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第3季觀后感
導(dǎo)讀:《舌尖上的中國》為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美食類紀(jì)錄片,主要內(nèi)容為中國各地的美食生態(tài)。通過對中華美食的多個側(cè)面,來展現(xiàn)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等方面的文化;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黻P(guān)于舌尖上的中國的觀后感,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舌尖上的中國第3季觀后感(一)
這幾天,央視的“舌尖上的中國”憑借著高清的攝影技術(shù),令人眼花繚亂,垂涎欲滴的美食,以及對熱愛美食的中國人的描寫,都令它狠狠地火了一把。作為一個小小的美食愛好者,看完了“舌尖上的中國”我不禁一陣感慨呀。在這里,我就和大家談?wù)勎业男牡谩?/p>
食物,對中國人來說,一直是最重要的,所以大家都說:“民以食為天!倍朗,更是廣大中國人民所追求的,中國人對食物尤其是美食的熱愛恐怕可以居于世界之最。正因如此,無數(shù)的美食隨著地域,時間,空間的變化也不斷變化和改進(jìn)。中國人所創(chuàng)造的食物之多,是不可數(shù)的。無論是湘菜,川菜,粵菜,閩菜,浙菜,徽菜,京菜都各有所長,都各有特色,有的以清新的口感,爽口的味道著稱,有的則以香辣的味道,火辣的感覺備受好評。每個人對食物的愛好是不同的,有人喜歡的咸的,有的喜歡辣的,有的喜歡甜的,有的喜歡苦的,更有甚者喜歡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每個人都對各地的菜系有不同的看法,像我,一個湖南人,就只吃得慣湘菜那香辣,濃重的味道,我到了青島,北海那一帶吃味道較為清單的海鮮,就很吃不慣。我認(rèn)為湘菜,川菜,京菜都挺不錯的,浙菜就不太對我的胃口了。但是,我同學(xué)就有很多喜歡浙菜和粵菜的。
食物,真可說是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就連性格都可以隨著食物變化,像川湘一帶的人,性格都如同川湘菜一樣火熱,開朗。食物,已經(jīng)深深地烙印在了中國人的基因里,用舌尖品嘗中國的飲食文化,食物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不可磨滅的記憶。
舌尖上的中國第3季觀后感(二)
開篇大氣又不失細(xì)膩的鏡頭,恰到好處的配樂,徐徐悠長的男聲旁白,瞬間就讓人驚艷了。不得不說,《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紀(jì)錄片實(shí)為一部高質(zhì)量的用心之作,雖然片中有明顯的模仿痕跡(諸如BBC紀(jì)錄片之類),但瑕不掩瑜,每集50分鐘的片子,叫人看得津津有味,回味無窮。
第一集講述的是“自然的饋贈”。從云南香格里拉的松茸,浙江遂昌縣的冬筍,廣西柳州的大頭甜筍,到云南的諾鄧井鹽和諾鄧火腿,湖北的蓮藕,吉林查干湖的捕魚祭祀,海南遠(yuǎn)航的漁船……從獲取食材的角度切入,展現(xiàn)了人與自然最本真的關(guān)系,以及食材背后流淌出的濃濃的人情味和生活氣息。印象比較深的是湖北蓮藕那一段,一葉扁舟穿行在淡紫色的晨霧中,船工執(zhí)槳劃開水面,那畫面像極了一幅中國山水畫。采藕工們就在淡紫色的清晨中開始了艱辛勞動的一天。我從來不知道原來采集蓮藕是這樣的不易,要挖開層層的淤泥,小心翼翼避免傷及蓮藕,好一陣忙活才得到了一截完整的蓮藕,還是黑的!和我們在餐桌上看到的潔白如玉的蓮藕差太多了。吃著香煎藕合,蓮藕燉排骨的我們,怎知這蓮藕背后的故事?那句人人都會背的小學(xué)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現(xiàn)今讀來怕是會有更多感觸了。
查干湖那段兒也拍的很有意思。身著鮮艷服飾的祭祀人群和巨大白色的結(jié)冰湖面形成強(qiáng)烈的視角反差,年過七十的魚把頭帶上毛氈帽子,往寒風(fēng)里一站,好一個東北漢子!人們在收獲自然饋贈的同時卻也謹(jǐn)記著千百年來口口相傳的自然法則,用稀疏的魚網(wǎng)過濾掉小魚,并往湖里撒下來年的魚苗。這是人類與自然的默契約定?可匠陨剑亢3院5娜嗣,恪守自己的本分,取之有道,對大自然常懷一顆感恩敬畏之心。
第二集很多人反映說沒有第一集精彩,畢竟講述的是“主食的故事”,很多食物大家的餐桌上都已是司空見慣,不像第一集里包羅了那么多山珍海味。但我卻覺得正因?yàn)橹v的是與我們最密切相關(guān)的主食,看來頗覺得親切溫馨。作為一個江浙人,尤其是看到做年糕,做粽子,做青團(tuán)的畫面時,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我想起小時候在外婆家,外婆和外公會摘下屋外桂花樹上的桂花,用糖腌在玻璃罐子里,做桂花糕的時候放一些,滿屋子的桂花香~外婆做的粽子和青團(tuán)至今還是我記憶中無上的美味。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舌尖上的.味道就是故鄉(xiāng)的味道,無數(shù)人的故鄉(xiāng)的味道就匯集成了中國的味道,這也是片名的意義吧,借美食帶出國人的鄉(xiāng)愁,以及中國食文化里所包含的東方智慧和普世價值。
片子也著意刻畫了食物是由雙手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一概念,這在現(xiàn)今什么都是流水線機(jī)器操作的時代讓人不由的心頭一暖,我想很多人都喜歡那個陜西綏德縣做黃饃饃的老伯。他和老伴不辭辛苦的辛勤勞作三天,用最原始自然的方法制作出外表毫不起眼的黃饃饃,這樣的饃饃,不知道吃起來會不會特別香甜可口?老伯和他的老伴,年復(fù)一年的不辭勞苦的制作黃饃饃,賺錢當(dāng)然是首要目的,但我相信,他們在揉面團(tuán),做饃饃的時候,心底一定是踏實(shí)而快樂的,他們作為中國8億農(nóng)民中的一份子,對腳下的這片土地有著與生俱來的割舍不斷的感情。
卸下美食節(jié)目的身段和姿態(tài),放平視角,展現(xiàn)最尋常百姓家的人間美味,探尋五湖四海的各類食材,捕捉人與自然之間的細(xì)微情感。見微知著,溫暖人心。感謝主創(chuàng)團(tuán)隊(duì)一年來的辛苦拍攝和后期制作,為我們奉上了這樣一盤味蕾與心靈雙重享受的“饕餮大宴”。
【舌尖上的中國第3季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舌尖上的中國2觀后感02-04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合集15篇02-09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精選15篇)02-03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通用15篇)02-03
舌尖上的陽江10-23
打造舌尖上的英語論文09-07
淺談一頓舌尖上的文化大餐11-08
中國營銷人的第6項(xiàng)修煉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