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四川省少妇一级毛片,老老熟妇xxxxhd,人妻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上下五千年故事

時間:2024-05-27 17:54:53 秀雯 勵志故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上下五千年故事(通用11個)

  中華歷史悠久,多達五千多年的歷史,那么中華上下五千年有哪些故事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上下五千年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上下五千年故事(通用11個)

  上下五千年故事 1

  漢王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蕭何為丞相,整頓后方,訓練人馬。公元前206年八月,漢王和韓信率領漢軍攻打關中。關中的百姓對“約法三章”的漢王本來有好感,漢軍一到,大多不愿抵抗。不到三個月工夫,漢王消滅了原來秦國降將章邯等的兵力,關中地區(qū)就成了漢王的地盤。

  這一來,可把西楚霸王項羽氣壞了。項羽打算發(fā)兵往西打劉邦,可是東邊也出了事,齊國的田榮轟走了項羽所封的齊王,自立為王,情況比西邊更嚴重。項羽只好先去對付齊國。

  漢王劉邦趁項羽和齊國相持不下的時候,一直向東打過來,攻下了西楚霸王的都城彭城。項羽又不得不扔了齊國那一頭,趕回來在睢水上跟漢軍打了一仗。

  漢軍大敗,掉在水里淹死的不知道有多少,被俘的也不少,漢王的父親太公和妻子呂后也被楚軍俘虜了。

  漢王退到榮陽、成皋(都在今河南滎陽縣)一帶,收集散兵。這時候,蕭何從關中調(diào)來一支人馬,韓信也帶著軍隊來見漢王,漢軍才又振作起來。

  漢王采取以攻為守的辦法,一面守住滎陽,用少數(shù)兵力拖住項羽的軍隊;一面派韓信帶領兵馬,向北邊收服魏國、燕國和趙國。

  項羽的謀士范增勸項羽把滎陽迅速攻下來。漢王十分著急。他的謀士陳平原來是從項羽那邊投奔過來的,獻了一條計策,離間項羽和范增的關系。

  項羽是個猜忌心很重的人,中了反間計,真的對范增懷疑起來。范增十分氣憤,對項羽說:“天下的大事已經(jīng)定了,大王自己好好干吧。我年老體衰,該回老家了!

  范增離開滎陽,一路上又氣又傷心,就害了病,沒有回到彭城,脊梁上長了毒瘡死去。

  范增一死,楚營里再沒人替霸王出主意。漢軍受的壓力也減輕了。漢王用少數(shù)兵力在滎陽、成皋一帶牽制項羽的兵力,讓韓信繼續(xù)攻取北邊東邊,又叫將軍彭越在楚軍后方截斷楚軍的運糧道兒,使項羽的軍隊不得不來回作戰(zhàn)。

  楚漢雙方就這樣對峙了兩年多。

  公元前203年,項羽自己去攻打彭越,把手下將軍曹咎留下來守住成皋,再三囑咐他千萬不要跟漢軍交戰(zhàn)。

  漢王見項羽一走,就向曹咎挑戰(zhàn)。一開始,曹咎說什么也不出來交戰(zhàn)。漢王就叫兵士成天隔著汜水(流經(jīng)滎陽西,汜音sì)朝著楚營辱罵。

  一連罵了幾天,曹咎實在沉不住氣了,就決定渡過汜水,和漢軍拼一死戰(zhàn)。

  楚軍兵多船少,只好分批渡河。漢軍趁楚兵剛渡過一半的時候,把楚軍的前軍打敗,后軍亂了陣,自相踐踏。曹咎覺得沒有臉再見項羽,在汜水邊自殺了。

  項羽在東邊正打了勝仗,一聽成皋失守,又趕到了西邊對付漢王。在廣武(今河南滎陽縣東北)地方,楚漢兩軍又對峙起來。

  日子一久,楚軍的糧食接應不上。項羽沒法子,就把漢王的.父親綁了起來,放在宰豬的案上擱著,派人大聲吆喝:

  “劉邦還不快投降,就把你父親宰了!

  漢王知道項羽嚇唬他,也大聲回答說:“我跟你曾經(jīng)結為兄弟,我的父親也就是你的父親。你要是把父親殺了煮成肉羹,請分給我一碗嘗嘗!

  項羽恨得咬牙切齒,真的想把太公殺了,又是項伯勸住了他。

  項羽派使者跟漢王說:“現(xiàn)在天下鬧得亂紛紛的,無非是你我兩個人相持不下,你敢不敢出來跟我比個上下高低!睗h王要使者回話說:“我可以跟你斗智,不跟你比力氣!

  項羽又叫漢王出來,在陣前對話。漢王當面數(shù)落項羽的十大罪狀,說他不講信義,殺害義帝,屠殺百姓等等。項羽聽得發(fā)火了,用戟向前一指,后面的弓箭手一起放起箭來。漢王趕快回馬,胸口已經(jīng)中了一箭,受了重傷。

  他忍住疼,故意弓著腰摸摸腳,罵著說:“賊人射中了我的腳趾。”

  左右把漢王扶進了營帳。漢軍聽說漢王受傷,都著了慌。張良恐怕軍心動搖,勸漢王勉強起來,到各軍營巡視了一遍,大家才安定下來。

  項羽聽說漢王沒有死,大失所望。接著,韓信在齊地大敗楚軍,楚軍的運糧道又被彭越截斷,糧草越來越少。

  漢王趁項羽正在為難的時候,派人跟項羽講和,要求把太公、呂后放回來,并且建議楚漢雙方以鴻溝(在滎陽東南)為界,鴻溝以東歸楚,鴻溝以西歸漢。

  項羽認為這樣劃定“楚河漢界”還不錯,就同意了,放了太公、呂后,接著把自己的人馬帶回彭城。

  其實,漢王這次講和,只是一個緩兵之計。漢王用了張良、陳平的計策,不出兩個月,組織了韓信、彭越、英布三路人馬一起會合,由韓信統(tǒng)領,追擊項羽。楚、漢雙方一場最后決戰(zhàn)就開始了。

  上下五千年故事 2

  楚國派兵救趙的同時,魏國也接受了趙國求援的要求。魏安厘王派大將晉鄙(音bǐ)率兵救趙國。

  秦昭襄王一聽到魏、楚兩國發(fā)兵,親自跑到邯鄲去督戰(zhàn)。他派人對魏安厘王說:“邯鄲早晚得被秦國打下來。誰敢去救,等我滅了趙國,就攻打誰!蔽喊怖逋醣粐樆W×,連忙派人去追晉鄙,叫他就地安營,別再進兵。晉鄙就把十萬兵馬扎在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南),按兵不動。

  趙國派使者向魏國催促進兵。魏安厘王想要進兵,怕得罪秦國;不進兵吧,又怕得罪趙國,只好不進不退地停著。趙孝成王十分著急,叫平原君給魏國公子信陵君魏無忌寫信求救。因為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兩家是親戚。

  信陵君接到信,三番五次地央告魏安厘王命令晉鄙進兵。魏王說什么也不答應。信陵君沒有辦法,對門客說:“大王不愿意進兵,我決定自己上趙國去,要死也跟他們死在一起。”

  當時,不少門客愿意跟信陵君一起去。

  信陵君有個他最尊敬的朋友,叫做侯嬴(音yíng)。信陵君跟侯嬴去告別。侯嬴說:“你們這樣上趙國去打秦兵,就像把一塊肥肉扔到餓虎嘴邊,不是白白去送死嗎?”

