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
篇一: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大半個學期很快過去了,回顧一下自己的課堂教學,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現就自己面對幾種現實反思如下:
1、對學生厭學現象的反思
小學低年級數學,最撓頭的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這里的原因是多樣的,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特殊性之外,教師授課方式、水平、內容安排等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本學期在設計一些課時,我拋開了書中的例課,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些現實的情境,學生們頓時興趣盎然。這樣處理的好處不僅解決了課的重點而且節(jié)約了教學時間。大家又一次進入了學習的高潮之中。這些讓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教學,圍繞書本講書本,圍繞例題解例題,所以缺乏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長此以往,學生感到厭煩在所難免。
2、對學生的兩極化現象的反思
新課改的理念中倡導突出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而學生的實際是隨著年級的增高,兩極分化現象日益嚴重,以所在任教的三年級為例,數學的各項成績在歷次抽測和考核中均在前列,但從口算到應用題,每一項都有幾個待及的學生。我就想,為什么待及的學生越教越多呢?于此同時,我也發(fā)現部分學生在大多數同學熱火朝天的學習過程中,扮演的只是鴨子叫雷的角色,不僅提不出問題,甚至記不住常見的計算公式,而對于這部分學生,常規(guī)的處理方法是忽略不計的,日積月累,錯過的東西越來越多,與大家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對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淡。所以我覺得,我們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但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
總之,我覺得,教學活動是一個最具創(chuàng)造性和靈活性的活動,只有從實際出發(fā),才會收到實效,避免誤區(qū)。
篇二: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要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fā),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學以致用。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正是配合當前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和飛躍。新課程標準旨在建立一種促進學生發(fā)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教育精 神的數學課程體系。要使該教材真正實施到位,必須建立一種符合學生自主發(fā)展、融入社會生活、面向學生生活實踐、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而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實施應體現開放式教學。
一、把社會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大課堂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教學中,應探索與構建生活數學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解訣問題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鼓勵學生把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帶進課堂,試著用數學方法來解決。這既是數學學習的價值體現,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二、創(chuàng)設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1、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主關系,使學主放膽交流,敢于創(chuàng)新。新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jié)者,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營造學生自主發(fā)展的課堂氛圍,教師應以平等的態(tài)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發(fā)表欲、表現欲,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
2、創(chuàng)設民主開放的課堂,關注每一位學主的發(fā)展。新標準的理念是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教師應根據這一理念,精心設計教案、內容及練習,確實落實充分地尊重、關心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在課堂上都能生動活潑、健康發(fā)展。教材通過發(fā)現、探究及認知活動,使學生更多地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積極學習數學知識,探求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并在親身實踐中體驗數學。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使學生保持愉快而興奮的心境,自主明確學習目標,大膽設想,積極地通過書本認證或相互認證自己的見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
3、組織有趣操作,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述和概括能力。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操作與思維聯系起來,使新知識在操作中產生,創(chuàng)新意識在操作中萌發(fā)。通過動手,學生們發(fā)現自己也是一個創(chuàng)造者。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借用直觀演示、操作、組織游戲。故事導入等形式,營造富有情趣的教學氛圍,盡量給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以及合作的機會。顯而易見,這樣的教學活動“不用揚鞭自奮蹄”,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和解決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探索知識過程中,學生同桌合作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聽取別人的見解,合理地補充、調整自己的觀點,達到較完美的認知狀態(tài)。在教學中教我不僅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同時還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組織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現代教育觀。
4、建立多種評價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取成功的體驗。開放式的教學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觀點,同一個問題,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每個學生的觀點都受尊重。開放式的課堂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學生在評價別人的成功和被別人評價為成功的過程中滿足了好奇心,獲得了探求新知識的激勵。教師應發(fā)揮表揚的激勵功能,使學生樂于創(chuàng)新。我在課堂中經常運用激勵性言語,撩撥學生創(chuàng)新的欲望。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篇三: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本學期,我擔任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在教學期間我努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 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工作中認真?zhèn)湔n、上課,及時批改作業(yè)、講評作業(yè),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工作之余,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充實自己的頭腦,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一學期將過,我付出過辛勞,也有收獲的喜悅。為了下一學期更好地工作,現作如下總結:
一、以課堂教學為核心:
1、備課。
學期初,鉆研了《數學課程標準》、教材、教參,對學期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學期中,著重進行單元備課,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么疑難,該怎樣解決。在備課本中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后習題的作用,設計好作業(yè)練習。
2、上課。
。1)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激發(fā)學生思考。放手讓學生探究,動手、動口、動眼、動腦。對學生的回答采取“揚棄”的態(tài)度,從而打破了上課發(fā)言沉悶的局面,使學生樂于思考,敢于積極回答問題。針對教學重、難點,選擇學生的探究結果,學生進行比較、交流、討論,從中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根究學生練習不同坡度,不同層次的題目,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發(fā)展思維,F在學生普遍對數學課感興趣,參與性高,為學好數學邁出了堅實的一步。(3)努力構建知識網絡。一般做到一小節(jié)一整理,形成每節(jié)知識串;每單元整理復習形成知識鏈;一學期對整冊書進行整理復習。學生經歷了教材由“薄”變“厚”,再變“薄”的過程,既形成了知識網,又學到了方法,容易產生學習遷移,給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提供了可能。
3、作業(yè)。
做到精講多練,有針對性。同時對學生的作業(yè)及時批改,認真對學生的每一道錯題進行糾錯。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將他們在作業(yè)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創(chuàng)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我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手段,也作為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yè)的堂堂清,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采用等級制,定性采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么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于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這個以定性為主的評語,是學生與老師的一次情感交流,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樹立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應該繼續(xù)努力。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加強學習,學習新課標中新的教學思想和理念,挖掘教材,進一步把握知識點和考點。多聽課,多學習同科目教師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加強轉劣培優(yōu)力度,加強教學反思。
