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中橄欖意象的文化內(nèi)涵
橄欖在宋代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食物,文人更賦予了它交際的內(nèi)涵,成為友人間饋贈禮物的新選擇,以下是一篇探究宋詩中橄欖意象的文化內(nèi)涵的論文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橄欖在我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有許多別稱,如:橄欖子、忠果、青果、青橄欖等。其最早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是左思的《吳都賦》:“龍眼橄欖,棎榴御霜”,《文選》注曰:“橄欖,生山中,實如雞子,正青,甘美,味成時食之益善。始興以南皆有之,南海常獻之”.至唐白居易在《送客春游嶺南二十韻》中有“面苦桄榔裛,漿酸橄欖新”的句子,“橄欖”始為詩歌意象,至有宋一朝,“橄欖”頻繁出現(xiàn)在詩歌中成為一種內(nèi)涵極為豐富的詩歌意象,并具有獨特的現(xiàn)實用途與文化內(nèi)涵。
一橄欖在宋代的現(xiàn)實用途。橄欖在宋代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食物,文人更賦予了它交際的內(nèi)涵,成為友人間饋贈禮物的新選擇。贈物謝答是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發(fā)生的行為,古代詩人將這一活動寫入詩歌中,優(yōu)美呈現(xiàn)了贈物場景,而所贈之物不僅僅成為一種意象,更含蓄表達了詩人豐富情感,許多不拘一格的禮物更是詩人獨特生活的體現(xiàn)。古代文人間贈送禮物主要有詩畫、筆墨、花草等物,宋詩中出現(xiàn)了大量以食物相贈的記載,這些食物有水果、蜂蜜、糕點等,這種贈禮世俗化的傾向,打破了以往文人清高的固有形象,使贈禮行為更加生活化。橄欖在這一時期也成為文人間相贈的重要禮物。黃庭堅《謝王子予送橄欖》:方懷味諫軒中果,忽見金盤橄欖來。想共余甘有瓜葛,苦中真味晚方回。
中國是“禮儀之邦”,收到禮物做出答謝是基本禮儀要求,中國的文人們熱衷的做法是寫詩文回贈,這首詩即是黃庭堅在收到友人所贈橄欖時所作的答謝詩。詩人將贈物情景描繪的十分細致,橄欖是金盤所盛,青黃相稱,十分雅致,黃庭堅對橄欖這種入口初苦,甘味恒久的水果十分喜愛,其《謝陳正字送荔枝三首》其三云:“橄欖灣南遠歸客,煩將嘉果送蓬門。紅衣襞積蠻煙潤,白曬丁香之子孫”,這首詩中黃庭堅稱贊橄欖為“嘉果”,將其作為回謝禮送給友人,足見他對橄欖的喜愛。
又如袁說友《橄欖來自嘉州》云:筠籠相逐到天涯,喜見森森色正佳。尚想紅鹽落青子,未夸黃蜜掛蒼崖。眼中鄉(xiāng)味催歸夢,足下跫音慰遠懷。稍待酒殘回齒頰,余甘猶足助談諧。對于友人從嘉州(今樂山)送來的橄欖,袁說友十分喜愛,“喜見森森色正佳”,一個“喜”字毫不吝嗇地表達出了內(nèi)心的欣喜,而詩中化用了蘇軾《橄欖》中的詩句,“紛紛青子落紅鹽,正味森森苦且嚴。待得微甘回齒頰,已輸崖蜜十分甜”,葉茵也有相似詩句:“落盡紅鹽子更青,余甘風韻未為珍。從來獨有茶知已,勘破生生一點仁”,這幾首共同描述了橄欖的另一種食用方法,即鹽藏,用紅鹽腌制,可以極大改善橄欖的苦澀口感。
