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古代用人四步驟-《老子》四章譯注解評
論文關(guān)鍵詞:《》譯注解評 古代用人 用人四步驟 用人
論文摘要:近些年,有泛濫成災(zāi)之勢的資源的理論和書籍,在如何用人方面,主要是在權(quán)、術(shù)、利這個層面上打轉(zhuǎn),對于如何營造人才生存的,使人才能夠更好地發(fā)揮作用,觸及不多,因而總讓人覺得好像缺少了、遺漏了什么似的。
本文所介紹的古代用人四步驟,對于現(xiàn)代的中高級管理人員,在用人方面——拓展如何用人的視野,把握用人的方向和重點,減少內(nèi)耗,營造人才生存環(huán)境,等等,或許會有些啟發(fā)和裨益。
原文:
道■(il,
而用之,
或不盈(2)。
淵兮(3),
似萬物之宗(4)。
挫其銳(5),
解其紛(6),
和其光(7),
同其塵(8)。
湛(9)兮!似或存(10)。
吾不知誰之子(11),
象帝之先(12)。
譯文:
用人的思路不清晰,
就去用人的話,
或許不能充分發(fā)揮所用之人的作用。
這(用人)是很深奧的學(xué)問呀!
就好像是萬事萬物的起源,很難說得清楚。
。ㄆ鹩靡粋人,)
首先,修磨去尖銳的棱角,使他不會傷害周圍的人和事物;
其次,要理順他的思路,調(diào)解他與其它事物、其他人的矛盾和糾紛;
再次,將他融入到群體之中,能夠和其他人融洽相處;
最后,讓群體中的其他人以他為榜樣,向他學(xué)習(xí),以提高群體的整體水平。
精湛呀!這種用人方法步驟,好像只是有時、有些地方、有些步驟被運用了。
我不知道它(這種用人的方法步驟)是誰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
好像在三皇五帝之前就有了。
注釋:
1、道■:用人思路不清晰。是狀語從句,省略了其中的主語。道,在這里可作兩種解說,一是做事的思路;二是說、描述、表達的意思。
左為三點水旁,右為“中”,現(xiàn)代中沒有這個字。該字從屬水旁,主體為“中”,原是泛指水里面所有的東西。而人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對于水中的東西,一般很難看到、看清,尤其是水混濁的時候。所以,在這里,該字是混濁不清、模糊、不準確的意思!,很多人認為是空虛、細微的意思,是用來形容道的。
2、或不盈:或許不能充分發(fā)揮所用之人的作用,達不到預(yù)期的狀況,不滿意;,或許、可能,是一種委婉的說法;盈,充盈、盈滿而溢出來,原指容器中裝滿物品的狀態(tài),在這里,與上一章相同,是指人做事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水平高低的顯示狀況。
3、淵:很深的溝壑,人一般無法到達、且看不見底的地方,因而難知其具體狀況。一般形容極難了解的事情,這里形容用人,使用合適的人。
4、宗:祖宗、根源。
5、挫其銳:磨去他的鋒利、尖銳的棱角。挫,同銼,磨掉的意思。銳,鋒利、尖銳的棱角;對人來講,則主要是指生硬、易傷害他人的處事方式。有很多人認為銳是指人的銳氣,指卓越的才能,本人認為,這種理解不太妥當。參見解說。
6、紛:紛亂、糾紛、糾葛、凌亂的狀態(tài)。
7、和其光:光彩,讓人看到的形象。和,攪拌的意思,現(xiàn)代有“和稀泥”之說。
8、同其塵:揚起相同的灰塵。在土路上騎馬、駕車疾馳,會揚起灰塵。揚起相同的灰塵,意思是說步他的后塵,照他走的路走。塵,飛揚起來的灰塵、小土,亦有指污穢的世俗而言,在這里不是這個意思。
9、湛:精湛,高明到了極點,無可比擬、無法說清、無法表達的意思!墩f文》:“湛,沒也!焙芏嗳苏J為,湛是水深而平靜的樣子,形容深奧莫測之狀。
10、似或存:好像有時、有些地方存在、使用了這種方法;這種方法只有一部分被人使用了。意即這種方法還未被普遍了解和運用、未被完整的使用。似,好像、近似;颍浮坝械臅r候、有些地方、有些步驟”。
