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教學反思通用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美術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1
《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在發(fā)展學生的視知覺,獲得以視覺為主的審美體驗,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等方面,具有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作用。 著名藝術社會學家豪澤爾說過“人生來就是藝術家,但要成為鑒賞家卻必須經過教育”。高中美術鑒賞課的開設,正是要讓學生在面對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時,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價,去理解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初衷和體悟美術作品中內在的精神涵義,從而提高藝術修養(yǎng),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啟迪智慧,擴大視野,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
然而在長期的教育環(huán)境或基于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現(xiàn)狀并不樂觀。
一、高中美術鑒賞課的現(xiàn)狀與反思
(一)、教師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課堂教學模式單一。
大多高中美術教師從高等院校接受的專業(yè)技能訓練多,美術史論、教學理論、藝術概論等知識方面則顯得比較薄弱,對其它相關學科知識的了解更顯潰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論教材,畫下一個園,就跑那一個圈;此外,由于高中美術鑒賞課開設時間不長,對于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可以借鑒的成功經驗比較少。因此,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自然就較多,普遍的現(xiàn)象就是大家熟知的“一言堂”,只注重教師的教法,忽視學生的學法;只注重書本知識的講授,忽視課堂教學技能、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尤其忽視了教學內容與學生發(fā)展的關系。
(二)、學生對美術課的重要性缺乏應有的認識。
從當前的教育大環(huán)境來看,高中的應試教育還是大方向,其根基無法動搖,社會對學校升學率的關注和評價,家長對教學效果、學科成績的關注和評價,學生對教師能力、教學效果的關注和評價,無一例外的與高考搭上線。結果是,非高考內容的的高中美術學科,自然得不到社會、家長和學生的重視。反映在高中美術鑒賞課的課堂上,就是好學生總想利用該時間做其他學科的作業(yè),學困生真的就成了“學困生”,——上課就犯困。
縱觀上述現(xiàn)狀,我覺得,高中美術教師應該面對現(xiàn)實,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提高教師自身素養(yǎng)入手,轉變教學觀念,挖掘學科潛能,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想方設法改變不利于教學的現(xiàn)狀。
二、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對策
(一)提升教學理念,師生共同發(fā)展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把課堂看做提高能力的領地,在實踐中學習,在探索中發(fā)展,不斷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從而,不拘一格的去豐富課堂教學,把每一節(jié)課看做是通向典范的起點。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總結的一點經驗,拿出來曬曬,愿得到同仁的賜教。
我在上《外國近現(xiàn)代雕塑》這一課時,嘗試性的作了以下教學設計:1、讓學生在本課中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作品,然后把興趣點一致的同學分到一組,這樣可以分成相應的'若干組。2、由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各組鑒賞和討論。3、請學生表達個人的感受和見解,發(fā)表對作品的評價。4、教師作鼓勵性評價,對學生發(fā)表的不足之處加以補充或改正。5、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在全班進行探討。6、指導學生在課外搜集資料進行更廣泛的鑒賞實踐。 在以上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建立一個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氛圍,要鼓勵每一位學生大膽的表達。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雖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們的生活經驗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對于同一作品很可能產生各種不同的評價。又由于學生經驗和能力所限,看法也許是幼稚或不全面,但只要他們是認真的,真實的感受,教師就應給予尊重和認可。
其次,教師要把自己作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既要組織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又要主動而坦誠的與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時也要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此外,還應該看到,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學生學習的渠道越來越廣泛,他們可以從網(wǎng)絡上查找到很多相關的學習資料,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外去搜集資料,即可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又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
(二)展示學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蘊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作品不僅存在于藝術殿堂和博物館中,也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其中不僅有繪畫、雕塑等以觀賞性為主的美術,更有如建筑、工藝設計等滲透到人類生活各個方面的實用性美術。因此,教師在教學之初,應讓學生對美術的范疇和功能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使學生充分的認識到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系,以及美術對自身素養(yǎng)、能力、心理乃至整個人生的重要影響,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鑒賞課的積極性。 另外,在鑒賞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不論是繪畫還是工藝,不論是具象還是抽象,都是美術家精心的構思并結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時代的審美理想創(chuàng)造出來的。同時,美術家創(chuàng)作一件美術作品,除了通過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題之外,往往還有其更深層的內涵和更深厚的意蘊,是一種文化、精神層面的要求與體現(xiàn),是美術作品的最高價值所在,也是時代、社會、民族精神的寫照。如青銅器和秦俑所體現(xiàn)的中華民族精神、古希臘藝術所體現(xiàn)的崇尚理想與科學的精神、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品中的人文主義思想、中國山水畫中的意境和抒懷山河之美的情懷等,使學生對作品產生深刻的理解,達到審美情感的升華。
(三)提高教學藝術,增強學科魅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師規(guī)則中明確指出:“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激勵人?沒有主動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齋滕喜博稱提問為“教學的生命”。因此,有效的教學提問可以指明學生的思考方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如在鑒賞元代王冕的《墨梅圖》時,教師先設問:“畫中梅花與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通過比較,初步認識到畫中梅花的藝術特色,——在畫幅中間橫斜出枝的一枝梅花,墨色點花,書法題詩。接著教師再用“畫家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見的梅花的顏色,如紅色、粉色來畫呢?”、“畫中的題詩與畫中梅花有什么關系?”等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從而逐步領悟畫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感受作者的胸懷和理想。繼而再以“畫家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導學生聯(lián)想元代的歷史背景,最終使學生領悟作品所體現(xiàn)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藝術特色。
此外,好的藝術作品往往留有藝術遐想的空間,應當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藝術的魅力。如在鑒賞外國現(xiàn)代繪畫夏加爾的《我和我的故鄉(xiāng)》時,就可以讓學生隨著作品中景象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跟隨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帶有童話色彩的寧靜而又祥和的夢幻氣息,去體驗那魂牽夢繞的思鄉(xiāng)之情。教師只需把作者的生平和經歷稍加提示即可。 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也是現(xiàn)代教育教學中能提高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教學藝術手段。如在鑒賞《二十世紀外國繪畫》時,讓學生對二十世紀的時代背景有較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讓學生了解,采用多媒體技術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如把世界大戰(zhàn)影片片段、工業(yè)革命的成果等進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又可以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為接下來開展學生的自主鑒賞奠定了基礎,無形中也加強了美術與歷史、政治等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此外,人們常說藝術是相通的。在美術鑒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恰當?shù)囊胍魳,也可以起到調動情緒、豐富感受、創(chuàng)設氛圍的作用。如在鑒賞繪畫作品《百老匯的爵士音樂》時,讓學生鑒賞一段爵士樂;在鑒賞中國古代山水畫時,可以播放著古樂《高山流水》,使學生的視覺、聽覺乃至整個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體驗,繼而能幫助鑒賞者對作品作出更準確的鑒賞和評價。
總之,要改變當前高中美術鑒賞課中尚存的不良現(xiàn)象,就應該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正確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勇于和善于挖掘學科中有益于學生健康發(fā)展的因素,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fā)和強化學生對美術學科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地與教師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藝術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討和鑒賞,使美術鑒賞課成為學生與教師共同感受美、領悟美的一段又一段美妙的時光。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2
