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旅游疾病防范小常識
到野外旅游,如何應對各類突發(fā)狀況?下面梳理了野外旅游疾病防范小常識,供大家參考借鑒。
野外旅游疾病防范小常識
老繭與水泡
長時間步行,腳底多會起水泡不能刺破放水,尤其在旅行中,可以適當放松鞋子堅持下去如果太大或已經到了宿營地,可以用干凈的針刺破放水,隨后可以用創(chuàng)可帖粘上護理。老繭是長途旅行的“資本”,老繭越厚越不會起水泡,這是長時間旅行的回報,因此,我們平常在洗澡、洗腳時注意不要刻意地去除老繭。疲勞與酸痛長時間徙步旅行,其小腿肌肉尤其疲勞和酸痛,到了宿營地應積極地進行按摩,促進肌肉的恢復,按摩可以用毛巾和熱水反復多次進行,或者用火酒按摩,方法是將白酒點燃,用手快速地蘸火酒按摩疲勞部位,掌握好方法不會被火酒燒著。還可用專門的按摩泡酒、恢復液等。
熱昏厥
體質較弱的登山者,在夏季登山的活動中,由于活動劇烈、體力消耗過大,尤其是未能及時補充體內損失的水分和鹽份時,容易發(fā)生熱昏厥。
熱昏厥的主要癥狀表現為:感覺精疲力盡,卻煩躁不安,頭痛、暈眩或惡心。臉色蒼白,皮膚感覺濕冷。呼吸快而淺,脈搏快而弱?赡馨橛邢轮透共康募∪獬榇。體溫保持正;蛳陆。
為避免發(fā)生熱昏厥,一些體制較弱的登山者,在參加夏季登山的活動中應特別注意避免體力消耗過大的活動,注意休息節(jié)奏、保持體力。應多喝一些含有鹽份的水或飲料,即使對體內的電解質損失給予補充。
一旦發(fā)生熱昏厥,應盡快將患者移至陰涼處躺下。若患者意識清醒,應讓其慢慢喝一些涼開水。若患者大量出汗,或抽筋、腹瀉、嘔吐,應在水中加鹽飲用(每公升一茶匙)。若患者已失去意識,應讓其臥姿躺下,充分休息直至癥狀減緩,送醫(yī)院進行進一步救治。
中暑的預防
在大熱天野外旅行,體內因熱產生的毒素如果不及時排出體外,就會造成人體中暑現象。中暑是野外旅行最為常見的疾病。除了帶上一些治療中暑的藥品外,重在預防。長時間在陽光照射的熱天下旅行要安排充分的休息時間,并且要在陰涼處,同時應當注意行進中的遮陽及降溫,可以用一塊濕手巾頂在頭上,適當多喝些水,適度敞開衣服并穿短衣、褲。
凍瘡與預防
冬天旅行,注意保暖好自己的腳、手、耳朵等部位,以免被凍傷,手可以戴相應的手套。腳部除了穿適腳、保暖的鞋襪外,還可以在腳尖處塞一點十辣椒,據說可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耳朵可以用全罩式頭套或圍頭巾、戴連衣帽等包起來,起到保暖作用。
【延伸閱讀】
戶外旅游安全攻略
俗語說,“易漲易退山溪水”。對雨季偏長的南方地區(qū)來說,雷暴大風、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頻發(fā)。在以山區(qū)為主的戶外,持續(xù)降雨引發(fā)的山洪和地質災害無時無刻不成為旅游者的潛在威脅。做一名成熟的旅游者,掌握基本的戶外安全常識,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是每一個人的必修功課。
幾條安全準則
戶外旅行,有三個理念和一個原則必須堅持。
三個理念分別是:一,安全意識——來自于知識、體能、技能、風險意識等多方面的綜合性保證;二,環(huán)保意識——地球環(huán)境越來越惡劣,出外旅行應牢記“只能留下腳印,只能帶走照片”;三,自助意識——自助是一種能力,在照顧好自己的同時如果還能幫助別人,則是更高的境界。