11、子:代詞,一般用作表示尊敬的稱呼,這里代指“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這種用人的方法,含有生出、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意思。
12、帝:三皇五帝。商周時期,稱國家和天下的統(tǒng)治者為王,而不是帝。故,這里的“帝”應(yīng)該是指三皇五帝。亦有很多人認為,帝是上天的同義詞,代表主宰者。象:好像。先:之前。
概說:
《老子》上一章,是闡述“無為而治”。本章的核心是:為了實現(xiàn)“無為而治”,該如何用人。
無論是領(lǐng)導(dǎo)邦國、郡縣,還是村莊部落、企業(yè)、家族或其它群體,最高領(lǐng)導(dǎo)者都不可能直接面對下面的每一個成員,而需要通過各層各類管理人員才能實施其領(lǐng)導(dǎo)。任用怎樣的人,如何用人,可以說是實施領(lǐng)導(dǎo)的關(guān)鍵。對領(lǐng)導(dǎo)者來說,無論進行何種方式的治理,用人,都是無法回避的問題。
本章,首先說明用人是一件很深奧、不是輕而易舉簡單的事,然后詳細介紹了遠古時代的用人過程和方法,并在贊嘆這種方法高明的同時,感嘆這種方法沒有被普遍使用,最后,說明這種方法的來源。
以往,本章多被認為是從宏觀、整體的角度概括和解釋“道”,描述“道”的特點、功用及起源。然而,這樣的的解說,總讓人覺得很抽象,難以理解、明白。
如果熟悉一個人進入新環(huán)境、或得到提拔后,會
[1]
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將具體的用人之道——用人的步驟和過程——套進來理解本章,就會讓人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會覺得古人所述非常的深刻和精辟。本章譯解,就是從用人這個角度進行的。在理解了用人這個角度譯解的基礎(chǔ)上,再用“用物”及其它要素,來替代 “用人”,會產(chǎn)生許許多多的妙趣和啟發(fā),亦會使人有不少收獲。
解讀:
“道■,而用之,或不盈!边@句話,可從兩個角度去理解:一是用怎樣的人,指預(yù)備用的人,對所要做的事情,要有一個明確的思路;二是怎樣用人,指用人的人,思路要明確。
用人,是要讓所用之人,幫助自己做事,并且要能夠使所做的事情,能夠達成預(yù)期的目的。一個人,如果對自己將要做的事情,沒有一個清晰、明確的思路,做的時候,就難免陷入一種混亂的狀態(tài),很可能會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尤其是從事工作的人,工作思路尤其重要,因為這不僅僅是個人的工作績效問題,而是涉及到所管理的范圍、群體的工作績效。如果自己的思路都不清楚,那么,他人就更無法了解其思路和要求了,下屬之所做,就會帶有很大的盲目性。這也就是所謂“大將無能,累死三軍”的緣故?梢哉f,工作思路明確,是從事管理工作最基本的素質(zhì)和要求。
怎樣用人,指用人的思路要明確,也就是說,要明確怎樣發(fā)揮所用之人的作用。如果不清楚怎樣才能把人用好,而去用人,使用的結(jié)果,可能就不會很圓滿。起用一個人后,對群體會有什么樣的影響?該人會遇到什么問題和困難?如何消除可能出現(xiàn)的消極影響?這些都是用人者需要考慮的。
結(jié)合本章后續(xù)文字的意思,鄙人認為,從第二個角度去理解,更為妥當。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本章的核心,是用人者應(yīng)該做的事,是讓所用之人,融入群體、系統(tǒng),長期穩(wěn)定地發(fā)揮作用的過程、的四大步驟,或者說是上級對下級(含下級管理人員)在不同的時期,重點需要做的事情。
“挫其銳”,是很值得玩味的幾個字。普遍都認為這是主張人不要有鋒芒銳氣,這也導(dǎo)致人們普遍認為《老子》的思想是消極、保守的。真的是這樣的嗎?
要真正準確理解這幾個字的意思,首先,要清楚“挫”是什么意思?何為“銳”?“銳”又有何利弊?