總之,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還要不斷積累,不斷探索,使學生因樂學而好學數學,使學生們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初中數學教學反思論文高一數學教學反思新課程數學教學反思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2
20以內進位加法是一年級計算教學的重、難點內容,而“湊十法”的建立對于今后的學習都將起著很重要的遷移作用,怎樣才能“觀念新,思維活,基礎實”,將設計思路轉換成課堂實踐后,我的感悟是:
1、圍繞“湊十法”精心組織材料。從創(chuàng)設情境小猴子送信,讓學生初步感知“湊十法”的簡便快捷為后面發(fā)現“湊十法”作了很好的鋪墊,再通過學生自由擺小棒,理解“湊十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其主要特征。最后通過對9加幾的整理比較,進一步對“湊十法”的理解掌握,并能靈活運用。結尾“質疑”為后續(xù)教學埋下了伏筆。
2、在課堂上營造一種研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體現出來。本課中“湊十法”探索,不僅使學生的思維經歷了“感知發(fā)現——理解掌握——鞏固運用”,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初步學會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正是課改所倡導的“給孩子獵物,不如教給孩子狩獵的方法”。對于剛入學的孩子來說,這就是自主探索的開始。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3
本課教材內容包括直線、線段、射線,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線段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幾何形體知識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認識三角形等圖形的知識以及進一步學習幾何形體知識的基礎。學生學習長度單位和角的初步認識時,已會直觀描述它們的特點。本課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有限”到“無限”引導學生認識直線和射線。教學重點是認識射線,知道射線與直線、線段的區(qū)別和聯系;難點是初步感悟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說一下本節(jié)課還存在哪些不足,第一點導入部分有點重復。在導入時已經用謎語引出線段,然后又拿出毛線讓學生回憶線段,有點重復?梢栽趯W生猜出線段后直接復習線段的特點。第二點是教學時的生成沒有抓住,當我手中拿了一根毛線,橫著拉直后問學生“手中拉直的毛線可以看成是什么?”“線段有什么特點”時,有一個學生答“線段的特點是左右兩端有兩個端點”,當時我沒有能及時跟進,抓住解決“左右”這個詞。后來想一想,可以再把這根毛線豎直拉直,再問“現在再說一說線段有什么特點?”學生可能會改成“上下兩個端點”。
還可以斜著拉直,這樣學生會理解線段的兩個端點可以在任何方向。第三點是學生在做習題時,沒有刨根問底問個究竟。學生在判斷“射線比直線短!边@道題時,大部分學生都知識會,但是我應該追問“為什么不能比”。還可以設計一道判斷題。把一條線段畫得最短,把射線畫得比線段稍長,最后把直線畫得最長。然后讓學生比較哪條線長,先給學生視覺上產生錯覺,然后讓學生發(fā)現因為射線和直線可以無限延長,所以不能比較。更好地解決了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4
《循環(huán)小數》加新課和練習,上了兩天的課,兩天完了以后,心里有一種沉重的感覺。這樣的課堂效果,是值得我好好反思的。
首先,從客觀因素來說,本班整體基礎較差,特別是有5個左右的同學,對學習根本不感興趣,上課總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而且喜歡動來動去。而全班同學養(yǎng)成了一種較壞的習慣,即在課堂上自由度比較高,不舉手回答問題,即使是舉了手的也是邊舉手邊叫“我來”,這樣一來,課堂秩序就顯得有點亂了,也間接地影響了老師上課的心情。
然后,從自己的主觀因素來說,自己對教材的鉆研不夠,對于小學教學的模式還不是很清楚,所以不知道怎么去抓重難點,就算了知道了本節(jié)課的目標,在課堂當中也沒有很好地體現。小學生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模仿老師,而我有時候沒有完全去注意這一點,在板書的過程中不夠嚴謹,造成學生做題出現錯誤。比如,寫循環(huán)小數的時候忘記在后面打省略號,或者是忘記了循環(huán)節(jié)上的小點。另外有些重點地方強調不夠到位,造成學生作業(yè)出現的錯誤如:把循環(huán)小數8.5454...寫成了8.54...。
最后就是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問題,由于聲音嘶啞,加上學生課堂紀律影響,讓我從一開始上課就沒有了激情,一堂有效的課堂,首先要有一位有激情的老師,如果我從一開始上課到最后結束臉上沒有任何表情,說話總是一個音調,這樣的課堂肯定是很乏味的,學生當然就沒有興趣去聽,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在以后的課堂當中,首先要把組織教學的工作做好,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堂習慣,比如坐姿,比如回答問題的秩序,比如作業(yè)的規(guī)范訓練。同時,自己也要把我的陽光一面展現出來,讓自己的激情來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當然還要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我,讓自己的課堂一天天進步,讓學生也能一天天進步。
-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5
本次網上數學研修的學習,使我深深感到學習的重要性,學海無涯真不假,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立足于自己的本職工作,加強遠程研修,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積極實踐新課改,鋪設好自己的專業(yè)化發(fā)展之路,我個人感覺在這次學習中收獲很多。
通過研修,對我在實際教學有很大幫助。
如: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課堂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使自己在師德修養(yǎng)、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駕馭課堂、把握教材、交流溝通、教學設計、班級管理、教學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更新了教育理論,豐富了教學經驗,為今后從事數學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培訓,更新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課程理念。
由于工作在農村,沒有更好地了解現在教育的現狀和教師成長方面的情況,對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缺乏全面的了解。通過此次培訓,使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我們教師必須樹立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價值取向及以“人”為本,關注學生全面、和諧、完美的發(fā)展的的教育理念。同時更清楚地明確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教師必須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集中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從事一些有效果的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即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
通過這次研修,在我的頭腦中進一步確立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的重要性,使自己堅信只要堅持搞好素質教育,堅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核心,以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為支撐,進一步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可以實現學生的素養(yǎng)發(fā)展和教學成績的雙贏。
通過培訓,提高了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水平。
這次網上學習,通過專家引領,掌握了不少教學策略及教學設計方法,這些教學策略和教學設計對于指導我們小學數學及小學數學課的教學實踐是大有益處的,專家給我們傳授的新知識,新理念,使我大開眼界,給我指引了學科教學的新方向和目標,通過參與網上學習交流、反思體會,幫助我準確地把握了學科教學內容及如何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幫助我認識并掌握了教學的新方法、新手段,并且能夠有效地運用到自己的實際教學中去,對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通過本次培訓,極大地豐富了我的視野,無論是理論上的,還是教學實踐中的經驗,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我將以此為新的起點,讓不足成為自身發(fā)展的動力,及時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不斷總結與自我反思,促使自己不斷成長。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6
教學反思,就是通過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促進經驗積累,改進教學實踐,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華東師大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逼渲兴f的教學反思,絕不僅僅是數量的問題,更意味著廣泛閱讀教育教學書籍,提高自身理論水平;認真記錄教學得失,增長教學經驗;深入反思教學環(huán)節(jié),豐富教學智慧。也就是說,我們在寫課后反思時,既要重視完成學校規(guī)定的數量,更要保證課后反思的質量,使課后反思真正達到促進教師發(fā)展的作用。
課后反思的內容,可以有以下幾種:
1、記成功之處:如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等。
2、記失誤之處:對疏漏失誤之處進行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和剖析,能使之成為以后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3、記教學機智:記課堂生成的資源,一些偶發(fā)事件和瞬間靈感,自己是如何處理的,這樣處理收到了怎樣的效果,由此產生了什么感觸。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7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三師:這次測驗你怎么做的?計算錯了那么多。
生:老師,我太馬虎了,不夠認真。
師:那你為什么不認真算啊?為什么不仔細?要不然就可以得滿分了。
生:(低頭無語)
......
