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平衡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復雜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平衡師生關系呢?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如何平衡師生關系,希望能帶給大家?guī)椭?/p>
第一個翻轉:回歸人性教育
在后現(xiàn)代的心理咨詢理論,特別注重咨詢師對來談者的坦誠,通過自身經(jīng)驗的坦白,讓來談者更愿意回饋真實的情感,拉近兩人之間的距離,增進成效。在現(xiàn)代教育現(xiàn)場,家長對孩子、教師對學生,改變權威式照我說的做的作法,或有助于拉近雙方情感,使學生對家長、教師的依附性提高,這有助于偏差行為發(fā)生的可能性降低。(張楓明,2006)
簡單說,沒人喜歡被教育。尤其在咨詢室,咨詢師幫助來談者自我澄清,但不是給建議、要來談者照著自己的觀念過日子。同樣地,無論家庭或學校教育,其目的是啟發(fā),不是把一個人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反過來說,是不是當整體社會,通過部份家長和教師與學生的接觸,強迫猴子學游泳、海豚學爬樹,才會導致學生的不滿,引爆沖突?
第二個翻轉:接納沖突存在
師生沖突造成的影響,經(jīng)常以單方面究責老師,或者處分學生的方式結束,為了滿足輿論與部份人士──可能是家長或老師──讓師生關系走向虛有其表的形式主義。
呈現(xiàn)出來的方式大致有積極與消極兩類,積極的沖突會制造僵硬緊張的氣氛,甚至言詞的爭執(zhí)及肢體的對抗。消極的不合作包括內心不愉快的感受,及態(tài)度上的不愿合作。(王淑俐,1995)
然而,貌合神離的夫妻,他們之間沒有沖突,但也沒有真正的連結。
如同夫妻沖突有負性的自我防御,雙方不斷爭吵,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的沖突。也有透過爭執(zhí)了解彼此,進入問題核心的正性沖突。
師生沖突,并不是一種絕對的沖突,好比兩支籃球隊比賽,只能有一隊勝出。師生沖突是一種觀念不一致的結果,就像一間公司里頭的不同成員,他們都想讓公司營利,但在理念和方法上有了矛盾,進而產(chǎn)生沖突,但他們不是為了爭你死我活,而是在共同目標上的認知有了差異。
師生之間的斗毆,屬于積極的外在沖突,但這個沖突的背后,并不全然是雙方都想毀滅對方的絕對沖突,而是方向不一致的沖突。這樣的沖突不只是因為師生之間的斗毆而限于師生兩者,教育活動包含的關系還包括學校和家庭。
第三個翻轉:營造學習共同體,把學習的責任還給孩子
日本教育學者佐藤學在《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fā)的改革》指出,教育單位與工作者,必須和學生與家長建構信賴與協(xié)力的關系:施行學習共同體的學校,必須在保障實現(xiàn)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權的同時,也保障每一個教師成為專家成長的機會。
教育從來都不只是老師和學生兩個人的事,包括學生背后的家庭,以及教師背后的學校。四者合在一起,彼此配合協(xié)調,才能讓整體教育的素質提升。
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如果家長和學校行政體系不在教師、學生素質提升的同時,跟著提升自己的素質,那教育無法達致理想的目標。學生在學校不管受多好的教育,回家都得面對另一套體系的沖擊。
同樣地,當教師被要求接受各種培訓,但在第一線戰(zhàn)斗時,行政體系用落后的觀念扯后腿,那老師為了自己的工作權,該聽誰的?所造成教師自身教學的矛盾(不是不知道新觀念,可做了會被批評,會丟工作,只好不做),影響了教學的質量。這在我過去參訪學校,和老師面談時,經(jīng)常聽到老師訴說這方面的苦楚。
故當我們看師生沖突,我們應該把學校和家長們也納進來討論,誰也別推卸自己的責任。
教育的彼岸:尊重彼此存在的價值
這一切的核心,就是讓學習的責任回歸學生自身。要做到這一點,學校、教師和家長都得放手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自主性去學習。這不只是學科的學習,而是生活的學習、生命的學習,讓孩子能夠走出自己的路。學校提供足夠的資源,教師和家長扮演輔助者,而不是主導者。
沖突的背后,隱含著關系中任何一方過度的控制,控制表面上掌握了權力,但實際上也會讓另一方將追尋自身價值的責任轉移過去。
故當我們經(jīng)常談尊重,所謂的尊重就是讓責任彼此的責任回歸自身。在這個基礎上,對理想的共同體,佐藤學提出三原則:
一、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即尊重孩子;
二、尊重教材所隱含的內在學習發(fā)展性;
三、尊重每一個教師自身所秉持的哲學。
透過教師間同僚性的建構,以綜合學習的實踐為中心,家長、居民與教師一同設計學習參與的實踐,慢慢日積月累創(chuàng)建學生、教師、學校、家長與市民等學習共同體做為改革的準備,并透過持續(xù)的實踐達成改革的愿景。
進而最終重新反思教育:對學習、教師的職業(yè)、公共性及民主主義概念重新定義:
一、任何人皆當參與學習,建立學習共同體;
二、教師的工作從服務回歸責任,親師關系從服務的享受者與提供者關系,回歸對教育專業(yè)化的尊重;
