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四川省少妇一级毛片,老老熟妇xxxxhd,人妻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試析鄭玄易學(xué)天道觀

時間:2024-09-06 07:32:19 文學(xué)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試析鄭玄易學(xué)天道觀

提要:該文全面論述了鄭玄易學(xué)天道觀。全文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區(qū)分《緯》和鄭玄的本體論,指出鄭氏用以無為本、氣(太初)自生為出發(fā)點來解決宇宙起源。并認(rèn)為,鄭氏所理解的宇宙演化既是氣化形變的過程;同時又是以陰陽兩個路數(shù)演變的過程,象數(shù)同源一體!吨芤住啡嫛變、行蓍及之相應(yīng)皆本之宇演化。第二部分鄭氏以《系辭》為據(jù),改造了《易緯》的易之四義,提出易簡、交易。不易三義說,易之三義反映的是三個法則。第三部分,運用了天文歷法知識解釋了鄭氏的陰陽變化和萬物興衰的觀點。認(rèn)為鄭氏與同的思想家一樣,把日月變化、天體運行視為陰陽形成、四時更替和萬物興衰的根據(jù)。
  關(guān)鍵詞:鄭玄:易學(xué);易緯;天道
  鄭玄是個大經(jīng)學(xué)家。他窮盡畢生精力,理解和詮釋兩漢確立經(jīng)學(xué)及與經(jīng)學(xué)相關(guān)的諸子之學(xué),其旨“念述先圣之玄意、思整百家之不齊”。即在融通和整合當(dāng)時經(jīng)學(xué)成果的基礎(chǔ)上,編寫囊括百家之長、凸顯諸經(jīng)本義的系列經(jīng)學(xué)著作。故鄭玄與同時代的思想家不同,不注重概念內(nèi)涵的界定和運用概念進邏輯推理,不刻意追求建構(gòu)思想體系。當(dāng)然這并不是說他沒有思想,恰恰相反,透過他那些具體的、細微的關(guān)于經(jīng)學(xué)和諸子之學(xué)的注釋,可以發(fā)現(xiàn)其深圳刻而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其中天道觀是他的一個重要思想,它主要表現(xiàn)在《易緯.乾鑿度》和《周易》的注釋中,它包括三方面:本無論及其象數(shù)形成、天道法則與易之三義、陰陽觀與物之興衰。
          一、本無論及其象數(shù)形成
  關(guān)于宇宙起源的問題,是一個古老而玄奧的問題,成為歷代思想家絞盡腦汁思索、并試圖作出合理解釋的一個焦點。在先秦,從老子的“有住于無”的命題的提出,到屈原發(fā)人深省的“天問”、《易傳》太極生八卦的設(shè)想以及莊子“有始、有未始”之辨等,都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嘗試性的探索。然而,對這個古老不解之謎,皆未找到令人滿意的答案。到了漢代,《淮南子》繼承了道家的“有始、未始”的傳統(tǒng)(《俶真訓(xùn)》),并在此基礎(chǔ)上把元氣納入宇宙生成的體系之中,力圖用元氣揭開這個謎底。它指出:“道始于虛霸,虛* 生宇宙,宇宙生氣。氣有涯垠,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保ā短煳挠(xùn)》)《易緯.乾鑿度》將《易傳》太極生八卦解釋為宇宙始于太極、太極生大地和四時及八種自然物質(zhì)的過程。如它說:“易始于太極,太極分而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秋冬夏之節(jié),故生四時。四時各有陰陽剛?cè)嶂郑噬素!痹谶@里《乾鑿度》的作者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太極是無形的,天地是有形的,“夫有形生于無形,乾坤安從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它提出了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個范疇加以說明:“有大易、太初、太始、太素也。