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論文的“組團式"指導模式
摘要:從原有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論文的指導模式入手,分析了EMBA、MBA、普通企業(yè)管理碩士學位論文的共性、差異性與相關性,分析了指導老師在指導這三類群體學位論文中寬與窄、理論與應用、短期和長期等方面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論文的“組團式”指導新模式較為詳細地介紹了這種模式的構建和實踐
關鍵詞: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論文;組團式;指導模式
工商管理碩士教育主要包括EMBA、MBA、普通企業(yè)管理碩士(以下簡稱“普研”)。普研的招生是最早開始的;其次是MBA,至今有15年歷史;再次是EMBA,從2002年開始正式招生。迅速發(fā)展的工商管理碩士教育產生了許多新問題,其中一個主要問題是學位論文的指導問題,該問題的及時解決有助于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論文質量控制,保證工商管理碩士的教育質量。
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論文之間的區(qū)別
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可以分為學術性學位與專業(yè)性學位兩類?,另一種分類是按純科學研究、技術科學研究、應用科學研究的不同分為三類,本文按第一種分類來討論問題。
由于分類的不同,雖然都稱為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但EMBA學位論文、MBA學位論文、普研學位論文之間有很大的不同,其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價值取向不同普研的學位是學術性學位,其學位論文最主要是做管理學術問題的研究【3J,即通過對很多企業(yè)的管理中類似現象進行分析和抽象,找出共性、規(guī)律性、一般性,發(fā)現值得研究的科學問題,用規(guī)范的科學研究方法進行研究。這類論文有著較強的理論傾向,其實質是要求理論和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得到理論上的價值。EMBA和MBA的學位是專業(yè)學位,其論文最主要是做管理實踐(應用)問題的研究,即分析單個企業(yè)或行業(yè)的管理現象,發(fā)現存在的問題,利用現有理論和方法,進行深入分析,提出一個可行的方案,解決企業(yè)管理的實際問題。這類論文有著較強的應用傾向,其實質是要求應用上的創(chuàng)新性,得到應用上的價值。
2.研究的范圍不同普研的研究是一種“專士”研究,即問題比較小、比較單一,研究范圍比較窄,對問題的研究是小題大做,一般用相對比較窄但很深的理論及方法做深入研究,其技術路線是往深的方向去做。而EMBA和MBA的研究實際上是一種“博士”研究,一是問題比較大,二是問題套問題,問題連問題,比如,論文題目是解決企業(yè)戰(zhàn)略的問題,但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就牽涉到生產問題、供應問題,資金問題、人員問題等。研究過程中幾乎涉及到所學的所有管理理論、知識和方法,研究的范圍較大,其技術路線是往寬的方向去做。
雖然EMBA和MBA學位都是作為具有職業(yè)背景的一種學位,都具有職業(yè)性、學術性、研究性三大基本特征,都注重應用研究,但他們仍有很大的區(qū)別,這是由培養(yǎng)目標、層次定位、職業(yè)資格的關系以及專業(yè)學位的規(guī)模、結構、效益、質量保證體系、國際化與本土化等因素的不同引起的?。
EMBA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企業(yè)家和高級職業(yè)經理人,教育理念是使他們具有良好的商業(yè)道德,具有較強的開拓創(chuàng)新能力和領導能力,具有國際經營戰(zhàn)略頭腦、全球視野和總攬全局的決策能力,適應國際競爭需要。他們在做學位論文的時候,往往是站在企業(yè)高層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比如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業(yè)務單位組合問題、資源配置問題等,這類問題牽涉的面廣、范圍大。
MBA的培養(yǎng)目標是中、基層管理者、職業(yè)經理人或務實型的管理人才。因此,他們在做學位論文的時候,往往是站在企業(yè)內某職能部門的層面去思考問題,比如職能策略、具體行動方案,其層面低于EMBA,問題相對比EMBA的問題窄。
可以看出,按學位論文涉及面的排序是EMBA最寬,其次是MBA,最后是普研。
二、指導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論文應注意的問題
