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課堂上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出槐鄉(xiāng)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勞和以苦為樂的特點,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個問題,槐鄉(xiāng)的孩子與我們有什么不同呢?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讀說自已讀了課文后的的體會。
學生在回答時,大都抓住了“勤勞的`槐鄉(xiāng)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及槐鄉(xiāng)孩子的勤勞,對此學生感受最深,槐鄉(xiāng)孩子以苦為樂的精神,是靠我點出來了,當時有部分學生說第三段寫的槐鄉(xiāng)孩子干活時的樣子寫得很好,當時天很熱他們還在干活。我就趁機引導學生朗讀體會當時天氣的熱,又讀一讀描寫干活時的句子,學生體會到孩子們勞動時是很快樂的。學生已經能夠通過讀文理解文中的內函,但總結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點,看不到面。反思本節(jié)課,雖然課文都是由學生具體讀,但都是我直接參與指導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著走的,屬于半放半扶。
下次的略讀課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學習小組的組長和學生一起學習。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小蝦》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學期語文教材第四單元“可愛的小生靈”主體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寫小蝦生活習性的文章。通過觀察小蝦吃食、打架等細節(jié)的描寫,突出小蝦有趣、脾氣不好兩個特點,表達了我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課文比較淺顯易懂,以學習生字詞語,學習課文,了解小蝦的有趣之處,體會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為目標,進而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為后面的作文教學打基礎。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學生已掃清了字詞障礙,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了文章脈落。
在第二課時的學習中,我抓住小蝦的樣子、吃食有趣、脾氣不好三個重點段落來引導學習。在教學“吃食有趣”這段時,我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1、小蝦怎樣吃東西?找出相關的句子。(小蝦真有趣。它們吃東西的時候非常小心,總是先用鉗子輕輕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著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覺得沒有危險了,才用兩個鉗子捧著食物吃起來。)2、標畫出描寫小蝦吃東西的動詞。(碰后退 再碰 又后退捧著吃)3、連接這些動詞的詞有哪些?(先然后接著又才)4、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小蝦吃東西的樣子。5、從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動作敏捷警惕性高 非常小心很有趣)6、吃飽了的小蝦在做什么? 7、誰能模仿一下小蝦吃食的樣子呢?8、再次品讀,讀出小蝦吃東西的有趣。 在“誰能模仿一下小蝦吃食的樣子呢?”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由于這是我給學生上的第一堂語文課,學生對我還不熟悉,初始有點膽怯,不敢參與,我即興表演了幾個動作,可能我的動作有點夸張,還沒表演完,就有一部分學生笑起來了,還有幾個學生舉起了手,有一個學生的手舉得很高,我以為他是要迫不及待地表演一下,沒想到,他站起來說:“老師,你怎么鬼鬼崇崇的?像個小偷?”我一下子就笑開了,“那你能表演的'更形象嗎?”這個學生自信地走上臺,惟妙惟肖地表演了小蝦吃食的樣子,甚至臉上都有了表情!袄蠋煟疫能表演小蝦吃飽了的樣子!”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高漲起來,后面學習“小蝦的脾氣不好”這一部分,學生的理解也很透徹,一直有學生躍躍欲試,想表演。
我想,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地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在課前預習時,我就要求學生反復讀課文,在第一課時教學時,更是讓學生充分地讀,正因為讀得透徹,學生對于教學內容已內化于心,才能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想象。另外,教師也要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善于在課堂上“煽風點火,推波助瀾”,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學習!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動手做做看》這篇課文主要寫伊林娜在朗志萬的啟發(fā)和鼓勵下,通過親自動手做做看,終于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我們要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不迷信,不盲從,勇于實踐。文章情節(jié)簡單,但卻富于情趣;語言平實,卻給人以啟迪。故事緊緊圍繞伊林娜的情緒變化順勢展開,教學時我以此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讀書探究的欲望,喚起學生的科學意識。
課堂導入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試驗導入,激起興趣
同學們,老師手里有兩塊橡皮,誰愿意來估量一下它們的重量,學生回答一塊稍輕,一塊稍重,我又問如果老師站在高處,同時往下扔,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請同學們猜一猜。有的同學說,重的先落地,有的同學說,輕的先落地,還有的同學說同時落地。那么到底怎樣呢,相信學完課文后你會自己找到答案。對于這一生活細節(jié),孩子們有過想法但沒有實踐經歷,強烈的好奇心會趨使他們興趣盎然的走進文本,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反思。