先說“挫”。挫,通“銼”,原是指用手拿著銼刀、油石之類的工具,修磨加工精密的零件、工具、刀具使其變矮的動作。這是一種加工量較小的精加工,在近代的工廠,銼一直是鉗工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之一,銼六方,也是鉗工最常見的技能實際操作考試課題。
加工規(guī)模化大生產(chǎn)普及化之前的手工、單件加工時代,銼,是許多行業(yè)的人都具備的、修磨自己所用工具、制作精密零件的必須具備的技能,也是技術(shù)含量很高、也很普及的技能。在現(xiàn)代,銼多用于主體已經(jīng)加工完的零件的倒角、去毛刺,其作用和技術(shù)含量,普遍來講已大大降低,但在特異專用工具和樣品等單件制作中,銼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操作技能。
銼,看似簡單,實則是非常需要細心、耐心的修磨動作,并且需要比較豐富的綜合知識,必須非常明確零件的要求,了解零件的現(xiàn)狀與要求的細微差異,并消除這種差異。在進行這種作業(yè)的時候,稍不注意,就可能導(dǎo)致所做的零件報廢,工具刀具不好使用,使得自己前功盡棄,得從頭再來。
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要進行的磨菜刀,可以說,是最簡單的“銼”,因為它只要求達到鋒利的狀態(tài),基本上沒有多少形狀和尺寸要求。
銼與磨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前者是手持加工工具去加工已固定好的零件、刀具,移動工具一點一點地去加工零件、刀具上需要加工的部位,每個動作加工的范圍較小、較集中、較深;后者通常是手持需加工件,在固定的工具上移動零件進行加工,每個動作加工的范圍和面積較大、較分散、較淺。
銳,是尖、鋒利的意思,多指棱邊,原是針對金屬制品而言的。幾何學(xué)中,稱小于90°的角,稱為銳角。
銳的物品,一般是說脆、硬材質(zhì)的物品,可塑性差。軟、韌材質(zhì)的物品,是否“銳”,沒有多大意義。人們一般使用說脆、硬材質(zhì)物品的尖、尖棱進行切割類的加工,而其尖角、尖棱也很容易傷損的其它物品,自身也很容易被崩掉、折斷、磨損變鈍。物品的棱角越尖銳、鋒利,越容易弄傷別的物品,其棱角也越容易崩掉、折斷、磨損。這也是現(xiàn)代機械加工中,使用的刀具,刃口不是越尖越好的緣故。
對于“銳”是功能部位的物品如刀具工具等來說,刃口角度越小,即越“銳”,切入需加工的零件時越輕松,同時,刀具的壽命也越短,越容易出現(xiàn)崩口、折斷、磨損變鈍等情況。崩口、折斷的刀具,一般只有報廢拋棄。而磨損變鈍了的,則需要修磨,這時的“挫”則是要恢復(fù)它的“銳”。
所以,不是越銳越好,不同的情況下,對“銳”的要求是不同的。要根據(jù)其使用、使用的方法方式、受力特點和角度、所切割加工的物品的材質(zhì)特性等等,選用合理的角度,保持適當?shù)摹颁J”,并且要妥當保護和小心取放。刀具之“銳”,既有利,也有弊;即能提高效率,也易造成傷損!澳サ逗薏焕,刀
[2]
利傷手指!鄙圆蛔⒁猓蜁艿綋p傷。對于“銳”不是功能部位的物品來說,“挫其銳”,就是要磨去棱角,即倒角(加工中的術(shù)語)的意思。倒角的目的,一則是要使“銳”不會在我們不經(jīng)意的時候,弄傷其它物品,雖然不是要使其失去銳態(tài),但客觀效果有使尖銳之處變鈍的作用;二則是有一定的導(dǎo)向、扶正作用,易于操作。在制造業(yè)中,機電產(chǎn)品裝配時,軸、銷類零件與孔類零件的緊配合(過渡配合和過盈配合),都要倒角,就是要使操作時稍有傾斜,倒角處會有較好的自動導(dǎo)向扶正作用,不易造成孔內(nèi)壁或軸銷外表面擦傷,可以大大降低裝配的難度,提高效率。
于人來講,“銳”,有銳氣、鋒芒的意思,更主要的是喻指人可能給別人造成傷害特點和處事方式。古人有言“傷人一言,利于刀割”,可以說非常形象地說明了人之“銳”的負面作用。
銳氣,不是任性無知、漫無目的、隨意傷害他人的稚氣和行為。而是針對性很強的、擺脫束縛的進取精神,是要達成特定的目的和效果的意志的表現(xiàn)。氣本身的可塑性很強的,對“銳”可以起到一定的保護和緩沖作用。