趙蕃《倪秀才惠橄欖二首》其一:故憐枉作近南官,南果何曾上客盤。橄欖忽來蕉作裹,欣然卻作近鄉(xiāng)看。詩人收到友人所送橄欖,十分欣喜,竟可以忘卻身在邊遠之地的苦悶與思鄉(xiāng)之苦,頗有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灑脫,這就是橄欖的神奇之處。橄欖雖小,卻以其神奇魅力俘獲了無數(shù)文人的芳心,宋代不少文人選擇將橄欖作為禮物饋贈友人,看中的不僅僅是其食用價值,更重要的是橄欖所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二橄欖意象的文化內(nèi)涵。
(一)南夷之地的代表
中國古代文人大都夢想能進仕于朝廷,對于宋代文人來說,參加科舉,似乎是唯一的道路,文人們迫于無奈,投全部心力于科舉,即使高中,就任之地也未必繁華似錦,貶謫更是司空見慣之事。就任于苦寒邊遠之地,心靈無所依靠,身在異鄉(xiāng),所望盡是凄風苦雨、奇蟲怪草,憂愁、苦悶、哀怨成為貶謫詩人詩歌中的常見基調(diào)。歷代貶謫詩歌中詩人所選用的意象主要有:猿聲、落花、叢嶺、湘妃竹、荔枝等,而這些意象也成為苦寒之地的象征,世人提及,多感發(fā)竦,而宋代詩歌中“橄欖”成為新的貶謫意象與南夷之地象征。劉克莊《海口三首》其二:島煙常至晏方開,沙際參差辨遠桅。風挾寒聲從樹起,潮分末勢過橋來。吏人不禁山排闥,客子思傾海入杯。歸憶斯游非冷淡,如嘗橄欖味初回。
劉克莊仕途經(jīng)歷頗為坎坷,屢遭貶黜,嘉熙三年(1239年),任廣東提舉常平,四年八月(1240年),任廣東轉(zhuǎn)運使,海南島在南宋時稱“瓊州”,隸屬廣南西路靜江府,劉克莊的這首詩就作于此時期。“寒苦”是此詩的總體基調(diào),游子的思鄉(xiāng)情濃濃流露于詩句間,尾聯(lián)詩人啟用“橄欖”這一意象,將這種苦澀的心理表達了出來,詩人將此喻為“如嘗橄欖味初回”,十分貼切,橄欖初入口,苦澀難咽,正是此種感覺。
又如朱繼芳《調(diào)宜州冷官不赴》曰:瘴海南邊路淺深,客愁不待嶺猿吟。無人喚得涪翁起,分我桄榔橄欖陰。“宜州”位于廣西,也是極邊遠窮苦之地,詩人將調(diào)任偏遠之地極不重要的小吏,寫詩表達對任地的擔憂以及拒絕之果斷,這首詩用“瘴海”、“嶺猿”、“桄榔”、“橄欖”來描述宜州的環(huán)境,森氣逼人,瘴癘難擋,讀來能理解詩人這種“不赴”在情理之中。
歷代詩人喜用荔枝來作為南方偏遠之地的象征,橄欖在宋代成為其中新的一員,相比荔枝,橄欖更貼近詩人的心靈,橄欖入口苦澀,能夠直觸身處偏隅詩人的心靈,其后續(xù)綿遠的清香更能安撫詩人孤寂的內(nèi)心。
(二)亦苦亦甜---人生的.詮釋
橄欖初食味酸、澀、苦,世人一般難以接受,正如王之望《食橄欖有感》中云:“余初食橄欖,眉蹙口欲吐”,而回味卻甘,是少有能集兩種截然不同味道于一體的食物,如同茶,因此橄欖與茶成為絕配。陸游是一位極喜愛橄欖茶的詩人,其在《午坐戲詠》中言:“貯藥葫蘆二寸黃,煎茶橄欖一甌香。午窗坐穩(wěn)摩癡腹,始覺龜堂白日長”;《夏初湖村雜題》其三中又云:寒泉自換菖蒲水,活火閑煎橄欖茶。自是閑人足閑趣,本無心學野僧家“,將橄欖與茶同煎,成為文人午后享受愜意時光的最佳方式。
橄欖不僅與茶相配,與酒也是最佳搭檔。橄欖因其具有獨特的解酒效果而成為文人們的寵兒,無論失意還是顯達,文人無不喜歡暢飲來表達情緒,在酒觴旁置一盤橄欖果,邊飲邊食,其獨特的味道,與人生不免暗暗相合,在酒精的作用下,思緒紛飛,人生萬千故事不過是被一盤橄欖果所含。宋代的詩人,尤其是南宋時期,國家偏安一隅,文恬武嬉,有志卻無用武之地,紛紛以橄欖來摹寫自身處境,亦苦亦甜,味道恒久。陳與義《鄧州西軒書事十首》其四云:莫嫌啖蔗佳境遠,橄欖甜苦亦相并。都將壯節(jié)供辛苦,準擬殘年看太平。”啖蔗“先苦后甜,”橄欖“甜苦并存,人生就是如同這兩種食物,不會一直甜,亦不會永遠苦,于苦面前,則須堅韌面對,不必埋怨光明來得如此遲緩,國事亦如此,太平盛世不久就會來到,這是啖蔗與橄欖給予詩人的信念。