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在素描教學中,我只是單一強調基礎知識,認為將知識系統(tǒng)而完整地傳授給學生,學生便能聽懂,也能畫好,這應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然而,從學生的一次次畫面效果中,從教學中一路走來,我感觸頗深,學生怎樣來學,教師怎樣去教,并非我們想象中的那樣,許許多多的問題也“變”成了我在素描教學上進步的階梯。所以在素描教學中,關于素描的“教”、“學”及相關的經驗想法,教師與學生都完全有必要進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引導學生理解概念,把握特點
素描是運用單色的線條、體面來塑造物像的形體結構、明暗及空間關系的'一種繪畫形式。每一個剛剛步入造型藝術大門的學子,總是先從素描學習入手。因為單色的素描繪畫,是研究造型的方法與規(guī)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同時,素描也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優(yōu)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遜色于任何一種繪畫藝術品,古今中外大師們的素描藝術成就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這在寫生素描靜物中,很多學生機械的照抄光影這一錯誤的認識,表現(xiàn)得非常的明顯。從這一點來說,學生根本沒有理解概念其本質性的東西。
二、教學中注重自主性與靈活性
素描教學上,認為將鉛筆削得尖尖,從6B一直畫到6H,最后將畫紙畫得起毛,這才是主張素描的整體性。這樣的學生培養(yǎng)出來將缺乏自然的理解力與想像力。試想歷代大師的素描作品有哪張是面面俱到畫出來的呢?又有哪一件不是非常優(yōu)秀呢?每一幅杰作都滲透出大師的智慧與靈感。審視我們的素描教學不應該過于單一、機械,一張好的素描習作應具有以下的品質:較好的構圖,流暢的線條,準確并較深入的形體結構,使人產生較強的直觀感覺而非細節(jié)吸引,既準確生動地描繪出物象,同時又不千篇一律,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表現(xiàn)力、想象力。關于材料的應用我們不須死板地讓學生先怎樣,再怎樣,一定要怎樣,只須告訴學生“B”與“H”標志軟硬鉛的區(qū)別,及繪制產生的效果,由學生自己根據(jù)個人繪畫的內容及習慣去選擇,放開手腳大膽捕捉和追求。這樣可以提高學生感受美、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當選擇臨摹的范畫時可依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自己來決定,石膏頭像的難易程度差不多就行,無論哪個角度,“萬變不離其宗”,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繪畫中發(fā)揮自主性,這也是適度培養(yǎng)其“個性”的一個良好出發(fā)點。
在高中素描教學進度上,由于該階段要達到專業(yè)高考的要求,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學完該內容,對于學生們來說,人頭像相對來說時間短一些,似乎不易上手,但歷年高考素描頻率較高就屬人頭像,面對現(xiàn)實,試探在石膏頭像開設中穿叉人頭像的基本知識,讓學生有所接觸,一來緩解畫石膏頭像的枯燥情緒,二來可以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3
高中美術教學以欣賞為主線,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它的這一特點決定了藝術課堂教學說采用的方法有別于其他學科。高中的學生已經形成較獨立的個性,有自己的主張。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十分重要。強調學生的“心到”、“眼到”,藝術教師在鉆研教材、備課,設計教學模式,尋求教學方法時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課堂上,有的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感興趣,有的對那部分感興趣,如:中國古代繪畫,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外國近代繪畫,學生對這些內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懸殊很大,而女同學喜歡服裝的多一些,到教學“現(xiàn)代服飾藝術”這部分內容時可能比較專注,學生對藝術課的學習態(tài)度大部分取決于教師!坝H其師,信其道”所以作為教師,上課要先抓住學生的心,學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課。決定了最終的'教學效果。
藝術課是最讓人心動的一門學科,它讓學生在接受藝術熏陶的同時也輕松地接收一些本學科外的知識?墒撬囆g課尤其是美術,單一的欣賞內容,過分的知識化、理性化,學生的熱情不會堅持很久,部分學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藝術課就成了尷尬的自習課或休閑課。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那單一的,枯燥的美術教學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的學生。作為美術教師我們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根據(jù)學生自己的需要來設計美術課堂的教學,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在良好的情緒中通過豐富新穎的教學內容、方法等不斷獲取新知識。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再接再厲,本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為主,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核心,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美術”。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4
一、“點、線、面”策略模式提出的教學背景
隨著新課程改革正在我省如火如荼的展開,高中新課程美術鑒賞模塊對課程目標新的調整,教學內容新的整合以及教學理念新的界定,這些變化終將通過課堂教學這一途徑得以體現(xiàn),由此引發(fā)教學策略的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變舊觀念,對傳統(tǒng)教學策略不斷傳承與創(chuàng)新,探究適應新課程理念的教學策略。
同時,我們農村高中的美術鑒賞教學,正遭遇著一種非常無奈的尷尬的現(xiàn)狀。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缺少對教學策略的研究,致使美術教學課堂容量龐大,作品挖掘膚淺,課堂結構散亂,教學目標自然難于達成。學生對美術的學習反映冷漠,在作品描述中,很多時候大部分學生只能是以“很美”或者“漂亮”等字眼來回答或評價美術作品。這種教師對美術鑒賞教學策略研究的不足,致使課堂師生互動的缺失和學生對作品分析的膚淺,使得美術的審美教育流于形式。以筆者的調查,這種現(xiàn)象在農村中學里是普遍存在的。
二、“點、線、面”策略模式的思考和建構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三維目標的達成,要求學生的學習是一個有一定的深度理解和深刻情感體驗的過程;诖,我們構思以“點、線、面”策略展開教學活動,探討如何立足于美術的學科本體,開展有效課堂教學,探索挖掘作品深層內涵,以提升教學層次,真正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點、線、面”教學策略是新課程理念下的對傳統(tǒng)教學策略的傳承和發(fā)展,要求在美術鑒賞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選擇并抓準一個“點”,使它貫穿教學始終,從而建構一條教學主“線”,并由此鋪開一個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并主動生成符合學生個體智能優(yōu)勢的知識“面”,有效改變高中美術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唱“獨角戲”、“照本宣科”的尷尬現(xiàn)狀。
1、“點”和“點”的選擇
新課程美術鑒賞模塊內容打破了傳統(tǒng)美術欣賞課程以美術類別或美術史為線索的編排方式,每一課都按照一個主題來進行概括,整合了更多的美術現(xiàn)象,更加貼近了生活,擴大了視野。作品類型涵蓋了中國畫、油畫、版畫以及建筑、雕塑、工藝、民間美術、電腦美術等。教材內容的這種變化,使美術教學的課堂容量變的更加龐大,我們不可能在每一節(jié)課中都對教材的內容以及相關的知識一一羅列,要求我們有所選擇。正如德國教育家根舍因的范例教學論所描述:在現(xiàn)代知識量無限膨脹的背景下,要提倡“角落教學”,應該注意學生的心智特點,選擇一種具有共性,而且能激發(fā)學生興趣,能起到“以點帶面”作用的一種個案作為范例,使學生從典型范例中發(fā)現(xiàn)所屬知識的規(guī)律,獲得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尹少淳教授也認為初中美術是“走馬觀花”,而高中美術教學則是有選擇的“下馬賞花”,是一個由博返約的過程,是學生興趣相對集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有有所選擇并較深入的進入個別典型范例知識的學習,才會對這一類型的美術作品或美術現(xiàn)象有更深的審美認識和情感體驗,才會關注與之相關的作品、風格以及藝術家,因而也才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利于學科本體的深入和教育功能的拓展。
那么,選擇多少?選擇什么?我們認為:只要選擇一個最具典型意義的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并對此展開深入的挖掘和理解。這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問題就是我們所界定的“點”。這個“點”可以是一件美術作品,也可以是一位畫家,可以是一句美術評論,可以是一種美術現(xiàn)象等等。當然,我們要讓學生掌握的不僅是該“點”本身,更重要的是挖掘該“點”的背后隱藏著的規(guī)律與本質。而這個規(guī)律與本質恰是我們教學要達成的目標,要突破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所以,我們選擇的“點”不僅是切入點,也要是教學的重難點的外在形式,對這個“點”的挖掘能直指教學目標并是突出重點和解決難點的關鍵。
2、“線”和“線”的建構
建構主義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知識既不是客觀的,也不是主觀的,而是個體在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的結果。相應的,認識既不起源于主體,也不起源于客體,而是起源于主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學習是在同化與順應之間的平衡過程中,調節(jié)個體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引起認知結構的一種新建構的過程。著名教育學家布魯納認為:“認知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結果”。他強調:“教一個人某門學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結果記下來,而是要教他參與把知識建立起來的過程!币虼,在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應當關注這種知識的建構過程,在同化與順應之間的平衡過程中,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鑒賞藝術美的能力,使得美術鑒賞活動成為是一個有深度的藝術行為。
在課堂教學中,從“點”切入,到展開,到深入,再提升,環(huán)環(huán)緊扣,層層挖掘,步步深入,從而達到對“點”問題本身的認識和對包藏在“點”其中的規(guī)律與本質的掌握的知識建構的過程與方法,這就是我們所界定的“線”。既是課堂教學活動鋪開的“教學鏈”,又是達成教學目標和解決教學重難點的一般思維,是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的一個互動的過程,是從“點”到“面”的一個具體行為。由于涉及到教師素質、學生基礎以及授課內容的不同,構建“線”的方式也隨教學的具體情境產生變化。所以,構建“線”是新課程美術鑒賞教學實施過程最為關鍵之所在,是最具不確定因素和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