而唯一的一條重要原則是:二人同行原則。很多戶外安全事故如迷路、失蹤、墜崖、墜海等,都是在單獨行動時發(fā)生的。最近的例子如今年5月底,深圳發(fā)生一起專業(yè)人士獨自進行越野跑失足墜海的事件,作為體能、風險意識都很強的專業(yè)人士,犯的錯誤就是獨自行動。應時刻牢記,旅程中不管干什么,跑步、登山或是越野,哪怕上廁所,都要二人同行,這樣,一旦發(fā)生意外可以及時求助、互相幫助。
除此之外,“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也是一條重要的'戶外旅行準則。正確的做法是:走路應看路,包括周邊的石頭、樹木以及任何可能導致危險的物體,確保每一步都踩在安全、踏實的路面上;看見美景就停下腳步欣賞,切忌邊走邊賞景、聊天、打電話、拍照、吃東西。
留意危險信號
在野外活動,一定要關注天文和天氣變化,例如在參加涉水活動時,當發(fā)現水突然變渾濁,可能是洪水馬上要到來,此時應立即上岸。
登山時若遇下雨,如果剛好行走在兩邊是山的溪谷中,則非常危險,此時應選擇適當的地方避雨,或立即原路下撤。要知道,在暴雨或極端天氣下行走,只需2小時就能將人的體能全部耗盡,繼續(xù)前進等于冒險。
即使在設施較完善的野外公園,也要隨時注意觀察路面和臺階,當發(fā)現路上有塌方的泥土或石頭,說明山體的含水量非常高,此時應警惕泥石流或塌方等意外的發(fā)生。
不因行程容易而掉以輕心
旅途意外不是必然的,而是各種偶然因素綜合促成的結果。即使是登一些成熟的景區(qū),也曾發(fā)生過不少意外案例。因此,戶外活動不分難度大小,在任何情況下都應堅持安全原則。
外出游玩,應時刻謹記是來體驗快樂的,對山水抱有敬畏之心,當山水發(fā)出危險警告時,應懂得及時放棄。即便穿戴上救生衣、安全頭盔這類安全器材,如果沒有安全意識,仍然無法保證安全游玩。
值得警醒的是,目前國內對于青少年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和教育比上一代要強很多,反而成年人在這方面有很多缺失,在跟團參加露營、登山等活動時,缺乏相關常識以致過于相信他人,失去應有的判斷力。
一旦遇險如何自救及求援
遭遇旅游意外時,首先要懂得自救。在預感到可能會發(fā)生危險,或感到隱藏的風險系數超過自身能夠承受的范圍時,應選擇下撤。
一旦已經陷入意外困境,首先要與后方的緊急聯(lián)絡人取得聯(lián)系。為此,每次出發(fā)前應確定一名家里的緊急聯(lián)絡人,告訴對方自己會跟誰、去哪里、走哪一條線路以及何時出發(fā)及返回,如果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對方沒有收到來自于你的主動聯(lián)絡,則應啟動報案機制,以確定行程是否發(fā)生了意外。尤其是在極端天氣情況下,確定緊急聯(lián)絡人十分必要。
而對現場受困的人員來說,首先要找到一個相對安全的庇護所,保證自己和同行的人有食物、有飲水、不失溫,而后應找相對較高的地方發(fā)出求援信息,將所在地的坐標傳遞出去——一般智能手機都有相關裝置,在發(fā)出信號之后,安靜等待救援。
【野外旅游疾病防范小常識】相關文章:
野外旅游小常識01-14
野外旅游小知識01-16
野外旅游必備常識01-11
野外旅游必備物品12-22
夏季幼兒腸道疾病預防小常識08-12
旅游的小常識04-29
青海旅游小常識09-25
出國旅游小常識01-19
旅游基礎小常識01-14
旅游保健小常識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