  信陵君嘆息著說:“我也知道沒有什么用處?墒怯钟惺裁崔k法呢?”

  侯嬴支開了旁人,對信陵君說:“咱們大王宮里有個最寵愛的如姬,對不對?”

  信陵君點頭說:“對!”

  侯嬴接著說:“聽說兵符藏在大王的臥室里,只有如姬能把它拿到手。當初如姬的.父親被人害死,她要求大王給她尋找那個仇人,找了三年都沒有找到。后來還是公子叫門客找到那仇人,替如姬報了仇。如姬為了這件事非常感激公子。如果公子請如姬把兵符盜出來,如姬一定會答應。公子拿到了兵符,去接管晉鄙的兵權,就能帶兵和秦國作戰(zhàn)。這比空手去送死不是強多嗎?”

  信陵君聽了,如夢初醒。他馬上派人去跟如姬商量,如姬一口答應。當天午夜,乘著魏王熟睡的時候,如姬果然把兵符盜了出來,交給一個心腹,送到信陵君那兒。

  信陵君拿到兵符,再一次向侯嬴告別。侯贏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萬一晉鄙接到兵符,不把兵權交給公子,您打算怎么辦?”

  信陵君一楞,皺著眉頭答不出來。

  侯嬴說:“我已經(jīng)給公子考慮好了。我的朋友朱亥(音hài)是魏國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力士。公子可以帶他去。到那時候,要是晉鄙能痛痛快快地把兵權交出來最好;要是他推三阻四,就讓朱亥來對付他!

  信陵君帶著朱亥和門客到了鄴城,見了晉鄙。他假傳魏王的命令,要晉鄙交出兵權。晉鄙驗過兵符,仍舊有點懷疑,說:“這是軍機大事,我還要再奏明大王,才能夠照辦!

  晉鄙的話音剛落,站在信陵君身后的朱亥大喝一聲:“你不聽大王命令,想反叛嗎?”

  不由晉鄙分說,朱亥就從袖子里拿出一個四十斤重的大鐵錐,向晉鄙劈頭蓋腦砸過去,結果了晉鄙的性命。

  信陵君拿著兵符,對將士宣布一道命令:“父子都在軍中的,父親可以回去;兄弟都在軍中的,哥哥可以回去;獨子沒兄弟的,都回去照顧他的父母;其余的人都跟我一起救趙國!

  當下,信陵君就選了八萬精兵,出發(fā)去救邯鄲。他親自指揮將士向秦國的兵營沖殺。秦將王龁沒防備魏國的軍隊會突然進攻,手忙腳亂地抵抗了一陣,漸漸支持不住了。

  邯鄲城里的平原君見魏國救兵來到,也帶著趙國的軍隊殺出來。兩下一夾攻,打得秦軍像山崩似地倒了下來。

  秦國多少年來,沒有打過這么一個大敗仗。王龁帶兵敗退,還有二萬名秦兵被趙兵圍困住,投降了。

  信陵君救了邯鄲,保全了趙國。趙孝成王和平原君十分感激,親自到城外迎接他。

  楚國春申君帶領的救趙的軍隊,還在武關觀望,聽到秦國打了敗仗,邯鄲解了圍,就帶兵回楚國去了。

  上下五千年故事 3

  正當唐文宗處心積慮地要除掉宦官時,朝中的大臣們卻結成“朋黨”,明爭暗斗地吵得不可開交。所謂“朋黨”,就是官僚們?yōu)榱藸帣鄪Z利而結成的派別。一派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他們大多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朝廷的;另一派以李德裕為首,他們大多是父祖輩做官的公卿子弟。兩派在政治主張方面并沒有太多的區(qū)別,也不代表什么階級或利益集團,只是兩幫政客為了爭權而吵來吵去。他們的爭吵,使晚唐的政治局面變得更加糟糕。文宗曾向李訓感嘆道:“除掉藩鎮(zhèn)不一定難,去掉朋黨實難!

  朋黨之爭是從唐憲宗時開始的。公元808年,憲宗舉行考試,選拔直言敢諫的人才。牛僧孺、李宗閔在考卷中極力批評朝政,主考官韋貫之看了,大加贊賞,把他們推薦給憲宗。那時的宰相是李德裕的父親李吉甫,他本來就看不起科舉出身的官員,現(xiàn)在牛李二人又來批評他的過失,更加生氣。他對憲宗說,牛李二人被推薦,完全是因為和考官有私人交情。唐憲宗相信了,把韋貫之等人都貶了官,牛李二人也沒有得到提拔。兩派由此結冤。

  李吉甫去世后,他的兒子李德裕成了公卿派的首領。李德裕從小熟讀經(jīng)書,寫得一手好文章,但卻不肯參加科舉考試,還聲言:“好騾馬不入行!币馑际钦f,像他這樣的杰出人才,是不屑參加科舉考試的。他和他父親一樣,看不起科舉出身的官員,認為科舉考試未必能選出真有才學的人才,而公卿子弟熟悉朝廷的'禮儀制度,有利于從政,應該讓他們擔任較重要的官職。他的這些看法,決定了他繼續(xù)與牛僧孺等人對立。

  李吉甫做宰相時,李德裕按唐代的“門蔭”(因祖輩的功績,子弟被授予官爵)制度,被補官校書郎。穆宗即位后,他被召為翰林院學士。

  公元821年(穆宗長慶元年),又舉行了選拔進士的考試。西川(治所在今四川成都)節(jié)度使段文昌等人,要求主考官錢徽照顧與他們有關系的人。但他們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于是他們向穆宗告發(fā)選舉不公。那年,牛黨的李宗閔,他的女婿也參加了考試,而且被錄取了。穆宗向翰林院學士詢問有關情況,李德裕等人便回答:“段文昌說的是事實!蹦伦诤苌鷼,下令復試,并把錢徽貶為江州刺史,李宗閔則被貶為劍州(今四川劍閣、梓潼一帶)刺史。

  當時,李德裕和牛僧孺都很有名氣,都有當宰相的可能。但當時的宰相李逢吉不喜歡李德裕,他任命李德裕為浙西觀察使,推薦牛僧孺做了宰相。

  唐文宗太和年間,李德裕被召還京城,擔任兵部尚書。四朝元老、宰相裴度認為他很有才干,極力舉薦他做宰相?墒菗卫舨渴汤傻睦钭陂h因為走了宦官的門路,搶先做了宰相。李宗閔又向文宗推薦牛僧孺,把當時擔任鄂州刺史的牛僧孺調(diào)回來任兵部尚書,后來又提升為宰相。牛、李二人恨裴度舉薦李德裕,先讓裴度丟了相位,后來又把他調(diào)為興元節(jié)度使。李德裕則被調(diào)到西川,任節(jié)度使。從此,牛李“權赫于天下”。

  李德裕到了西川后,經(jīng)過整頓,西川的情況有了明顯的好轉,吐蕃、南詔(治所在今云南大理)不僅不再來騷擾,而且在公元831年,南詔主動放還了被他們擄去的四千人,吐蕃的維州(治所在今四川理縣)守將悉怛謀則在九月率部到成都投降。李德裕一面上報朝廷,一面迅速占領了維州,使這個喪于吐蕃之手達四十年的城市,又歸還了唐朝。