最近復習,考試次數漸漸多了起來,可是這種情景時不時的發(fā)生在學生的身上呢?也許在我們的身邊可能經常聽到你怎么又是計算錯了。我們是否也該像問學生一樣問問自己為什么學生還存在著計算方面的低級錯誤?,有過真真反思過自己的原因嗎?而并不是一味去指責學生的不對。我想,我直到現在也沒有反思過這其中的真正原因,現在讓我在反思,我也想不出個一二。而對學生計算方面發(fā)表的文章在刊物都能閱讀到,而成因的分析與應對的對策也往往是:一是學生計算的習慣,二是學生計算的心理,三是學生計算的方法;而我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來談談計算簡化過程帶來的計算錯誤。
比如最近做的小數除法的計算題,有些簡單的題,學生往往是寫上最終答案就結束了,沒有必要計算過程的體現,所有的思考就輕描淡寫地在桌面或稿紙上輕輕一寫,也就是說學生將所有的思考過程留空了,全憑著那些淡淡的字跡與連續(xù)的思維在記憶中計算著,缺少計算過程的全程展示,那在檢查與回顧中往往是重新來過,沒有從自己原有的思維中去改正與生長。
那我們要思考的是為什么學生會這樣簡化了過程呢?如果全過程都能寫下來,就能明顯提高計算正確率嗎?要怎么做才可以讓學生全程參與,做到平時所說的回頭看呢? ......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去不斷的多次實踐,才能說明所有問題。我正在努力驗證中。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8
每次一上完公開課,我都會有很多感觸,在上完《24時計時法》一課后,看到同學們的表現,再看一看檢測的結果,覺得效果不是很理想,回想這一節(jié)課準備的全過程,有成功也有不足。
一、從教學重點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
教學的重點抓的還是挺準的。本課的重點使學生理解和發(fā)現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并能正確地把用24時計時法表示的時間與用普通計時法表示的時間進行互換。在這點上我抓住重點,來進行教學,由學生得出結論,發(fā)揮了學生小組合作的精神和探究能力。
二、從練習的設計上看,巧妙、開放。
一個練習,多變,步步為營,由淺入深,解決方法也多樣,給學生創(chuàng)造的、發(fā)散的'空間。而且從學生感興趣的節(jié)目預告單進行兩種計時法的互換,更是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另外,在評價上,這點我做得也很好,能及時給與適當評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也激發(fā)了。
這節(jié)課也有不足之處,我一上完就覺得效果不佳,自己好像一直沒有進入狀態(tài),學生紀律很好,但卻很嚴肅,使整節(jié)課學習氣氛顯得很緊張,這樣學生就學得不輕松,效果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再從從備課的角度看,備學生備得不夠充分。學生在理解24時計時法上還有一定的難度,不能很快辯出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應多加練習,發(fā)揮教學機智,從而讓學生很好的掌握,但我沒能做到。對于這方面,我要多加努力,不斷反思自己的不足。
總之,這節(jié)課的收獲還是不少的,結合自己的反思,我對教案進行了修改,在課后給學生在難點重點上又補了一下。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要多加了解學生,關注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很好的接受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9
教學反思又稱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批判地觀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jiān)控等方式,對教學實踐進行思考、反饋、評價、探索,解決教學中的的實際問題,針對教學中的“教”與“學”兩方面活動的過程及效果,對它們的合理性做出準確的判斷,查擺自己缺陷,揚長避短,不斷改進教學。下面談談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應用教學反思的幾點做法。
一、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師設計教學方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設計教案時,要預測學生遇到的問題,那些地方學生不容易理解,根據學生要遇到的問題,設計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先要對過去的教學經驗進行反思,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講授這一教學內容時曾遇到過那些問題,有那些經驗,應該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決的,效果如何?然后進行新的教學設計。
在設計新的教案時,要根據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習這一內容時,可能會遇到那些新問題,針對出現的這些新問題,可采取那些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一課時,根據以往經驗,學生對“余數都比除數小”這一規(guī)律不夠理解,出現余數比除數大的現象,在教學設計時,為加深學生的理解,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我讓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動手操作,進行分鉛筆試驗,并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最后讓學生在操作實驗中自己得到了“余數都比除數小”這一規(guī)律。
二、課堂教學反思
再好的教學總有它不足的地方,總有須待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yōu)化的地方,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效果反饋信息不斷地反思,反思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根據出現的問題,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調整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設計出一套以學生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完善教學方法,順應學生的發(fā)展需要。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思維障礙時,教師應及時反思,如何啟發(fā)引領學生克服思維障礙,當學生發(fā)生意外事情時,教師及時進行反思,如何機智地處理發(fā)生的意外,使學生及時恢復到正常的思維狀態(tài)。
例如在教學“梯形面積”時,有這樣一道題:一梯形上底是3米,下底是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積。在解答此題時,有一學生列式為:3+5=8(平方米),當學生都笑他錯誤時,他卻理直氣壯地說:“梯形的高是2米,可計算面積時,公式又要除以2,乘以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加起來就行了。”聽他這么一說,感覺還有道理,此時我順勢引導:“是不是所有梯形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呢?”學生展開討論,分析得出:如果梯形的高不是2米,就不能用這個方法了。