3、“面”和“面”的生成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于1983在《智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智能至少包括:語言智能、音樂智能、邏輯數(shù)學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識智能等七種智能,它們同時并存,相互補充,統(tǒng)合運作。每一個正常人都具有上述的七種智能,但由于遺傳與環(huán)境因素的差異,每個人在各種智能領域的發(fā)展程度上有所不同,大部分的人都只能在一、二種智能上表現(xiàn)出優(yōu)越的能力,而且也會以不同的方法來統(tǒng)合其它智能。教育應該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智能特點,從不同的層面去看待每一位學生,促進學生優(yōu)勢智能的充分展示,促進學生優(yōu)勢智能向其他智能領域的遷移。
多元智能理論是新課程改革借鑒的主要理論依據(jù)之一。美術鑒賞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同樣需要關注學生的這種差異性。這就要求我們積極的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要使學生能基于自己的智能優(yōu)勢特點,從自身體驗出發(fā),有選擇的開展對不同美術現(xiàn)象或作品的比較、分析、評論,生成符合自己智能優(yōu)勢的美術知識系統(tǒng),促進個性發(fā)展。所以,“面”的生成應當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其一是教師基于對學生學情的分析,實施教學而進行的預設,即針對教學目標的達成的知識“面”。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由于學生的個體智能優(yōu)勢的差異,對知識構建的方式不禁相同,即生成符合個體智能優(yōu)勢的知識“面”。這是我們界定的“面”的另一層含義。所以,“面”不僅是對關注全體性與基礎性的教學目標的達成,更是關注符合學生個體智能優(yōu)勢的差異性的知識體系的生成。“面”的生成是最終目的,是達到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三、“點、線、面”策略模式的教學實踐探索
1、課堂教學實錄《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本課屬人教版《中國古代花鳥畫》的教學內容,教材通過對不同時代的花鳥畫的分析,闡述傳統(tǒng)花鳥畫以寫生為基礎,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為目的的獨特傳統(tǒng),進而理解中國古代的繪畫審美觀。
“點”的選擇:以齊白石的名句“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作為教學的“點”。
“線”的建構:以作品的對比探究:要不要“似”?什么是“似與不似之間”?為什么說“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三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的問題,理解中國傳統(tǒng)花鳥畫緣物寄情的特征和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審美理念。
“面”的生成:對中國傳統(tǒng)花鳥繪畫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并使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審美觀能衍射到對其他作品的認識。
本課于20xx年10月9日獲溫州市美術學科新課程優(yōu)秀課堂教學實錄評比一等獎。
2、公開課《追尋美術家的視線——美術家表現(xiàn)世界的獨特方式》
教材通過四組作品的比較,要求:理解美術家獨特的'審美眼光和表達方式;認識文化背景、藝術個性等因素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以及對美術家創(chuàng)作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從自己的審美角度出發(fā)看待世界和事物,并運用適當?shù)氖侄危炎约簩δ承┨囟ㄊ挛锏目捶ê透惺鼙磉_出來。
“點”的選擇:以校園里樹的照片與具象(希施金《松樹林》)、意象(倪瓚《六君子圖》)、抽象(蒙德里安《開花的蘋果樹》)組圖進行對比。
“線”的建構:以自然的樹與藝術作品的樹比較描述:美術作品是美術家尋求適合“我”的方式來表現(xiàn)“物”的結果,欣賞的關鍵是追尋包藏在美術作品中的“我”;可以通過探究畫家表現(xiàn)的不同方式來追尋包藏在其中的“我”。
“面”的生成:不同文化背景、藝術個性等因素使美術家具有了獨特的審美眼光和不同表達方式。我們也應從自己的審美角度出發(fā),用自己的方式欣賞作品。
本課于20xx年12月8日在泰順開展的溫州市第三屆高中美術學科青年骨干教師研修班學員送教下鄉(xiāng)活動中執(zhí)教。
3、公開課《地域的永恒魅力——地域風貌與藝術流派的關系》
教材通過對不同的地域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流派和風格;氣候、地形、民族文化、風俗習慣等對建筑的影響等幾方面內容的分析,要求: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對繪畫流派和建筑風格產生的重要影響;了解在繪畫、建筑等領域由于地域因素而產生的一些流派和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點”的選擇:與江南水鄉(xiāng)的建筑接觸的機會多,相對比較熟悉,而且比較有感情,因此選擇江南水鄉(xiāng)民居建筑為教學的“點”。
“線”的建構:以建筑布局、建筑造型、建筑材料、建筑環(huán)境、建筑色彩等不同側重點的問題,由學生討論并思考,教師由地域環(huán)境對建筑的影響這一角度對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進行集中并引領挖掘。
“面”的生成:對江南水鄉(xiāng)民居建筑能有比較深刻的情感體驗,()認識和理解地域文化、地理環(huán)境對建筑風格的影響,并能從相應的角度,思考地域環(huán)境對徽州建筑(地理環(huán)境)、天壇建筑等(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影響,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現(xiàn),培養(yǎng)對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增強對不同地域文化的保護意識。
本課于20xx年12月23日在瑞安市六中開展的瑞安市送教下鄉(xiāng)活動中執(zhí)教。
4、課例說課《構建 “點、線、面”模式的美術鑒賞教學策略》
以《托物寄情》一課為例,簡單描述為什么進行“點、線、面”模式進行美術鑒賞教學和如何進行“點”的選擇、“線”的建構和“面”的生成的策略。本課例于20xx年3月7日在溫州市美術學科新課程高一(下)課前培訓活動中做公開交流。
四、“點、線、面”策略模式的反思
1、這種“點、線、面”模式的教學策略,對于理清教師的教學思路,構建課堂結構,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對解決現(xiàn)行美術教學中教師教學設計的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鍛煉,以及教學實施過程中解決師生互動的缺失和對作品分析的膚淺等尷尬局面,挖掘作品深層次涵義,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2、需要知識與經驗的積累。如課例對朱耷與《荷花水禽圖》的探究過程,對荷葉出淤泥而不染聯(lián)想到畫家不與統(tǒng)治階級的合作態(tài)度,從荷葉的倒掛聯(lián)想到畫家的垂頭喪氣;學生通過肢體語言模仿兩只水鳥的動態(tài)來揣摩畫家的情緒等都是在以往教學過程中受學生的啟發(fā)而帶來的靈感,恐怕在任何資料中,都沒有描述象學生這樣富有情感和創(chuàng)造力的審美表達方式。這些都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知識經驗。如《地域的永恒魅力》一課,學生從地理、歷史、哲學、語文等相關學科知識進行作品分析時,我們怎樣進行引領,也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更多的知識儲備。
3、只是一種策略和一種嘗試,并不適合所有課題和所有教師。如何更大程度的優(yōu)化高中美術鑒賞課堂教學,仍然需要我們進行不斷的思考與實踐。電腦美術教學反思初中美術教學反思美術教學反思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5
針對我校高一美術新課程模塊教學的一些現(xiàn)狀,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新課改對高中美術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是美術教學活動的主體,扮演的是文化傳遞者的角色,其條件是“聞道在先”,“術業(yè)有專攻”。國家普通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中,為了實現(xiàn)美術課程各模塊的教學要求,對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能力提出了相應的更高要求,要求在高中擔任教學任務的教師必須具備能開設3個或3個以上模塊的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因此,作為美術教師就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廣泛的了解和接納來自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藝術流派的美術作品,形成一種建立于世界文化基礎上的審美文化態(tài)度。為了豐富教學內容,必須多種渠道接受美術信息。
其次,新課改對美術課堂的要求。為了激發(fā)學生對美術欣賞課的興趣,調動課堂氣氛,使學生盡快地投入到藝術作品中去,我認為,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應有所突破,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動、構圖均衡穩(wěn)定、色彩層次豐富 ”之類的老套數(shù),學生們便會感到枯燥乏味,這樣的講解不但達不到教學目的,甚至可能會適得其反,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當然也就沒有任何欣賞的意義了,更激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鑒賞模塊中,常常要作一些諸如作者介紹、時代背景、作品意義的闡述。這還不夠,還需要進行較深入的藝術分析,包括形式美要素和技藝處理方面的知識,只有學生感受和鑒賞美的能力得到實實在在的增強,才有可能更深刻的認識作品的內涵,只有使學生真正掌握了分析作品的方法才有可能從中受到啟發(fā)獲得感悟。應該鼓勵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使他們在參與中從體驗出發(fā),運用比較的方法,積極開展對作品的評論,在活動中增強能力。
美術欣賞教育是以視覺欣賞為主,欣賞教學所需的范圖和音像質量要精美,缺少必要的設備設施和輔助材料、資料,勢必使美術欣賞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具體做法是:利用學校的幻燈機、投影儀、等現(xiàn)代化手段,通過對圖像的.欣賞,比較(橫向比、豎向比),提示、議論、提問,最后總結歸納。有的內容還可配放音樂。,如抽象畫蒙特里安“百老匯的爵士樂”的欣賞等等。視聽結合,如臨其境,再輔以歷史背景,作者生平及創(chuàng)作指導思想的介紹,加深對作品內涵的理解和作品效果的體驗。
在雕塑模塊的教學中,我結合具體情況開設了石膏雕塑,將教師講解、示范、啟發(fā)、引導和學生動手實踐、思維拓展結合起來,開課過程中,我和學生之間有了很好的互動,學生之間也獲得了充分的協(xié)作交流,模塊結束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藝術教育不會在短期內看到效果,但卻是影響人一生的教育。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給學生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6
一、教師轉變觀念,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
創(chuàng)新教育要求教師轉變觀念,改變舊的“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唯一主角的現(xiàn)象。
師生角色互換,把課堂還給學生,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的錯覺。
教師可以走到學生當中去,作為其中的一份子參與討論,從形式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放松心情,帶著輕松愉快的情緒去感覺,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活躍和創(chuàng)造才能的發(fā)揮。
1.教師應該全面把握教材,靈活運用。
高中美術教學主要包括教師解說、學生討論、問答等幾種類型,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隨機應變,進行不同授課方式的變幻,讓課堂活躍,讓智慧飛揚。
我國擁有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藝術形式,優(yōu)秀的美學文化貫穿于每一個人的生活當中,只要能夠認真觀察,便會發(fā)現(xiàn)生活處處是美術。
