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高等教育教學質量評價
畢業(yè)論文
淺析高等教育教學質量評價
陳鳳云 尤立明 玄承錦
摘要:本文主要對教學質量評價的目的、體系的建立、評價的原則及教學評價的操作進行全面的分析,其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保證了教學評價的規(guī)范性及可操作性,激勵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全面提升高等學校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等教育;教學質量評價;評價體系;評價原則
教學質量評價已成為當前科學管理學校,全面提高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根據教育方針,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要求,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結合學校教育實際,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對教師的工作質量進行評價,運用教學評價的導向、激勵、改進、鑒定等功能,引導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刻苦鉆研業(yè)務,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已勢在必行。
1、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目的
1、幫助任課教師正確認識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以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不斷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為進1步提高授課質量提供比較準確的信息。
2、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旨在為教師教學津貼分配、評優(yōu)、職稱聘任等提供客觀依據,能夠更好地實現優(yōu)勞優(yōu)酬,進1步利用經濟和行政手段激勵和督促教師加大教學投入,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3、為各教學單位、教學管理部門制定有關政策、規(guī)定和措施提供客觀依據。
2、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建立
教學活動包括教與學兩個側面,是1個多層面,受多因素影響和制約的復雜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只有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才能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正效應,使教師通過評價能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做出肯定性的判斷,從而不斷地通過“診斷--治療--鞏固”的循環(huán)往復,使教學水平不斷躍上新的臺階。為此,我們認為在選擇評價指標構建評價體系時,首先必須明確以下幾點:
1、教學質量的內涵
按信息論的觀點,教學過程是教師按照1定的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信息,通過教學媒體把信息傳遞給教學對象的活動。所以,教學質量不僅只是學生成績的高低,還包括教師對大綱的理解,對教材的把握,對教學內容的精選組織,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對教學手段(如實驗、電教儀器等)的運用及與學生信息情感交流渠道的溝通等方面,它不僅受教師的素質、工作態(tài)度、情感的影響,還取決于教學對象、教學環(huán)境、教學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制約。要客觀地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不僅要評價最后的結果,還要評價整個教學過程以及教師自身的素質與能力。
2、 決定教學質量主要因素
雖然教學的質量受多種因素的制約,特別是學生的原有知識水平,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等。所以,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按系統(tǒng)論的原理,應著重評價教師的教,即重視過程評價和教師的自我評價,使教學質量評價成為每個教師全面了解自己,自覺地改進和完善自己,努力爭取達到規(guī)定目標的武器,使評價不僅成為目標,同時也成為不斷前進的動力,促使教師形成自我發(fā)展的機制。
3、 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區(qū)別于其他指標
教學雖然是教師工作的核心內容,但不是全部,教學質量的高低并不能反映所有教師的全貌。教師的學歷水平、學科專業(yè)知識、師德教風 、工作態(tài)度這些因素雖也對教學質量起著制約作用,但是隱性的,即它的影響隱含于其它因素之中,通過其它因素體現出來,且難以做出客觀的量化評價,所以,教學質量的評價指標要與教師工作(整體)評價指標有所區(qū)別,不宜作為獨立的評價指標。
3、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原則
1、 以課程評價為基礎的原則
課程是教師勞動成果的基本載體,課程評價能合理反映教師每門課程的授課水平與質量,使教學質量評價工作更加規(guī)范、細致,為真正實現優(yōu)勞優(yōu)酬的分配原則提供科學的依據。
2、以學生評價為主的原則
學生是教育資源的消費者,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對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的總體質量具有最直接、最全面的體驗,在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中最有發(fā)言權。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必須堅持以學生評價為主,學生、學院評價小組、學院督導組3方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3、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按照評價標準,實行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以提高評價結果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4、 堅持客觀、公正、公平的原則,嚴格操作程序,嚴肅評價紀律,確保評價結果的可靠性。
5、 科學性、導向性、可測量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標準即要科學嚴謹、導向明確,又要簡便可行、便于操作。
4 教學質量評價的操作
1、 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由于評價指標中既有“顯性”易測定量化的,也有“隱性”模糊的,如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不是僅僅用論文的篇數或是否進行教科研究,就能做出定量判斷的。也有的評價指標“ 變動”性較大,往往與教學環(huán)境、教學對象等因素有關,如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難點的確定等等。如果機械地加以量化,進行定量評價,可能會導致評價結果與實際效果相反。所以,在制定評價標準時,應根據具體指標的性質,確定評價辦法,實踐證明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較為合理。
2、 隨機評價與定期評價相結合。
1堂課的水平并不能完全代表1個教師的真實的水平,但在許多情況下,人們還是不自覺地以1堂課去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如優(yōu)質課的評選,教壇新秀的評比等等,嚴重影響了評價結果的客觀性。 所以對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師工作的評價,對于各項指標的考核,學院領導和督導組應該采用隨機評價與定期評價相結合的方法,使評價結果與實際更加相符。
3、 公開性與公平性相結合。
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操作方法、評價的目的意義等都應向教師公開,以促使教師間的公平競爭。為了保證評價指標的公平性,評價結果的客觀性,評價還應該以同學科教師間的互評為主。適當參考學院領導的意見。要力戒目前存在的“外行人”評“內行人”。
總之,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是1項復雜
[1]
【淺析高等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相關文章:
淺析科學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應用評價09-12
淺析學分制與高等教育質量05-23
基于高校教學質量的教材使用淺析09-05
淺析關于數控教學質量方法的探討10-07
淺析面向能力培養(yǎng)的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探討07-24
有關成人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策略的論文07-08
淺析高等教育質量分析與對策探討的論文09-14
成人高等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初探論文10-02
淺析情理入法的綜合評價08-08
淺析如何提高電工電子課程教學質量論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