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類似這些我們不能預料的問題,我們要及時地反思,啟發(fā)引導學生克服思維障礙。
三、課后總結的反思
課后反思主要是教師在課后對整個教學行為過程進行反思性回憶,包括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生表現、教學的成功與失敗等情況進行分析,找出教學程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研究產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進優(yōu)化的方向。課后總結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 反思教學成功之處
每一節(jié)課螳都是師生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按照預先設想的教學方案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如各種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巧妙地新課引入,留有懸念的結束語,教學中的亮點,精彩片斷,以及教師在課堂上隨著教學內容的展示、情境的創(chuàng)設而產生的靈感,與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處等,課后進行認真反思,記錄下來,為今后教學提供參考。
2. 反思教學失敗之處
再完美的教學設計也可能有疏漏、失誤之處,把這些課堂教學中的失敗教訓,如對教材理解出現的偏差,對教學重點、難點處理不當,演示、實驗有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由于某種原因,學生的積極性受到挫傷等記錄下來,并對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的探究,成為今后教學吸取的教訓。
3. 反思學生的反饋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的,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現出智慧的火花,獨特見解或是學生的問題,如能力缺陷,思維障礙,以及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作業(yè)存在的問題等記錄下來,便于在以后的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實施補救,特別是在課堂上學生提出的一些老師解決不了的奇特問題,記錄到課后去研究。
教學反思是教師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師學會如何教學和從教學中學會什么的有效途徑,勤反思,也是現代教師在研究狀態(tài)下進行課堂教學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huán),因此,在教學中不斷反思提煉,從中發(fā)現問題,進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我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我們的教學水平。促使自己成長與進步,使自己成為一名反思型、研究型、學者型的教師,成為新時代的教學能手。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0
《銳角和鈍角》是二年級數學第三單元第一節(jié)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角和直角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對角的認識,其主要目的是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認識《銳角和鈍角》,并達到會區(qū)分。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以及中心校領導常規(guī)聽課所提出的建議,我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情況進行如下反思:
我認為本節(jié)課成功之處:
一、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找一找、指一指、比一比、折一折、做一做”等多種形式,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使學生對《銳角和鈍角》的認識不只是停留在機械的理解和記憶上,而是經歷了一個親身體驗的認識過程,同時也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開放的環(huán)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注重引導學生去觀察去發(fā)現身邊的數學。如:讓學生去觀察教室里哪兒有角?是什么角?讓學生用肢體示范各種角,紅領巾有哪些角等,使學生從小就明確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不足之處:
一、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任務。課前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讓學生動手操作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用紙折一折、用筆畫一畫、用三角板或用直尺、鉛筆拼一拼銳角和鈍角,但是我先選擇了用紙“折一折”的方法,動手操作的時間很充分,但真正操作起來,比較耽誤時間,所以也就沒有多余的時間去“畫一畫,拼一拼,”由于方式比較單一,因此,效果不是很好,同樣也就沒有完成預期的教學任務。課下我進行了反思,我應該放手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動手做,而不是按老師規(guī)定的“折一折”一種方式,這樣孩子們就能很好的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學生的興趣一定會投入到學習中來,時間上也會很充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效果一定會更好。
二、凡是學生能夠完成的,老師不要包辦代替。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孩子們的個體差異,要給孩子們充足的時間,去思考、親自動手去驗證、去感悟。如一個學生說紅領巾有一個角是直角時,我沒有讓孩子去親自動手利用三角板量一量,去驗證是否是直角,如果不是直角又是什么角,而是我代替這個學生來完成了,如果當時我給這個孩子一次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經歷親身體驗的認識過程,我想要比老師的講解印象深刻,效果會更好。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伴隨著新的課程的實施與推進,過去那種過分強調以教師為中心的一些教學方法正被淘汰,隨之而來數學課程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我在《分數基本性質》的教學中,今年和過去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使我明白了以下兩個問題:
一、怎樣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
課程標準指出:要從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基礎出發(fā)進行教學。在教學的伊始,教師是邏輯地顯露與教學有關的舊知,朝著既定的方向牽引?還是充分相信學生,放開空間,讓學生調度各自已有經驗走向新知學習?