由于EMBA、MBA與普研三個不同群體的學位論文要求不同,對這三個群體論文的指導模式也就不同。在同時具有這三種群體的院校中,許多導師既指導普研,還指導EMBA和MBA,因此,這些導師在指導上就存在一個重要問題——對接的問題,其中有三個問題:寬與窄的問題、理論與應用的問題、短期與長期的問題。
1.寬與窄的問題很多EMBA學生都有在企業(yè)高層工作的經驗和豐富的社會閱歷,他們想對原有的工作中曾遇到的各式各樣的管理問題或想對現在遇到的各種各樣管理新問題進行思考、總結和研究,他們希望通過導師的指導,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他們的論文涉及面非常寬,考慮的問題很多。他們要求的導師是一位“博導”,既要知識全面,掌握相當多的企業(yè)管理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方法,還要經驗豐富,對各種企業(yè)的運作有深刻的了解,但現實中這樣的導師幾乎不存在,絕大部分導師實際是“專導”,他僅是某領域的專家,他擅長指導普研或MBA在某一領域進行研究,而涉及到其他領域時,他可能力不從心,他希望論文的涉及面不要太寬。這樣就產生了學生與導師在指導領域上寬與窄的矛盾。
2.理論與應用的問題普研學生大多剛走出校門,大部分人與企業(yè)接觸不多,對企業(yè)的具體運作缺乏感性認識,對現實中企業(yè)存在的管理問題難以發(fā)現或不敏感,但他們有較強的理論基礎同時也具備較強的使用工具的能力。他們注重的是學術,而不是如何應用。他們可以在導師的指導下,通過大量閱讀文獻,從別人的研究中找到問題,并據此展開管理學術方面的研究。但由于研究中的假設太多,研究出的結果往往是純理論的,離應用還有一段距離。
EMBA學生來自企業(yè),他們具有相當長的企業(yè)工作經歷,對企業(yè)運作相當了解,有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他們對企業(yè)存在的管理現象和問題相當敏感,并有強烈的解決欲望,并據此展開管理應用方面的研究,但他們注重的是解決他們的具體問題,而不是為了提升學術水平。實際上如果對這些問題進行很好的抽象,從個體到一般,可能就是一個能升華到理論層面的研究問題。MBA學位論文介于理論與應用之間,但大多數更偏重于應用一方。
由此可以看出:普研關注的問題可能偏離EM—BA關注的問題,EMBA關注的問題可能普研不了解;普研偏重理論,但很多不能直接應用,EMBA偏重應用,但很多沒能上升到理論。由此就產生了理論與應用的矛盾。
3.短期與長期的問題無論是普研、MBA還是EMBA,他們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他們能得到導師的指導也是有限的。但對許多EMBA學生來講,一方面企業(yè)已出現工與協作展開不同方向的研究,構成工商管理學生論文組團。原導師組也可以根據這些選題吸收更多的教師、企業(yè)精英及博士生參加,其中一些EMBA學生還能以副導師的身份指導MBA或普研,構成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論文導師團隊,從而也構筑學生之問、導師之間以及學生與導師之問的“人員組團”。
4.交流互動,明確選題組團后,兩個團隊進行更加深入的互動和交流。根據學位論文的不同要求,進一步清晰選題,理清選題之問的各種關系,明確各選題的研究目標,界定各選題的研究內容,明確不同學生所做的研究工作及分工與合作關系。同時導師們與學生們還可以共同討論論文的研究思路、研究中所采用的理論和方法,并指導學生進行相關材料的搜索,構建研究框架,在此基礎上,學生根據自身的不同情況進行選題。
5.確認責任,保障進程學生的選題確定以后,普研的導師仍由原導師負責,而EMBA或MBA學生的導師則由導師團隊根據學生的選題方向,確定一位對論文選題有較深了解的教師作為某位學生的責任導師。該責任導師的職責主要是負責該學生選題以后的一般日常性工作,其中包括:指導開題、指導制定研究計劃和時間表、跟蹤和督促學生的研究進度,指導進行論文撰寫和答辯的準備等。這種“一對一”的責任制能避免推諉現象的出現。
6.定期檢查,集體指導在答辯以前的整個過程中,導師團隊與學生團隊定期就論文的問題進行探討和交流,一是檢查研究論文的進度;二是集體指導;三是發(fā)現新問題并進行探討或開展研究。從而形成了學生團隊、導師團隊、責任導師的“研究組團”。
7.小組答辯,模式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答辯模式是EMBA、MBA、普研分開答辯,各答各的,評委及答辯委員也是各不相干。新的模式是“組團式”小組論文答辯模式,即根據某一個大選題,把相關研究的論文集中在一個小組中答辯,答辯的學生既有EMBA,也有MBA,還有普研。評委及答辯委員也固定在這個組,同時還可以聘請對該選題有較高造詣的EMBA作為MBA或普研的評委或答辯委員。這種答辯新模式不僅可以了解單個問題的解決情況與價值,還可以了解大選題的解決概貌、問題之間的相互關系,了解還沒有解決的問題,以提取新問題。
8.繼續(xù)研究,保持關系根據需求和可能,論文答辯以后,導師和學生仍可以建立長期合作機制,保持、重建或部分重建團隊,繼續(xù)進行研究,解決遺留問題,同時發(fā)現更新的問題。這種關系的保持一方面能使研究不斷深化,取得更大的理論和應用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可以繼續(xù)為企業(yè)解決問題,為企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決策咨詢意見,幫助企業(yè)提升價值。
