盡之際,再激發(fā)學生“我想說”的情感,讓學生把自己對活動中的感受如實地與同伴一起分享,再次感受合作的快樂和收獲。學生的合作學習、合作活動、合作創(chuàng)作、合作表演的技能也得到了有效的發(fā)展,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課堂的互動中落實,語文教學的效率就得到有效的提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是學生展示技能的平臺,教師應該讓學生在情境中搭建的平臺上盡情地發(fā)揮,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因些,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地參與,主動地探究,愉快地合作,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是實現(xiàn)文與道和諧發(fā)展的主要渠道,是落實新課程改革精神的主要手段。語文教師只有做到這樣,才能真正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特性,還原語文教學的本質。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5
1、依托文本,能力遷移
——第1課《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
本課第二句句式工整,用詞生動,采用了擬人手法,是很好的仿寫范本。先讓學生說說除了課文中提到的,還有什么也獲得了豐收?小組交流再指名說,再讓學生讀句子,比較每一部分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然后出示句式:
柿子掛起(怎樣的)燈籠?
再指名說,指導可以從顏色、形狀、質地等來說。再出示句式:(什么)(動詞)(怎樣的)(什么)?你還可以用上老師的這個句子說什么獲得了豐收?先四人小組交流,再寫下來,最后展示。
2、利用媒體,突破難點
——第4課《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古詩意境深厚,語句含蓄,學生由于受知識、閱歷的局限,加上時空距離,對詩詞所表達的真情、實感是很難全部領悟的,怎樣讓學生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歌意境?我觀察了這一課的插圖,畫得不是很清楚,
1學生對“擎雨蓋”“寒山”等較難理解,班上的電視機又壞了,我就在網(wǎng)上搜索了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資料,放到班級博客,讓學生在預習時看一看。第二天上課時,看了預習資料的同學比沒看的更能理解詩句意思,也更能體會詩歌描繪的意境。
3、啟發(fā)思考,突破難點
——第5課《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
這一課“我會寫”的字中“休”、“歌”“甜”“困”容易寫錯,在課堂上,我又一次啟發(fā)學生開動腦筋記住這些字。先小組交流:辨析“休”和“體”;“歌”的右邊為什么不是“攵”;“甜”的右邊里面為什么不是兩橫;辨析“困”和“因”,再指名說。一生說“休”是一個人靠在樹下休息,“體”人本身要鍛煉身體才會健康;學生說“欠”表示跟嘴有關,唱歌需要嘴巴。老師補充,古詩后最早的歌曲就是勞動時的口號;一生說“甘”就像有一顆糖放在舌頭上,就感覺到甜了,所以那一橫表示某樣東西,一樣就夠了;“困”一顆樹四面都被圍墻困著,“因”事情的原因很重大。經(jīng)過孩子們自行思考,就記牢了。
2
4、利用文本,啟發(fā)想象——第7課《一分鐘》教學反思
在仔細品讀后,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lián)系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20分鐘為線索,以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為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敝械摹暗劝〉,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后體會,再帶著體會到的感情朗讀。結合平常經(jīng)常遲到的幾個同學來談感受,教學中,學生都能通過朗讀感受到了。
5、注重點撥,體現(xiàn)自主——第9課《歡慶》教學反思
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領略課文所描寫的畫面,讓學生讀得入情,讀得有滋有味呢?我想對于沒有任何形象積累的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也減少了孩子們對朗讀的興趣。在本課的教學中,注重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學生閉上眼睛聽完教師的范讀,說了自己所看到、聽到什么后,接著讓學生說“你喜歡哪句?為什么喜歡?”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相關的圖片和詩句來理解詩歌內容,得到情感的升華。在此,我只作為一名引導者來點撥學生對詩歌某些地方的理解,而體現(xiàn)學生在學中的主體性。比如:藍天上的鴿子會對祖國媽媽說些什么?學生很自然的就說出“祝祖國媽媽生日快樂!”還有的說“祝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再如“你仿佛看見田野里都有些什么呢?”學生根據(jù)學過的課文回答“金黃的刀子笑彎了腰,棉花朵朵白,還有大豆粒粒飽。”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朗讀,學生帶上自己的體會讀,也會讀得更加入情。