  悉怛謀投城時,正巧吐蕃也派使者去長安,表示愿意停戰(zhàn)修好。文宗將這些事交給大臣們評議,大家都同意李德裕的做法,只有牛僧孺要求將維州還給吐蕃,悉怛謀等人也要交給吐蕃處制。文宗本無主見,便聽了牛僧孺的話。結果,維州再次失守,悉怛謀等人也慘遭殺害。

  因為政績顯著,李德裕于公元832年再次任兵部尚書。文宗很討厭黨爭干擾朝政,曾和李德裕談過這事,李德裕說:“朝中大臣,三分之一是朋黨!辈痪,文宗就把屬于牛黨的 官員楊虞卿、張元夫都貶到外地去做刺史了。當文宗再次議論朋黨時,李宗閔說:“我素來知道有這事,所以像楊虞卿他們,我是不把要職給他們做的!崩畹略B犃撕懿豢蜌獾卣f:“給事中、中書舍人還不是美官,還有什么官是美官!”不久,李宗閔便被調(diào)出京都,任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去了。

  太和八年,鄭注為文宗引薦李訓。但李德裕認為李訓是奸邪小人,堅決反對授予他官爵。這使文宗很不滿意,也使宦官王守澄心生怨恨。于是他們召回李宗閔輔政,把李德裕又貶為鎮(zhèn)海節(jié)度使了。

  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終于當上了宰相。公元843年,他幫助武宗平定了劉稹的叛亂。劉稹是昭義節(jié)度使劉從諫的侄兒,劉從諫病死后,他要求襲任節(jié)度使,朝廷沒有答應,便發(fā)生了反叛。李德裕在平叛后上奏武宗,說劉從諫在牛僧孺、李宗閔為宰相時,曾來朝廷,牛李二人不僅不將他留下來,反而加給他宰相頭銜,讓他回去。這是放虎歸山,所以劉稹反叛,罪在牛李。武宗聽了大怒,將牛李二人全都貶到外地去了。

  公元846年春,武宗病逝,宣宗即位。他聽政的第二天,就把李德裕貶出朝。第二年,他又找了個差錯將李德裕貶為潮州司戶。公元849年九月,李德裕到潮州不久,又被貶為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瓊山東南)司戶,后死于任上。牛僧孺雖升任太子少保,但公元848年就病死了。李宗閔在武宗時被貶到封州,宣宗時任命他為郴州司馬,但他還沒來得及離開封州就死去了。

  持續(xù)了四十年的“朋黨之爭”終于結束了,但大唐政權也進入了風雨飄搖的末期。它所面對的,是風起云涌般的農(nóng)民起義。

  上下五千年故事 4

  諸葛亮恢復與吳聯(lián)盟、平定南中后,就準備北伐曹魏。 第一次北伐在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他令趙云等作疑兵,擺出由斜谷(今陜西眉縣南)攻郿城(今眉縣北)的態(tài)勢,以吸引魏軍;自己則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肅西和縣祁山堡)方向進攻,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繼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維,一時關中大震?墒邱R謖違背諸葛亮部署,為張郃所敗,丟了街亭;趙云等出兵也不利,諸葛亮只得退回漢中。 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漢附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諸葛亮乘陸遜在石亭打敗曹休之機,出散關,包圍陳倉(今陜西寶雞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軍趕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漢中。 第三次北伐是建興七年,亮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打敗魏援軍,占了這兩郡,留兵據(jù)守,自己率部回師。次年,魏軍進攻漢中,諸葛亮加強防守,又增調(diào)援軍,再由于連續(xù)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軍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建興九年,蜀軍包圍祁山,魏軍統(tǒng)帥司馬懿迎擊,諸葛亮準備決戰(zhàn)。司馬懿知蜀軍遠來,軍糧不多,憑險堅守,拒不出戰(zhàn)。諸葛亮想用退兵的辦法引誘敵人,但司馬懿追趕很謹慎,蜀軍一停,他就扎營拒守。此時李嚴假傳劉禪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軍糧草將盡,諸葛亮只得班師,在歸途中以伏兵殺了魏國名將張郃。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營。司馬懿也筑營阻攔,不與蜀軍作戰(zhàn),料知蜀軍遠來,糧草運輸困難,想把蜀軍拖垮。諸葛亮也有準備,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長期戰(zhàn)爭的打算。諸葛亮在這次出兵前曾與孫權約定同時攻魏,五月吳軍十萬攻魏,不勝,撤回江東,所以蜀軍只得與魏軍單方面周旋。八月間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情日益嚴重,不久就與世長辭。死后,姜維等遵照他的遺囑,秘不發(fā)喪,整軍退入斜谷。 諸葛亮出師北伐共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還有一次是魏軍進攻漢中,不是諸葛亮出擊。后世概而言之,說成是六出祁山。

  上下五千年故事 5

  瓦崗軍首領翟讓,本來是東郡的一個小吏,因為得罪了上司,被打進牢監(jiān),還被判了死罪。有個獄吏同情他,跟他說:我看你是條好漢,怎么能在牢里等死呢。一天夜里,獄吏偷偷地砸了鐐銬,打開牢門,把翟讓放了。

  翟讓逃出了牢監(jiān),逃到東郡附近的瓦崗寨,招集了一些貧苦農(nóng)民,組織了一支起義隊伍。當?shù)匾恍┣嗄耆,聽到這個消息,都來投奔他。其中有一個青年叫徐世勣(音jī),年紀才十七歲,不但武藝高強,而且很有計謀。

  徐世勣勸翟讓說:這里附近都是貧苦的老鄉(xiāng),我們不應該去打擾他們;我看滎陽一帶,來往的豪門富商很多,不如到那里去籌辦點錢糧。

  翟讓聽從徐世勣的意見,帶領農(nóng)民軍到滎陽一帶,專門打擊官府富商,奪取大批資財。附近農(nóng)民來投奔翟讓的越來越多,很快就發(fā)展到一萬多人。

  李密投奔翟讓以后,幫助翟讓整頓人馬。那時候,附近各地還有一些小股的農(nóng)民隊伍。李密到各處去聯(lián)絡,說服他們聯(lián)合起來,聽從翟讓指揮。翟讓十分高興,跟李密漸漸親近起來。

  翟讓雖然有了很多人馬,但是他并沒想到自己能推翻隋煬帝。李密對翟讓說:從前劉邦、項羽,本來也是普通老百姓,后來終于推翻秦朝,F(xiàn)在皇上昏庸暴虐,百姓怨聲載道,官軍大部分又遠在遼東。您手下兵強馬壯,要拿下東都和長安,打倒暴君,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翟讓聽了很高興,說:您的意見太好了,我倒沒想到這一點呢。

  接著,兩人商量了一番,決定先攻打滎陽。滎陽太守向隋煬帝告急。隋煬帝派大將張須陀帶大軍鎮(zhèn)壓。

  張須陀是鎮(zhèn)壓農(nóng)民軍的老手。翟讓曾經(jīng)在他手里打過敗仗,這次聽說又是張須陀來了,有點害怕。李密說:張須陀有勇無謀,再加上他自以為強大,驕傲輕敵。我們利用他的弱點,保管能打敗他。

