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拔2:大戰(zhàn)元泱界》觀后感范文
今兒一下子上了三部國產動畫,站在售票大廳內猶豫了一下下,還是選擇了《魁拔2》。第一部上映的時候,我大概只看了五六分鐘就煩了——沒見過這么羅嗦的編劇——恨不得把所有有關魁拔的前身后事和相關素材都要交待出來。后來當然明白了,這個團隊是想要把線埋得深一些,再深一些……就像今兒在片末看到《魁拔3》的預告那樣。
不過看完這第二部,確實多少有些欣慰。最大的亮點在于,我們華語動畫電影好像學會講故事了(我是說,按照好萊塢一般商業(yè)類片的規(guī)律來講述);其次就是故事內含的的價值觀——絕對的正能量,不僅在于其跨地域跨文化的普世意義,也是在于它拚棄了死板的說教方式。它潛在的意義在于,它有可能被無障礙的輸送到其它國家和地區(qū)。
但是影片《魁拔2》在第一部里沒能解決的制作水平相對粗糙的問題,在第二部里同樣存在,當然,程度略輕。要知道,觀眾的潛在標準可都是《功夫熊貓》、《汽車總動員》這一“級別”的,你跟人家講什么三維二維沒任何意義,大家掏出去的錢都是一樣的,因而要求看到絕對精美生動的畫面也實在不過分。
在《魁拔1》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影片整個色彩系統(tǒng),或者更嚴謹點說是整個光線設計上的不統(tǒng)一——很多場景中,我們分辨不出故事發(fā)生的時間,當然也就難以體會故事內在的情緒了。當然這也是大部分華語動畫電影的通病——故事只發(fā)生在“畫面”中而非某個規(guī)定情境中!
通常,導演或視覺總監(jiān)會利用某個有相對統(tǒng)一傾向的色彩和色調作為故事講述的基礎,因為色彩在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覺文化中都有固定指向,創(chuàng)作者不去利用這一點無疑是不明智的。我們回想一下《辛德勒的名單》會想到什么?黑白影調,還有小姑娘身上那一點紅;想到《鬼子來了》會有什么反應?還是黑白影調和殺頭噴濺出的那一抹鮮紅;而想到《瘋狂原始人》,則是泛著金光的黃褐色;想到《汽車總動員》,則是明亮的、高調的、色彩純度和飽和度都極高的影像——所有這些,就是一部影片總的色調,也就是影片最終要傳達給觀眾的情緒傾向。它不見得至始至終都要統(tǒng)一,但是在最重要的場景和全片的基調上肯定都是統(tǒng)一的。
而《魁拔》少的就是這一點,我明顯覺得很多場景中只需要加上一點點、一點點的光線就堪稱完美了,而少了那一點,影片的情緒感染力則大大降低。其實,在我看來,它已經做的.夠好了——就差一哆嗦了,偷懶了!但眾所周知,好東西其實都是在細節(jié)上說話的。好在,它有一個非常棒的故事,一個在俗套之內還能講得很生動的故事——這對編劇而言幾乎已經是最好的褒獎了!
其實,當我看到小小蠻吉一次次要沖向那頭魁拔的脈沖怪獸時,胸口確實一陣涌動——弱者與強者間完全不成比例的對決永遠是最具效力的情感誘發(fā)劑。還有,作為天神的鏡心與作為地妖的蠻吉間的對話,也遠遠超出故事本身的負荷,使我不得不一次次的檢討自己的價值觀。往深里說,那是一次哲學演練;往淺里說,又好像僅僅是兩個小人之間一本正經的較量;這其中難的是對平衡的把握,《魁拔2》做到了。
我相信繼續(xù)這么做下去,蠻吉一定會走入觀眾的心里,甚至能和觀眾一起成長,面對人生的種種困境,作出更加艱難的抉擇。因為這個小子身上真的有某種吸引人的特質,影院中時不時傳來的會心一笑就是角色認同和共鳴的證據(jù)。他有著電影中英雄塑造慣例的各種潛質,譬如小毛病、小技倆、小自私、小沖動什么的,但是他骨子里卻有著另一種擔當和責任、有一種超出個人的大愛與舍我其誰的勇氣。他是那種你愿意在自己的生命中能夠一路同行的朋友。
我想,蠻吉會不會是新世紀以來第一個真正具有“可持續(xù)性”的動漫衍生產品的原型呢(我從來不會把《喜洋洋與灰太郎》算進去,即便它賣瘋了也罷)!還有,他的那句總是不識時務、不甘失敗的口頭語“且慢!”一定會在學生們中間風行起來。果如其是的話,那正是我們天天喊叫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核心所在。對了,傳說中片尾的“治愈系神曲”《鏡心之歌》還真的不錯,值得陶醉一下下。
【《魁拔2:大戰(zhàn)元泱界》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
貓狗大戰(zhàn)觀后感2篇01-19
猴魁的泡茶技巧06-20
太平猴魁沖泡方法08-14
太平猴魁如何沖泡08-14
太平猴魁沖泡方法介紹06-16
太平猴魁的沖泡方法08-25
百團大戰(zhàn)觀后感13篇01-19
茶太平猴魁的沖泡方法07-10
2萬元創(chuàng)業(yè)項目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