6、尋根溯源,突破難點——第11課《我們成功了》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描繪的是申奧成功后慶祝的場面,目的是讓學生在朗讀中充分感受祖國人民在申奧成功時表現(xiàn)出來的激動和喜悅之情,體會到申奧的成功是中華民族的成功,是我們全中國人民的驕傲,從而增強孩子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怎樣讓學生理解為什么申奧成功后大家會這么興奮呢?我覺得這一點是指關重大的。為此我上網(wǎng)查詢了很多資料,了解到雖然中國已經(jīng)在發(fā)展,但是外國的人民不了解真正的中國,申奧的成功有利于向世界人民展示真實的中國。為此,開課的時候我以同事去上海被諷刺挖苦的遭遇為出發(fā)點,然學生知道,同時作為南寧人去到上海,上海的妹夫不了解真正的南寧,問同事“南寧也有公共汽車嗎?”讓學生了解到讓妹夫認識真正的南寧,必須讓他親自來到南寧。這樣的例子就讓學生能理解目前中國是怎樣的受誤解,申奧成功的重要性有多大,這樣學生就能理解為什么申奧成功人們這么興奮。
7、面向全體,尊重個體
——第13課《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我組織孩子們四人一組進行練習分角色朗讀,但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練習時,往往就練喜歡的角色,所接受的訓練是單一的;還有的孩子,因為怕讀不好角色,就單挑旁白來讀。積極的孩子,朗讀水平較好的孩子就"走進"角色,朗讀水平較弱的就"永遠"旁白,這樣會造成惡性循環(huán),不利于孩子的發(fā)展。這時,可創(chuàng)設情景,讓孩子有平等的訓練機會。比如指定讀,輪流讀等等,要求孩子再研究時進行多次的練習,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復,要輪換角色。這樣才利于孩子們整體綜合發(fā)展。
8、利用文本,滲透德育——第16課《風娃娃》教學反思
課文利用風娃娃這一學生喜愛的形象幫助人們做好事,來教育學生風對人類的利弊。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還是比較快的就能夠理解課文
6的內容,知道風娃娃做了哪些好事與不好的事,也能夠初步的知道風娃娃做事情的時候沒有動腦筋,如果風娃娃能夠在幫別人之前先想一想該怎樣幫,就不會做出那些不好的事。之后我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小組交流自己有沒有曾經(jīng)是一個風娃娃,應該怎么做,再指名說,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知道了做事之前要想清楚,不要好心辦壞事。
9、注重情感,讀中體驗
——第20課《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
《紙船和風箏》以生動的語言,向小朋友們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為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和藍藍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紙船和風箏帶去的問候、祝福、諒解和濃情,紙船和風箏成為維系發(fā)展他們友誼的橋梁和紐帶。這節(jié)課我做了有益的嘗試。以讀為主,注重語言文字訓練。低年級的朗讀訓練是重點,要利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感情朗讀指導,并在朗讀中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教學中我以小熊和小松鼠的情感變化為主線,抓住“樂壞了”、“很難過”、“再也受不了了”“高興得哭了”等重點詞句,讓孩子在朗讀中體味小熊和小松鼠的情感變化。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
7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0、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情感
——第21課《從現(xiàn)在開始》教學反思
《從現(xiàn)在開始》是一篇充滿童趣的童話故事。講的是獅子大王想找一個動物接替他做“萬獸之王”,每個動物輪流當一星期,誰做得最好,誰就是新首領。第一個上任的是神氣的貓頭鷹,他讓大家白天休息夜里做事,小動物們叫苦連天。第二個上任的是激動的袋鼠,他要大家跳著走路,小動物們聽著直搖頭又不得不服從命令,只好苦練跳的本領。第三個星期,輪到可愛的小猴子了,他讓大家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得到了大家的擁戴,成為森林里的新“萬獸之王”!在教學中,我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例如:當學到袋鼠的命令時,讓學生在原地跳一分鐘,之后讓學生談一談當時的感受。有的說“感覺頭很暈”,有的說“腿發(fā)軟”,還有的說“疲倦極了”。顯然,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已經(jīng)切實感受到了袋鼠的命令給小動物們帶來的痛苦。學生與文本進行了心靈對話,走入了課文情境。
11、聯(lián)系實際,表達情感——第23課《假如》教學反思
前三個小節(jié)學習之后,我讓學生續(xù)接課文,先讓學生自由想象,去挖掘“空白”的蘊含,然后再交流,學生的想象是多姿多彩的。結合剛發(fā)生過的四川地震,水災等,我啟發(fā)學生想一想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想給誰畫些什么?先四人小組交流,再指名說,說的時候請別的學生注意聽,聽聽哪里說得好,哪里怎樣說說得更好。有的說:“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災區(qū)的小朋友畫許多書本和學校,讓他們能夠再回到學校學到很多的知識!庇械恼f:“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醫(yī)院的病人畫許多神醫(yī)和先進的醫(yī)療設備,讓他們早日康復”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表達了他們真實的情感。