  李密請翟讓擺開陣勢,正面迎擊敵人;他自己帶了一千人馬在滎陽大海寺北面的密林里設下埋伏。

  張須陀欺翟讓不是他的對手,莽莽撞撞地指揮人馬掩殺過來。翟讓抵擋了一陣,假裝敗退。張須陀緊緊追趕,追了十多里,路越來越窄,樹林越來越密,正是李密布置的`埋伏圈。李密一聲令下,埋伏的瓦崗軍將士一起殺出,把張須陀的人馬團團圍住。張須陀雖然勇猛,但是被伏兵層層包圍,左沖右突,沒法脫圍,終于全軍覆沒。張須陀也被起義軍打死了。

  經(jīng)過這一場戰(zhàn)斗,李密在瓦崗軍里提高了威信。李密不但號令嚴明,而且生活樸素,凡是從敵人那里繳獲來的錢財,他都分給起義將士。日子一久,將士們就漸漸向著他了。第二年(公元617年)春天,李密勸說翟讓,趁隋煬帝在江都巡游,東都空虛的機會,進攻東都。瓦崗軍派人到東都刺探軍情,被隋朝官員發(fā)覺,加強了東都的防御。李密就改變計劃,提議先打東都附近的興洛倉(在今河南鞏縣)。

  興洛倉也叫做洛口倉,是隋王朝建造的最大的一個糧倉。倉城周圍二十多里,城里挖了三千個大窖,每個窖里貯藏著八千石糧食。這都是隋王朝多年來從各地農(nóng)民身上搜刮來的血汗。

  翟讓、李密兩人帶七千名精兵攻打興洛倉。這些兵士原是流離失所的農(nóng)民,一聽得攻打官府的糧倉,個個摩拳擦掌,勇氣百倍。他們向興洛倉發(fā)起猛攻。駐守在興洛倉的隋軍還想頑抗,但是怎么也抵擋不住像插翅猛虎一般的瓦崗軍。興洛倉被攻破了。

  瓦崗軍攻破興洛倉以后,立刻發(fā)布命令,開倉分糧。兵士們打開一口口糧窖,讓老百姓盡情地拿。受饑挨餓的農(nóng)民從四面八方擁向糧倉,從頭發(fā)花白的老人,到背著孩子的婦女,一個個眼里帶著激動的淚花,前來領糧。大伙對瓦崗軍的感激心情,就不用提了。

  接著,瓦崗軍又打敗了東都派來的隋軍救兵。到這時候,瓦崗軍的指揮權漸漸集中在李密手里。翟讓覺得自己的才能不如李密,就把首領的地位讓給李密。大家推李密為魏公,兼任行軍元帥。

  瓦崗軍在洛口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后,乘勝攻下許多郡縣,隋朝官吏兵士紛紛投降。瓦崗軍一面繼續(xù)圍攻東都,一面發(fā)出討伐隋煬帝的檄文,聲討煬帝的罪惡,號召百姓起來推翻隋王朝的統(tǒng)治。這一來,把整個中原都震動了。

  正當瓦崗軍勝利發(fā)展的時候,內(nèi)部發(fā)生了嚴重分裂。翟讓把首領位子讓給李密后,翟讓手下有些將領很不愿意。有人勸翟讓把權奪回來,翟讓卻總是笑呵呵的不當一回事。但是這些話傳到李密耳朵里,李密就很不高興。李密的部下攛掇他除掉翟讓。李密為了保自己的地位,竟起了狠心。

  有一天,李密請翟讓喝酒。在宴會中間,把翟讓的兵士都支開了,李密假意拿出一把好弓給翟讓,請他試射。翟讓轉過身子,剛拉開弓。李密布置好的刀斧手就動起手來,把翟讓砍倒了。

  打那時候起,瓦崗軍開始走了下坡路。但是,北方由李淵帶領的一支反隋軍卻正在強大起來。

  上下五千年故事 6

  李淵占領長安的同時,各地起義軍也不斷發(fā)展壯大。除了瓦崗軍之外,主要的還有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和杜伏威領導的江淮起義軍,不斷在各地打擊隋軍。殘暴荒淫的隋煬帝自己知道末日來到,索性躲到江都,每天和皇后、妃子喝酒作樂,醉得昏昏沉沉。

  他不愿聽到失敗的消息,但是心里到底發(fā)慌,對蕭皇后說:聽說外面有不少人想算計我,且別管他,還是快快活活喝酒吧。

  有一次,他拿起一面鏡子,呆呆地照了半晌,說:好頭顱,不知道誰來砍它呢!

  隋煬帝擔心的日子終于到來了。他身邊的一批禁衛(wèi)軍兵士,多數(shù)是關中地區(qū)的人。他們眼看跟著隋煬帝沒有生路,都想開小差回家。宇文化及利用兵士想回家的心理,發(fā)動兵變。宇文化及帶領兵士,攻進行宮,派人把隋煬帝監(jiān)視起來。

  隋煬帝對監(jiān)視的官員說:我犯的什么罪

  官員說:你發(fā)動戰(zhàn)爭,窮奢極侈;相信奸邪,拒絕忠告;使男子死在戰(zhàn)場,婦女兒童走上絕路,百姓流離失所,你還說沒罪嗎

  隋煬帝說:我確實對不起百姓,但是你們這些人也跟著我享受富貴,沒對不起你們。今天這樣做,是誰帶的頭

  官員說:全國的人都恨透你這昏君,哪兒是一個人帶的頭!

  隋煬帝這才無話可說,他自己解下巾帶交給官員。這個作惡多端的統(tǒng)治者就這樣被勒死了。統(tǒng)治中國三十八年的隋王朝宣告滅亡。

  隋煬帝死后,東都洛陽還在隋朝的東都留守楊侗(煬帝的孫子)和大臣王世充手里。王世充把楊侗立為皇帝,繼續(xù)打著隋朝的旗號,對抗起義軍。

  東都周圍本來是瓦崗起義軍活動的地區(qū),李密曾經(jīng)多次打敗隋軍,但是因為李密驕傲自滿,跟將領們互相猜忌,在跟北上的宇文化及人馬打了一仗之后,力量漸漸削弱。王世充看準李密的弱點,發(fā)起一次襲擊,打垮了李密大軍。李密帶著殘兵敗將,逃到長安投靠唐朝。

  王世充趕跑了李密,自以為力量強大,把楊侗廢了,自立為帝,國號叫鄭。

  這時候,唐軍已經(jīng)削平了西北的幾個豪強割據(jù)勢力,穩(wěn)定了后方。公元620年,唐高祖派李世民統(tǒng)率大軍進攻東都。李世民大軍一出關,河南許多州縣紛紛投降,很快就把東都包圍起來。

  李世民不但善于打仗,而且善于用人。他從原瓦崗軍和別的割據(jù)勢力的降將中,收留了一批人。像有名的秦叔寶、程咬金、尉遲敬德(尉遲是姓,尉音y,都成了他的得力助手。有一次,李世民親自帶了五百騎兵在陣地上巡視,被王世充發(fā)現(xiàn),發(fā)動一萬多步兵騎兵突然圍上來,王世充的`大將單雄信沖到李世民身邊,用長矛直刺過來。李世民后面的尉遲敬德飛馬趕上,大喝一聲,把單雄信刺下馬來。尉遲敬德保護李世民突出包圍,兩個人又帶著騎兵轉過身在鄭軍陣地來回沖殺,嚇得鄭兵不敢阻擋。接著,后面的唐軍源源不絕地上來,把鄭軍打得一敗涂地。