二、拓展閱讀,搭橋鋪路
按照自己以往教學的慣例,我通常是先帶領學生學完課文后再拓展同步閱讀上的文章。但是今天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先帶領學生閱讀了閱讀書上的《伽利略的實驗》,讓學生明白伽利略那不懼權威,堅持自己的理想,并學會伽利略那遇到疑問時敢于動手實踐,直到把問題弄清楚為止的.精神,為學生理解朗志萬的良苦用心和動手做做看得重要性搭橋鋪路。
三、學習課文,升華主題
有了以上的基礎,加上課文淺顯易懂,學生很快就理解了課文的含義,為了升華課文的主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如果你是伊琳娜,此時此刻你會對郎志萬說些什么?請兩位學生分別扮演這兩個角色進行互動,提高學生的應對能力。
四、聯(lián)系生活,學以致用
為了讓學生能將所學運用到生活實際中,設計了此環(huán)節(jié),“你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過什么困難或疑問?你是怎么做的?”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當遇到不會做的數(shù)學題時,自己會先思考,如果實在做不出來,再向家長和老師請教。而大部分學生都稱自己以前害怕困難,懶于思考,但學了這篇課文之后明白了產生疑問時要多動手做做看,一定要想辦法弄明白。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本文是一首詩歌,將“和平”這一復雜的話題,以兒童的視角、詩歌的形式,變得輕松自然。文章既有一般“條約”的凝練、理性、概括,又有詩歌的感情豐富真摯。學習本課時,主要通過朗讀體會世界兒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感受他們對戰(zhàn)爭的憎惡,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聯(lián)系戰(zhàn)爭實例,以及參考書上的一些圖片,去感受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傷害,從而激發(fā)情感共鳴,升華中心。
由于學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對戰(zhàn)爭的'了解僅限于各種媒體,并未經歷痛苦,對和平的渴望并不強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介紹目前國內外緊張局勢,讓學生認識到戰(zhàn)爭的危險隨時存在,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從而促使學生為了和平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這個學期我擔任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將要過去,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一學期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獲和問題。三年級教材編寫的意圖在于注重人的發(fā)展,用生活的情景呈現(xiàn)學習內容,讓學生感受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會學知識的目的在于用知識解決問題,這就對以往沒用的內容進行刪除,所學的全是對以后步入社會有所幫助的,教材中的生活場景自然就很多,內容看似簡單,實施起來卻很難。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現(xiàn)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反復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獲。
1、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tǒng)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于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shù)膶W習目標,并確定和協(xié)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知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fā)展能力;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促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里,學生的思維才可能處于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tài),才能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成愉快的學習活動。因此,課堂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語言:“老師,我有個問題!薄***,我對你提個意見!薄拔覍λ胁煌目捶ǎ矣X得……。”老師的語言也成了:“**你先來說說好嗎?”“能向大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你先等一等,讓別的同學先準備一下好嗎?”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奮發(fā)向上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化和熏陶,從而激發(fā)出學習的無限熱情和創(chuàng)造愿望,使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提高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2、結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智力作為一個整體,是認識活動的綜合能力。通常人們的認識活動并非一種而是幾種智力在相互作用。學生的學習也是各種智力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不能只用認識智力去衡量學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實實地去培養(yǎng)和開發(fā)學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學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大多以教師的語言傳遞為主,結合聽說讀寫,這樣做容易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短時間里使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語言、數(shù)學智能的發(fā)展,但容易忽略其它幾項智能,諸如學生個性素質的開發(fā)、潛能資源的發(fā)揮、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一直受到忽視。這個問題已經受到許多老師的高度重視,我嘗試借鑒了了幾個做法,發(fā)現(xiàn)效果還挺好的。