12、發(fā)揮想象,穿越時空
——第25課《贈汪倫》教學反思
學生大都愛聽故事,在課堂教學中選擇與學習內容有關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又為后面的學習作了鋪墊。導入時我設置了這樣的過渡語:“由于李白才華橫溢,性格豪爽,喜歡親近大自然,安徽涇縣桃花潭的汪倫便誠邀李白去做客!苯又,我便有聲有色地講起《李白“受騙”桃花潭》的故事。當講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與“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并無萬家酒店”這些內容時,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語氣“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說者的語言旁白了一下。學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倫的巧妙機智所吸引。到后來,他們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寫詩怎樣答謝汪倫。
在后來汪倫送別李白詩,我請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看到的電視、影視書籍等作品,想象他們送別的場面,會有什么表現(xiàn)?學生興致盎然,都當起了古人,口語表達能力得到提高,也體會到了課文蘊含的情感,
10再來讀古詩,更加有聲有色。
13、發(fā)揮想象,穿越時空
——第26課《“紅領巾”真好》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首先要感受小鳥的可愛,怎么讓學生感受到呢?本來我想出示一部分小鳥可愛的圖片,但是考慮到這會讓學生的腦子里只記住這些鳥的樣子,限制了學生的想象。為此,我就搜集了一部分益鳥的圖片、視頻等資料放到班級網(wǎng)站,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同時自己也查查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資料。在開課時,我改成播放一段鳥鳴聲,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仿佛看到什么?再指名說,學生的回答豐富多彩。有的說仿佛看到小鳥在歡快地唱歌;有的說仿佛看見小鳥在玩耍;還有的說仿佛看見小鳥在抓癢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當時但是如何提問都考慮了很久,讓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師要上好一節(jié)課真是需要多費功夫多琢磨,就像雕琢玉石一樣,這樣的課堂才能大放異彩。
11
14、精心設計,體會情感
——第28課《淺水洼里的小魚》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中小男孩的舉動很令人感動,那么怎么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深深體會到小男孩的感人之處呢?首先,我直接出示課題,讓學生讀課題設疑,結果學生讀了以后,主要提出了三個問題:什么是淺水洼?小魚是怎么跑到淺水洼里的?淺水洼里的小魚怎么了?所以自然地就引著學生開始看圖了解淺水洼,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解決這三個問題,那么在理解時引著學生將自己的心情讀出來,第三個問題在第一段學生已找出內容,小魚太可憐了,那么如果你見到這個情景你會做什么呢?是看著它死掉?還是趁機全逮回家吃了它?在學生還未回答之時,讓學生讀下文,看你又了解到了什么,接著學生就開始讀二到六自然段,說說自己的感受,有很多學生就說那個小男孩做得很感人,那么他感人在什么地方呢?學生再說,在說的基礎上,引導全班學生讀好,把感人讀出來。最后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已的家鄉(xiāng)說說自已家鄉(xiāng)的小動物,并說說怎么保護。
15、聯(lián)系實際,引發(fā)興趣——第31課《回聲》教學反思
回聲這這種現(xiàn)象每個學生幾乎都碰到過,只不過有些學生不清楚這就是回聲。所以教學一開始我就對學生們說:“小時候老師喜歡爬到山上大聲喊’你是誰?誰在學我說話?’然后總能聽到令人興奮而又好奇的回答。你們碰到過這種情況嗎?有什么感受?”學生的興致被調動起來了,有的說我趴在缸里喊喂的時候也能聽到喂的聲音。我連忙問:“你們聽到的聲音就是沒等我說完,已經(jīng)有學生說了這就是回聲。我連忙板書課題并說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這樣,我通過聯(lián)系學生平時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情況,拉近了學生與課文內容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表達的愿望,自然地進入了課文的學習中。大多數(shù)學生對回聲的了解只是停留在感性的認識層面上,有的甚至還沒碰到過這種情況,對回聲的形成更是不明白。為突破這教學難點,我采用了直觀演示的方法,通過演示青蛙媽媽投石擊水和小青蛙在橋洞下面的叫聲,讓學生理解了回聲是怎樣形成的。
16、抓住契機,訓練寫話
——第32課《活化石》教學反思
