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說“吏民”-讀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札記(一)
“吏民”一詞,文獻常見。先秦及記先秦歷史的典籍,如《管子》(卷一七)、《墨子》(卷一四)、《商君書》(卷五)、《戰(zhàn)國策》(卷四)、《晏子春秋》(卷一)等,均屢見“吏民”稱謂。秦漢史籍,如《史記》、《漢書》、《后漢書》,“吏民”稱謂出現(xiàn)更為頻繁。同時的出土文獻,如《祀三公山碑》(見《漢碑集釋》),睡虎地及居延、敦煌、疏勒河等地出土秦漢簡牘,“吏民”稱謂也經(jīng)常見到。也許就是因為過于常見,才沒有引起學(xué)者過多的關(guān)注。直到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出土,其大木簡被定名為《嘉禾吏民田家莂》(文物出版社,1999年),“吏民”一詞才被學(xué)者經(jīng)常提及。但“吏民”一詞究竟有何意義?能夠說明什么問題?卻鮮見學(xué)者進行解說。茲不揣淺陋,試釋如下。我們知道,《嘉禾吏民田家莂》的定名,主要根據(jù)以下四枚大木簡的釋文:
、贃|鄉(xiāng)謹列四年吏民田家別莂(4·3)
、诃h(huán)樂二鄉(xiāng)謹列嘉禾四年吏民田家別莂如牒(4·2)
、邸酢踔擺列]嘉禾吏民田[家]頃畝收錢布■如牒(4·4)
④南鄉(xiāng)謹列嘉禾四年吏民田家別頃畝旱熟收米錢布付授吏姓名年月都莂(4·1)
其中“吏民田家”云云,說明“田家”之中,有“吏”有“民”。關(guān)于這一點,同書所列具體“田家”,“吏”、“民”混雜,亦可證明。由此可知,當時統(tǒng)計“田家”,是將“吏”、“民”合在一起計算的。
此外,同時出土的嘉禾年間竹簡,也有很多鄉(xiāng)、里統(tǒng)計“吏民”戶、口的材料。如:
、儆腋哌w里領(lǐng)吏民卅八戶口食一百八十人(14·10229)
、谟移疥柪镱I(lǐng)吏民卅六戶口食?百??人(14·10248)
、塾壹柪镱I(lǐng)吏民卅六戶口食一百七十五人(14·10397)
④?小武陵鄉(xiāng)?嘉禾四年吏民人名妻子年紀簿(14·10153)
、菽相l(xiāng)謹列嘉禾四年吏民戶數(shù)(?)口食人名年紀簿(14·9088)
至少從目前掌握的材料看,尚未見到當時鄉(xiāng)、里統(tǒng)計戶、口,單稱領(lǐng)“吏”多少戶、多少口和領(lǐng)“民”多少戶、多少口的例子。由此可知,當時鄉(xiāng)、里統(tǒng)計戶、口,也是將“吏”、“民”合在一起計算的?梢酝茰y:當時鄉(xiāng)、里造籍,“吏”、“民”尚未分簿。而前述統(tǒng)計“田家”,將“吏”、“民”合在一起計算,也是由于當時“吏”、“民”尚未分簿之故。
按:“吏民”造籍合簿,始于何時,文獻并無明確記載!妒酚洝な捪鄧兰摇废扔浭捄稳胂剃枺跋热胧涨刎┫、御史律令、圖書藏之”,后稱劉邦“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蕭)何具得秦圖書也”。顯然,蕭何所收秦之圖書中,有秦的戶籍。同書《項羽本紀》記劉邦曾對項伯說:“吾入關(guān),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逼渲小凹裘瘛比,史籍常見,含義不盡相同。此處云云,《漢書·高帝上》記載略同,顏師古注曰:“籍,謂為簿籍!睋(jù)此,秦的戶籍,似可稱為“吏民簿”。由此可知,“吏民”造籍合簿,至遲始于秦。
此后,漢承秦制,應(yīng)無大變。降及三國,發(fā)展變化,情況各不相同。首先需要指出:當時,兵自有兵籍,應(yīng)該屬于常識。至于《三國志·蜀書·后主傳》景耀六年(263年)條注引《蜀記》,言蜀將亡,“(劉)禪……又遣尚書郎李虎送士民簿,領(lǐng)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其中“士民”一詞,與“吏民”一樣,文獻亦常見。但關(guān)于“士民”含義,卻有多種解釋。而文獻又常見“吏士”一詞!妒酚洝り惿媸兰摇酚涥悇僦^徒屬“藉弟令毋斬”云云,《集解》引應(yīng)劭曰:“藉,吏士名藉也。”我以為:“士民”就是“吏民”,“士民簿”也就是“吏民簿”。然而,此處既稱“士民簿”,也就是所謂“吏民簿”,卻為何又單獨統(tǒng)計吏口?我推測:這是曹魏滅蜀,根據(jù)自己的制度重新計算的。而《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天紀四年(280年)條注引《晉陽秋》,言王濬滅吳,“收其圖籍,領(lǐng)……戶五十二萬三千,吏三萬二千,兵二十三萬,男、女口二百三十萬……”。則情況有所不同。此處專門統(tǒng)計吏口,據(jù)同傳載永安元年(258年)十一月壬子詔,已提到專門的“吏家”,其時造籍,“吏”已經(jīng)與“民”分簿了。因此,著名籍帳研究專家池田溫先生曾針對前引《晉陽秋》云云,正確指出:“除了男、女口之外,又寫出了吏及兵,以示一般民籍與士籍、兵籍之區(qū)別所存在的背景,以適應(yīng)身分差別顯著的時代動向,可知在戶籍制中也有所反映!保ā吨袊糯畮ぱ芯俊,中華書局,1984年,82頁)
關(guān)于吳簡所見“吏民簿”制度,汪小煊氏已撰《走馬樓簡“吏民簿”研究》(2001年北京大學(xué)碩士研究生學(xué)位論文),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探討。這里僅就該文沒有涉及的“吏民簿”的源流及意義,進行若干解說,以就教于同道。論文出處(作者):
【說“吏民”-讀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札記一】相關(guān)文章:
走馬樓吳簡所見“真吏”試探10-13
讀“長沙三國吳簡”札記07-08
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兩文書初探09-12
讀長沙走馬樓簡牘札記之一06-03
略說走馬樓吳簡中的“老”09-14
三國孫吳鄉(xiāng)村家族中的“寡嫂”和“孤兄子”-以走馬樓竹簡為中05-01
言與道-讀《道德經(jīng)》札記05-12
論書札記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