A、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科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說一說,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在語文教學中,三年級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較困難,一方面我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為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夸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學完一篇課文,讓學生以課本劇的形式在課堂上表演,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記憶,從中也加強了肢體運作智能、交際智能和語言智能。
B、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提出,經常意味著一個新領域的開辟”。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可以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懂得了什么?你會怎么做?讓學生聯(lián)系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在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能、交際智能得到了培養(yǎng)。
3、新課程“以人為本”,閱讀教學“以讀為本”。“以人為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xiàn)。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鉆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后,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里,享受陽光,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小露珠》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深受同學們的喜愛。這是一教師上這堂課中的三個教學片段,從這些片段中,可明顯看出該教師十分重視口語交際的訓練。首先,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說話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交流的欲望。課文中的人物,都是以童話的形式出現(xiàn),一下子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
如片段2中,當老師剛說完假如你是金黃的向日葵或是碧綠的白楊樹,你會怎樣感謝小露珠呢?有些同學就已經迫不和待地舉手了。再如片段1中,進行小動物與小露珠的對話,每一組同桌說得都是那么投入,有的甚至加進了扮演。
正是在這樣一個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學生才會滔滔不絕,出現(xiàn)“老師,我,我!”的局面。其次,增強說話的彈性,讓學生在互動中得到口語交際能力的鍛煉?吹贸觯摻處熓蔷脑O計了這一系列的說話環(huán)節(jié),且每一個對話都留有開發(fā)、選擇的空間。
如片段1中的對話訓練,同桌選擇自身喜歡的小動物,根據(jù)所選的動物,對方說出相對應的贊美的話。什么“披著綠衣裳的小青蛙”“威武的小蟋蟀”“五彩繽紛的小蝴蝶”等等。同時,若把這三次說話進行比較,不難看出說話形式是從易到難。
片段1較普遍,提示語在前;
片段2稍有難度,提示語在后。
片段3更難一些,要求學生加上人物說話時的.動作、表情等。這樣,也教給學生一種寫作方法,可謂是一舉兩得。最后,以情感為紐帶,牽動學生心靈。
片段3是本課的高潮,大家說著各種感人的話,想留住這是一堂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的語文課,相信會在小露珠。此時,師生達到一種共鳴,大家都陶醉在難舍難分中,期待著內、外都美的小露珠明天的到來。在優(yōu)美的朗讀中,給全文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同學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經過三上教材的試教和習作反饋,我們欣喜地看到,蘇教版國標本緊扣《課程標準》習作教學理念,一洗陳舊思維定勢。以“勇立潮頭敢當先”的魄力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設計匠心,從三年級開始全面推出習作教學科學序列。
習作教材特點分析
上、下冊習作教材的編寫意圖是一脈相承的,既有螺旋重復,又有質量提升。從下冊看,習作教材的編寫特色更加鮮明,主要體現(xiàn)在“三本三從”六個特點上。
1.本位轉向。
即從片面應試為本位轉向以兒童發(fā)展為本位。在以應試為本位的前提下,老師和學生都圍繞著考試的指揮棒,哪管兒童獨有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規(guī)律,如興趣、注意、思維、記憶等規(guī)律。只管以成人成熟的心理和成人的語言、見解、認識與思想去要求或指導學生習作。兒童不再是習作的主體,卻被異化成作文考試或“奉命”作文的機器。要么猜題押寶,要么背、抄、套作。一味要求通過觀察抓特點、巧選材,立意要高,描寫要生動形象,不管你習作空話、假話、言不由衷,只要騙過閱卷人的眼睛,得高分就好。蘇教版習作教材一開始就突出“兒童本位”的理念,關注學生年齡、生理和心理特點,一反以往偏重于回憶性習作訓練,安排的話題都是寫兒童最感興趣的,且剛剛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現(xiàn)在和他(她)生活、學習、游戲在一起的人。從《脫棉衣》到《小草中的發(fā)現(xiàn)》,從《我的朋友武建設》到《肚子再也不痛了》……哪一篇習作不為兒童所喜聞樂見又樂寫、易寫呢?