  從這年秋天一直到第二年春天,唐軍把東都越圍越緊,日夜不停地攻城。王世充在城里嚴密防守,不斷用石炮、弩箭襲擊城外唐軍。日子一久,唐軍將士也感到疲勞,有人向李世民建議暫時停止進攻,回長安休整后再打。

  李世民說:現(xiàn)在四周各州都已經(jīng)投降,洛陽成了一座孤城,遲早可以攻下,怎么能半途停下來。接著就向將士發(fā)出命令說:不攻下東都,決不退兵。

  王世充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好派人偷偷地出城,趕到河北向竇建德求救。

  竇建德領導的起義軍是河北一支強大的力量。王世充自稱鄭帝以后,竇建德也自稱皇帝,國號叫夏,攻占了唐軍許多土地。他接到王世充的求救信,一面帶領三十萬人馬,水陸并進,援救東都;一面派出使者給李世民送去一封信,要李世民退回關中。

  唐軍許多都被夏軍的強大兵力嚇得害怕了,主張暫時離開東都。但是有人認為王世充兵力還很強,缺少的是糧食。如果讓竇建德跟王世充兩軍會合,用河北的糧食接濟東都,那末勝利就沒有希望了。

  所以,一定要把南下的竇建德大軍堵住。

  李世民接受了這個意見,把李元吉留在東都繼續(xù)圍攻王世充,自己帶三千多精兵北上,扼守武牢關(就是虎牢關。在今河南滎陽汜水鎮(zhèn))。

  竇建德大軍到了武牢關,被唐兵攔住,夏軍發(fā)起幾次進攻都沒成功,李世民卻派輕騎兵抄小路,把夏軍的糧道切斷了。

  竇建德認為自己兵力強大,不怕攻不下武牢關。他拒絕了他部下和妻子的勸阻,命令全軍出動,擺開陣勢,鼓噪著沖了過來。

  李世民上高地觀察了夏軍的陣勢,說:竇建德沒有遇到過強大的敵手,從他的陣勢,就可以看出他驕傲輕敵。我們只要按兵不動,等待他們兵士疲勞的時候,一舉出擊,一定能打敗他們。

  夏軍兵士擺開陣勢,準備交鋒。但是,從早上到中午,還沒有見唐軍出來交戰(zhàn),兵士們又疲勞,又饑餓,有的坐在地上,有的到河灘上舀水喝。李世民一見時機已到,就命令將士渡過汜水,直沖竇建德大營。

  竇建德正和他的將帥在大營聚會,聽到唐軍騎兵突然沖來,趕忙指揮騎兵應戰(zhàn)。雙方發(fā)生了激戰(zhàn),陣地上塵土飛揚,箭如雨落。

  李世民乘夏軍不防備,帶領一支隊伍猛插到夏軍陣后,舉起了唐軍的大旗。夏軍將士回頭一看,以為唐軍已經(jīng)占領大營,沒有心思再戰(zhàn),爭先恐后地逃散。竇建德在混戰(zhàn)中受了傷,被唐軍俘虜了。

  竇建德失敗后,李世民再回兵圍攻東都。王世充還想突圍,將士們說:現(xiàn)在夏王已經(jīng)失敗,我們就是突圍出去,也沒有用。王世充眼看大勢已去,只好向唐軍投降。

  竇建德被送到長安,不久就被殺害,他的部將劉黑闥(音t)率領河北夏軍,繼續(xù)和唐軍作戰(zhàn)。唐軍又花了三年時間,才把河北地區(qū)穩(wěn)定下來。公元623年,唐統(tǒng)一中國的戰(zhàn)爭基本結束。但是,唐朝皇室內(nèi)部的矛盾卻尖銳起來。

  上下五千年故事 7

  自從宋真宗以后,宋朝一直依靠每年送大量銀絹,維持了幾十年跟遼朝暫時妥協(xié)的局面,但是遼朝欺宋朝軟弱,想進一步侵占宋朝土地。公元1075年,遼朝派大臣蕭禧到東京,要求劃定邊界。宋神宗派大臣跟蕭禧談判,雙方爭論了幾天,沒有結果。蕭禧一定說黃嵬山(在今山西原平西南,嵬音wi)一帶三十里地方應該屬于遼朝。宋神宗派去談判的大臣不了解那里的地形,明知蕭禧提出的是無理要求,又沒法反駁他。宋神宗就另派沈括去談判。

  沈括,杭州錢塘人,原是支持王安石新法的官員。沈括不但辦事認真細致,而且精通地理。他先到樞密院,從檔案資料中把過去議定邊界的文件都查清楚了,證明那塊土地應該是屬于宋朝的。他向宋神宗報告,宋神宗聽了很高興,就要沈括畫成地圖送給蕭禧看,蕭禧才沒話說。宋神宗又派沈括出使上京(遼朝的京城,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巴林左旗南)。沈括首先收集了許多地理資料,并且叫隨從的官員都背熟。到了上京,遼朝派宰相楊益戒跟沈括談判邊界,遼方提出的問題,沈括和官員們對答如流,有憑有據(jù)。楊益戒一看沒有空子好鉆,就板起臉來蠻橫地說:你們連這點土地都斤斤計較,難道想跟我們斷絕友好關系嗎?沈括理直氣壯地說:你們背棄過去的盟約,想用武力來脅迫我們。真要鬧翻了,我看你們也得不到便宜。遼朝官員說不服沈括,又怕鬧僵了,對他們沒好處,只好放棄了他們的無理要求。沈括帶著隨員從遼朝回來,一路上,每經(jīng)過一個地方,把那里的大山河流,險要關口,畫成地圖,還把當?shù)氐娘L俗人情,調(diào)查得清清楚楚;氐綎|京以后,他把這些資料整理起來,獻給宋神宗。宋神宗認為沈括立了功,拜他為翰林學士。沈括為了維護宋朝邊境的`安全,十分重視地形勘察。有一次,宋神宗派他到定州(今河北定縣)去巡視。他假裝在那里打獵,花了二十多天時間,詳細考察了定州邊境的地形,還用木屑和融化的蠟捏制成一個立體模型;氐蕉ㄖ莺,沈括要木工用木板根據(jù)他的模型,雕刻出木制的模型,獻給宋神宗。這種立體地圖模型當然比繪制在紙上的地圖更清楚了。

  宋神宗對沈括畫的地圖和制作的地圖模型很感興趣。第二年,就叫沈括編制一份全國地圖。但是不久,沈括受人誣告,被朝廷貶謫到隨州(今湖北隨縣)去。在那里,環(huán)境雖然很困難,但是他堅持繪制沒有畫完的地圖;后來,他換了幾個地方的官職,也是一面考察地理,一面修訂地圖,堅持了十二年,終于完成了當時最準確的一本全國地圖《天下郡國圖》。沈括不但在地理研究上作出了出色的成就,而且是個研究興趣很廣泛的科學家。他在天文、歷法、音樂、醫(yī)藥、數(shù)學等方面,都十分精通。他很早就研究天文歷法。后來,他擔任司天監(jiān)的工作,發(fā)現(xiàn)在那里工作的人,不少是不學無術的人,不懂得用儀器觀測。他到了司天監(jiān)以后,添置了天文儀器。為了觀察北極星的位置,他一連三個月,每天夜里用渾天儀觀察,終于計算出北極星的正確位置。

