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水房里,一年到頭,一直燒水。水蒸氣彌漫房間,模糊人眼。但是,水蒸氣一頭扎進鍋爐內(nèi),被厚厚的鋼板包裹,受熊熊的烈火蒸騰,反而具備驅(qū)動火車、輪船的能力。同是蒸汽,功用差別之大,蓋因前者沒有受壓迫,散而不聚,一無用處;后者經(jīng)受強壓,聚而蓄力,一發(fā)驚人。因而對于水蒸氣來說,要想推動火車、輪船,就得先找到鍋爐。
哪里有壓力,哪里就有動力,哪里就產(chǎn)生能力。不特物質(zhì)定律如此,年輕干部成長規(guī)律也是如此。要想把知識儲備、政策水平轉化為經(jīng)世致用的能力,就要清楚事業(yè)的“鍋爐”在哪里?答案就在改革發(fā)展的主戰(zhàn)場、維護穩(wěn)定的第一線、服務群眾的最前沿。“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fā)于卒伍”,講的也是這個道理。
在基層工作,鄰里糾紛、防火防汛、修路打井,哪一樣不是因繁而煩?征地拆遷、就業(yè)社保、維權維穩(wěn),哪一項不是撓頭事?金山和青山,調(diào)結構和保就業(yè),哪一塊不是兩難挑戰(zhàn)?有時辛苦了,努力了,群眾依然有很多抱怨和不滿;鶎忧闆r的復雜多變,基層工作的艱困纏繞,往往超乎初出茅廬的年輕干部的想象。上海一居委會黨總支書記講起自身經(jīng)歷時說,在基層,機械照文件辦事最容易,但結果常常是相互推諉、不作為,這樣,老百姓的急難愁就沒了著落。群眾的怨氣不會因為你簡單一句“法規(guī)政策不允許”就消除;鶎庸ぷ髦y,不是靠學學書本、看看總結就能解決的,這給年輕干部帶來不小壓力。
壓力只會折磨懦弱的人、懶惰的人、私欲重的人,催生“沒干頭”“沒奔頭”的抱怨。對于腦子里想著民生發(fā)展、心里裝著百姓疾苦的干部,壓力只會逼出能力,迫出干勁兒。許多“過來人”都有一個共同感受,當你戰(zhàn)勝壓力,它就是動力;當你屈服于壓力,它就是折磨。“惟其誠,故愛無不周;惟其愛,故智無不及。”只要對人民有深厚感情,懂得群眾的所思所想,知曉百姓的所急所盼,理解基層的所怨所求,克服壓力就會越自覺,提升能力就會越主動,更會因時而變、隨事而制,跟上時代發(fā)展腳步。
大學生村官秦玥飛,初到湖南衡山縣賀家山村時,即使頭頂耶魯大學的光環(huán),也不能稍減內(nèi)心的壓力。他明白“村民不會關心我從哪所學校畢業(yè),他們只關心我是不是自己人”。腦筋轉過彎來,他主動迎接基層挑戰(zhàn),與群眾打成一片,被親切地稱為“耶魯哥”。不到一年,他幫村民引進80萬元資金,建起了新敬老院等多個公共項目。村主任連連稱贊,“這么多年,來村里掛職鍛煉的干部,一批接一批,但我最佩服他。”不少像秦玥飛一樣畢業(yè)于名校的大學生,初到基層,都經(jīng)歷過壓力的考驗,但“誠生愛,愛生智”,干著干著就能進“百家門”,喝“百家茶”,知“百家情”,自然而然地講話“接地氣”、做事“有靈氣”、工作“有生氣”,成為基層工作行家里手。
“墩墩苗”“壓壓擔”,中央領導闡述年輕干部選拔培養(yǎng)的講話用詞,釋放出干部用人制度改革的重要信號。劍不磨不利,苗不墩不壯。年輕干部就要到基層一線和艱苦地區(qū)經(jīng)風雨見世面,在急難險重任務中鍛煉提高,在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實踐中增強擔當,始終走與人民群眾實踐相結合的成長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