2.本體確認。
即對兒童習作本質的認同,還兒童習作的本色。小學生對事物的感知、對事件的認識,。多源于感觀和形式多樣的活動,而不像成人以理性成分居多!墩n程標準》有一段針對第二學段習作的話,很明確:“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這就是兒童作文本體觀的內涵所在。習作不是創(chuàng)作,也不是文學作品。它是一種自由的、真實的、有自己個性的表情達意的練筆或書面交際活動。蘇教版習作教材在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和提供同齡人本體、本色例文以及互相交流方面,引導兒童習作向本、真發(fā)展。
3.本源回歸。
即從立意本源(老師預定中心思想或設定命題)走進生活本源。長期以來,“立意本源”的習作理念一直占統(tǒng)治地位。兒童的構思、選材、謀篇、用詞、造句和老師的批改、評價、反饋等一系列操作環(huán)節(jié),都必須遵循“立意本源”這個理念。老師命題或框定中心思想之后,不管兒童有無這方面的材料和認識,都必須寫。寫不出的學生只能靠胡編亂造或抄襲或他人代筆來完成習作任務了。其實,兒童習作本源應來自于日常生活,習作教學必須引導學生從觀察、體驗身邊的人、事、物人手。正如《課程標準》所說:“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比昙壪聝缘8篇習作教材,均來自兒童熟悉的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兒童都能在各自的生活環(huán)境和前期經驗中找到與之匹配又易于表達的“相似塊”。蘇教版習作教學已回歸童真、童趣的生活,踏上了一條返璞歸真、正本清源的康莊大道。
4.內容從封閉走向開放。
要開闊兒童的習作思路,啟發(fā)自由表達,能自主選擇表達材料,關鍵是要開放作文內容,擺脫封閉式思維的束縛。以往以命題作文為主,題目大多封閉在《記一件難忘的事》、《童年趣事》、《記一個助人為樂的人》、《美麗的校園》等等一類圈子之內,為一代又一代小學生所操練。有的老師提供現(xiàn)成的材料讓學生“依葫蘆畫瓢”寫“葫蘆文”;有的為學生列好提綱,提供語串語詞,寫“框架文”、“喂食文”。而通觀本冊教材,習作內容堪稱“貼得緊、放得開,前有孕伏、后有鋪墊,內容資源有機整合!彼^貼得緊,是指貼近兒童生活、貼近閱讀教材內容、貼近兒童前期經驗。放得開,是指內容開放、思維發(fā)散。例如《習作2》,“畫一張像,寫一寫”,可以畫同學、老師、家長,還可以畫想象中的人。除了寫外貌,還要寫寫性格、愛好。導學既寬松,又富有啟發(fā)性層次性。又如《習作1》,通過圖文對照學例文,知道怎樣按內容分段寫。然后在兩組圖畫中,任選一組寫,也可以自找課外的一組連貫的圖寫。例文淺顯、易仿、能創(chuàng),導學又關注兒童興趣和認知的差異性,尊重學生多向選擇,處處體現(xiàn)開放性和人文關懷。關于“孕狀”、“鋪墊”、“資源整合”這一特色,它又像一條暗線貫穿于整套教材。例如,一年級課文《秋姑娘的'信》中有“給小樹裹上冬衣…”的內容,本冊《習作1》例文就有給小樹“脫棉衣”的句段,前呼后應,長線聯(lián)系;二年級有“舐犢之愛、烏鳥私情……”的讀背練習,本冊《習作4》的例文《烏鴉反哺》,學起來也就不陌生;二年級有口語交際課“買文具”,本冊《習作4》,看類似買玩具的圖寫一段人物對話,應該說是用不同語言形式呈現(xiàn)熟悉的“相似塊”;三上《習作2》有《我的自畫像》,重在寫外貌和長相,本冊《習作2》又有寫“畫像”(畫別人),除了寫外貌長相,還要寫寫性格、愛好,似是一種習作反復,實則是螺旋上升。
5.形式從單一走向多元。
如前所述,以往的習作是在單元練習里安排一個題目,然后按要求作文;旧鲜牵骸懊}(或半命題)+提示+要求”——單一的線性呈現(xiàn)方式,大多是空泛的說教文字。而蘇教版習作教材呈現(xiàn)方式是多元的、立體型的:有的是配圖例文——導學語——遷移性圖畫導寫;有的是激趣導人——配圖例文——討論合作——選圖仿寫;有的則是提供數(shù)條素材資料——配圖想象——圍繞話題寫介紹文等等,可以說形式活潑多樣,圖文簡明生動,促動兒童自主習作、自能作文。
從習作體裁形態(tài)上看,有記事、有寫人、有日記、有童話,還有隨筆和說明式介紹,形式上不拘一格,讓學生自由表達,發(fā)展個性。
6.思維從手腦分離走向手腦合一。
多年來,在片面追求應試的扭曲下,我們沒能讓學生自主地表達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寫我心”,常常是“用自己的筆寫人家的話”,習作者的手與自己的大腦思維處于分離狀態(tài)。教學歸根到底就是一門思維科學。學生習作其實就是其大腦思維成果的物化。教材編委、特級教師高林生先生運用腦科學,針對蘇教版習作教材的運作機理,作了一番精辟的分析:“選材與構思是一個人接受外部信號刺激,調用自己已有的相似塊,使用內部言語,根據(jù)話題要求所做出的相似激活、相似選擇、相似重組、相似匹配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過程!边@段話把手腦合一的重要意義和內隱操作說得很透徹。蘇教版三下習作教材利于激活學生思維、促進手腦合一,易化兒童習作。例如《習作8》是編寫童話故事。故事怎么編?學生能很快地從上學期“擺玩具編童話故事”找到文體“相似塊”。至于本冊是圍繞“習慣”這個話題編故事,學生除了從話題示圖中得到信號刺激,拓展思路,還能從1—6冊習慣篇教學中選擇到一系列匹配信息,有事可思,有話可寫。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睆恼麅越滩牡脑O計看,每次習作的版面都是圖文并茂、多姿多彩、形象鮮明生動,還有同齡人謄寫例文的視覺美。教學中,再適當配以音響、音樂,視聽交互感染,能有效地促動學生樂于用腦、易于動筆、手腦合一的進程。
教學策略與基本步驟
理解編寫意圖和抓住新教材特點,實施新的教學策略與采用求真務實的操作步驟,是有效導學、不斷提高習作教學質量的關鍵。