我們已將這種“組團式”論文指導模式應用于我們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論文指導中,并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從2004年第一批EMBA學生進入畢業(yè)論文階段開始,我們就采取了這種模式對學生進行指導,導師小組成員和學生小組深入每位EMBA學生所在企業(yè)進行考察調研,教師和學生集體分析、發(fā)掘該企業(yè)發(fā)展和經營管理之中所面臨的關鍵、重大問題,提煉、確定EMBA學員論文選題。在此基礎上,以EMBA學生的選題為主導,層層分解,又構成了一些MBA、普研的論文選題。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導師小組與學生小組定期就論文中的問題進行探討和交流,直至到論文答辯,目前這些學生以其高質量的畢業(yè)論文順利畢業(yè)。
在這種指導模式下,我們建立起了學生、所在企業(yè)、指導教師、學院之間的長期合作、提升各方價值的長效機制。EMBA學生畢業(yè)以后,原有的研究項目繼續(xù)進行,同時還有新的項目進入,我們則通過重新組團展開研究。據不完全統(tǒng)計,僅在2004~2005年的兩年間,我們就EMBA論文選題開展了研究項目20余項,經費達250萬元左右。各類學生獲得了學位并解決了實際問題和理論問題,導師們增加了實踐經歷,發(fā)現了新的問題和新的研究方向,從而形成了學生、導師團隊的“價值組團與提升”。我們的這種論文指導模式還使我們的EMBA教育項目的價值得到提升,并得到社會的認可,我們EM.BA教育項目的口碑效應越發(fā)明顯,每屆的EMBA招生數量都在攀升。另外,2005年8月,由EMBA教育委員會成員組成的專家小組對我校EMBA教育項目進行了評估,專家們對我們的這種“組團式”論文指導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創(chuàng)新性強,是我們EMBA教育的一個鮮明特色。
參考文獻
【1】胡玲琳.學術性學位與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的特性比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4):26—30.
【2】康翠萍.對學位類型界定的一種重新解讀[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5(5):54—56.
【3】馬慶國.管理類研究生學位論文要求與評判參考標準【J].高等教育研究,2004(1):61—64.
【4】邱庚香,龔姚騰,王俊.碩士學位論文評價方法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4(3):30—32。
【5】袁衛(wèi).博士論文要“小題大做”【J】.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2001(2):1.
【6】劉國瑜.論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體現【J].中國高教研究,2005(11):32—33.
【7】翟亞軍,王戰(zhàn)軍.我國專業(yè)學位教育主要問題辨識【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5):27~31.
【8】錢小軍,趙純均.美國EMBA教育概況及其借鑒意義【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2(10):11一14.
【9】李季.我國EMBA教育特點分析【J】.中國教育與經濟論壇,2004(2):6—9.
【10】吳小英.EMBA教育——通往成功之路【J].中國研究生,2005(5):57—59.
【1l】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設置和試辦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的幾點意見【Z].教研辦[1991]2號,1991—03—12.
【12】電子科技大學MBA教育中心.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學位教育項目總結報告【R】,2005—10:24—27.
【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論文的“組團式"指導模式】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模式初探的論文11-20
體育教育資源的開放式教學模式的論文12-04
初中歷史探究感悟式教學模式研究論文11-20
初中物理導學式教學模式探討論文11-20
論文寫作指導精選05-16
初釋數據式審計模式12-09
藥學論文寫作指導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