黎廷瑞《花時留郡歸已初夏事六首》其一云:黃塵兩鬢欲蒼華,歲歲東風不在家。不學郭駝歸種樹,卻隨劉跛去看花。浮名未值蒲萄酒,晚味思參橄欖茶?~緲風煙新綠起,村南村北已桑麻。詩人驀然回首,兩鬢斑白,卻能參透人生的真諦,功名虛假,卻獨思一杯橄欖茶,世間萬物都不敵它,清香悠遠,豈是塵土般功名可比,對人生參悟如此,實為難得,而橄欖的清香足以驅(qū)逐世事污塵的玷染。
橄欖的苦,不濃烈,消去得也快,其苦更主要是為了襯托回味之甘,雖其不如荔枝那般甘之如飴,但這種甜稍瞬即逝,而橄欖回味悠遠,誠如黃庭堅在《次韻子由績溪病起被召寄王定國》中所言:”端如嘗橄欖,苦過味方永“,先苦后甜是中國人接受并喜愛的人生模式,橄欖因其這種獨特的味道,成為詩人們自我慰藉、獲取人生希望的寄托之物,這種寄托更包含積極向上的內(nèi)蘊于其中,這也是橄欖這一意象的與眾不同之處。
(三)忠臣之言
橄欖果實青綠,入口苦,宋代詩人由此出發(fā),將其賦予了”忠貞“的含義,”忠言逆耳“,卻促人深省,橄欖苦口,卻益處頗多,這也是橄欖得名”忠果“的緣由。王禹偁《橄欖》詩云:江東多果實,橄欖稱珍奇。北人將就酒,食之先顰眉。皮核苦且澀,歷口復(fù)棄遺。良久有回味,始覺甘如飴。我今何所喻,喻彼忠臣詞。直道逆君耳,斥逐投天涯。世亂思其言,噬臍焉能追。寄語采詩者,無輕橄欖詩。
詩歌先摹寫北人食橄欖的感覺,從苦澀到甘飴,筆鋒一轉(zhuǎn)引出所表達中心,即以橄欖寫忠言,詩人寫橄欖,實為表達內(nèi)心貶謫之苦悶,自己如同橄欖一般,因不順君心,投擲天涯,自己拳拳之心為何君主不能體會,”寄語采詩者,無輕橄欖詩“,是為自己的吶喊,希望世人不要輕視這首詩,更不要輕視如同橄欖一般的忠臣。王禹偁的這首詩也成為橄欖得名”忠果“的最早見證。
又如趙蕃《簡俞尉》:世人往往嗜甘言,正味多嫌橄欖嚴。寄我要須并海物,花豬頓頓飯難厭。這首詩同樣也將橄欖比作忠言之果,世人都喜歡甘言,雖其順耳,卻真正有益的又有幾句,而如橄欖般的忠言,世人卻不樂于接受,何其悲哉?橄欖這種忠貞的代表,在宋詞中也有所體現(xiàn),劉克莊《念奴嬌·壽方德潤》中有”須信諂語尤甘,忠言最苦,橄欖何如蜜“之句,后世提及橄欖,大都將其與忠臣、忠言相聯(lián)系。橄欖,在古人筆下獲得極大好評,詩人紛紛稱贊這一不尋常之物,足以見古人對其喜愛之深。橄欖果實可食用,果核可用做欖雕,雅致精微,是文玩中的極品,橄欖,足夠稱得上珍奇的評價。
參考文獻:
[1][梁]蕭統(tǒng).昭明文選:卷五[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68.
[2]黃庭堅.黃庭堅全集[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278.
[3]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第48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29928.
【宋詩中橄欖意象的文化內(nèi)涵】相關(guān)文章:
雕塑景觀文化內(nèi)涵10-19
解析企業(yè)文化的內(nèi)涵07-05
弗萊的文化理論內(nèi)涵10-28
《左傳》璧文化內(nèi)涵闡釋10-24
淺談孝道文化溯源內(nèi)涵11-01
企業(yè)文化的具體內(nèi)涵11-16
淺談師愛中的文化內(nèi)涵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