“制度作文”與讀寫遷移式小練筆結合
所謂“制度作文”,是指教材中規(guī)定的習作。一學期下來單靠8篇習作顯然是不夠的。魯迅先生曾經指出:“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或方法的!边@里的“多看”,指閱讀,要大量閱讀。這里的“練習”,指練筆,要多寫。筆者認為,結合閱讀進行嘗試性運用練筆,是提高小學生表達能力非常有效的途徑。張慶先生說到讀寫結合時要求:“長線”孕伏積累,“多布云彩”;“短線”相機滲透,機動練筆,做到“長短結合”、“大小互補”!伴L線”應該是一種隱陛的言語積淀,有一個先吞噬后反芻——吸收、內化,再到傾吐的過程。而“短線”則是一種顯性的,“趁熱打鐵”式的小練筆。例如,學了《雨點》,讓學生仿照句式續(xù)寫不同的句子:雨點落進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又如,學了《拉薩的天空》之后,就按照課文開頭段總寫的句式結構仿寫:海口是___________。那里的天空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再如,學了《飛馳在高速公路上》,可以按課文段式層次,用上“這條河好寬哪!——這條河好長啊!——這條河好美啊!”開頭學寫三段話。還有,學了《小露珠》之后導學:假如你是一種小植物(或小動物),會對小露珠說什么呢?先互相說說,然后寫下來!@些因勢利導式語言實踐,既有句式歷練,也有段式的嘗試運用。這樣,不但有助于學生對課文表達的理解,又為習作儲備了怎樣表達的語言材料。再加上教材中“語串”讀讀背背的積累和內化,已為兒童自主建構句段、重組相似模塊、習作成篇打好了基礎,做好了鋪墊。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風箏》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寫了“我”童年時候和小伙伴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情景。文章用樸實的語言勾勒出“我們”做風箏和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束無拘的快活,與找風箏時的傷心;同時還體現(xiàn)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這次磨課我上的是第二課時,我確立了兩個重要教學目標:1.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憧憬、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等詞語的意思,并嘗試運用。2.通過學生自能學習課文內容,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初步體會“我們”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的不同心情,讀出“我們”情感的變化,體會秋天里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所以,根據(jù)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閱讀基礎,本課的教學思路是:以“讀”為本,以“悟”為核心,體現(xiàn)學生的自能閱讀能力,引導學生在抓住關鍵詞句的基礎上,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將課文內容的學習巧妙地融于情感的交流之中,逐漸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處,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上完這一課后,我認為自己基本上落實了課前的預設,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幾點:
1.通過播放歌曲《三月三》、課前學生暢談自己放風箏的`情景,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學生能很快的進入教學情境,產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2.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新課標也指出“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這三部分內容時,引導學生抓住表現(xiàn)心情的詞句進行體會感悟。如“憧憬、快活、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等詞語,在體會他們心情變化的同時,通過查字典、換詞、做動作等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含義。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走進語言文字,體會感悟文本。