三、打通學校內部與對外溝通,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管道,改革不公平且非民主的現(xiàn)象,在對等的情況下進行互動和交流,重新改造學校結構。
結語:承認自己的極限,將資源向外擴張
教育家Marie Winn于Children Without Childhood(沒有童年的兒童)一書中,批判電子媒體催促著兒童朝向不必要的成人模式前進,包括暴力、性與各種成人的秘密。
學校、教師和家長,任何成人在面對這個信息社會,都被迫帶著一點茫然在生活。許多孩子們獲得生活信息的來源,都已大大超出成人所能理解的范圍。所以我們何必再假裝自己什么都懂,好像因為我們也曾經(jīng)是孩子,曾經(jīng)讀過中學,所以我們就以為自己理當理解孩子經(jīng)歷的一切。
承認自己的極限,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學習的共同體,成人和孩子之間彼此傾聽,在互相坦誠的情感中互相理解。正因為有太多在單一崗位上無法認知的新知,在教育中納入更多社會資源便顯得刻不容緩。
好比當教師或家長面對孩子的抑郁癥、自殘或其他精神方面的困頓,引入心理咨詢專家的介入,這不是推諉職責,而是真正站在對孩子好的基礎上,讓社會資源與教育結合,最終讓孩子回歸正常生活最有效率的方法。
誠如本文開頭所述,沖突本身是問題的警醒。而師生沖突背后,所警醒的不只是師生關系,還包括整個社會當前的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讓每個人掙扎不已的安全感危機。社會學家Zygmunt Bauman在Postmodernity and its discontents(后現(xiàn)代性及其缺憾)一書他表示人們處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中,在這樣的世界中,我們變得日益自由,然而問題是,我們不再有安全感,一切都變得捉摸不定,難以預測。
難以捉摸的社會形態(tài)和壓力對社會中的任何角色都是挑戰(zhàn),對學校中的孩子何嘗不是。房價一年翻一倍、環(huán)境污染和食安危機,大人都焦慮,孩子怎么可能感受不到。而在他們性格未定之際,更容易因心理的焦慮不安而失控。
故我們該如何使兒童于童年階段培養(yǎng)安全感,不會在信息時代,以及過度強調自由卻反而失去自由,就成了你我的重要任務之一。
如何處理好師生關系
1.了解學生的特點,到學生中去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就不應局限于課堂上與學生隔著課桌的學習問題“問答”式的交流,而要走進學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們的年齡特點、思想狀況、興趣愛好及社會對他們的影響,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教育活動。在工作中,我用看、聊、訪的方法去了解學生。看就是看學生在學習、課外活動、日常生活中活動;聊就是通過與學生聊天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和內心世界;訪就是訪問家長,了解學生的思想、興趣、愛好和語言。學生求知欲高,對什么都感到新奇,都要問個為什么,特別有吸引力的活動,他們很感興趣。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愛好,我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增長知識、激勵興趣、提高能力,并且到學生中去。我一邊參與活動一邊像朋友一樣和學生一起探討活動樂趣,并借此對其進行教育,做什么事都要細心、有耐心。語言是用來表達思想的,我們要學會孩子語言,要了解他們的思想活動和心理特點。于是,我把自己“下放”到學生中去,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做游戲。有時我站在一旁看他們玩,聽他們討論,注意觀察分析,始終保持一顆純真的童心,與學生溝通心靈,處處體察他們的情緒脈搏。現(xiàn)在孩子們把我當作他們的大朋友,有了高興的事就忍不住要告訴我,有了小煩惱也會第一個向我傾訴。我感受著他們那一顆顆純凈的童心,并積極地回應著,與他們分享快樂,幫助他們解除煩惱。漸漸地,我與學生之間存在的心理阻隔消失了,有的是情感的交流,心靈的溝通。
2.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告誡我們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比绻處熾S意懷疑學生,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就會引起學生內心的憤怒和反抗,造成師生之間的情感對立,那么教育就無法奏效,尊重學生,才能滿足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我班有個男孩學習不努力,上課不守紀律,隨便說話,做小動作,下課打鬧,同學們總告他的狀。但他聰明伶俐,特別愛勞動,每天不管是不是值日生,早上一來,下午放學他都主動拿起笤帚掃地。有一天課間我和他閑聊,我說:“你是個愛勞動的孩子,你又那么聰明,如果能自覺遵守紀律、愛學習那多好!