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苦旅》的讀后感1000字
感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記錄了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跡,但是與其他游記不同的是,《文化苦旅》中,作者寫下了很多自己的感受,這些感受富有哲理,但同時又太過蒼涼、沉重。
如同作者在《自序》中的直白:“那是一種很給自己過不去的勞累活,一提筆就感覺年歲徒增。不管是春溫秋肅,還是大喜悅大悲憤,最后總要閉一閉眼睛,平一平心跳,回歸于歷史的冷漠、理性的嚴峻。由此,筆下也就一派端素板正,致使海內外不少讀者一直認為我是一個白發(fā)老人!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教授的第一本文化散文集.
全書的主凋是憑借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秘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物構成;蛟S在常人眼中山水僅是高山流水,不無特別之處,象征大自然的'美好。但在作者心底山水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種“人文山水”。
他超越了現(xiàn)實中的詩情畫意,還回顧與歷史,欣賞著了歷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在游歷的途中,再翻開歷史的長卷,疊加自身的觀念,呈現(xiàn)給讀者新的“文化之旅”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人都可以象秋雨先生這樣勇敢地去走,但,只有他可以這樣冷靜而痛苦地揭露,歷史留給我們的大多都是疼痛和傷疤,即使有時光這樣的良藥,也難以痊愈。有些人可以把時光當成忘憂草,有些人無論如何也做不到,他們只會一遍又一遍地咀嚼那份苦澀,而這份苦澀還會一代一代地遺傳。
他從風景秀麗的江南到大漠孤煙的大西北,從冰天雪地的北國到充滿民族風情西南邊境。他的足跡踏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也是他悠久燦爛中華文化的苦苦求索。
讀《天一閣》那一章時,我的心再一次疼痛起來,那些書籍,那些心血,那些積攢了幾百年的財富,最終都變成了遺憾,如果是黃金或者玉石這樣地丟失零落也決不會使人這樣地疼痛。
特別使我感同身受與心神向往的是《江南小鎮(zhèn)》。我曾親眼看見過小鎮(zhèn)上的生活與人文風格。周莊、同里、烏鎮(zhèn)我都去親身體驗過,看了這篇文章,如同找到了知心(想法一致)。說到江南大家的第一感覺:秀美、清秀。小橋流水,亭臺樓閣,梳髻少女,洗衣、涴紗女,這些畫面會是頭腦的“首映”。的確,江南小鎮(zhèn)就是如此。安靜是這里的“特產”氣氛,民風淳樸無可厚非,以至于無數(shù)藝術家在此安家、創(chuàng)作。從作者的言語中無不流露出一種與世無爭的感覺,無不流露出喜愛與向往之情,詩人從這里得到歸隱,文人墨客這里從不缺。小鎮(zhèn)是那么得充實。這里自然也少不了藏書閣、書堂,朗朗讀書聲飄然入耳。小巷里沒有一句粗話臟話,怪不得那些高素質的藝術家會選擇這里;蛟S,生長在大城市中,學習的壓力,城市的喧鬧,是我特別鐘愛這種寧靜、樸實的生活,清新的空氣吸引著我,秀麗的景色使我陶醉,悠悠文化是我所向往的。
掩卷,產生最多心靈共鳴的是《白蓮洞》里的一段話:“既然人們還得返回黑洞,為什么還要披荊斬棘地出來?出來,就是要自由地享用這個寬闊的空間;出來,就是要讓每個生靈從精神到筋骨都能舒展;出來,就是要讓每個個體都蒸發(fā)出自己的世界。這樣,當人們重進黑洞,才不會對著蝙蝠和盲魚羞慚!
讀罷,我開始體會到作者《自序》中的另一段文字:“我不敢對我們過于龐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卻希望自己筆下的文字能有一種苦澀后的回味,焦灼后的會心,冥思后的放松,蒼老后的年輕。”
【《文明苦旅》的讀后感1000字】相關文章:
文明苦旅讀后感1000字12-20
《文化苦旅》讀后感1500字11-01
文化苦旅讀后感1500字10-29
《文化苦旅》讀后感1500字12-26
文化苦旅2000字讀后感11-28
文化苦旅的讀后感作文1500字06-12
《我的教育苦旅》讀后感1000字07-12
《文化苦旅》讀后感范文800字12-12
文化苦旅讀后感范文1500字12-20
文化苦旅讀后感作文1500字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