3.抓住文章的空白點,引導想象,激活創(chuàng)造性思維。新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學生創(chuàng)造的基石。課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展開想象,與文本對話,讓學生的思維呈現(xiàn)開放和多樣的特征。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文中的空白點,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一是感悟做風箏時的快活,抓住“憧憬”這個詞,讓學生想象他們在做風箏的時候會憧憬什么?二是體驗放風箏的快活,讓學生進行角色互換體驗,如過你是文中的孩子,你會快活地喊叫什么?在風箏丟了之后,心情由快活變得傷心,那難懂的成語,像“大驚失色、千呼萬喚”也都交給孩子去自主體會。想象他們會呼喚什么?再讓學生帶著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進行朗讀體會。三是課文最后的那個省略號同樣值得研究,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在這里讓孩子們,根據(jù)課文內容繼續(xù)編故事,想一想,他們能不能找到那只幸福鳥,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心情會怎樣?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話,再寫下來。學生較好地展開想象,有的續(xù)寫了找到風箏,寫出了驚喜之情;有的續(xù)寫沒有找到風箏,垂頭喪氣,悶悶不樂。從想到說到寫,練筆變得有梯度,為以后的成篇成文作鋪墊,同時較好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實現(xiàn)了雙贏。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后仔細想了想,深感自己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1.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并不是一次課堂就能夠提升起來的,這些既要包括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也包括平時的積累,所以,今后要更加關注學生的朗讀訓練。
2.注重評價語的運用。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時,我的課堂評價語顯得比較單調匱乏,不能對學生的回答作出有針對性的評價。今后要多學習一些評價語,運用于課堂,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機智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當課堂上出現(xiàn)問題時,老師隨機應變的能力還不夠。4.教學中“問題”意識還需加強,提高提問藝術。
總之,這次磨課學習給我?guī)砗艽蟮氖斋@,今后我會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實現(xiàn)從“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轉身。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書本里的螞蟻》是一篇精致淺顯的童話故事,故事好懂有趣,學生喜歡,故本課教學主要采取朗讀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由地讀、自由地說、質疑問難、合作學習。為了讓孩子們感受文字的魅力,課中我設計了“文字串門”游戲,讓學生變換標點和文字順序改變句子的意思。學生對這個游戲尤為感興趣,連平日里不怎么愛動腦的陳卓都舉起了小手,很多同學在游戲結束了還意猶未盡。我不由想到,如果依據(jù)課文的不同特點,相應的在教學中組織一些有趣的`語言游戲和語言活動,不是更能激發(fā)孩子們學語文的興趣,增強他們學習與閱讀的主動性嗎?“文字串門”游戲從形式上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在過程中發(fā)展了學生思維,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語文的快樂,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花鐘》,最終上完了,心里的大石頭最終能夠放下了,最終能夠忙其他的事情了,手上的事情很多、很多,再加上心境煩躁,所以前陣子根本沒有什么心思認真?zhèn)湔n。剛聽到要上花鐘,我的心頭一蹬,因為我不大喜歡上說明文,可也沒有辦法,校要求上同課異構,其實我早就該克服自我的心理,上什么課文都要有信心上好,不能去挑課文?戳私滩挠X得課文的第二、三很難把握,所以決定上第一課時,所以選擇了第一段,選擇這一段進行教學,第一段作者介紹了9種不一樣的花開花的時間,這段文字作者寫得形象、生動,運用了擬人的寫法寫出了各種花開放的樣貌,而這部分的教學資料既是課文的重點,也是我們教學的重點,而這個教學點如果教師教好了,就能很好地指導學生寫好不一樣的花開放的樣貌的語句。
準備這節(jié)課給我最大的感受是,1)無論是上第幾課時,教師要有發(fā)現(xiàn)教材、捕捉教材的慧眼,在熟讀文本的基礎上,找準教學點的基本點,挖掘教材該講的資料,舍棄不該講的資料,(包含很多學生已懂的和不重要的資料)并根據(jù)學生的`學情設計教學資料,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不要過多,一節(jié)課不要面面俱到,什么都想抓,可是卻什么都抓不好,不要奢望學生什么都掌握。相反,如果你設計的資料少了,省下的時間把文本挖深了、學深了,學生那才是真正的讀懂課文。最好的課堂設計是環(huán)節(jié)簡單,但資料充滿,課要貼合文本,挖掘文本的內涵,僅有在課堂上充滿濃濃的語文味,才能一步步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2)由于新接班,第一次上公開課,我對學生的上課的情景根本沒底,今日的課堂當學生無法回答正確的答案時,我反復地引導孩子從而導致了自我的語言的繁瑣、啰嗦,而這點我卻沒注意,看來修煉課堂語言是當務之急。
