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培養(yǎng)論文
1.自我效能感理論和作用
自我效能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種動機理論。所謂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在執(zhí)行某種行為操作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該行為活動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主體自我把握與感受。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對人們的行為和成就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學生的自我效能是學習動機的重要來源。
自我效能感有以下功能:一是影響或決定人們對行為的選擇以及對該行為的堅定性、努力程度。自我效能感高的個體傾向于選擇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在困難面前能堅持自己的行為,并做出努力力圖戰(zhàn)勝困難,自我效能感低的個體則恰恰相反。二是影響人們的思維模式或情感反應模式,進而影響新行為的習得。自我效能感高的個體面對新環(huán)境時,確信自己能很好地把握環(huán)境,因而將注意力集中在困難的解決上。而自我效能低的個體則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可能的失敗上,從而產(chǎn)生焦慮、恐慌等情緒,阻礙其能力的發(fā)展。
近年來,自我效能感越來越受關注。多項調查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與學生的學習及身心健康密切相關。在學習方面,自我效能感會影響學生學習活動的動機、參與教學的興趣、個人目標的確立、對待困難的態(tài)度、付諸努力的程度、因果思維(歸因)的方式等。在身心健康方面,自我效能感會影響學生的認知調控、情緒反應、活動效率、思維能力、人際關系、潛能開發(fā)等。
2.高一學生和高一英語課程的特點
高一新生很多在初中學校是老師眼里的才子,學生心目中的明星。進入高中,尤其是重點高中后,情況發(fā)生了變化,面臨的是如林“高手”的激勵競爭,中心也發(fā)生了轉移,“尖子”可能不尖了,原來是班級或校級學生干部的,可能變成了“庶民”。面對角色的轉變,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心態(tài),素質較好的學生會以自己不懈的努力來找到屬于自己的適當位置,或許會從“庶民”再次成為“尖子”;但相當一部分高一學生因失去自信而產(chǎn)生失落感和自卑感,從此一蹶不振。
同時經(jīng)過中考的洗禮,許多學生已開始意識到,學業(yè)的進步、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個人的意志品質。但是他們的意志發(fā)展還很不夠,尤其在遇到困難或者失敗的時候,往往表現(xiàn)得意志比較薄弱,缺乏毅力,時常會半途而廢、功虧一簣。他們對意志的理解也很不全面,表現(xiàn)為蠻干,甚至做出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同時高中學習課程在深度和難度上的增加,相應的新的科學學習方法的未掌握,令不少學生飽受失敗和挫折的考驗。
學生們即將面臨的高中英語學習,無論從知識、能力要求還是高中教學要求方面,都要比初中高得多。生詞多,課文長,語法難,聽、說、讀、寫要求都比初中要高出許多。升入高一后,學生們會在英語學習上遇到諸多障礙,按照原來初中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來解決碰到的困難和問題,難免會碰壁,初中時念念書就有長進,而在高中多做題未必帶來明顯效果。學生們會有一種共同的感覺,高中英語難度提高,考題靈活,考試成績下降,學生們在學習中存在著某種不適應。這種不適應的原因在于,初三復習階段的學習表現(xiàn)出應試教育的典型特征:與考試相關的就學,無關的就不學,初中三年所學的內容完全可以壓縮成幾頁紙,這點東西不斷地反復直到老師和學生對中考都胸中有數(shù),死記硬背完全可以應付中考。結果是學生英語能力不高,掌握的詞匯也有限,高分不等于高能。到了高一,這種英語學習的缺陷自然暴露。高中英語學習是從語言知識向語言能力轉移的,更重視綜合語言知識與能力的運用,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需要扎實的基礎和更巧妙的方法,初中那種應試下的“投機取巧”的學習方法就不完全適應了。由于高中學習環(huán)境的重新組合及多樣化,老師在課堂上的工作更富于指導性,學生們的.學習更趨于個體化,學習方法和策略也就應該根據(jù)個人的實際情況不斷地加以調整。
3.高一新生英語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
3.1教師指導學生設定學習目標;所謂目標是指行為活動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標準。好的目標會產(chǎn)生強有力的刺激,是促進行為活動的直接動力。我們在指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時就注意遵循以下幾個原則:首先,目標要明確、具體。只有明確的目標都才能使自己了解差距,找到努力方向,增強信心。目標確立后,還要學會把目標具體化,這樣才便于目標的操作、實施。其次,目標的難易程度要適當。輕而易舉就能達到的目標不會使人產(chǎn)生動力;高不可攀的目標也會令人望而卻步。所確定的目標一定要從自身的條件和能力出發(fā),切忌盲目好高騖遠。最后,目標的設置要符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個人學習目標不能離開個體所處的具體環(huán)境和條件,如所在學校學習條件、所在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自身的素質等。目標沒有可行性,激勵作用也就無從談起。
3.2指導學生合理歸因失;學習和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或大或小的失敗,所以在受挫折時如果不會根據(jù)實際情況作全面分析,而只是片面地歸因于自己的能力,那就會使自己的學習自我效能感減弱,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歸因風格。遇到失敗時多從自己的努力上找原因,如努力的程度不夠、努力的方法欠佳、努力的時間不足等;取得成功時,也應多從自己的努力上找原因,如努力的時間早、努力力度大、努力方法得當,還可以歸于自己的能力強等。教師不僅要看成績,更要看過程,幫助學生找出過程中存在的影響學習成敗的多種因素,以維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3.3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自信是通向成功的階梯”,一個人沒有自信就不會有遠大的理想,沒有自信就沒有攻克難關、知難而上的勇氣。每個人都有過或多或少的成功的體驗,對于學習相對困難的學生,教師就可以通過引導他回憶過去成功的經(jīng)驗,讓他明白有過成功的經(jīng)歷,就證明自己還是行的,有能力的!霸谀羌律鲜切械模y道這件事上就不行么,我就不信!边@是最常見的一種心理反應,這種心理反應顯然增強了自我效能感。學生自我效能水平比實際的能力更直接地影響他們的學業(yè)成績水平,因為當學生自我效能水平較高時,他們會為自己設置更高的目標并且努力去實現(xiàn),以獲得更好的成績。
【高中新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培養(yǎng)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