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看英語教師自身的轉變
論文摘要: 隨著部《大學課程教學要求》的正式頒布,大學改革也在向著縱深方向發(fā)展。本文從兩個方面闡述了在教改的背景之下,大學英語教師應如何實現自身的轉變。
論文關鍵詞: 大學英語 教學改革 教學理念 教學方法
大學英語是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也是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隨著世界、信息、科技的一體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英語既是世界通用的,又是各個領域最重要的信息媒介。而我國經濟在飛速發(fā)展的同時,也必然與其他各國有越來越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因此,具備實際英語運用能力的綜合性人才是經濟和進一步發(fā)展和開放所必需的,這就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縱觀大學英語教學的發(fā)展,盡管它呈現出一種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但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仍然存在不少弊端。如果教學仍然停留在現有的模式下,就無法順應時代的要求,不能為社會的發(fā)展輸送合格的人才。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2004年教育部頒布《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教育部高教司也于同年2月,在全國確立了108所高校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實踐,提高了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2007年7月,在教改實踐的基礎上,教育部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進行了修訂和完善,正式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作為站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我們始終都是推動改革進程的中堅力量。因此,在改革的過程中,大學英語教師必須以《課程要求》作為思想,積極實現自身的兩個轉變。
一、教學理念的轉變
首先是教師角色的轉變。長期以來,英語教學沿用的都是“以教師為主的”的教學原則。在課堂上,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灌輸者,而學生則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教師的課程講解占去了大部分的學習時間,學生則失去了親身實踐習得語言的機會。蘇霍姆林斯基曾講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币虼,教師就應該順應學生的這種需要,引導學生發(fā)現、研究和探索。學生是認知活動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的任務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幫助和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要素引導學生,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的發(fā)現精神,幫助他們最終形成知識的自我吸取,自我發(fā)現問題,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自我解決問題的學習機制。形成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題的課堂教學模式,真正做到“授之以漁”,將“應試”能力培養(yǎng)轉化為“應用”能力培養(yǎng)。
再者,要實現傳統的知識傳授型教學方式的轉變,并輔之以多媒體和網絡教學手段,突出教學的形象性,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和效率,達到對各種資源的最優(yōu)化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的優(yōu)點在于它有利于建立真正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學習環(huán)境。多媒體網絡教學可以使學生對英語文章的理解和接受變得多樣化。多媒體課件集圖像、文字、聲音、動畫于一體,為英語教學創(chuàng)設逼真的視聽效果,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純正地道的語音、語調,以及得體的語言能夠讓學生對英語這門語言有一個科學的認知,而且能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真實、地道的語境,有利于學生語言實際能力的提高。而隨著學生對多媒體網絡的熟知和利用,他們的學習熱情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激發(fā)了他們自主學習的潛能,大大促進了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當然,對多媒體網絡的合理利用并不意味著完全依賴,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注意把握一個適時適當適度的原則,從而達到其對于課堂教學的科學優(yōu)化。
《課程要求》中明確規(guī)定:“大學英語是以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交際為主要內容,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痹谶@樣一個背景下,在大學英語教學的課堂上引導學生發(fā)現兩個之間的文化差異,培養(yǎng)他們的比較意識是極為必要的。首先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應善于發(fā)掘詞匯的文化內涵,比較其異同。詞匯在長期的使用中其意義或擴大或縮小,有些詞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更有了新的內涵,而這種詞匯意義的擴充和更新本身就是發(fā)展的體現。其次,多媒體網絡的使用,也能夠拓寬學生對課文相關文化背景知識獲取的渠道,同時視頻、音頻或圖片等學習資料可以使學生在對的學習中獲取一種真實的體驗,不僅可以加深記憶,而且可以對這種文化的學習有一種更為細微、深入的體會。總之,在現代化大學英語教學中,將文化比較積極地引入課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和跨文化意識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利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多媒體技術,將豐富多彩的文化現象引入大學課堂,營造多元多方位的文化氛圍,必將為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作出巨大貢獻。
二、教學方法的轉變
眾所周知,受地區(qū)和城鄉(xiāng)差異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國水平極不平衡。大學生入學時聽說讀寫譯等各項技能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另外隨著我國由精英化走向大眾化,高校不斷擴招使本來就參差不齊的大學生水平更是相去甚遠。以往都是以自然班為單位開展的,教師采取統一的教學方法,教授統一的內容,這種方式使得教師難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因材施教。教師的教學目標只能以中間水平的學生為基準,優(yōu)秀生學習能力得不到有效拔高,而后進生由于自身能力與教學目標脫節(jié),也得不到合理的進步。因此,按專業(yè)自然班級安排英語學習不適應現實需求,阻礙了英語課教學的有效進行。為了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英語學習上找到適合自己生長的土壤,必須實行分級教學。分級教學是指以學生認知能力為基礎依照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從好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給予不同層次的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使各類學生,人人有興趣,個個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得到最充分的發(fā)展,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體現成功教育,增強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英語素質。實施分級教學,真正實現了因材施教,滿足了不同學生個體的實際學習需要,促進了大部分學生學習的熱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活動的參與意識,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改革方向,同時增強了學生競爭意識和氣氛,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分級教學節(jié)約了教學資源,提高了教學效率。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由于教師偏重于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實際能力的提高,再加上用人單位對四六級考試成績的各項限定,使得學生對于學習英語的目的出現偏頗,“高分低能”的現象非常普遍。而《課程要求》對于大學英語課程目標的描述是:“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痹谶@一目標的下,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在我國高等學校英語教學中的地位得到了顯著的提高。社會需求和以往經驗讓廣大英語教學者認識到提高學生聽說能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但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對于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仍然存在較大的提高空間。對于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而又系統的工作,首先應排除影響學生聽說水平提高的因素,這是提高其聽說能力的先決條件。還要各種其他方式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從而增強其閱讀能力和閱讀量,擴大知識面。再者,通過形式活潑、充滿趣味性的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其聽說能力的有效途徑。任何一門課,說到底就是要將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打成一個包裹送給學生,而課堂就是包裝,包裝越精生就越愿意接受。
教學是一門科學,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應當持有敢于突破、敢于創(chuàng)新的勇氣,同時又必須按規(guī)律辦事,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改革的成敗取決于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協調,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教學方法的改革的順利推行不僅取決于教師思想觀念的轉變,而且取決于教學軟硬件的建設,考試評估制度的徹底變革,甚至全社會思想觀念的轉變。
【試論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看英語教師自身的轉變】相關文章:
高中英語教學改革探索05-03
論運用網絡協作學習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05-28
談以創(chuàng)新的理念推進中職英語教學改革08-24
藝術試論08-23
試論大學生網絡道德的培養(yǎng)08-22
如何轉變學困生05-08
論對新形勢下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教學改革的探索05-12
從文學教育的功能與特點看教學改革論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