3)往后的課堂要繼續(xù)反思,努力做到每上完一節(jié)課都要讓自我有一課一得,一課一思的思考。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趕!肥且黄挥星槿さ奈恼。敘述了“我”童年時代跟舅舅去趕海的事,生動展示了趕海的無限樂趣,表露了作者對大海、對生活的熱愛。
對于大海,學生并不陌生,有的自己親眼目睹過大海的雄姿,有的在電視或書上見到過,但大海給他們的印象只是表面的,如“一望無邊的大!、“遼闊的大海”、“波濤洶涌的大!钡鹊,那趕海是怎么回事呢?不少學生都很難理解,那怎樣讓學生理解趕海并體會到趕海的樂趣呢?我想應該抓住文本語言,借助多媒體、朗讀等多種形式,啟發(fā)學生想象,從而感悟趕海的樂趣。
全文共五個自然段,文字優(yōu)美,富有情趣。教學第一自然段時,通過播放學生熟悉并喜愛的歌曲《大海,我的故鄉(xiāng)》,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學生對大海的向往和回憶,抓住“每當……便……”的句式,體會趕海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第二自然段一個“鬧”字特別有趣,童年時代都喜歡玩、鬧,帶有一種興奮的心情。通過師生對“鬧”的表演,使感受到趕海的快樂和有趣。
第三自然段是全文重點,圍繞“趣”字,讓學生找找文中“為了表現(xiàn)趕海的趣,作者抓住了哪幾件事來寫的?”學生很迅速找出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龍蝦”!斑@幾件事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件?為什么?比較詳細的是哪一件?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通過這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從不同的角度去感悟趕海的快樂。有趣的幾個情境,還讓小組的同學進行表演,使學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體驗中講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尤其是抓住幾個語氣詞的朗讀,從而既體會到樂趣,又理清了課文的條理,并教會學生在平時開展過活動進行習作時也要象課文一樣有條理的寫清每一件事。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文,向我們介紹了中國古代修筑的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它表明了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聰明能干、有能力、有志氣,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 設計簡單的教學程序
語文教學專家提出了“簡簡單單教語文”這一觀點。為了這個“簡單”,我背后做了“不簡單”的事情:收集大量關于趙州橋的資料,例如現(xiàn)在的以前的趙州橋的圖片,趙州橋的結構特點,還有地震中的趙州橋,洪水后的趙州橋等等。解讀完課文,趙州橋的形象、特點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中。最后我設計了簡單的教學程序,以切入點引出三個特點:“雄偉、堅固、美觀”,再根據(jù)這三個詞去學句學段學篇,去感受趙州橋的無限魅力,
二、 以老師之情撥動學生之情
雖然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文,但它的字里行間無不透出作者的情感------自豪。教學中我緊緊抓住關鍵詞引發(fā)學生的情感,讓他們通過朗讀表達情感。例如結合收集的資料:比歐洲同類的設計早七百年,并經受住了洪水、地震、風雨和使用的考驗,至今仍然雄姿不減當年,體會它的堅固,感受它的“世界聞名”。我告訴他們一個數(shù)字往往勝過千言萬語,從“1400多年”、“五十多米長”,“九米多寬”中體會這些數(shù)字傳遞出來的信息,體會趙州橋的堅固雄偉。抓住關鍵詞“抵”、“回首遙望”,做動作體會橋的圖案的'傳神。最后我讓學生利用不同形式讀趙州橋精美的段落… …此時學生的情感,老師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融為了一體。
三、用多媒體突破難點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適時運用多媒體突破難點,效果顯著。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十分重視啟發(fā)學生融入角色,激勵學生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審美的樂趣!镀兴_兵》一文中人物語言的描寫真摯樸實,可結合背景知識,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潛心體會人物的情感,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感悟,促進閱讀。