在教學銀杏樹這種活化石時,我抓住了兩句重點句。一句在讀中讓學生體會銀杏樹長得慢這個特點。另一句是“銀杏樹的樣子很容易辨認,一片片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這個句子除了讓學生在讀在知道講述了銀杏樹的葉子很像扇子這一特點外,我還抓出了兩個語文知識點。第一個,這是一個比喻句,我讓學生模仿句子,進行打比方句子的訓練。第二個知識點是,在這個句子中,有兩個重疊量詞,分別是“一片片葉子”、“一把把扇子”。這是這篇課文的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在這里時,我進行了這樣的處理。讓學生讀讀上面兩個詞語,讓學生發(fā)現(xiàn)有什么物點,學生很快就找出來了。“片”和“把”字重疊了。我讓學生對比“一片葉子”和“一片片葉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葉子”只有一片葉,“一片片葉子”就是有很多葉子!耙话焉茸印本褪侵挥幸话焉茸樱耙话寻焉茸印本褪怯泻芏喟焉茸。弄清了意思后,我讓學生給合課后“主讀讀寫寫”一題,做做“一塊塊”、“一條條”、“一棵棵”、“一只只”學生由于有了以前學過的數(shù)量詞作基礎,所以完成
14這幾個填空完成得很快。在此基礎上,我并沒有停止了訓練,而是讓學生在聯(lián)系中積累運用。我讓他們再寫出兩個像這樣的詞語,是上面幾個詞中沒有用過的量詞。學生很積極、踴躍,有的寫了一個個面包、有的寫了一張張白紙,有的寫了一群群鳥。學生在聯(lián)系中學會了積累運用。還讓學生進一步選一個來造句,并寫下來,這樣學生的水平得到了提高。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6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力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比绻處熢儆美嫌^念去教授語文,那無疑將扼殺課程改革那鮮活的生命力。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那么,我把研究的重點放在改變課堂教學上。
一、巧借鄉(xiāng)土資源,讓真實的生活情境得以呈現(xiàn)。
教材中有些話題的內容與農村孩子的生活實際有距離,學生缺乏應有體驗和感受,交際時無話可說。這時,可以根據(jù)教材安排的內容,結合本土特色,在課堂上直接呈現(xiàn)或者再現(xiàn)生活中類似教材內容的事件或現(xiàn)象,讓學生直接面對,從而展開真實的交際活動。
在閱讀教學中,農村閱讀條件和閱讀資源很難和城市相比,他們沒有寬敞明亮的閱覽室,沒有栩栩如生的動物標本,沒有昂貴精密的實驗儀器,但是農村有清泉小溪、有鳥語花香、有民間玩具。面對大自然、面對自己的家鄉(xiāng),教師首先應該教會學生“讀什么”,引導學生學會選擇“書籍”。小學生讀書,得從培養(yǎng)興趣入手,選擇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書籍,讀好書,讀經(jīng)典。在“讀什么”解決好之后,便應該注重“怎么讀”。教師可以和學生走出去,將書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親身體驗農村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民間語言、民風民俗,書本中描述的現(xiàn)象、事實、問題,通過對農村生活的體驗找到答案;相反,生活實踐中疑難、困惑在書本中得到解釋。無論何種文體,均可以在實踐體驗中找到契合點,在老輩們口傳的故事中去玩味寓言所蘊含的意味深長的道理,體驗勞動人民健康、樸實的思想和智慧高尚的道德光芒;在潺潺的流水、陣陣的花香、小鳥的啼鳴中去品讀散文精美、流暢的語言,感受家鄉(xiāng)如詩如畫、斑斕醉人的美景。在民間社火、廟會中去感悟神話故事中主人公神秘非凡的本領,在春節(jié)、元宵節(jié)、中秋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令中詮釋國學經(jīng)典,解讀中華民族優(yōu)秀燦爛的民族民間文化。這是對農村有限的閱讀資源的擴展,也是對閱讀環(huán)境的利用,生活本身就是一部讓人閱讀一生的百科全書。
二、活用鄉(xiāng)土資源,讓虛擬的生活情境得以創(chuàng)設。
話題與交際情境需要互相適應。有些話題單從內容上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可能沒有距離,但如果在課堂情境下交際,學生無法產生說的欲望,有話不想說,距離便由此產生。這時,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虛擬的生活情境,引發(fā)交際的需要,以消除距離。一位老師在上完《冬冬讀課文》后,告訴孩子們,冬冬最近很郁悶,因為她的爸爸媽媽又外出做饅頭了,她又成了一名留守兒童。作為她的朋友,你要怎么來幫助她呢?接著讓學生先在小組練說,然后全班交流。由于創(chuàng)設了具體的虛擬情境,孩子們打開了話匣:“我要打電話給冬冬的媽媽,讓媽媽來安慰她!薄拔蚁牒蛶讉同學一起到冬冬家,我們陪冬冬玩游戲,這樣她就會開心啦!”“冬冬,我在‘巧巧手’上學會了做布娃娃。我想做一個布娃娃送給你。晚上你可以抱著她睡覺,這樣就不會寂寞了! ……
課堂教學是屬于學生的,教師只有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有效運用教學資源,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
昨天我講了西師大版五年級語文第三單元的第11課《天上的星星》的第二課時。這篇課文描寫了繁星滿空和月明星稀的景象,刻畫了一群孩子天真童稚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星星的喜愛之情。