在講授課程之前,教師應該做好備課教案,把重難點進行區(qū)分,從而在教學中把握好節(jié)奏,讓學生能夠更加充分地理解所講的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升華和醞釀,培養(yǎng)學生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這才是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
2.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
美學能夠開發(fā)人的智慧,能夠讓人感受到生活的希望。
藝術真正的美在于眼睛對美的捕捉和對心靈的感悟,運用美學價值較高的美學作品來引導學生學習美術、欣賞美術,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娛樂中喜歡美術、熱愛美術。
營造出一個活躍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學生可以多方面感覺美的東西給自己帶來的感受,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春天里盛開的鮮花,夏日里低垂的楊柳,秋天里的片片楓葉,冬日里皚皚的白雪,一切自然美的東西,它們就在我們的眼下,當我們有一天嘗試去發(fā)現(xiàn)它們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原來生活真的很美,就會理解生活處處是美。
二、擺正文化課和專業(yè)課的關系
針對美術特長生,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不少學生表現(xiàn)出比較明顯的“重美輕文”。
針對這一傾向,我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發(fā)現(xiàn)造成這一現(xiàn)象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學生本身的原因:絕大多數(shù)美術特長生文化課基礎差,成績偏低,對專業(yè)學習表現(xiàn)出較為濃厚的興趣和自覺性。
但對文化基礎知識的學習態(tài)度,比之藝術專業(yè)的學習勁頭就顯得松松垮垮,熱情偏淡。
他們具有形象思維活躍和動手能力強的特點,但缺乏邏輯思維能力。
部分美術生在學習方法上存在較大問題,比如學習無計劃或無法堅持,課前無預習,上課聽講精神不集中,容易走神,不會做筆記,因怕難不愿完成作業(yè)或抄襲別人答案,平時不刻苦、臨考抱佛腳,學習主動性不強,專業(yè)與文化、休息與學習時間配置不當?shù)取?/p>
二是社會原因:由于近年高考對藝術生的文化成績要求偏低,使不少學生家長、教師和學生本人錯誤地認為將來考藝術類高等院校,只要專業(yè)成績優(yōu)秀就行了,在提高文化課成績上花那么多力氣不值得。
針對以上情況,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轉變認識。
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析藝術院校的招生形式。
如今藝術院校招生,文化課錄取分數(shù)呈逐年提高的趨勢,過分地強調專業(yè)而忽視文化課的學習,是不會有什么發(fā)展的。
同時列舉學生身邊每年都有專業(yè)特別出色的學生只是因為文化課的原因被淘汰的實例,對學生進行說服教育,使他們轉變對文化課的認識,擺正專業(yè)課和文化課之間的關系。
2.跟學生一起分析,講明道理,使他們從理論上認識到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
雖然文化課與專業(yè)課在思維方式、課程能力上要求側重不同,但是二者之間并不矛盾,文化課與專業(yè)課之間是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相互制約的關系。
學好文化課會對專業(yè)課的學習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不注重文化課的學習,美術專業(yè)的提高和發(fā)展就會受到局限。
教師應讓學生明白:要想將來真正步入藝術殿堂,必須是“專業(yè)+文化=成功”,藝術必須有一定的文化作基礎,只有具備了較好的文化底蘊,才能讓自己的特長在藝術中放飛。
“光會畫畫只能是個畫匠,絕對不會成為杰出的藝術家。
”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學好文化課的意識,增強學好文化課的信心,通過專業(yè)課的學習帶動文化課成績的提高。
3.尋求專業(yè)課和文化課在教學方法上的統(tǒng)一,在專業(yè)教學中滲透文化課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我所帶的專業(yè)學生不但專業(yè)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而且文化課成績也都有了明顯進步。
三、美術教學應聯(lián)系實際
美術教學首先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應把握住大的方向,使課堂教學“活而不亂”。
在美術教學中,不應光念書本,因為這樣課堂氣氛就會很死板。
我采取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認識到,美術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應,它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生活是美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
在畫寫生和記憶畫等課業(yè)中從選擇學習用具、玩具、水果等學生熟悉的物品入手;在創(chuàng)作畫課業(yè)中,圍繞校園生活、家庭生活及學生可能參與其中的社會生活來進行命題;在藝術設計課業(yè)中,開展實用物品的模擬設計與制作,讓學生從小就有意識地為方便生活、美化生活而動手動腦。
另外,在工藝制作的用材上盡可能生活化,除紙工、泥工等手工常用材料外,還引導學生開發(fā)生活中的廢棄物品,鍛煉學生從平凡之中發(fā)現(xiàn)美的本領,從而達到因材施藝、變廢為寶的目的。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從生活中去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力,將眼、腦、手協(xié)調配合與珍愛美、崇尚美的心靈相結合,舉一反三,使學生既能很快地理解美術的真諦,又能從學習中得到樂趣。
從美術學習和創(chuàng)作中增強了審美、愛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意識和能力。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7
普通高中開設美術欣賞課,是加強學校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措施。高中美術欣賞教學為發(fā)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身受益。它的這一特點決定了藝術課堂教學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別于其他學科。藝術更為講究的是情感的投入與心靈的交流,教師如何才能在潛移默化中讓你的學生接受到這種情感教育呢?
高中學生的學習是非常緊張的,學生已經形成較獨立的個性,有自己的主張。既然藝術課不是高考項目,學生對藝術課的學習態(tài)度大部分決定于教師。“親其師,信其道”。所以作為教師,上課先要做到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接受你、才能接受你的課。
高中藝術教學內容以欣賞為主線,強調學生的“心到”、“眼到”,藝術教師在鉆研教材、備課,設計教學模式,尋求教學方法時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課堂上,有的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感興趣,有的對那部分感興趣,如:中國古代繪畫,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外國近代繪畫,學生對這些內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懸殊很大,而女同學喜歡服裝的多一些,到教學“現(xiàn)代服飾藝術”這部分內容時可能比較專注,“心”到是學生學習的內部驅動力,“心”到與不到,全靠教師組織調度;整齊與否,決定最終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帶著愉快的情緒參與到學習創(chuàng)作中,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一堂好課猶如一曲美妙的樂章,成功的導語是第一個奏響的音符,它準確、悅耳、動聽,讓教學過程鋪陳出動人的旋律,使之高潮迭起,妙趣橫生,達到“課繼續(xù),趣橫生”的教學效果。而且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那單一的,枯燥的美術教學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的學生。我們作為美術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根據(jù)學生自己的需要來設計美術課堂的教學,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在良好的情緒中通過豐富新穎的教學內容、方法等不斷獲取新知識,創(chuàng)造新作品,把學生帶入美妙的學習樂園。
美術教育之所以為其它學科無法替代,就在于發(fā)展了人的`形象思維。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美術作品,都是形象來感染人,打動人的。因而欣賞教學必須緊緊圍繞形象展開活動。在欣賞活動中,欣賞者與美術作品發(fā)生著一種審美關系。通過感知與體驗對美術作品作出評價。美術欣賞教學要達到欣賞者與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帶有普遍性的審美經驗的交融。藝術源于勞動、源于交流、源于娛樂活動,而興趣的發(fā)現(xiàn)與培養(yǎng)也正是在這中勞動和活動中建立并達成的。
總之,高中美術教學要求教師要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興趣為主,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核心,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美術”,讓學生因為有“美術”而快樂。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8
x
美術高考已好幾十多年了,送走了很多屆高考美術考生,個人感覺在美術高考的輔導中,素描起著基礎而重要的作用,在素描教學中,作為教師考慮了很多,而學生對于“學”則觸及得相當?shù)纳,缺乏階段的總結,在素描學習中就會長期停留于簡單的描摹上,同時一些思想上的認識也不能及時得以疏清,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明顯的進步。所以在素描教學中,關于素描的“教”、“學”及相關的經驗想法,教師與學生都完全有必要進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明確概念、把握特點
素描是運用單色的線條、體面來塑造物像的形體結構、明暗及空間關系的一種繪畫形式。每一個剛剛步入造型藝術大門的學子,總是先從素描學習入手。因為單色的素描繪畫,是研究造型的方法與規(guī)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同時,素描也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優(yōu)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遜色于任何一種繪畫藝術品,古今中外大師們的素描藝術成就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這在寫生素描靜物中,很多學生機械的照抄光影這一錯誤的認識,表現(xiàn)得非常的明顯。從這一點來說,學生根本沒有理解概念其本質性的東西。
二、轉變觀念、調整心態(tài)、正確認識
輔導美術高考學生也有這么長的時間了,每一屆來的學生都有很多思想上的誤區(qū),比如認為學習美術是考大學的捷徑,認為不用太努力就能考上理想的學校,而且很多中學班主任也這樣認為,把文化成績不好的學生都動員來學習美術,客觀的說很多中學都有這樣的觀念誤區(qū)。而目前美術高考其實并不容樂觀,很多好的專業(yè)對專業(yè)文化線都要求較高,正是這種觀念,讓學生一開始學習基礎素描的時候,態(tài)度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形成。有很多學生還停留在平時對一兩幅卡通畫臨摹的.成就感中,不能正確認識美術高考,不能正確認識繪畫這些觀念都較大程度的阻礙了學生在開始進行基礎素描練習中的一種良好心態(tài)的建立。因此很多學生不能及時調整心態(tài),認識美術中的首要基礎課程素描的學習,在學習中產生了挫折感,畏難心理,不自信心理,這種前期理想化與后期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顯得尤為突出,于是,學生往往就在美術的前期學習就中斷。