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以學生的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學生在老師的啟發(fā)和幫助下,充分發(fā)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主動探究、團結協(xié)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題目為主,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理解菩薩兵,出示句子“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啊”問,這句話是誰說的,文中的菩薩兵指的是誰?學生很快就能答出,根據(jù)這一點,繼續(xù)提問,剛開始這些藏民見到軍隊是怎樣做的,為什么后來又這樣來贊揚這支軍隊呢,進行四人小組合作,劃出朱德司令說的三句話,體會總司令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說這句話的,說這句話的心情如何,從而體會出朱德總司令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篇課文還有一個難點就是,種子,在這個詞語教學時,借鑒了一下,同事的教學方法,聯(lián)系后面的課文來理解,這顆種子種進了人民的心里,來幫助孩子們理解。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雪兒》這篇課文以第一人稱敘述了一個受傷的小女孩和一只受傷的信鴿(雪兒)之間的愛心故事。通過“我”對雪兒療傷,并細心照料它,直到完全康復后,“我”滿懷深情地將它送上藍天,表現(xiàn)了“我”的真誠、善良。本文教學關鍵是使學生融入、體驗。文章的亮點是“我”的所做、所說、所想,這也是教學的重點。孩子心靈的純潔、無私、美好,全在“我”的行動中!把﹥骸彪m是信鴿的名字,更是孩子純潔美好心靈的寫照。在教學時我以“讀”為中心,以“我”的情感變化及對白鴿的感情為線索,滲透聽、說、寫各種技能的訓練平臺,提高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中我借鑒薛法根特級教師的教學方法,用“一句話一顆心,一件事一片情”來指導學生朗讀理解課文。教學時,選擇了課文中重點詞如“雪白雪白”、“飄飄悠悠”、“喃喃”,重點句如“雪兒,這兒就是你的家,你安心養(yǎng)傷吧!”、“從此,我天天和雪兒一起到陽臺上去看藍天,去看藍天上那飄飄悠悠的白云……”。將課文的閱讀理解與朗讀指導有機結合,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到“我”說的每一句話,為雪兒做的每一件事都包含著“我”對雪兒的`一片深情。讓學生這樣去讀課文,就能從平實的字里行間讀出課文中豐富的情感,發(fā)現(xiàn)別人讀不到的東西。在反復地誦讀中,體會到人應該關愛動物,關愛生命,與動物和睦相處,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本課教學中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方面,比如,如何將所提的問題進行整合;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朗讀;如何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發(fā)揮想象、聯(lián)想能力探索與課文內容有關聯(lián)的知識點;如何引導學生有興趣地主動學習,讓學生敢說、樂說。這都是今后教學中需要著重努力的方向。在今后教學中,我會針對學生的不足,加強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和獨立學習能力。在品讀課文時我力求創(chuàng)設平等、民主的“對話”氛圍。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今天這節(jié)課教學了古詩《元日》 ,遵循古詩教學的步驟:解詩題---知詩人----明詩意---悟詩情,引導學生從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入手,體會春節(jié)的熱鬧喜慶場面,透過古詩悟詩情,了解詩人的遠大理想:除舊布新、富國強民。在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理解詩意的'方法,抓關鍵字詞理解,然后理解句子的意思。引導學生想象畫面,進行表達能力的訓練。這是本課教學的最成功之處。
不足之處是:教師范讀的少,學生誦讀的少;時間安排欠缺,課堂節(jié)奏感不強,在規(guī)定的四十分鐘內沒有完成預設教學內容;小組合作學習的訓練不到位;總覺得不放心孩子,老是在牽著學生走, 讓學生真正讀懂 “老古詩” 還做得不夠好。 因此,我應該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會學生質疑問難,啟發(fā)學生質疑,教學的問題應從學生中來,讓學生在學習的一開始就處于主動地位。我們不能滿足于給學生設計好的問題,應鼓勵學生敢問,還要教學生會問,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好更快地發(fā)展。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7-10
語文小學教學反思11-26
教學反思小學語文12-28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01-04
小學語文《假如》教學反思11-29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04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燕子》教學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