我把整節(jié)課分為三部分來講,一是檢查第一課時學習情況,即本課的生字和詞語掌握情況及課文主要內容的檢查。孩子們掌握的較好。第二部分是出示小組交流合作內容,讓小組討論兩個問題一是課文描寫了天空中怎樣的景象?找出有關語句畫出來,在小組內感受一下,可以旁批自己的感受。二是課文哪些部分寫了繁星滿天的景象,哪些部分寫了月明星稀的景象?找出來在小組內交流。可以通過朗讀來展示,可以旁批自己的感受來展示,可以通過分析語言文字上的特點來感受。針對以上兩個問題,我給予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真正的深入到課堂中去討論問題。通過一組組同學爭先恐后的發(fā)言,找出了課文中關于表現(xiàn)孩子們對星星喜愛之情的句子。并且從語言運用上也分析了句子的修辭手法,學生學得較好。只是在時間安排上不是很得當,用時間多了點。以至于月明星稀部分也沒有講。我想放在下節(jié)課去講。
每講一次課對自己都是一次提高,課堂上覺得自己還是缺乏整體駕馭課堂的能力,對于課堂上的預設內容沒有備課備到位。今后多聽名師課,多學習,真正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此文來自)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8
《新課程標準》確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標,它倡導教學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讓每個學生都成長起來。以往的教學總是在自覺或不自覺中實施以教師為中心的角色,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地位都得不到體現(xiàn)。而只有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地位,才能促進學生的素質發(fā)展,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作為一名課改大潮中的新青年教師,面對《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應該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為課改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F(xiàn)將教學過程中的幾點反思總結如下:
一、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
語文教學必須營造主體發(fā)展的環(huán)境。我們在教學中總是怕學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于有時候不敢將課堂時間放給學生。殊不知,正因為我們過于追求知識的終極結果,往往忽視學生作為主體的思維探索過程。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就喪失了學習的信心。事實上,語文教學有其本質的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對同一問題不同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見解和觀點。對事物的感悟因人而異,對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響。但是,一個人的思維只要存在合理性,并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就已經(jīng)達到了教學的目的,而不必像數(shù)學、物理那些理科的習題那樣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因此,我們在教學上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認識,并且鼓勵學生的自我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營造學生主體發(fā)展的環(huán)境,就是要營造讓所有學生共同參與、全體發(fā)展的環(huán)境。教育面向的是全體學生,提倡的是讓學生全面發(fā)展。在具體的操作中,我們在教學設計、教材選擇、環(huán)境設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創(chuàng)造讓學生全體參與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參與研究、討論。比如說,課堂上對于問題的設置,應當針對不同的學生,有層次的設置不同的難易程度的問題,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問題討論中來。我們教師要有這個意識,并且在教育過程中不斷提高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使這個意識得到充分落實。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科學家富蘭克林說過:一個人“停止了創(chuàng)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中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期。而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只能在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因此語文教學活動必須以教材為憑借,但決不能局限于教材,應把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體驗性能力寓于語文教學中。
。1)首創(chuàng)性原則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一種打破常規(guī)的、新穎的、與眾不同的獨創(chuàng)性思維,具有新穎性和獨創(chuàng)性。激勵學生發(fā)表獨特首創(chuàng)的見解,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源泉。
。2)求異性原則