在美術學習中,基礎素描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它對以后色彩、石膏、真人寫生都是一個良好的鋪墊,但這個階段的重點主要放到了對形體、結構、明暗、空間的刻畫上去了,這些課題都是非常理性的東西,學起來難免有一定的枯燥感,在這樣一個前提下,我們在這階段的教學中就應當首先做好學生對美術的全面認識了解,不要讓學生在懵懵懂懂中進入第一步的素描訓練,進一步通過優(yōu)秀的素描繪畫中的賞析,讓學生理解素描的概念,特別是對素描本質上的東西的了解,同時在素描靜物的寫生中,我們要時時處處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比如一組多物體靜物,一般都要涉及到對比,比如長與短、高與矮、寬與窄、粗與細、剛于柔……。在寫生之前,這些特點我們可以想象成人的外貌形體特點,把無生命的靜物當成有血有肉的人來表現(xiàn),區(qū)分出他們的各自特點,這樣我們在建立興趣的時候就找到了一個建立點。總之在基礎素描的學習中,學生應該有耐心、自信的心理,刻苦不畏困難的精神,同時對素描還要進行理論上的全面認識。這樣才能打好學習美術的第一步。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9
本課程的主要特色:
1 、本課程探索性較強,探索研究版畫的外延,以及版畫語言形式。在教學方法上注重理論講授、作品賞析、藝術實踐與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展覽的相結合,形成了成熟的教學流程體系。
2 、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積極了解當代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引導學生勇于實踐,強調學生創(chuàng)作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3、 本課程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帶動教學,注重實踐、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教學方法。在20××年全國普通高中美術模塊教學研討會上作為展示課,受到同行的充分肯定,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本課程的改進方向:
存在不足:
1、相關設備配置不夠齊全,版畫工作室未能配備版畫機機器及絲網(wǎng)版畫等相關設備,提供給學生的學習種類不夠豐富,創(chuàng)作作品時可以選擇的題材受到限制。
2、今后要進一步加強課程網(wǎng)絡教學資源的整合,使教學與實踐更多地融入地域文化的元素。
關于黑白木刻
任何藝術都是有局限的,沒有完美的藝術,只有真誠的藝術,是藝術家情感的真誠。黑白木刻從最早、最原始的形態(tài),作為文學作品的附屬品,發(fā)展成為獨具特色的.獨立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成為許許多多藝術家表達思想情感和藝術理念的理想方式,從丟勒、多雷到珂勒惠支、麥綏萊勒、肯特、瓦洛東、黑克爾、彼負施泰因以及蒙克、畢加索等等,都曾拿起過木刻刀。大師們的創(chuàng)作,為黑白木刻藝術語言的發(fā)展作出了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他們的創(chuàng)作成為黑白木刻藝術畫廊中的經典。他們中的有些人也許不能算作職業(yè)的版畫家,但他們首先是藝術家。黑白木刻對于以藝術養(yǎng)心的人,是一時抒發(fā)性情、傳達觀念的又一種語言方式。就如小說家也有詩興大發(fā)的時候,也會有逸情散文、小品或詩歌名作,作品甚或成為經典。黑白木刻是人類文化藝術資源的組成部分,伴隨著人類文化前進的潮流同時完善和發(fā)展著自身語言。各個時期的文化藝術思潮不斷在影響著黑白木刻的形式與風格。為了黑白木刻藝術語言的突破與拓展,在當代藝術語境與文化大背景中,對黑白木刻藝術本質意義的思考就顯得至關重要。
在教學上,除了讓學生掌握黑白木刻,還要知道種種知識,知道它的來源,知道它的藝術價值等,所以在每次上課,我都會跟學生講講關于黑白木刻的一些知識,以增加學生的見識,我覺得這對于學生的發(fā)展還是有一定的幫助。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10
《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在發(fā)展學生的視知覺,獲得以視覺為主的審美體驗,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等方面,具有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作用。著名藝術社會學家豪澤爾說過“人生來就是藝術家,但要成為鑒賞家卻必須經過教育”。高中美術欣賞課的開設,正是要讓學生在面對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時,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價,去理解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初衷和體悟美術作品中內在的精神涵義,從而提高藝術修養(yǎng),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啟迪智慧,擴大視野,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然而在長期的教育環(huán)境或基于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現(xiàn)狀并不樂觀。
一、高中美術欣賞課的現(xiàn)狀與反思教師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課堂教學模式單一。
大多高中美術教師在學院中接受的專業(yè)技能訓練多,美術史論、教學理論等的掌握則比較薄弱,而對其它相關學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學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論教材;此外,由于高中美術欣賞課開設時間不長,對于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探索尚處于摸索階段,可借鑒的成功經驗較少,因此,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較多,比較普遍的“一言堂”現(xiàn)象,就是只重知識傳授,忽視對教學技能和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結果。學生對美術課的重要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在當前仍然是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由于非統(tǒng)考科目,高中美術欣賞課自然也得不到學生的重視。因此有的課堂上,就出現(xiàn)學生做其它學科的作業(yè)或打瞌睡等的情況。教學課時量少。目前,藝術課程雖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調味”課。大部分高中美術課的開設安排,一般都為每班兩周一課時,即隔周上課,由于所隔時間較長,知識得不到系統(tǒng)的識記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學生把知識整體化?v觀以上種種現(xiàn)狀,高中美術教師應該面對現(xiàn)實,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提高教師自身素養(yǎng)入手,轉變教學觀念,挖掘學科潛能,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想方設法改變不良現(xiàn)狀。
二、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對策
。ㄒ唬┨嵘虒W理念,師生共同發(fā)展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反思,不拘一格的進行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如在學習《外國近現(xiàn)代雕塑》這一課時,教師作了以下的教學設計:
1、讓學生在本課中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作品,然后把他們分成相應的若干組。
2、由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各組欣賞和討論。
3、請學生表達個人的感受和見解,發(fā)表對作品的評價。
4、教師作鼓勵性評價,對學生發(fā)表的不足之處加以補充或改正。
5、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在全班進行探討。
6、指導學生在課外搜集資料進行更廣泛的欣賞實踐。在以上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建立一個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氛圍,要鼓勵每一位學生大膽的表達。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雖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們的生活經驗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對于同一作品很可能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評價,又由于學生經驗能力所限,看法也許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們是認真的,真實的感受,教師就應給予尊重和認可。其次,教師要把自己作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既要組織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又要主動而坦誠的與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時,也要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此外,還應該看到,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學生學習的渠道越來越廣泛,他們可以從網(wǎng)絡上查找到很多相關的學習資料,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外去搜集資料,即可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又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
。ǘ┨岣呓虒W藝術,增強學科魅力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師規(guī)則中時明確指出:“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激勵人?沒有主動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齋滕喜博稱提問為“教學的生命”。有效的教學提問可以指明學生的思考方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在欣賞元代王冕的《墨梅圖》時,教師先設問:“畫中梅花與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比較,初步認識到畫中梅花的藝術特色,即只有一支橫斜在畫幅中間的梅花,作者用墨色畫梅,畫中還有題詩等。接著教師再用“畫家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見的梅花的顏色,如紅色、粉色來畫呢?”、“畫中的題詩與畫中梅花有什么關系?”等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從而逐步領悟畫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感受作者的胸懷和理想。繼而再以“畫家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導學生聯(lián)想元代的歷史背景,最終使學生領悟作品所體現(xiàn)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藝術特色。
此外,好的藝術作品往往留有藝術遐想的空間,應當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藝術的魅力。如在欣賞外國現(xiàn)代繪畫夏加爾的《我和我的故鄉(xiāng)》時,就可以讓學生隨著作品中景象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跟隨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帶有童話色彩的寧靜而又祥和的夢幻氣息,去體驗那魂牽夢繞的思鄉(xiāng)之情。教師只需把作者的生平和經歷稍加提示即可。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也是現(xiàn)代教育教學中能提高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教學藝術手段。如在欣賞《二十世紀外國繪畫》時,讓學生對二十世紀的時代背景有較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讓學生了解,采用多媒體技術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如把世界大戰(zhàn)影片片段、工業(yè)革命的成果等進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又可以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為接下來開展學生的自主欣賞奠定了基礎,無形中也加強了美術與歷史、政治等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