第一次教學中,我一開始就復習了商不變性質和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為新知的學習作了明確的暗示,定死了學習起點。學生在后面的學習中可以很容易沿著教師鋪設好的現成道路,毫不費力地從商不變性質中并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推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第二次教學我卻未作任何鋪墊,上課伊始便創(chuàng)設了一個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取經路上分餅的情境,從中引出問題,促使學生思考,為后續(xù)的自主學習打開了一道思維的閘門。由于我沒有“先入為主”的牽引,學生的學習起點就定格在各自已有經驗基礎之上,他們才能按自己的經驗去建構知識,他們的數學學習活動就必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二、給學生多大的探索空間
第一次教學中,由于我指向明確,學生只是依令而行,很快就發(fā)現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表面上看也是學生獨立觀察分析得到的,但實質上整個發(fā)現過程是在我的布控和指令下完成的,我盡力為學生除去學習道路上的絆腳石,向著既定的目標走去,這無異于“替蝶破繭”,免去了挫折,封殺了學生的靈性。誠然,這樣的教學快捷、高效、省時,教學一帆風順,但留給學生的自主空間又有多大?學生的思路如出一轍,不敢越雷池一步,哪來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第二次教學中,本人沒有苦心突顯玄機,牽引學生就范。而是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活動:寫出一組大小相等的分數,并想辦法證明;這樣的處理,創(chuàng)造了適合學生的教育,給了學生極大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在自己的空間里推敲、試誤、生疑、驗證,從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發(fā)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已是水到渠成。在整個過程中,我始終激勵著學生的智力探究,努力把“冰冷而美麗的數學恢復為火熱的思考”,學生是鮮活的個體,他們與生俱來的主體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潛能在學習上展現出創(chuàng)造的活力,在教師的引導下,連續(xù)不斷地生成了新的發(fā)現、新的經驗、新的感受,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都得到了發(fā)展。
三、存在不足
班里有一小部學習有倦怠、不按時完成作業(yè)的學生,由于本人的這樣那樣的原因不能的及時讓他們被缺補漏,導致養(yǎng)成了它們做作業(yè)的非留不做僥幸心理。在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時,還無法兼顧全體學生,一部分后進生缺乏主動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學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多閱讀有關數學方面的書籍,探討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爭取家長的支持,力爭取得較好成績。
四、努力方向
(一)常抓課堂管理、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無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沒有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如水中望月,可望不可及。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提高課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為此,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坐、聽、說、講、練提出具體要求。課堂上,提倡動靜相宜,動時,積極熱烈,敢于動手操作、樂于參與實踐活動,暢所欲言。靜時,暝思苦想,勤于思考。另外,課堂教學中注意營造民主的氛圍,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隨生理、心理的發(fā)展,個體差異大,大部分學生都渴求別人的理解與尊重。作為教師,我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維護學生的自尊,平等地與學生交流,蹲下來跟學生說話,傾聽學生的心聲,教學生之所需,拋磚引玉,為在知識海洋里前行的學生指明方向。
。ǘ╆P愛差生,真正做到以情動人。
首先做到“真誠”二字,即我在學生面前不敢有絲毫2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中差生,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過學生的眼睛看事物。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們,高興地接受他們,因此促進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fā)展。其次,教育是愛心事業(yè),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下一代,要時刻從現實身心健康,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拔引導,對于個別差生,利用課間多次傾談,鼓勵其確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積極面對人生,而對優(yōu)生,教育其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再創(chuàng)佳績。
。ㄈ﹦(chuàng)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yè)的堂堂清,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采用等級制,定性采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么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于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力爭把工作搞得更好。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
一.教學過程簡述
出示例題9+3= ?讓學生口答此題,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1:9+3=12,因為9加1得10,10加2得12,所以9+3=12。
生2:9+3=12,因為9和3組成12,所以9+3=12。
生3:9+3=12,因為3加7得10,10加2得12,所以9+3=12。
師:還有其他想法嗎?
生:沉默
師:再想一想,想得仔細一點。
生:還是沉默。
師:你們想一想(邊說邊作掰手指狀)。
生4:我知道了,我們還可以一個一個地數手指。
。ㄔ谧鶎W生哄堂大笑)
師:對你說得很好,我們是還可以掰手指,這也是一個好方法。
生5:不對,這個方法是幼兒園里教的,我們已經是小學生了,還用這種難為情的。
師:(顯得很不自在)接著問:還有其他算法嗎?
生6:擺小棒,先擺9根,再擺3根,然后數一數,一共有12根。
生7:還可以擺圓片、擺三角形……
師:把這些方法都一一羅列在黑板上,(顯得很自豪)。
二. 思考
1. 教學中的算法多樣化決不是新課標所倡導的那樣,只要學生回答出的算法多就是算法的多樣化,這兩者之間有著質的區(qū)別。新課標中的算法多樣化是指在同一層面內解決問題的方法的不同。如:本堂課的前幾種算法可以稱作為算法的多樣化,而后面幾種算法正如一位小朋友所說的是幼兒園小朋友才用的和小學生所用的方法屬于不同層面的,所以稱不上算法的多樣化。本堂課這位教師的出發(fā)點是好的,在追求新課標理念下的算法多樣化,但是他的做法只停留在表面上,是為了多樣化才多樣化,并不是新課標所積極倡導的算法多樣化。
2. 新課標所積極倡導的算法多樣化還有一個后繼步驟,那就是算法的優(yōu)化,算法只有在優(yōu)化后多樣化才有意義,否則對學生來說加重了課業(yè)負擔,而且不能得到算法多樣化所帶來的好處。何為算法的優(yōu)化,我認為: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已有知識水平,在多樣的算法中找到一個自己認為最好的、最為合適的、最能解決問題的算法的過程。這個和我們以前所認為的優(yōu)化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以前只從教師的角度去考慮優(yōu)化,而現在更強調從學生的層面去考慮優(yōu)化。且優(yōu)化的過程由學生來完成。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不斷地優(yōu)化、不斷地完善。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知識不斷地積累、實踐不斷地深入,學生已經優(yōu)化的算法也會隨之發(fā)生改變,如本課一學生所講的掰手指是幼兒園小朋友才用,我們已經是小學生了,還用這種方法難為情的。從中不難看出掰手指對幼兒園小朋友來說的確是一個好方法,但對于小學生來說已經不是一個好方法了,也就是對于小學生在進行9加幾的計算時除極個別外,他們的優(yōu)化目標不會是掰手指了。
3. 需要注意的是,提倡算法多樣化,并非要求學生一定要掌握多種計算方法;也并不是要求學生要生硬地去套出多種算法。算法多樣化應是學生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新課標中所提及的算法多樣化和優(yōu)化,是指集體的多樣化,個體的優(yōu)化。也就是說要求全體學生盡可能地多想出幾種不同的算法,而不是要讓每個學生都能想到或掌握這些算法。優(yōu)化是學生個體的行為,教師不能把全班同學所有的算法都優(yōu)化成一個算法,這有違新課標的精神。
三、實踐反思
1. 本人認為,本課執(zhí)教教師在學生已經回答出了三種不同的算法時,應及時地引導學生再思考其他算法的做法無可厚非,但是不能用掰手指去誘導學生說出掰手指的方法。學生一開始沒有說出掰手指的方法,其實在他們的腦子里已經潛意識地將這種算法優(yōu)化掉了,這在學生的回答中已經得到證實。如果再把這種算法搬出來而且還說這是一種好方法,那么是不是要求所有的學生在計算時都去掰手指,高年級手指不夠又該如何?