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僅要培養(yǎng)復合性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為了達到目標而尋找出新的具有獨特性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就表現(xiàn)為求異性的特點。
(3)發(fā)散性原則
給學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讓學生依據(jù)信息,廣開思路,充分想象。為達到某一目標尋找出盡可能多的能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必須堅持以上原則,否則研究的同學會出現(xiàn)偏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難以培養(yǎng)。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審美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感知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語文課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頗豐,這就要求教師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yǎng),在實踐中勇于探索、積累經(jīng)驗、尋找規(guī)律,教學中給學生講一些美學理論,讓學生知道《春》是一種自然美,《勇氣》是一種人性美,《七根火柴》是一種社會美等。另外,要讓學生在對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認識每一種具體的美,如音樂美、結構美,內容美、音樂美、藝術美等?山Y合教師講評提高鑒賞美的能力,進而來創(chuàng)造美,用語言行動來秒度時描繪生活,發(fā)現(xiàn)美,提高美的創(chuàng)造力。教育理論上曾說到“智育不好出次品,體育不好出廢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笨梢娨粋人的德育好壞與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關重要的。在語文教學中可根據(jù)不同的課外內容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來感染學生,用文章所體現(xiàn)的積極內容來陶冶學生。并且語文教師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來言傳身教,用周圍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來點化學生。讓學生叢點滴做起,做一個有崇高道德的人。
初中語文教學肩負著極其重大的責任,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同時,創(chuàng)新教育也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語文教學需要創(chuàng)新教育為它注入活力,讓它向更加正確、健康、文明的方向發(fā)展。當然,創(chuàng)新教育這一課題,也離不開語文教學這一龐大的載體,只有把創(chuàng)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語文教學,并從某種程度上指導語文教學,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提高素質教育水平。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9
江南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如果能利用多媒體先讓學生感受一番江南的美景,那么學生對于文章的內容就能有個非常感性的認識。因為沒有多媒體,所以我就利用課文的插圖,說:“小朋友,你能說說圖上畫了些什么?你喜歡這幅圖嗎?為什么喜歡?”待學生回答問題后,我充滿感情地對學生說:“有一個地方,小河一條連著一條,池塘一個接著一個。小河里、池塘里種滿了荷花,魚蝦在里面歡快地玩耍,這就是江南!薄敖鲜莻好地方,這里的孩子可以劃著小船,來到湖面上采蓮,看活潑可愛的小魚在蓮葉間游玩嬉戲,大家想去嗎?”“那我們就劃著小船出發(fā)吧!” 一下子又把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了起來,并播放課文的朗讀,學生就聽的特別認真。最后再讓學生說說感受后自己朗讀課文,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完全被調動了起來,非常認真的開始讀書。
在學習第二句:“魚戲蓮葉間……”時,抓住“戲”想像說話,既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又真切體驗“魚戲蓮葉間”的意境。再感染學生,進入角色,體驗“小魚”的快樂,讓學生模仿小魚游起來,學生的`興致很高,較快地領悟了課文。最后通過賽讀、評價讀、演讀等方式,以讀促悟、以演促讀、以演促思,不僅注重學生自己的體驗,注重個人的感悟,而且能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朗讀有聲有色。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
今天教學第三單元單元導讀,學生們學的很開心,由此,我今天的心情真的是無比敞亮,太高興了。
《巨人的花園》直接帶問題“什么是真正的快樂?”生讀文,然后匯報:能和大家一起玩就是真正的快樂!睅煟悍旁谡n文中的確是這個意思,那讀完課文你覺得真正的快樂究竟是什么樣的?生:“能和別人分享快樂就是真正的快樂!睅煛坝幸粋很重要的詞!鄙胺窒!庇幸环N寫作手法貫穿課文始終。生:“對比的寫作手法!