此外,人們常說藝術是相通的。在美術欣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恰當?shù)囊胍魳罚梢云鸬秸{動情緒、豐富感受、創(chuàng)設氛圍的作用。如在欣賞繪畫作品《百老匯的爵士音樂》時,讓學生欣賞一段爵士樂;在欣賞中國古代山水畫時,一邊播放著古樂《高山流水》,一邊會使人的視覺、聽覺乃至整個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體驗,繼而能幫助欣賞者對作品作出更準確的欣賞和評價。 篇2:高一美術鑒賞課的教學反思 新人教版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11
著名藝術社會學家豪澤爾說過:“人生來就是藝術家,但要成為鑒賞家卻必須經過教育。”高中階段專門開設美術欣賞課,其目的在于通過欣賞教學,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然而在長期的教育環(huán)境或基于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加上美術欣賞課不是高考科目,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均有輕視的傾向,作為一名多年從事教學的美術教師,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體會頗深: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現(xiàn)狀并不樂觀。
一、高中美術欣賞課的現(xiàn)狀與反思
首先,教師專業(yè)知識不足,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大多高中美術教師在學院中接受的專業(yè)技能訓練多,美術史論、教學理論等內容的掌握則相對薄弱,因此,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較多,比較普遍的是“講授式”教學,就是只講作品本身,而沒有把作品放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缺乏知識的系統(tǒng)性。
其次,學生對美術課的重要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在一考定終身的壓力之下,非高考科目自然得不到學生的重視,因此有的課堂上,就出現(xiàn)學生做其它學科的作業(yè)或打瞌睡的情況。
再次,課時得不到保證,教學課時量少。目前,藝術課程雖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小三門”。大部分高中美術課的開設安排,一般都為兩周一課時,由于所隔時間較長,知識得不到系統(tǒng)的識記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學生把知識整體化和系統(tǒng)化。
縱觀以上種種現(xiàn)狀,高中美術教師應該面對現(xiàn)實,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提高教師自身素養(yǎng)入手,轉變教學觀念,挖掘學科潛能,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想方設法改變不良現(xiàn)狀。
二、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對策
。ㄒ唬┟鞔_教學任務,增強美育意識
美術欣賞課教學中,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
價,去理解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初衷,體悟美術作品內在的精神含義,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教師不僅要思考如何講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學生來參與欣賞。
高中開設美術欣賞課是學校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美育是一種修養(yǎng)人性、提高人生質量、深含文化底蘊的教育,是一種培養(yǎng)和塑造完美人生的教育。國學大師王國維認為,教育分心育與體育兩大領域。心育又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三個方面。在我們看來,智育、德育和美育雖然相互區(qū)分,但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處于對立統(tǒng)一之中。所以,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不僅與智育、德育、體育相輔而行,而且還有自己獨特的功能和規(guī)律,在整個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說過:“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奔礃淙擞说某跏己徒K極,都是美育的用武之地。換言之,美育,包括藝術教育,不但是人格修養(yǎng)的入門途徑,而且也是使它達到成熟的、高級的境界的必由之路。
(二)提升教學藝術,培養(yǎng)學生興趣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畫師出了個“深山藏寺”的題目,令其弟子作畫。大弟子畫了一座山,山中有一座廟;二弟子也畫了一座山,樹木掩映下露出廟宇的屋頂,遠遠望去頗有點“藏”的`味道;而三弟子思忖良久后,畫了一座山,一條河,一個和尚挑著水往山里走。三者相比,顯然后者高人一籌,含蓄地體現(xiàn)了主題,余味雋永,含不盡之意于畫外,自然得到老畫師的贊賞。這種言不盡意、意在畫外的無盡妙處給我們以非凡的啟示:藝術手段的精深微妙,可應用于教學藝術之中。“深山藏寺”給予我們的微妙領悟應用于美術欣賞教學實踐中,給學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啟發(fā)學生的新思維,寓教育于藝術良方之中,寓教育于文化藝術之中,教學藝術因之而升華,教學也因此富有個性魅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皼]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币虼,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產生興趣是學好美術課的一個關鍵。首先,讓學生與教師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逐漸地把學生引導到學習美術的興趣上來。教師應該多了解學生,多跟學生談心,讓學生與教師之間建立一座橋梁,拉近距離,減少代溝。其次,教師可以向學生談談學好美術的社會用途和好處。再次,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陶冶學生的性情。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譬如講到色彩給人心理效應不一樣時,就列舉出服裝色彩與人體體形之間的相應關系的例子:太胖的人穿衣服可以選擇深色的,不要穿顏色太鮮艷的,橫紋的衣服也不宜穿,否則效果大打折扣;體形較瘦的人,不要穿豎條紋或顏色太重的,否則瘦上加瘦……學生聽了都頻頻點頭,樹立起信心,有興趣去學美術這門課。
綜上所述:雖然高中的美術欣賞教學在客觀上還存在諸多不利因素,但我們要發(fā)揮自身的能動性,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做更多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以便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12
上課是一門藝術,一堂課講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對這門課的印象。怎樣能夠在日常的教學中把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好,讓學生對這門課感興趣呢,我認為進行教學反思是必要的,以下是我對美術教學的反思。
一、不僅要備課還要備學生
教師在課堂中既是演員,又是導演。既要記住臺詞,還要知道演出效果,在課堂上既要把知識點將明確,還要注意學生的反應。一個問題拋出去之后,要想到學生的反應,并且根據(jù)這些反應去做相應的準備。在講到《禮儀與教化》這一課的時候,我準備了大量與這堂課相關的知識,可是突然有學生提到“世界末日”的問題,并且很好奇瑪雅文化,面對課本上瑪雅人的作品,我一下子被問住了,本覺得準備的已經很充分了,可是課堂上還是出現(xiàn)了尷尬的局面。后來我總結到很有必要在課下的時候了解學生的想法,在備課的過程中不僅要備到重點內容,還要想到課堂效果。
二、不能把課上成工作報告
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最忌諱的是把課上成會議報告,“不能臺上雷聲轟鳴,臺下雨聲淅瀝”,一堂好課會讓人覺得開心愉悅,一堂不好的課會讓人昏昏欲睡。為什么易中天的《品三國》會有那么多人想聽,而冗長的工作報告會讓人心生反感呢,二者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前者比較有趣味性,后者比較枯燥。美術教師在課堂設計的時候要學會把枯燥的內容變的有趣,就好像同樣的演講題目,有的人演講可以讓人流淚,有的人演講讓人心生反感。
這就要求教師要把課講的精彩,不能照著教案從頭念到位,要適時的“背課”,充分的把握課堂的節(jié)奏,適時的讓學生參與進來,多用探究式教學法,把自己當成是學生思維的幫助者,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講述者,善于運用語言和肢體上的溝通。后來我就發(fā)現(xiàn)如果你的課上所有的學生都在津津有味的.聽課,說明這堂課是成功的。
三、活躍課堂氛圍
在課堂上切不可把課上的像批會一樣,要善于把握課堂氛圍。記得在一次準備公開課的過程中,我非常緊張,恐怕自己講不好,我向一位老教師請教的時候她告訴我,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氛圍活躍了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做演員,教師做導演,演員的演技再差學生也會很感興趣,很開心,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就獲取了知識。
四、善于維持好的課堂紀律
在課堂上講到學生感興趣的地方難免會有學生在下面不由自主的討論,往往會出現(xiàn),教師與學生同時在講的現(xiàn)象,這個時候教師就大聲的呵斥學生“不要講話,認真聽”但是這招并不管用,教師的聲音再大也大不過一個班級一起說話的聲音。后來我看到了一個小故事說一個領導人在開會的時候講到重要內容的時候聲音會很小,會場就因此變得特別的安靜。后來我試驗了一下,在講到一個有趣的小故事的關鍵地方的時候聲音故意放的很小,這招果然管用,教室里非常安靜。好的課堂紀律不能只靠批評得來,教師要善于想辦法。
五、在相同中找不同
學校的美術教師不多,班級有很多,這就意味著相同的一堂課我要講很多遍,一開始我感覺到枯燥乏味,可是到后來我卻發(fā)現(xiàn),同樣的內容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給學生講,同樣的一堂課可以邊上課,邊完善教案,講到最后教案的設計已經趨于完美了。相同的一堂課學生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在探討《人面魚紋盆》這件作品的時候,不同的班級有不同的看法,“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這個過程中我從學生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總之,在長時間的教學實踐中,是學生把我從一個不會講課的教師培養(yǎng)成一個能夠熟練駕馭課堂的合格教師。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深知教學反思的重要性,教學反思不僅讓我學會了對每一課的教學設計,更教會了我對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上課是一門藝術,我將不斷地對我的教學工作進行反思,努力把美術課展現(xiàn)的更加精彩。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13
《色彩心理》是選取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高級中學美術課本》(試用)第三章《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的部分內容。這一章包括形體、明暗、色彩、空間和肌理共五部分,我從中選取色彩這一節(jié)加以擴展,成為本節(jié)課的內容。本課從首先回顧色彩的基礎知識,然后通過游戲,讓學生體會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聯(lián)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交互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他們進行藝術熏陶。