2.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在新課中當學生已回答出三種不同的算法時,教師應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優(yōu)化,而不是再去追求所謂的“多樣化”。其實這已經不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多樣化”了。
對于新課標,本人對他的認識也不夠深入,有待于今后邊實踐、邊反思、邊總結。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3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 基于國際數學教育發(fā)展的趨勢和國內數學教育改革的優(yōu)秀成果,提出了涉及數學課程價值、數學學習目標、數學學習過程、教師的教學以及評價等方面的許多新理念。概括起來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1.充分體現了義務教育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
2.改變了過去小學數學以知識的積累為取向的課程體系,建立以構建學生身心全面、持續(xù)、和諧發(fā)展為目標的課程體系;
3.重組了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
4.分學段規(guī)定了數學課程的具體標準;
5.注重了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的改變;
6.提出了數學活動應注意的策略;
7.改革了評價的方式和應達到的目的;
8.強調了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應用和影響作用。
其中重組了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注重了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的改變;提出了數學活動應注意的策略這幾個方面更加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方法的培養(yǎng)。因此,《標準》指出了“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钡囊蟆R蚨,現行小學數學教材每冊都有數學實踐活動課的內容,這是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專項培養(yǎng)的舉措,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所以,上好數學實踐活動課,是我們數學教師必須面臨的教學任務。當前,在我們許多數學教師的意識里,對上好數學實踐活動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另外,怎樣去上?大家也沒有什么經驗和方法。如何上好這樣的活動課?我們該有怎樣的理念?
一、 明確每次實踐活動課的教學目的要求
1、教師要在上每次實踐活動課前,就要研究教材,明確教學目的要求
《標準》提出了數學活動應注意的策略。指出“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倍,由于每個年級的活動課的內容和要求不同:低年級(1-2年級)選擇的是與小學生現實生活密切聯系的事物;中年級(3-4年級)選擇的是與小學生周圍的事物;高年級(5-6年級)選擇的是小學生所接觸的社會情況。選擇的內容不同,必然決定了其目的也不盡相同。1-3年級的側重點是在于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意識,4-6年級的側重點是在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要注意的是中年級(3-4年級)側重點的轉移與衡接的問題。因此,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師應在把握各年級組織活動目的的側重點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明確每節(jié)活動課的教學目的與要求,才能結合教材去有目的地促進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兩方面,使這兩方面均能平衡、交替地、互補地得到提高。所以,在備課時,一定要注意每次具體活動的目標的選擇,而且確定的目標不能要求過高,只要切合實際,達到目標就行。
2、在學生活動前,教師要向學生交代活動的目的要求
例如,四年級數學第8頁的實踐活動,是在報紙、雜志等媒體中收集一些有關大數的信息。我們首先要向學生交代這次活動的目的,然后才是布置學生去收集有關大數的信息,最后是教師把他們收集到的信息反饋給全班,要求學生再從中找出那些大數,讀出來就已經達到目的了。
二、 充分做好每次實踐活動課前的準備工作
1、教師的課前準備工作要做好
這是上好實踐活動課的前提條件,要想在活動課教學中游刃有余,得心應手,教師課前就必須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運籌帷幄,做到心中有數。
。1) 課前的的思想準備。每次的實踐活動都是結合前面所學的內容設計的。要想活動能正常的開展,教師就必須要理清教材的要求與知識的前后聯系,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例如學生知識水平如何?操作能力如何?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必須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有的還需要教師先實踐,了解整個過程才行。只有這樣做到心中有數,指導學生活動時才可以有條理。
。2)教師課前的學識準備。我們知道:作為教師要想給學生一碗水,就必須讓自己有一桶水。在上課前,教師必須深入研究教材,了解相關的知識體系,做好實踐課的知識的積累和操作技巧的掌握。進而更好地指導學生掌握相適應的知識和技能。所以,課前對于有關知識必須要十分熟悉,在實踐活動前、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做好學生學識上的儲備工作,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例如上四年級教材的《國家體育場》的小組活動課,教師必須對國家體育場的相關資料要了解,還必須讓學生知道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測量方法。又例如四年級上冊中的《種蒜苗》,教師必須在上這個課前,先自己種,并且做好蒜苗的生長記錄。還有六年級的利率調查、計算利息的實踐活動,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對儲蓄、國債、利息、利率等相關知識以及計算利息的方法熟練掌握。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完成相關的實踐指導工作,有效地達到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新理念。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4
《折線統計圖》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單式和復式)統計表和(單式和復式)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建立了統計的觀念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反映數量的多少之外,更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本課內容又為以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作準備。
【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及其特點,知道制作折線統計圖的一般方法,學會在有橫軸和縱軸的方格圖上畫出折線表示數據及其變化情況。
2.學生能看懂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統計圖中的數據及其變化情況作數量的簡單分析。從統計中發(fā)現數學問題
3.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進一步認識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滲透統計思想,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實物投影儀 作業(yè)紙
【教學重點難點】
、僬莆照劬統計圖的特點和制作方法;
、隗w驗制作折線統計圖的過程,發(fā)展統計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導入:同學們還記的嗎?2008年舉世矚目第29屆奧運會在中國北京舉行辦,那激動人心的比賽場面至今仍然回蕩在我們耳畔,現在讓我們共同回顧我國在奧運會上的獲獎情況。
出示:奧運金牌榜
。1)師:這么多的數據看起來不方便,怎樣整理可以使他們更簡潔、明了呢?
生答,師(出示統計表)
師:整理成統計表比文字敘述更簡潔明了了。
。2)師:怎樣整理這些數據更形象直觀?
(條形統計圖,再回憶條形統計圖的知識。橫軸,縱軸分別表示什么)觀察條形統計圖,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提問:在條形統計圖中是用什么來表示每屆金牌數的?(直條的長短)
二、自主探究,研學新知
1.設疑激趣,導入新知
國家體育總局的教練們用這些數據制成了這樣的一幅統計圖。大家見過這樣嗎,是什么統計圖?
師:這種統計圖就是折線統計圖,為什么教練們選擇了折線統計圖,看來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折線統計圖,認識折線統計圖
。ò鍟n題:折線統計圖)
2.認識折線統計圖
(1)整體認識:統計圖上的橫軸、縱軸各表示什么?生:
師:你觀察的很認真,再來仔細觀察,統計圖上還有些什么?
