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論中國》優(yōu)秀讀后感1500字
基辛格的《論中國》是寫給美國人看的。早幾個月前,我就有讀一讀的意愿,北京培訓一回來就在網上買了此書。兩個月前一次和老板的交談,老板提到他準備最近讀《論中國》,我也就順勢拿起來讀了一遍。
粗看這本書的名字,標題很大,再加上它的大塊頭,使習慣快餐文化的現代讀者容易望而卻步。其實基辛格重點還是回顧了上世紀70年代至今的中美關系,雖點到了一些秘辛,但總體上說,還是站在戰(zhàn)略和文化的高度,來審視中美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當然,基于美國的視角是這本書天然的出發(fā)點。作為老牌的政治參謀和外交高手,基辛格在這本書里更多的是告訴美國的下一代,曾經的歷史,以及為什么要與中國共存,如何共存。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終日被包圍在中國人自己的評論里,無論贊美還是謾罵,終究有點“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意思。跳出三界,從別人的文化視角看看自身,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中國的對外策略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深入骨髓。
1.柔弱與強力
看來,基辛格已經非常了解中國文化,他用了“勢”的概念。他把中美之間的.差異比喻成中國圍棋與國際象棋的區(qū)別。中國人講究謀篇布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而西方文化,更多是靠實力和數字說話,吃一個子就是一個子,一切都很清楚。而中國的策略往往很混沌,中國人喜歡把幾件看似毫無聯系的事情聯系起來看,運用一種類似于太極拳法的手段,達成自己的目的。他把世界看成是一個大棋局,把上下千年看做是大周期。如果能從這樣的高度看問題,有許多令西方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2.借力打力,無中生有
在古代,這叫“以夷制夷”。戰(zhàn)后,中國夾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生存是第一要務。中蘇關系不好,可老毛還是邀請赫魯曉夫回國途中順訪北京,其實雙方沒有說任何實質性的事情,可就在赫魯曉夫離開后不久,老毛便開始了炮打金門。讓美國人以為是得到蘇聯支持的,不得不掂量直接干預的后果,結果中國實現了自己的戰(zhàn)略意圖。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3.以弱勝強
按照美國人國際象棋的思維,他們是難以事前預判到,中國會出兵朝鮮;也難以預判到,中國人膽敢在烏蘇里江,與老大哥蘇聯干一仗;還難以預判到,中國人敢于用大的犧牲,去狠狠教訓剛剛擊敗美國的越南。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往往收到奇效。不按常理出牌,是因為中國人的世界觀里,有更大的更宏觀的“理”。
二、美國代表了值得尊敬的文明
基辛格在書中有一段話,我印象深刻。摘錄如下:美國社會永遠不應放棄對人的尊嚴的承諾。美國對事物的判斷永遠不可能與美國對民主制度的看法分開。有些事件必然會引起美國的反應,即便會損害總體關系也在所不惜。
遠的不說,看看美國最近這些年的一些行為,你可以說它是侵略,但細究起來,會發(fā)現,它的目的不僅僅是利益,它還是很看中意識形態(tài)的,否則無法解釋它的行為。當然,你也可以說,傳播意識形態(tài)也是它的利益。
就像看一個人一樣,如果僅僅是唯利是圖,你當然會鄙夷。但如果這個人在唯利是圖的同時,像傳道士一樣在堅守什么,在相信什么,在傳播什么,盡管他的很多觀點你無法認同,但在你的心里,是不是也會生出一些對這個人的好感呢?
三、兩種文明共存共生
就像今年夏天我在北京聽到近似戲謔的觀點,地球上的不同文明來自不同星球,所以差異巨大,水火不容。中美兩個文明確實有太多太多的不同點,可它們都大到誰到吃不掉誰。
中美,好像代表著人類成熟文明的兩個方向,在根子上具有不同的理念,在一定的時空里,保持并行。讓我們看看,最終會怎么樣?
殊途同歸還是走向毀滅?是一場非常有趣的非常有看點的大戲。嗯,是的,如果站在更高的高度,比如說上帝、真主、釋迦摩尼的高度,望茫茫人世間,倒真的只是出戲。
要補充說明的是,貌似在中國這個文明里,普通人要承受的東西,大于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明。這一點,在最近的一篇《從1942說起》就有提到。
【基辛格《論中國》優(yōu)秀讀后感1500字】相關文章:
論中國哲學“和”思想11-06
論中國哲學典籍英譯方法09-25
論中國違憲審查路徑的選擇09-21
論中國與歐盟經濟的發(fā)展10-03
論中國的哲學思想對中國畫的影響08-14
論中國佛教哲學的幾個特點07-30
論中國哲學的五大特質11-08
刑法方法論的中國意義08-21
簡述中國哲學的價值論轉向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