本課通過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進而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根據(jù)高中學生心理、智力發(fā)展水平。
本課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在傳統(tǒng)的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教師習慣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講典故、說故事、聊趣聞,逗得學生哈哈大笑。但學生終究處于被動灌輸?shù)牡匚,他們不會主動去體會藝術作品的魅力、不能將課堂中學到的美術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一節(jié)課下來,除了大笑外,別無收獲。因此本節(jié)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 中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并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強烈的創(chuàng)造欲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 初步感知——樂中體驗——討論探究——知識擴展——情感升華互動
師 引導觀察——情景創(chuàng)設——啟發(fā)點撥——匯總歸納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設計了兩個游戲,讓學生通過游戲來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生每參予一個游戲,都會思考完成游戲的辦法,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戲中體驗,在討論的環(huán)節(jié)中聯(lián)系實際,自由發(fā)揮,對討論結果探究驗證,最后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知識擴展。教師從學生遇到的問題入手引出學習任務,然后啟發(fā)學生進行討論,對討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shù)囊龑,最后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xiàn),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于平等的地位。在設計游戲時要注意游戲的趣味性,節(jié)課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以游戲驅動為主線,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勤于動手、敢于創(chuàng)新,課堂氣氛活躍;從教學效果看,知識目標完全達到,能力、發(fā)展和情感目標基本實現(xiàn)。以活躍課堂的氣氛。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14
嗓音功能本身是每個人生來固有的,但是唱得動聽的能力卻主要是訓練的結果。歌唱是通過用特殊的方法——多方法的語言來訓練嗓音功能而獲得的。這是因為人體的各發(fā)聲器官在歌唱時運動狀態(tài)和它們間的相互協(xié)調作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主要是依靠聲樂老師把自己歌唱發(fā)聲的感受、體驗、歌唱的經驗和方法,通過通俗的、精煉的、準確的、形象的、生動的教學語言傳遞給學生并指揮他們的發(fā)聲器官協(xié)調配合,讓他們歌唱,教師再根據(jù)學生的歌聲,進行判斷、評價、提示,再應用教學語言,引導他們逐步調節(jié)、校正發(fā)聲機體,使之找到正確的歌唱方法。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如何運用好語言教好聲樂課,下面就我的教學實踐談點自己的經驗體會,這些經驗也同樣運用于中小學音樂教學。
一、精煉準確性
聲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藝術,正確的歌唱方法主要是靠訓練獲得的,而訓練又必須是在有限的課時內進行,這就要求老師的語言要精煉而又準確。老師的教學語言精而準才能抓住教學中的主要矛盾,精而準才能體現(xiàn)教學的重點,精而準才能解決聲音中的主要毛病,精而準才能對癥下藥,精而準才能使學生對復雜的理論理解透徹,如通常可以聽到老師在課堂訓練中這樣提示學生:氣息沉、吸氣深、吐氣穩(wěn)、下巴掉、笑肌提、牙關開、咽腔張、前胸松、后背緊、氣息通、雙肩落等。也有些老師在課堂上針對某個問題大講特講面面具到,有的則空談聲樂理論,使學生感到漫無邊際,無重點,演唱中會感到無所適從。
聲樂教學語言的精練準確既要合乎邏輯,又要顧及到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學生容易理解,過于專業(yè)化的教學用語,如:“運用頭腔共鳴來歌唱”、“運用胸、腹式聯(lián)合的呼吸方法”、“你要用真假聲混合的唱法唱”,以及過分強調教師自我體驗的提法,如:我是應用頭腔共鳴唱的,就是把聲音唱在頭上,讓頭頂來歌唱等等的'語言往往會讓學生莫明其妙,弄不明白。精練準確的教學是建立在活潑通俗易懂的教學語言上的,在聲樂教學中教師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面,豐富發(fā)展自己的教學語言,教學中就能達到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化模糊為生動的教學效果,精煉準確的語言來自教師客觀敏銳的聽覺,它是教學的基本功,也是聲樂教學的基矗精練準確的語言來自教師主觀努力的教學經驗,它是教學實踐而成的積累。也是聲樂教學的關鍵。
二、辯證統(tǒng)一性
在聲樂教學中,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訓練的總目標,教師對這一總目標的教學要求,心中是有數(shù)的,但在具體的分階段的教學中,不可能把未來的目標要求拿到現(xiàn)階段來付諸實施,在對學生進行歌唱技巧訓練,音樂處理表現(xiàn),音樂感受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綜合訓練過程中,教師要處理好整體要求和局部訓練的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聲樂教學主要是靠教師的聽覺和辨力來指導學生的訓練,聽到了學生演唱中的問題,就要拿出具體的辦法去解決,聲樂教師責任就是要訓練學生有一對客觀的耳朵,能聽出自己演唱時的對與錯,所以教師的分辨能力和教學方法是直接影響學生的演唱水平的,就聲音的訓練來講,正確的歌唱方法是整體的歌唱,這就要求聲樂教師的思想方法是辨證的,聽覺是平衡的,看問題是客觀的,分析和解決問題是全面的,比如在聲音的訓練中,當強調聲的高位置時,同時要強調氣息的低控制,否則就會產生氣淺、喉緊,發(fā)出的聲音效果尖、擠、卡、虛的現(xiàn)象,在提示氣息下沉有深度時,同時要保持高的歌唱位置,反之就會破壞歌唱狀態(tài)的平衡性和完“整性。在訓練中讓學生把喉嚨打開時,又要提示學生把聲音唱的集中;提示靠前唱時,又要注意聲音的垂直性;提示歌唱發(fā)聲中要有點感覺時,又要注意整體面的結合;提示笑肌上提時注意下腭向下松的感覺,真聲位置假唱,假聲位置真唱,閉口音開著唱,開口音關著唱,這一系列的訓練方法、
觀點、語言無一不貫穿在辯證統(tǒng)一的規(guī)律之中。
三、形象比喻性
聲樂教學中由于聲樂教學語言語義的不確定性,學生對教師講述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教師采用形象的語言把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形象化。為了達到訓練的目的,教師還常采用啟發(fā)式的感覺教學方法,所謂感覺教學就是將我們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些動作和感覺用于歌唱和訓練之中,通過這些感覺體會到科學的發(fā)聲狀態(tài),達到訓練的效果。如:訓練氣息下沉時,用聞花的動作,雙手提水的感覺去體會就不至于把氣吸到胸上。當訓練聲音靠前唱時,教師會說“讓你的聲音先向后劃圈再拋向前方”“讓聲音坐在氣上滑出去”“唱高音時要像跳高運動員起跳時腳先向下蹬,身體再向上拋的感覺”“聲音要始終向前滾動的唱,氣才不會重”“聲音的高位置像雨傘的傘蓬,氣像傘的把”,“聲音像風箏在空中自由飄蕩,?氣息要像線軸始終在下面拖妝?“吸著唱”“喊著唱”“真的唱”“假的唱”“收著唱”“開著唱”“豎著唱”“圓著唱”“扁著唱”等等。在聲樂教學中采用確切生動,形象的語言,比用單純技術性的闡述,更易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
聲樂教學沒有器樂教學那樣直觀,學生只能通過聆聽教師的演唱和從教師的教學語言中,去理解發(fā)聲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去領會音樂作品的內涵,去創(chuàng)造美好的聲樂藝術形象。教學語言起到信息傳導與反饋的作用,對聲樂教學的語言研究探索,對促進聲樂教學水平,教學效果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樣對中小學音樂課教學有意義。<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15
普通高中開設美術欣賞課,是加強學校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措施。高中美術欣賞教學為發(fā)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身受益。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創(chuàng)新教育隨之步入課堂。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轉變傳統(tǒng)思想觀念,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以及教學資源來適應新的課程改革標準。新的課程標準和以往的教學有了非常大的變化,這不僅表現(xiàn)在課本內容的編排上,更多的體現(xiàn)在教學的形式將打破舊的傳統(tǒng)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將粉墨登場。
高中美術鑒賞課是讓學生在面對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時,在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參與下,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價,理解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初衷和體悟美術作品中內在的精神涵義。因為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是時代精神的文化結晶,對美術作品的鑒賞關系到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所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樹立正確的審美觀,真正起到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美術鑒賞意義深遠。美術鑒賞是用運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lián)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xiàn)象的活動。美術鑒賞模塊教學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美術語言和鑒賞方法,了解美術學科各科的各個門類,通過鑒賞中外優(yōu)秀美術作品,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tài)度。作為面向全體學生,以素質教育為宗旨的普通高中美術課程,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和人文修養(yǎng)的提高是其問題所在,因此,美術鑒賞的模塊教學是高中美術整套教材的基礎和重心。
那么,在教學中,怎樣才能使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對美術鑒賞課的興趣呢?我認為: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必須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潮流,使創(chuàng)新教育在美術課中得以充分體現(xiàn)。
一、創(chuàng)設課堂氛圍,改變教學方式,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作為教師,如果失去了讓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那在新課程已步入課堂的今天是不合格的。