你一定是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睕]想到從此以后他勞動更積極了,課堂紀律、學習都有明顯的進步,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經(jīng)常和他一起玩耍的調皮學生都有了進步。其實,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每個生命體都有閃光的地方。我們應抱著“每個孩子都是一座寶礦”的心態(tài)去發(fā)現(xiàn)學生潛在的優(yōu)勢,并想法設法創(chuàng)設條件,提供機會,鼓勵孩子戰(zhàn)勝自我,大膽實踐,使這種潛能轉化為孩子現(xiàn)實的能力,并逐漸增強、擴大……教師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幫助者,鼓勵者,在一路的共享歡樂,共渡難關中,老師的心和孩子的心就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3.信任學生,給學生堅強的后盾
信任是情感產(chǎn)生的基礎,關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用真心之犁去耕耘學生心田,必須遵循由點到面,由淺及深的規(guī)律。若忽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則兩者間缺少平等相待、傾心交流的氛圍。雙向交流是師生雙方心與心的相知、相融和相通的途徑。在教學中,我們教師哪怕是僅僅投向學生一瞥飽含愛和信任的眼光,在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會“感光顯影”。信任學生,特別是那些犯過錯誤的學生,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幫助他們消除隔膜,化解對立情緒,給他們多一些理解與寬容,就可以化消極為積極。如我們班有一位經(jīng)常不做作業(yè)的同學在交作業(yè)時說“作業(yè)忘在家里了”,同學們都說他沒做作業(yè)還說謊。這時,我們不能輕易下結論,而是要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告知同學們,在沒有知道事實之前不能胡說,先給那位同學堅強的后盾,同時了解其原因,通過經(jīng)常接觸、交流,鼓勵學生,才能激活學生的心靈。我們只有成為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加強雙向交流,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以心交心,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建立彼此的默契。
協(xié)調師生關系的方法
一、 互補——師生之間取長補短
任何系統(tǒng)都是由許多相關物組成的,這些相關物之間要保持一定的平衡狀態(tài),這個系統(tǒng)才能正常運轉。如果師生之間用“互補”建立平衡,做到以長補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體貼,共創(chuàng)一個寬松、友愛的學習環(huán)境,師生的聯(lián)絡點就多,共同語言就多,就易于處于心理平衡狀態(tài)。
二、 平等——師生關系的基石
有的教師對學生橫眉豎眼、頤指氣使;還有一種現(xiàn)象,雖然教師不是用武力管制學生,但是學生見了老師好像是“耗子見了貓”似的,這可以稱之為“潛在的專制獨裁”。綜上所述,就是告訴教師們要一視同仁,平等互助,多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長處,少批評他們的缺點、不足,通過認真、細致、耐心、積極的引導、說服、教育,通過良好的榜樣去吸引、溫暖、鼓勵、夸獎、表揚學生,像“南風融融”,似“入夜春雨”,循循善誘,娓娓動人。正如著名特級教師斯霞所說“嚴而不訓,方法得當,事半功倍。”生活上、學習中當是學生的“大哥哥”、“老大姐”,多些“同學們,你們認為……”,少些“我認為……”,讓學生緊緊圍繞在自己周圍。
三、 愛——師生關系的橋梁
愛是溝通師生思想感情的橋梁。師生長時間地生活在一起,難免都會暴露出各自的缺點和不足。常言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何況是思想單純的學生!不可能沒有缺點、不足,甚至是錯誤;同時也難免會遇上這樣或那樣的挫折和困難。在這時候,作為教師要用慈父慈母般的愛去感化他們,要伸出溫暖的手去幫助他們,引導他們攙扶他們走出“泥濘”,走向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
師生之間只有思想一致,感情融洽,行動協(xié)調,消除籠罩在師生之間的“火藥味”,才能保證共同理想的順利實現(xiàn)。
【如何平衡師生關系】相關文章:
職場之工作與家庭如何平衡08-08
如何讓自己的心態(tài)保持平衡05-11
如何平衡工工作與自己的興趣?12-21
如何平衡職場上的奉承與贊美07-29
如何實現(xiàn)薪酬管理的內部平衡10-20
如何怎么平衡好企業(yè)團隊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07-26
教師實習心得:如何處理師生關系06-30
保持職場平衡07-13
色彩的平衡知識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