“銳”,對于單個個體來說,有積極有效的一面;但于團隊內(nèi)部而言,則不易發(fā)揮團隊的作用。人在一起,難免會有磕磕碰碰,但不能一磕磕碰碰就使旁人或自己受傷,就會傷人。所以,群體或組織內(nèi)部的人,“銳”的朝向很重要,不能將鋒芒指向內(nèi)部成員。
一個人人都“銳”——鋒芒相向——的群體和組織,是很難持久,很難讓人有安全感的,也是不可能有高效率的。因為稍微不慎,就可能會有人受到傷害,出現(xiàn)是非。在這樣的組織中,人是很累的,人人都需要將大量的時間、心思、精力花在保護自己避免受到傷害上,用在了解別人、提防別人、和別人相處上,而無法將精力用在群體需要做的事上!@是巨大的內(nèi)耗。
因此,我們不能將“挫其銳”簡單解為消除人的銳氣。挫其銳,有使人變圓滑的意思,但畢竟不是簡簡單單的折其銳,使人老氣橫秋,精于世故,失去銳氣。
有銳氣之人,尤其是年輕氣盛之人,經(jīng)驗通常不足,對人性的了解不多,一方面,看問題會過于片面,處事常常過于僵硬、生硬,很容易在無意中、不經(jīng)意的時候,傷及他人而不自知,因此,處事要圓滑一些,不使內(nèi)部產(chǎn)生隔閡和矛盾,使自己能夠獲得他人的支持和配合;即,要將新人“修磨”成不會給群體內(nèi)部造成傷害,同時又要能滿足群體需要、彌補群體中的不足。另一方面,當遇到挫折時,當事情進展不順時,容易喪失信心,失去銳氣,這種時候,就需要幫他找回信心,恢復(fù)銳氣。
故,“挫其銳”,有上述兩種截然不同的意思的,因時、境等因素不同而異。它是確定了預(yù)備使用的具體人員之后,使用之前需要做的、非常具有針對性的基礎(chǔ)工作,它需要具體人員的特點,針對性地進行,不能簡單地照搬以往經(jīng)驗。
“解其紛”,是理順他(“其”)與群體中的其它人和事物的關(guān)系,或幫助他理順思路。這是用人過程中需要做的事情。
紛,在這里也可以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和周圍的人發(fā)生糾紛;二是指思路混亂。
一方面,一個人初入局之人,進入新,會有新鮮感即陌生感,所見所聞,多為零碎片段,會有一個思緒和信息混亂的階段,對全局的情況的了解需要一個過程。
走上新崗位的人,往往也習(xí)慣于站在原來的位置和角度看待事物,考慮問題。由于職責(zé)和看事物的角度不一樣了,在還沒有適應(yīng)角色變化的時候,往往會覺得一切都顯得那樣的紛亂、零碎,沒有頭緒,不知道從哪里、怎樣著手自己的新工作。
在這種時候,用他們的人,應(yīng)該幫助他們理順思緒、思路,全面熟悉了解情況,幫助他們盡快進入角色,發(fā)揮作用。
另一方面,每個新人的加入或舊人地位的變化,都會改變?nèi)后w內(nèi)部原來的格局,會使群體內(nèi)部成員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發(fā)生改變,其他人是否愿意接納他?是否愿意與之相處、合作?新人的加入和舊人的提拔,對個人有何影響?是否有人和他發(fā)生了糾紛,給他制造麻煩和障礙,不服從、不合作。這種時候和境況下,尤其是同級人員、其它部門人員的不合作,通常也是需要用人者(上級)出面調(diào)停,幫助理順工作關(guān)系的。特別是當新人顯示了某方面杰出的才華,使一些“老資格”覺得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可能受到威脅的時候。
“和其光”,同化他的光彩(外在表現(xiàn)),使他融入群體,成為群體中的一部分,不將他孤立起來,不讓他看起來別扭、與群體格格不入。這是所用的人取得成績之后要做的。
和,作為動詞,有攪和、摻和、攪拌、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的意思。
光,光線、光彩,是我們可看見的原因。沒有光的黑暗狀態(tài)中,物品不反射光線,我們就看不見物品,有光才能看見。自然的光,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大家都看得見。故這里所說的光,是有其特殊的意義的,是指引起別人注意、別人能夠看到的優(yōu)點、長處和成績之類。由于“其”的出現(xiàn)或存在,使我們看到、認識到的東西。
怎樣才能做到?不要讓其個人的成績、突出表現(xiàn),僅僅當作是個人的,而要看成是群體
