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道,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出國讀書,期望孩子留過學后能有好的發(fā)展。但是,對留學的具體操作方法不是很了解,很多都是求助于留學中介。然而,讓家長們意想不到的是,社會上不少中介純屬忽悠,一不小心就落入“留學陷阱”,不僅留學計劃泡湯,支付的各種費用也打了水漂兒,維權難度非常大。如何選擇有資質、價格透明的留學中介?另外,在辦理個人簽證方面又有哪些學問?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張立棟、北京大悅律師事務所律師曹鳳林和大家一起討論這方面的話題。
經濟之聲:現如今,不少小學生、初中生就被家長送到國外去讀書,這些“被留學”的孩子們背負著父母的期望。二位對家長的這種心理怎么看?
張立棟:我身邊有很多的家長要把自己孩子送出去,以前更多是讀研究生去國外。現在是低齡化,上初中就送出去了,以前好多去歐美,現在選擇的范圍越來越大了,現在很多不太熟悉的國家也都在留學范圍之內。我問過一些家長,我感覺他們?yōu)槭裁窗押⒆铀统鋈サ睦碛刹⒉皇翘貏e清晰?赡苡幸恍﹣碜杂趯ΜF行教育制度中某一些不足有一些的擔憂,或者說對于一些包括環(huán)境在內一些的擔憂等等。
我們知道教育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個健全的人格,要培養(yǎng)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的態(tài)度,這是最重要的?墒撬统鋈ブ,能不能在國外獲得這些呢,比如說你把孩子很小送出去了,有陪讀還算好一些。但是你父母不可能都去。如果你要是僅僅把孩子單個送出去,那實際上對孩子來說,可能在教育中最重要的家庭教育的部分是缺失的。
曹鳳林:我認為是這樣的,孩子去國外讀書,從家長來說理念上是挺好的,到外面接受新事物,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還有一些更多的知識,然后社會經驗,從這個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是如果盲從的低齡化,其實對孩子的發(fā)展并不好,因為在我們國家規(guī)定是這樣的,10到18歲是限制行為能力人,18歲以上才是成年人,在這個角度上來講,孩子不能夠完全辨別自己的行為能力,那么我們把他送出國去讀書,他的適應能力的究竟是否能夠達到它的適應標準,那么是否能夠達到我們家長送出去的目的,這變成一個疑問了,如果孩子真的適應不了的情況下,很多情況下會造成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