生:點、線、數
。2)認識點、線段
師:真是會觀察的孩子,一下子抓住了關鍵,在統計圖上有點、線段還有數據。
師:我們首先來看看這些點表示什么?這個點表示?
生:23屆15枚。
師:大家同意嗎?給大家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師:你的說法比較專業(yè),是的,先看點對應下面橫軸上的屆數是23屆、左面對應的枚數是15枚這個點正好是屆數和枚數的交叉點。
第二個點誰來說說表示什么?
指名前面指著說
板書:表示數量的多少。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點的作用,相鄰兩個點連接的線段又表示什么?
生:從線中可以看出金牌的數量是增加還是減少了。
具體說說:有的線段是急劇下降的,有的是水平的,有的是緩慢上升,有的是快速上升的
課件演示
師:你真善于觀察,從線的方向上看出了數量的變化,也就是增減變化。
板書 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
。3)讀圖分析
師:我們通過點、線初步認識了折線統計圖,你能借助這幅統計圖分析一下這幾屆獲金牌的變化嗎?
學生2--3人說,說想法。
。4)預測:
師:根據總體是上升的,請你根據第23屆到29屆我國獲得金牌的數據預測一下,2012年的第30屆奧運會我們國家會獲得多少枚金牌?學生自由發(fā)言(可能一直增加嗎?)
總結:同學們,這只是一種猜測,比賽的結果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不管是多是少,都有可能,要想知道究竟會獲得多少枚金牌,還要大家密切關注今年的倫敦奧運會比賽。
。5)總結特點
師:現在你知道為什么采用折線統計圖而不采用條形統計圖嗎?
生:折線統計圖能表示增減變化,可以預測。
思考: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生:通過折線的起伏讓我們清楚地看出數量增減變化情況。折線統計圖在清楚地反映數量增減變化情況方面更具有優(yōu)勢。
小結:折線統計圖的重要特點就是通過折線的起伏讓我們清楚地看出數量增減變化情況。折線統計圖在清楚地反映數量增減變化情況方面更具有優(yōu)勢。
(板書:既能又能)
3.生活舉例,深化認識
師:我們已經對折線統計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想想,生活中你還從哪兒見過折線統計圖?(報紙上、股市上、父母單位、電視里)
我這里也帶了一些生活中出現的折現統計圖,大家一起看一看。
。ǔ鍪菊n件股票、移動電話、降水量分析)
(1)股票走勢圖:隨著股票的漲跌折線有升有降。
(2)降水量統計圖:哪幾個月呈上升趨勢?哪幾個月呈下降趨勢?
。3)移動電話數量變化統計圖等。
4.制作折線統計圖
。1)師:看來折線統計圖在生活中的應用確實挺廣泛的,怎樣制作折線統計圖呢?
先想想怎樣制作折線統計圖,同位兩人談談自己的想法,再嘗試制作折線統計圖。
匯報、評價、補充。
。2)現在我們一起看看小電腦是怎么制作折線統計圖的。(出示課件)
首先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統計表,5月10日是9度,就要先在橫軸上找到日期所對應的這條線,再看縱軸上的溫度,日期與溫度的交叉點就是第一個點,描出這個點并標上數據,像這樣根據統計表中數據的大小依次找出其他各點,描一個點標一個數據。最后用線段把各點依次連接起來。注明制圖時間。
師:現在誰來給大家說說制作折線統計圖可以分成哪幾步?(板書:描點----標數-----連線)
提問:在制作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么?
。椟c時要沿著豎線對準總軸上的刻度,兩點間的線段要直等等。)這些步驟清楚了嗎?(同位互相訂正)
。3)分析:看著這個最低氣溫統計圖你能說說氣溫是怎么變化的嗎?
生:忽高忽低,氣溫不穩(wěn)定。
師:像這樣氣溫不穩(wěn)定,忽高忽低容易生病。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升
1、生病人數統計圖
這是5月10日-----13日學生生病人數統計圖,誰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學生生病人數的變化情況。
2、出示氣溫圖和生病人數圖:對比這兩張統計圖你又有什么發(fā)現?有什么建議給他們說說。
學生自由發(fā)言,相互評價、補充。
師:我們要注意天氣變化增減衣服,合理飲食、營養(yǎng)全面,還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3、體育鍛煉圖
小彬為了鍛煉身體,采取了1500米跑步訓練,他堅持鍛煉并記錄了每周的最好成績。出示:課件。仔細觀察你能分析一下他的鍛煉成績嗎?
四、拓展延伸,文化滲透
統計圖有著悠久的歷史,大家聽(出示課件)孩子們,統計圖確實無處不在,就在咱們的大自然中,大自然以它無窮無盡的變化,造就了無以計數的物象形態(tài),這是樹的年輪,這一圈圈的年輪不正是大自然對統計圖的杰作嗎?