[3]
的,是群體的榮耀,讓他與群體的其它成員成為一體。也就是說,不要去強調(diào)個人的差異,不要將人們的注意力引到內(nèi)部成員的個體差異上,眼界要放曠遠一些,去關(guān)注自己的群體與別的群體的差異,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就是要形成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要有團隊榮譽感,讓大家都因其而感到自豪,保護之,愛惜之,給與特殊的待遇和照顧,而不是打擊之。注意:在團隊和群體中,要強調(diào)的,不是“缺了哪一個就不行”,這會給人一種負面的暗示,使團隊內(nèi)部貌合神離;而是“有了哪一個就行”,這會使人注意團隊、群體技能的完整性,使團隊內(nèi)部趨于同心同德!@在表面上看,這兩句話沒有多大區(qū)別,但在本質(zhì)和導(dǎo)向上,卻是完全不同的。
“同其塵”,是要其他人步他的后塵,以他為榜樣,向他學(xué)習(xí),將他提升到師的地位。使團隊、群體的整體實力獲得提升。這是人才已經(jīng)融入團隊、群體之后要做的。
一般說來,人才的引進和提拔,需要重視人才的作用,給與相應(yīng)的、相對較好的待遇,這體現(xiàn)出對該人是否重視,否則,人才不會留下來。然而,這樣做,又很容易引起原來的成員嫉妒和不滿。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除了“和其光”外,還要引導(dǎo)和鼓勵其他人也提升自己,達到“其”能,有望得到“其”相應(yīng)的待遇,這是避免人才被孤立、消除他人對人才的敵意、給人才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存軟的重要舉措。
評說:
近些年,有泛濫成災(zāi)之勢的資源的理論和書籍,在如何用人方面,主要是在權(quán)、術(shù)、利這個層面上打轉(zhuǎn),對于如何營造人才生存的環(huán)境,使人才能夠更好地發(fā)揮作用,觸及不多,因而總讓人覺得好像缺少了、遺漏了什么似的。
了解了本章所介紹的古代的用人方略——四步驟,我們似乎能夠覺察到,現(xiàn)代很多地方用人,普遍缺少了一些什么?梢哉f,這種方略,對于現(xiàn)代的中高級管理人員,在用人方面——拓展如何用人的視野,把握用人的方向和重點,營造人才生存環(huán)境,減少內(nèi)耗,建立一種長期、有效的用人觀念,避免出現(xiàn)“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現(xiàn)象,等等,是頗有啟發(fā)和裨益的。
這種從遠古流傳下來的、產(chǎn)生于三皇五帝之前的用人方略,對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少也是千年以前的古人所傳,是無法考究其起始年代的。老子對這種方略,也是極其敬佩。而在老子生活的時代,理解并應(yīng)用了這種用人方略的情況也并不多,僅僅是“似或存”。
如果能夠真正準確解本章的思想,你或許也會發(fā)出和老子一樣的感嘆:“湛兮,似或存!辈闹蝎@得一些有益的啟示。
附:本人暫無工作單位,正在尋找。意向主要是企業(yè)中的中高層管理工作或項目管理工作。有意者聯(lián)系。(本人1985年大本畢業(yè),24年來,在多個制造型企業(yè)工作了20年。)
另外,在工作單位確定下來之前,本人有意尋找譯注解評《老子》部分章文的合作者,希望合作者是有較強的實力、時間值錢的人。
[4]
【古代用人四步驟-《老子》四章譯注解評】相關(guān)文章:
老子的“德”與無為-從郭店《老子》到今本《老子》(三)01-15
老子的“道”與混沌-從郭店《老子》到今本《老子》(二)03-21
非有復(fù)譯不可03-12
郭店《老子》與今本《老子》比較研究(二)03-06
醫(yī)學(xué)論文寫作四大步驟11-24
關(guān)于《老子》德治思想略論03-05
編寫提綱的步驟03-02
源語中的“異”與譯語中的“達”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