第二課《幸福是什么》你有什么想問的嗎?生:這篇課文為什么叫幸福是什么?師:你對課題產生了疑問,帶著這個問題閱讀課文吧。生:“幸福就是助人為樂!睅煛备爬ǹ偨Y的真好!”生:“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睅煟骸澳氵\用了課文中的話!鄙骸靶腋>褪莿e人得到幸福自己也會幸福!焙汀毒奕说幕▓@》有相同的觸感,對嗎?你真會學習!”
《去年的樹》是如何展開故事情節(jié)的?生讀文。在巡視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知道是“對話”,很多孩子想表達對話卻說不明白。師進行引導。課文中的主角是誰?生“樹、鳥!睅煟骸皹浣(jīng)歷了很多改變,可鳥貫穿課文始終,他一路上都遇到了誰?”生“樹根、大門、小女孩……”師:“他們在做什么?”生“交談、交流、對話!睅煛啊度ツ甑臉洹肥侨绾握归_故事情節(jié)的?”生:“對話!睅煟骸傍B兒會說話了、樹根也會說話了!鄙骸皵M人!睅煟骸霸谶@里我們叫擬人體的童話,《巨人的花園》和《幸福是什么》里的主人公本來就是人,而《去年的樹》中的主角會說話嗎?”生:“不會說話!睅煛八赃@種把沒有生命的東西賦予人的特征的童話就叫擬人體童話!弊x完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觸要和大家交流分享嗎?生:“我覺得我們應愛護樹木。”“大樹的一生都在無私奉獻!薄靶▲B和大樹的友情很感人。”不管作者創(chuàng)作的目的是什么。孩子們能得出這么多的感悟是我沒想到的。說明他們真的用心感悟了。
一課帶一課,讀《小木偶的故事》,發(fā)現(xiàn)一下,他和《去年的樹》有什么相似點?生:“都是對話,都是擬人體童話!庇脤W習《去年的樹》的方法讀《小木偶的故事》你有什么感觸?
這節(jié)課也有很多不足,還是有牽引學生的感覺,但總體來說,學生們懂得感悟,學會了知識,樂于思考,勤于動腦、積極舉手。我覺得這節(jié)課值了。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
《大家都快樂》是以快樂為主題的一篇兒童詩歌,整篇文章充滿著童真童趣,是一篇讓孩子很喜歡的兒童詩歌。
在備課時我發(fā)現(xiàn)了這首詩歌的生字詞大多是以“動詞+名詞”的形式出現(xiàn),例如:“折紙船”“丟手絹”“踢毽子”等,而動詞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詞,因為每次教學動詞的時候我都會叫他們加上動作做一做以加深孩子們對詞語的印象,而這首詩歌如果解決了這些形式的詞語就基本上能讀通讀順課文了,所以第一課時我就反復地讓孩子們讀這些詞語再加上動作,自己再出一些同種類型的詞式給他們訓練,舉一反三,很快地他們不僅記熟了而且也理解了意思,這時候再來讀通讀順詩歌,基本上都過關了。而且也在無意中讓他們體會到了快樂,一舉兩得。這讓我明白了,有些課文你只要找準了一些關鍵詞句,那么就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
這片課文主要是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中描述的山林景象,院子里的綠意濃濃,山溝的綠意盎然,山野的綠樹成蔭描述。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習品讀。然后引導學生去理解老農是在什么樣的情景下去創(chuàng)造奇跡的,從而去理解老農開辟山林、綠化家園、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和情懷,在此基礎上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
課前讓學生收集關于晉西北的相關資料,了解綠色作物在那里生長的不易。教學的時候讓學生圍繞老農創(chuàng)造了什么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景下創(chuàng)造奇跡的,以及你是如何“青山不老”的含義的這三個問題展開自學,自學的時候給了孩子們足夠的時間和自主性。并且讓孩子們在自學的時候動筆,圈圈畫畫,批注點評,寫下心得體會。引導學生交流的時候我注意把握重點,引導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終我讓孩子們進行了一個小練筆,把自我想對老農說的話寫下來。
孩子們寫的很有特色,注意了各自的側重,有的贊揚老農堅持不懈地改造山林,有的敬佩老農拋棄個人的利益甘愿在清苦的環(huán)境中改造山林,有的驚詫老農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總之,這次的小練筆孩子們有自我獨特的感受,寫出了自我的真情實感。
山野老農只是一位普通的人物,可是他的所作所為卻不能讓人為之感動,為之敬佩,沒有豪言壯語,僅有含辛茹苦的堅持;老農的身上沒有熠熠生輝的光環(huán),可是他那種造福人類,造福子孫的精神卻能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
一名普普通通的老人,可是帶給我們的感動是真實的,是無窮的……不明白在教學中我有沒有把這份感動帶給學生,可是我想,讀他的故事,對孩子們卻是一種真實的心靈的滌蕩!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3
《大青樹下的小學》描寫了一所小學的學生上學路上及在校重活動、學習的情景;
口語交際“我的暑假生活”通過講述暑假的新鮮事,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習作
“猜猜他是誰”通過做游戲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語文園地通過詞句段的積累、古詩的背誦等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這篇課文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再寫課上和下課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贊美的感情點題:這就是我們可愛的小學文章反映了孩子們率福的學習生活,體現(xiàn)r租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