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質量也往往是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產生。教授美術鑒賞我有這樣的體會: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會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心情,有了好的心情就會使課堂變得活躍,必然就會讓學生積極的思考,師生之間的配合與互動油然而生。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如上教學效果呢?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句話大家都不陌生,為了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教師首先要動腦筋使得每一節(jié)課都會讓學生感到有新意。只要能做到畫面上有一個閃光點就是一幅好的繪畫作品。所以,努力使每一節(jié)課都讓學生感到老師的良苦用心,學生自然會為之所動。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上每一堂課的時候,在學生走進教室時聽到的都是高雅、優(yōu)美的鋼琴曲,當然在上中國民間美術時換上了那純樸、高亢的陜北民歌。此舉雖然簡單,但效果明顯。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是挖掘學生的潛力、開發(fā)學生智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最佳途徑之一。再加上藝術課的自身魅力,定會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始終尊重學生的自主地位。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理想和個性,他們有著獨到的思想與見解。只要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中,在尊重學生自主地位的基礎上,學生才能夠敢于質疑,敢于發(fā)言,敢于冒險,學生的潛力才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一個微笑,學生的一份信心,課堂上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要做到與學生親切、和諧、主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營造一個和諧的、美的環(huán)境。在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分析中,研究并理解教材的主要目標,教學的重點、難點,將教師自身的知識和情感融入到教材的講授中,才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美術鑒賞是用運感知、聯(lián)想、比較、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內涵的美術活動。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以講解、討論、比較等方式展開教學活動。同時,鼓勵學生文字形式描述、表演來完成對美術作品的理解,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上網(wǎng)收集課程相關資料,加深對美術作品的理解。還可以組織學生到美術館、博物館和相關自然資源進行參觀、調查等多種學習形式。
以往,在我們的美術鑒賞教學中,許多學生喜歡被動的地聽老師講解、分析。在評價藝術作品時,也盡量尋求一種傳統(tǒng)的標準和說法,所以使得一些學生人云亦云,思想毫無創(chuàng)意。在美術鑒賞活動中,鼓勵學生交流,其實就是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這也正是新課程標準所大力提倡的。因此,我們教師在美術鑒賞活動中應改變過去傳統(tǒng)的被動接受式的教學方法,尋找一些教學策略,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地參與。新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研究性學習,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幾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傊覀兘處熞行抡n程標準的精神,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遵循高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學生的經驗出發(fā),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內容,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盡可能為每一位學生提供終身學習和進一步發(fā)展的平臺。
二、不斷提升教師審美素養(yǎng)
俄國革命民主主義文藝批評家別林斯基認為:對于“我們來說,沒有知識就沒有欣賞。如果有人說,某一件作品使他感到歡欣鼓舞,但卻認識不清楚這種情感到底是什么,追求不出這種快感之所由來,那么,這種人就是自欺欺人。為一部不能理解的藝術作品而引起的喜悅,是一種令人痛苦的喜悅”?梢姡诿佬g鑒賞活動中,掌握一些基本的鑒賞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新教材和過去的教材相比較最大的區(qū)別是對鑒賞基礎知識的強調,這樣,會使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學習美術鑒賞。學習美術鑒賞,首先要了解美術語言,它包括美術元素和組織原理。美術元素是美術中最基本的組成元素,憑借這些元素,如:點、線條、形體、明暗、色彩、肌理、空間等,藝術家可以創(chuàng)作出各式各樣的美術作品。組織原理包括:對稱與均衡、節(jié)奏與韻律、多樣與統(tǒng)一、比例與尺度、動感與靜感等,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要借助這些組織原理來進行構圖和安排。
高中美術鑒賞第一課就是.美術作品的特征。那么,作為老師就應首先廣泛的涉獵專業(yè)知識提高專業(yè)水平豐富自我。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如果我們教師自身在專業(yè)領域碌碌無為,那么,怎樣為學生答疑。新課程標準不僅對老師專業(yè)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且與其相關的知識面也越來越寬,只有不間斷的學習才能適應并勝任高中美術教學,這是創(chuàng)新美術教學的一個大前提,也是終身教育的根本所在。馬克思主義認為,審美教育是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和自身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審美教育對人的發(fā)展具有很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社會的發(fā)展賦予我們教師新的時代氣息,看著那一個個渴求新知的眼神我們責無旁貸。
三、多元的評價方式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已經遠遠不適應現(xiàn)代的教育發(fā)展。新課程標準對評價的建議是:“具有開放性的、能促進學生發(fā)展和改進教師教學的以及推進美術課程不斷發(fā)展的評價體系”。教師的發(fā)展關系到教育的發(fā)展,這已經達成了共識。所以,教育要發(fā)展首先要對老師已經形成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逐一改變,教師要以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正如評價建議中所說:“建立以美術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等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美術教師從多渠道獲得反饋信息,不斷改進教學,促進自己不斷成長!蓖ㄟ^多元的評價,我們的教學才能夠發(fā)展,我們的工作才更有意義。比如,新課程開設以來,在新的評價體系下我校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競賽活動,參與聽課的面很廣有本學科專家、學校領導、本學科教師、其他學科教師,這樣一來多方面的反饋意見接踵而來。當然,在問題之初是覺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可當認真的梳理過后可謂是撥云見日,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在這里徹底的體現(xiàn)出來。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了,老師在課堂上也比以往輕松了。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只有對美術作業(yè)的評價,是全部由我們教師實施的評價,而且整個過程都是由老師憑借個人的教學經驗評判。對學生的成長而言處于一個即盲目又被動的地位,這顯然以遠遠不能適應新的課程評價標準體系,新的課程評價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標準,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是我們教學的核心。同樣,我們學科有其特殊性,和其它學科有著很大的不同。雖然也有量化評價,但基本上處于主觀、隨意和無序的狀態(tài),所以提倡多元的、多主體的評價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認為,在多主體的評價方式中尤其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評價的能力是學生學會學習、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標志。所以,必須重視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yǎng)。
四、利用多媒體電教設備提高教學質量
在步入數(shù)字時代的今天,運用多種電教聲訊設備進行教學,以加強視聽直觀效果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成為一種新的綜合性教學形式。多媒體教學手段主要有幻燈,錄像,投影儀,實物投影等。多媒體教學把以往人們常用的直觀教具如掛圖等準確、逼真地通過屏幕反映出來。具有如下的特點:
1、形象直觀,聲畫合一。
2、簡捷靈活,動態(tài)感強。
3、信息量大,傳遞迅速。
4、形式活潑,表現(xiàn)力強。
由于上述特點,和傳統(tǒng)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教學手段有如下優(yōu)勢:
。1)節(jié)省課堂教學時間。
(2)對一些理論知識通過畫面可得到非常直觀的詮釋。
。3)為調動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條件。
。4)聲畫并用,充分刺激學生感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求知興趣。
教學追求最佳教學效果,正確利用多媒體設備提高教學質量。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也存在一個最佳使用效果的問題。在教學中,影響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因素很多,根據(jù)知識特點合理運用多媒體。高中美術鑒賞教材中大部分內容都要仰仗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輔助才能輸送給學生,但各個知識點在內容和形式上就有各自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如何使用的問題。如繪畫鑒賞需靜態(tài)的圖像,而建筑鑒賞則更多的運用動態(tài)圖像等。即使上述因素都考慮的很好,也不一定取得最佳教學效果,這里還有一個使用的藝術問題。即何時用,怎樣用,尤其是用什么樣的語言把直觀教具和正常教學連在一起,使其渾然一體。打破舊的教學模式需要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時代賦予我們教師更高的要求和使命。
總之,高中美術教學要求教師要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興趣為主,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核心,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美術”,讓學生因為有“美術”而快樂。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06-12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05-31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反思06-26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熱門】12-17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精)07-06
(熱門)高中美術教學反思07-10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優(yōu)】07-10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推薦】01-06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熱】01-06
高中美術素描教學反思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