  沈括晚年的時候,閑居在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的夢溪園。他把一生研究的成果記載下來,寫了一本著作《夢溪筆談》。在那本書里,除了記載他自己研究的成果以外,還記錄了當時勞動人民的許多創(chuàng)造發(fā)明,其中特別有名的是畢升的活字印刷技術。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在北宋之前,已經(jīng)有了雕板印刷術。但是雕板花工夫大,而且刻好一塊木板,要改動一個字,就要全部重刻。沈括在他錢塘老家看到一位老工匠畢升,用一種很細的粘土,做成許多小塊,刻上字后放在窯里燒硬,成為一個個活字。用這種活字排版印刷,比雕板印刷方便多了。沈括看到這件新鮮事,十分感興趣,就進行詳細的觀察和了解,還把畢升的發(fā)明,記載在他的《夢溪筆談》里,后代的人讀了他的書,才知道活字印刷術的來歷。

  上下五千年故事 8

  王安石罷相以后,宋神宗還把王安石定下的新法維持了將近十年。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死,年才十歲的太子趙煦(音x)即位,就是宋哲宗。哲宗年幼,由他祖母高太后臨朝。高太后是一向反對新法的。她一臨朝,就把反對新法最激烈的司馬光召到東京擔任宰相。

  司馬光是當時最有名望的大臣,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他的名聲,從他幼小的時候已經(jīng)開始傳開了。他七歲那年,就開始專心讀書。不論是大伏暑天,或者數(shù)九寒冬,他總捧著書不放,有時候連吃飯喝水都忘了。他不但讀書用功,而且很機靈。有一次,他跟小伙伴們在后院子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一面哭喊,一面往外跑,找大人來救。司馬光不慌不忙,順手從地上拾起一塊大石塊,使盡力氣朝水缸砸去。砰的一聲,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這件偶然的事情,使幼小的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宋神宗在位的時候,司馬光擔任翰林學士。司馬光和王安石本來是要好的朋友,后來王安石主張改革,司馬光思想保守,兩個人就談不到一塊兒去了。王安石做了宰相以后,提出的一件件改革措施,司馬光沒有一件不反對。有一次,司馬光向宋神宗提出要求取消青苗法,同時,以老朋友的資格,寫了一封信,責備王安石侵犯其他官員的職權,惹是生非,搜刮財富,還拒不接受別人的意見。王安石寫了一封回信,對司馬光的四條責難針鋒相對地作了反駁。信里說:我受皇上的命令,改革法制,怎能說我侵犯別人職權;為國家辦事,怎能說我惹是生非;為天下理財,怎能說是搜刮財富;駁斥錯誤的言論,怎能說拒絕意見。司馬光接到回信,氣得要命。但是眼看王安石有皇帝撐腰,也無可奈何。最后,他辭去朝廷職務,離開京城,到了洛陽,表示不愿過問政事,關起門來寫書了。原來,司馬光對歷史很有研究,他認為治理國家的人,一定要通曉從古以來的歷史,從歷史中吸取興盛、衰亡的經(jīng)驗教訓。他又覺得,從上古到五代,歷史書實在太多,做皇帝的人沒有那么多時間看。于是,他很早就動手編寫一本從戰(zhàn)國到五代的史書。宋英宗在位的時候,他把一部分稿子獻給朝廷。宋英宗覺得這本書對鞏固王朝統(tǒng)治有好處,十分贊賞這項工作,專門為他設立一個編寫機構,叫他繼續(xù)編下去。宋神宗即位以后,司馬光又把編好的一部分獻給宋神宗。宋神宗并不信司馬光的政治主張,但是對司馬光編書卻十分支持。他把自己年輕時候收藏的二千四百卷書都送給司馬光,要他好好完成這部著作。還親自為這本書起了個書名,叫《資治通鑒》(資治就是能幫助皇帝治理天下的意思)。司馬光罷官回到洛陽之后,就專心寫《資治通鑒》,一共花了十九年時間,才把這部著作完成。這部書按歷史年代編寫,從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時期公元959年,記載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為了寫這一部巨大篇幅的.著作,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們收集和整理了大量資料,除了采用歷代的正史之外,還參看各種歷史著作三百多種。據(jù)說,這部書寫成的時候,原稿足足堆放了兩間屋子。由于它的材料豐富、剪裁恰當和考證嚴格,加上文字精練生動,所以成為我國史學史上最有價值的著作之一。它對于后來的人研究歷史,提供了比較完備的資料。

  在整整十九年時間里,司馬光把全部精力放在這部著作上面,每天工作到深夜。到《資治通鑒》完成的時候,他的身體已經(jīng)十分衰弱,眼睛昏花,牙齒大多脫落了。由于他在史學方面作出了貢獻,他被認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史學家。司馬光在洛陽寫了十多年書,但是因為他反對新法出了名,一些保守的官員都很記掛他。他雖然口口聲聲說不談政治,但是許多人還把他當作真宰相看待,連普通百姓也知道洛陽住著一個司馬相公。高太后臨朝執(zhí)政,把司馬光召回朝廷,司馬光已經(jīng)是又老又病了。但是,他反對王安石新法卻絲毫不肯放松。他一當上宰相,第一件大事就是廢除新法。有人勸阻他說,神宗剛剛去世,馬上把他的政治措施改掉,總不大好吧!司馬光氣呼呼地說:先皇帝立的法度,好的自然不要去改動,像王安石搞的那一套,卻是害民的事,為什么不能改再說,現(xiàn)在高太后執(zhí)政,高太后是神宗的母親,做母親的改動兒子的主張,有什么不可以就這樣,他不顧許多官員的反對,到了第二年(公元1086年),就把王安石建立的新法一古腦兒廢除了。王安石聽到這個消息,當然十分生氣,不久就郁郁不樂地死去。而司馬光的病也越來越重,在同年九月咽了氣。

  上下五千年故事 9

  唐太宗滅了東突厥后,又派李靖擊敗了西南的吐谷渾(我國古代民族之一,在今青海省,谷音y),打通了西域的通道。西域各國紛紛和唐朝交往,遠在西南的吐蕃(我國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權,蕃音bō),也派使者來了。

  當時的吐蕃贊普(吐蕃王的稱號)名叫松贊干布,是個能文能武的人才。他在十三歲的時候,就精通騎馬、射箭、擊劍等各種武藝,而且愛好民歌,善于寫詩,受到吐蕃人的愛戴。他的父親死去后,吐蕃貴族發(fā)動叛亂,松贊干布靠他的勇敢才智,很快把叛亂平定了。

  年青的松贊干布并不滿足吐蕃的貴族生活,為了學習唐朝的文化,他派出使者,長途跋涉,到長安來要求跟唐朝建立友好關系。

  唐太宗也聽到吐蕃的名聲,愿意跟他們結交,還派使者到吐蕃去回訪。

  過了兩年,松贊干布又派使者到長安向唐朝求親,唐太宗沒有答應。吐蕃使者怕松贊責備他不會辦事,回到吐蕃后,向松贊撒謊說:唐天子快要答應把公主下嫁給我們啦,因為吐谷渾王也去求親,才把我們求親的事給擔擱了。