三年級是小學中學段的起始段,要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來幫助學生盡快適應這一。學段的語文學習,逐步完成由低年級向中年級的學習過渡,讓學生初步養(yǎng)成較為穩(wěn)定的學習習慣,掌握定的學習方法,從而提升語文學習的能力。
1、課前可布置學生收集有關少數(shù)民族的資料,比如:我國有哪些少數(shù)民族、少數(shù)民族服飾的圖片及民族之間團結友愛的故事。
2、本課的生字較多,涉及的新詞語也比較多,可引導學生采多種方法認記。
3、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用一個“情”字貫穿全文。教學中可以作者所抒發(fā)的自豪與贊美的感情為線索,并將讓我占書法課給他們上語文這條線索貫穿于整個教學之中。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4
今天教了《望洞庭》這首詩,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隨即我寫下了這首詩的反思。《望洞庭》是詩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時有感而發(fā)。詩人描寫真實,生動、具體,把湖光和月亮渾然一體的和諧、寧靜比作鏡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學生通過學詩看課件圖片,體會詩人所描寫的意境,學起來很有興趣。我在教學這首古詩時就打破了傳統(tǒng)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后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充分還給學生獨立思考、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上課時,我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在教學中,適時地安排自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學生創(chuàng)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教學效果不錯。
之后,我引導學生觀看書上的插圖,再結合詩句說一說詩中所描寫的景色,想象詩句中沒有提到的內容,然后讓他們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寫景的記敘文。因為在學習的時候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多同學想象豐富,寫得很優(yōu)美,想象豐富。但依然有一小部分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說得較空洞,寫得很不連貫。這是目前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
《威尼斯之夜》一文作者通過描寫了威尼斯之夜藍天的嫵媚,夜空的可愛,獨特的小艇和迷人的建筑,獨辟蹊徑地寫出了威尼斯之夜的清新恬靜和水天一色的別致韻味。通篇文章詞句華麗,意境深遠,讀起來給人美的享受。
在設計教學的時候,我估計學生對威尼斯的感性認識不足,另外文章使用的詞藻優(yōu)美,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我采用了根據(jù)課文內容創(chuàng)設情景的教學策略。如,在學習品讀第一小節(jié)時,為了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我出示了一幅威尼斯星群密布的夜空圖,配上了《月光曲》,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配樂朗誦想象眼前似乎出現(xiàn)了怎樣的景象。然后我請學生自由交流、練讀,讓同學們感到原來跟著音樂讀這樣美,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躍躍欲試的朗讀興趣,最后從評讀的過程中感受到文中的意境。
由于課文的遣詞造句比較精辟,我把品讀作為教學的重點,以幫助學生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境。我讓學生先在反復誦讀以達到正確流利讀文的基礎上,說說看到了什么,從而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布局。在明確課文主要講了威尼斯的夜空和建筑。
在學生交流資料部分,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指導。雖然,孩子們對于威尼斯之夜的感性認識不多,但我鼓勵學生與同伴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夜晚,孩子們交流的話題就多了,由于所交流的內容都是他們自己觀察所得的,所以具有感染力。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1-16
小學教學反思語文10-19
小學教學反思(語文)04-29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7-10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教學反思11-07
小學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04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20
小學語文《荷花》教學反思11-30
小學語文教學的反思11-29
小學語文《假如》教學反思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