【板書設計】
折線統計圖
作用:既能表示數量的多少,
又能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
步驟:描點 標數 連線
20xx年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對統計的定位是這樣的:對新課標提出的理念,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了解到統計是數學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四大領域之一。因為,統計問題是最常見的生活問題,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知識是新課改的目標。如何真正讓數學貼近學生生活,讓數學理論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數學與學生生活觸覺、碰撞和交融,是我要研究的內容。將發(fā)展學生的統計觀念更改為培養(yǎng)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基于以上對課標、教材的理解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1、結合具體事例,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體會折線統計圖在表示數量變化中的作用,會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學會在有橫軸和縱軸的方格圖上畫出折線表示數據及其變化情況。2、使學生能看懂折線統計圖,根據折線統計圖中的數據及其變化情況作數量的簡單分析,能解釋統計結果,根據結果做出簡單的判斷和合理預測。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進一步認識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其中 ①掌握折線統計圖的作用和制作步驟;②體驗制作折線統計圖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是教學的重點難點。下面結合今天的課堂教學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本節(jié)課的感想。
1、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但不同地域不同班級的學生生活背景不盡相同,所以數學學習材料的呈現方式應該多樣化、豐富多彩、切合學生生活實際;內容應該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合作交流,有利于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為達到上述的目標,我就大膽地嘗試把教材進行重組.。(教材呈現的是威海市1998---2002年市區(qū)環(huán)保建設中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的變化情況這一情景做為例題的,)距離學生生活實際比較遠,學生學習起來可能會感到枯燥,而且沒有親切感,也調動不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四年一次的奧運會今年將在英國倫敦舉辦,于是我就特意選取了中國在歷屆奧運會上的金牌獲獎情況這一熱門話題為例題學習內容,在分析數據后進行預測第30屆奧運會將會獲得多少枚金牌,而且再過兩個多月就可以揭曉預測是否正確,在探究折線統計圖的制作方法己練習應用時,創(chuàng)設了今年5月氣溫變化比較大的幾天的最低氣溫、還有因為氣溫變化引起生病的生病人數變化的信息及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這些信息,從而把學生身邊的生活資源帶進課堂。讓學生感知身邊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的邏輯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使學生親身體會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明確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2、巧設問題,體現統計圖的重要性和折線統計圖的作用
統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某個現實問題,本課通過設置能不能用統計圖直觀表示出28屆到29屆的金牌數增加最多?這一問題,一方面突出了統計的必要性,讓學生感受到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進行統計;另一方面使學生在選擇統計圖的過程中(已有知識中產生沖突,只學習了條形啊)體會折線統計圖的優(yōu)點,加深對折線統計圖特征的認識。這樣順學而導,符合學生的心理規(guī)律和認知特點,讓學生在矛盾沖突中找到新方法,顯示了折線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本節(jié)課設計的非常有序,從零散的7屆獲得金牌數據,整理到統計表,再整理到條形統計圖,最后引出折線統計圖,以及對折線統計圖的數據分析這樣的一條教學主線。既對以往知識進行復習,又讓新知識出現的很自然,還讓孩子對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做了初步的比較,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能了解到折線統計圖除了能反映數量的多少外,還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從而為下節(jié)課如何正確選擇合適的統計圖做好了知識鋪墊。教師提出一個挑戰(zhàn)性的問題:我們能不能用統計圖直觀表示出28屆到29屆的金牌數增加最多這個問題?這一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經過思考,爭先恐后地回答可以數條形統計圖中直條之間相差幾個格子這時教師適時出示折線統計圖,開始探究新知。這樣改變教材的呈現方式,由統計表到折線統計圖,提出挑戰(zhàn)性問題,讓學生感悟折線統計圖的優(yōu)越性,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這樣順學而導,符合學生的心理規(guī)律和認知特點,讓學生在矛盾沖突中找到新方法,顯示了折線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
3、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
在折線統計圖學習中,從表示數據多少的點的自主發(fā)現到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線段的小組交流乃至最后的嘗試完成統計圖的制作。都充分體現了新課標倡導的理念:根據每個學生能力的差異和學習需求的不同,不再要求學生們在同一時間做同一件事,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伙伴,允許他們以各自不同的速度和才干開展學習活動,使他們在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中,探索和理解怎樣準確畫折線統計圖,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地位。] 教師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探索的空間,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操作(制圖),去探索(想),去講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饋中,讓其他學生在感悟、選擇、反思、糾正中學到了知識,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
4、合理利用課程資源
其一,突出數學文化,向學生介紹了統計圖的發(fā)展史,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滲透,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其二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等手段,動態(tài)地展示制作折線統計圖的過程,使學生形象、直觀的了解了折線統計圖的構成和繪制方法。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5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一
師生在課堂上不僅要有知識方面的信息傳遞,更應有情感方面的互動。一年級的新生由幼兒園進入小學,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二
興趣是人們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關心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學生認知矛盾,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興趣,誘發(fā)學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學"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時,要求同桌的兩個小朋友分別在紅、黃兩個學具盒內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幾個花片,再將自己抓的花片告訴同桌,比比,誰抓的多。提問:你有辦法知道誰的多,多多少嗎?這時候學生就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并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三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拼一拼等動手操作,動口表述,動腦思維的實踐探究活動,可使學生明理動情。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提問:你能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圓嗎?通過讓學生猜一猜、圍一圍、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線圖形和曲線圖形的不同。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四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fā),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學以致用。例如:在教學完人民幣的認識這一課后,讓學生用自己帶來的各種用品創(chuàng)辦小小商店,讓學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購物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五
現在教學的例題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離于生活之外的應用題或文字題,已變成了各種形象生動、鮮活直觀的生活情境:買東西、去旅游、做游戲、找規(guī)律等等事例;像這樣,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層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數學就變得生動有趣。我們教師運用起這樣好玩的教材教學,自己都能感到特別興趣。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六
在分類教學中,我讓孩子們應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試著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說一說,結果許多孩子們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們除了按年齡,按性別,有的還按衣著分、按發(fā)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說明了這樣的教材設計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他們感受到的是一個親切的數學問題,使他們樂于接收。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七
知識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生活。學知識是為了長本領。在《位置》中,教學完前后、上下、左右時,我出現了"去火車站"一題,請學生們試著用方位名詞告訴叔叔去火車站的路,當一當小小導行員。許多孩子躍躍欲試,不僅說得很詳細,還給了建議走哪條路比較近?可見孩子們是非常樂意展現自我的。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八
數學課其實是思維訓練的場所。老一輩人常常認為數學學得好的人往往比較聰明,這并不無道理。因為數學學科擔負著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重任,一套好的數學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設計得多么美麗,也不在于設計得多么新穎,關鍵是是否能給學生們廣闊的思維訓練空間。在加減法(一)5的加減法一課中,小雞吃米的數學故事是這樣設計的:5只小雞吃米,有兩個盤子都裝有米,同學們猜猜看,小雞吃米時會出現什么情況?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幾和幾"相比,無疑前者給了學生一個更大的思維想象空間,更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我積極與教材的新思想靠攏,在上《前后》一課時,我讓學生們裝扮成不同的小動物,依次是小熊、烏龜、公雞、兔子、大象、小狗。請他們說說大象現在排在第幾?如果我想讓大象排在第二,你們有什么好方法呢?當然學生們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實現了數學課的價值,進行了思維的鍛煉。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1.小學數學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