  吐蕃和吐谷渾兩國本來就在鬧摩擦,松贊干布聽了使者的回報,更加怨恨吐谷渾。他馬上出動二十萬人馬進攻吐谷渾。吐谷渾王看吐蕃軍攻勢很猛,抵擋不住,就退到環(huán)海一帶。

  松贊干布打敗了吐谷渾,乘勝打到唐朝境內(nèi)的松州(今四川松潘),又打了個大勝仗。松贊干布驕傲起來,派人威脅唐朝說:如果不把公主嫁給我,我就帶兵打到長安。

  唐太宗生氣了,派大將侯君集帶兵反擊吐蕃。吐蕃將士對松贊干布挑起跟唐朝的`戰(zhàn)爭,本來不愿意,看到唐朝派大軍前來,都要求退兵。松贊干布眼看蠻干下去,要遭到失敗,就向唐朝求和。

  唐太宗本來愿意同吐蕃友好,也就同意講和了。

  公元640年,松贊干布又派了個能干的使者祿東贊帶了一百人的出使隊伍,備了五千兩黃金和許多珍寶的厚禮,到長安去求親。

  唐太宗接見了祿東贊。祿東贊傳達了他們的年青國王想跟唐朝友好的心愿,說得娓娓動聽。唐太宗心里挺滿意,就在皇族的女兒中,挑選一個美麗溫柔的,封為文成公主,把她許嫁給松贊干布。

  據(jù)說,使者祿東贊是個絕頂聰明的人。后來,在青藏高原的人民中,流傳著一個五難求婚使的動人故事:

  祿東贊在長安求親的時候,各國來求親的使者很多。唐太宗下了一道命令,要前來求親的使者先解答五個難題。哪一國使者能夠解答,就答允跟那國和親。

  第一道題目是要求把一根很細的絲線,穿過一顆有九曲孔道的明珠。祿東贊把絲線系在一只螞蟻的腰部。螞蟻帶著絲線,爬過明珠的九曲孔道,絲線也就帶過來了。

  第二道題目是把一百匹母馬和一百匹小馬駒兒放在一起,要求辨認出哪匹馬駒兒是哪匹母馬生的。祿東贊把母馬和馬駒兒分開關了一天,斷絕了馬駒兒的飼料和水。第二天,再把它們放在一起。餓慌了的馬駒兒分別奔到自己的母親那里去吃奶。它們的母子關系也就認出來了。

  祿東贊通過了一道道考試,最后一道是要從二千五百名美貌年青的女子中,找出誰是文成公主。祿東贊憑他敏銳的眼力,一下子就把那儀態(tài)大方的公主認出來了。

  這些傳說不大可能是事實,但是卻反映了吐蕃人民對唐蕃友好的愿望和完成這個使命的使者的贊美。

  公元641年,二十四歲的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護送下,動身到吐蕃去。唐朝廷為公主備了一份十分豐富的嫁妝。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當然是少不了的,除此以外,還有許多吐蕃沒有的谷物、果品、蔬菜的種子,藥材,蠶種。她還帶了大批的醫(yī)藥、種樹、工程技術、天文歷法的書籍。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傳到吐蕃,從唐朝邊境到吐蕃,一路上都有人準備好馬匹、牦牛、船只、食物,接送文成公主。松贊干布親自從邏些(今西藏拉薩)趕到柏海(今青海鄂陵湖或札陵湖)迎接。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在那里舉行了隆重的婚禮。

  婚禮結束后,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越過雪山高原,到了邏些城。公主入城的那天,邏些人民像過盛大節(jié)日一樣,載歌載舞,夾道歡迎。松贊干布還在邏些按照唐朝的建筑格式,為公主專門建造了一座城郭宮殿,給公主居住。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為漢藏兩族人民的友好聯(lián)系和發(fā)展藏族經(jīng)濟文化作出了貢獻。直到現(xiàn)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達拉宮,還供奉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公元650年,松贊干布死去。唐太宗也在前一年病死,接替他的是太子李治,這就是唐高宗。

  上下五千年故事 10

  玄奘是長安大慈恩寺的和尚,原名叫陳袆(音huī),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zhèn),緱音gōu)人。十三歲那年,他出家做和尚,就認真研究佛學。后來他到處拜師學習,精通佛教經(jīng)典,被尊稱為三藏法師(三藏是佛教經(jīng)典的總稱)。他發(fā)現(xiàn)原來翻譯過來的佛經(jīng)錯誤很多,又聽說天竺地方有很多的佛經(jīng),就決定到天竺去學習。

  公元629年(一說627年)他從長安出發(fā),到了涼州(今甘肅武威)。當時,朝廷禁止唐人出境,他在涼州被邊境兵士發(fā)現(xiàn),叫他回長安去。他逃過邊防關卡,向西來到玉門關附近的瓜州(今甘肅安西)。

  玄奘在瓜州,打聽到玉門關外有五座堡壘,每座堡壘之間相隔一百里,中間沒有水草,只有堡壘旁有水源,并且由兵士把守。這時候,涼州的官員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他偷越邊防,發(fā)出公文到瓜州通緝他。如果經(jīng)過堡壘,一定會被兵士捉住。

  玄奘正在束手無策的時候,碰到了當?shù)匾粋胡族人,名叫石槃陀,愿意替他帶路。

  玄奘喜出望外,變賣了衣服,換了兩匹馬,連夜跟石槃陀一起出發(fā),好不容易混出了玉門關。他們在草叢里睡了一覺,準備繼續(xù)西進。

  哪兒想到石槃陀走了一程,就不想再走了,甚至想謀殺玄奘。玄奘發(fā)現(xiàn)他不懷好意,把他打發(fā)走了。

  打那以后,玄奘單人匹馬在關外的沙漠地帶摸索前進。約摸走了八十多里,才到了第一堡邊。他怕被守兵發(fā)現(xiàn),白天躲在沙溝里,等天黑了才走近堡壘前的水源。他正想用皮袋盛水,忽然一支箭射來,幾乎射中他的膝蓋。玄奘知道躲不過,索性朝著堡壘喊道:我是長安來的和尚,你們別射箭!

  堡中的人停止射箭,打開堡門,把玄奘帶進堡壘。幸好守堡的校尉王祥也是信佛教的,問清楚玄奘的來歷后,不但不為難他,還派人幫他盛水,還送了一些餅,親自把他送到十幾里外,指引他一條通向第四堡的小道。

  第四堡的校尉是王祥的同族兄弟,聽說玄奘是王祥那里來的,也很熱情地接待他,并且告訴他,第五堡的守兵十分兇暴,叫他繞過第五堡,到野馬泉去取水,再往西走,就是一片長八百里的大沙漠了。

  玄奘離開第四堡,又走了一百多里,迷了路,沒有找到野馬泉。他正要拿起隨帶的水袋喝水,哪知一失手,一皮袋的水都潑翻在沙土上了。沒有水,怎么越過沙漠呢。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幾里,忽然想起臨走的時候,他曾經(jīng)立下誓言,不達到目的地,決不后退一步,F(xiàn)在怎么能遇到困難就后退呢想到這里,他撥轉馬頭,繼續(xù)朝西前進。

  大沙漠里一片茫茫,上不見飛鳥,下不見走獸,有時一陣旋風,卷起滿天沙土,像暴雨一樣落下來。玄奘在沙漠里接連走了四夜五天,沒有一點水喝,口渴得像火燒一樣,終于支不住昏倒在沙漠上。到了第五天半夜,天邊起了涼風,把玄奘吹得清醒過來。他站起來,牽著馬又走了十幾里,發(fā)現(xiàn)了一片草地和一個池塘。有了水草,人和馬才擺脫絕境。又走了兩天,終于走出大沙漠,經(jīng)過伊吾(今新疆哈密),到了高昌(在今新疆吐魯番東)。

  高昌王麹(音qǔ)文泰也是信佛的,聽說玄奘是大唐來的高僧,十分敬重,請他講經(jīng),還懇切要他在高昌留下來。玄奘堅持不肯。麹文泰沒法挽留,就給玄奘準備好行裝,派了二十五人,隨帶三十匹馬護送;還寫信給沿路二十四國的國王,請他們保護玄奘過境。

  玄奘帶領人馬,越過雪山冰河,沖過暴風雪崩,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到達碎葉城(在今蘇聯(lián)吉爾吉斯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受到西突厥可汗的接待。打那以后,一路順利,通過西域各國進了天竺。

  天竺是佛教的發(fā)源地,有很多佛教古跡。玄奘在天竺游歷各地,朝拜圣跡,向高僧學經(jīng)。有一次,他在乘船渡恒河的時候,碰到一群強盜。他們迷信妖神,每年秋天都要殺個人祭神。船中的強盜看中玄奘,要把他殺了祭神,玄奘再三向他們解釋也沒有用,只好閉著眼睛念起經(jīng)來。說也湊巧,這時正好起了一陣狂風,河里濁浪洶涌,差一點打翻了船。強盜害怕起來,趕快跪下懺悔,把玄奘放了。

  這件事很快傳開了,當?shù)氐娜硕歼認為玄奘真有什么佛法保護呢。

  天竺摩揭陀國有一座古老的大寺院,叫做那爛陀寺。寺里有個戒賢法師,是天竺的大學者。玄奘來到那爛陀寺,跟著戒賢法師,學了五年,把那里的經(jīng)全部學會了。

  摩揭陀國的戒日王是個篤信佛教的國王,聽到玄奘的名聲,在他的國都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境內(nèi)卡瑙季)為玄奘開了一個隆重的講學大會。天竺十八個國的國王和三千多高僧到了會。戒日王請玄奘在會上講學,還讓大家辯論。大會開了十八天,大家對玄奘的精采演講十分佩服,沒有一個人提出不同的'意見。最后,戒日王派人舉起玄奘的袈裟,宣布講學成功。

  戒日王接見玄奘的時候,說起他早就聽說中國有個英武的秦王。玄奘告訴他,秦王就是現(xiàn)在的大唐皇帝。

  玄奘的游歷,不但在佛學上取得很大成功,而且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公元645年,他帶了六百多部佛經(jīng),回到闊別十多年的長安。

  玄奘和尚百折不撓的取經(jīng)事跡,轟動了長安人民。正在洛陽的唐太宗,對玄奘的壯舉十分贊賞,在洛陽行宮接見了玄奘。玄奘把他游歷西域的經(jīng)歷向太宗作了詳細的匯報。

  在這以后,玄奘就定居下來,專心翻譯從天竺帶回來的佛經(jīng)。他還和他的弟子一起,編寫了一本《大唐西域記》。在這本書里,他把親自到過的一百十個國家和聽到過的二十八個國家的地理情況、風俗習慣記載下來,成為重要的歷史和地理著作。

  由于玄奘取經(jīng)這件事本身帶有傳奇色彩,后來,在民間流傳了許多關于唐僧取經(jīng)的神話,說他取經(jīng)路上,遇到許多妖魔精怪,這當然是虛構出來的。到了明朝,小說家吳承恩,根據(jù)民間傳說作了藝術加工,寫成優(yōu)秀的長篇神話小說《西游記》,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那里面的故事,跟真正的玄奘取經(jīng)事跡已經(jīng)離得很遠了。

  上下五千年故事 11

  孫子原是中國春秋末期陳國公子陳完的后代,因陳國內(nèi)亂,陳完逃到了齊國,改姓田;孫武的祖父田書又被齊國國君賜姓為孫。

  一次,齊國發(fā)生內(nèi)亂,孫武逃到了吳國,經(jīng)大臣伍子胥的推薦,以《兵法》十三篇晉見吳王闔閭。吳王讀罷兵法,雖贊不絕口,但也懷疑作者是否只是一個理論天才,于是,他召宮女一百八十人,令孫武操練。

  孫子將宮女分成左右二隊,命吳王的寵姬二人各為隊長,稱為左姬、右姬;又設一人為執(zhí)法,二人為軍吏,主傳令之事;二人值鼓,力士數(shù)人,充為牙將,執(zhí)斧鐮刀戟,列于陣前,以壯軍威。宮女們一個個身披甲胄,頭戴兜鍪,右手操劍,左手握盾,嬉笑不止。孫武于是當眾宣布軍法:一不許行列不整,二不許言語喧嘩,三不許違背軍令;然后他親自教習了‘前’、‘后’、‘左’、‘右’、‘坐’、‘起’等項‘約束’,并三令五申之。演練開始,擊鼓宣令‘右’,宮女們掩口嬉笑,行列參差不齊,孫武說:‘紀律不明,軍令不熟,是我為將的責任’。于是他再申前令。鼓吏又擊鼓宣令‘左’,二姬及宮女無不笑者。孫武大怒,叫道:‘執(zhí)法者何在?’執(zhí)法者前跪,孫武大聲說:‘紀律不明,軍令不熟,是我為將的責任,但現(xiàn)已三令五申,士兵仍不聽從,這是士兵的罪過。按軍法當如何處置?’執(zhí)法者答:‘當斬!’孫子喝令:‘士不盡誅,罪在隊長,將左右二姬斬首示眾!’力士們不敢違令,便將二姬綁縛。吳王在臺上觀看操演,忽見斬愛姬,大為驚駭,讓大臣持符馳救。孫子說:‘軍中無戲言。臣已受命為將,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遂斬隊長二人于軍前。宮女們見狀,無不大驚失色。孫武于隊中再取二人為隊長,并申令擊鼓,女卒們左右進退,回旋往來,皆毫發(fā)不差,寂然無聲。

  于是,孫子向吳王匯報道:‘兵已整齊,愿王觀之,唯王所用,雖使赴湯蹈火,亦不敢退避矣’;這就是孫子練兵的'故事,它說明,任何組織,沒有嚴格的紀律,不能做到令行禁止,它就會失去凝聚力和行動力;只有紀律嚴明,訓練有素,才能破堅克難,無往而不勝。孫武連被中國古人污為‘小人’的女子都可練成‘赴湯蹈火’的士兵,更何況男子漢呢!吳王不得不承認其‘通天御地之才’;孫子于是被封為上將軍,號為軍師,責成伐楚”。

【上下五千年故事】相關文章:

上下五千年有哪些故事11-26

上下的成語11-08

晚上下雨說說11-03

晚上下雨的說說04-06

早上下雨的說說04-14

跑步上下坡的技巧10-17

晚上下雪的句子03-30

對聯(lián)上下聯(lián)平仄規(guī)則01-20

對聯(lián)怎么分上下聯(lián)01-18

上下井人員清點制度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