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zhì)之始也。氣形質(zhì)具而未離,放日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混成而未相離,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日易也!薄兑拙暋窞榱俗詧A其說,更為詳盡地描述了宇宙起源和過程。值得注意的是,它與《淮南于》等不同,以老莊和《淮南子》為代表的道家談?wù)撚钪,是為了建?gòu)一個貫通天人的思想體系!兑拙暋诽接懹钪嫔裳莼,而是立足于易學(xué),解決象數(shù)形成內(nèi)在根據(jù),建立一個易學(xué)體系。如它指出:“易,無形埒也。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九。九者,氣變之究也,乃復(fù)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清輕上為天,濁重下為地。物有始有壯有突,故三畫而成乾,乾坤相并具生。物有陰陽,因而重之,故六畫而成卦!编嵭茄刂兑拙暋返乃悸愤M行了解說和闡發(fā)的。他認(rèn)為大地萬物是有形的,有形的天地萬物起源于無形:
  天地本無形而得有形,則有形生于無形矣。故《系辭》曰“形而上者謂之道!狈蚯ふ,法天地之象質(zhì),然則有天地則有乾坤矣。
  鄭玄進一步深化了《易緯》提出的問題:“立乾坤以天地之道,則是天地先乾坤生也。天有象可見,地有形可處,若先乾坤則是乃天地生乾坤;蛟朴行紊跓o形,則為反矣,如是則乾坤安從生焉!贝耸钦f,天地是有形可見的,乾坤是無形的即形而上的,按照無生于有的說法,應(yīng)該是乾坤生天地。而這里言天地在先,乾坤在后,圣人效法了大地立乾坤,用乾坤表達大地之道。是否矛盾?此為問題之一,問題之二是一個傳統(tǒng)的問題,即天地怎么從無到有?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鄭氏對《易緯》提出的概念和宇宙演化的過程作了說明。
  在鄭玄看來,“太易”是最高的范疇!肚彾取贩Q“未見氣”,鄭氏注目: “以其寂然無物,故名之為太易”,“太易之時漠然無氣可見者”。他有時把“易”和“太易”這兩個概念等同,認(rèn)為《系辭》中的“易”即是“太易”。他在注《乾鑿度》“易無形畔”時說:“此明太易無形之時,虛豁寂寞,不可以視聽尋,《系辭》日‘易無體’,此之謂也!逼鋵,鄭氏所謂的“太易”就是老子的“無”。鄭注《乾坤鑿度》“太易始著”云:“太易,無也!
  《乾鑿度》用“氣之始”、“形之始”、“質(zhì)之始”分別來解釋“太初”、“太始”、“太素”這三個概念。鄭氏認(rèn)為,太初,是“元氣之所本始”,己有寒溫之分。太始,是“天象形見之所本始”,己有征兆可見。太素,是“地質(zhì)之所本始”,已有形狀可辨。他在注《乾鑿度》卷下云:“太易之始,漠然無氣可見者。太初者,氣寒溫始生也。太始,有兆始萌也。太素者,質(zhì)始形也。諸所為物皆成苞里元未分別! 從鄭氏解釋看,《易緯》使用的這三個概念與太易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太易是宇宙之本,是寂寞空曠的無。而后三者表達的是氣形質(zhì)的原始狀態(tài),是可以感知的,是實有!兑拙暋贩Q三者未分為渾淪,按鄭氏注“渾淪”云:“雖含此三始,而猶未有分判。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鄭注《系辭》“易有太極”云;“極中之道淳和未分之氣也。”(惠棟《鄭氏周易》卷下)注《乾坤鑿度》“太極大成”云:“太極者。物象與天同極。”此“渾淪”當(dāng)為太極。也就是說,由太易到太初、太始。太素是從無到有。鄭注《乾坤鑿度》“太易始著人極成”云:“太易,無也。太極,有也。太易從無入有。圣人知太易有理未形,故口太易。”
  在此,《易緯》只提出從無到有,即從太易變太初、變太始、變太素。而沒有解釋怎么怎么變法,尤其是從太易的無到太初的有。鄭立對此有獨到的見解,他是這樣說明的:“元氣之所本始,太易既自寂然無物矣,焉能生此太初哉?則太初者亦忽然而自生!贝吮臼墙庹f無生有,然無不能生何,這是極為普通的生活常識。故鄭氏在解釋由太易到太初時言物不是生于無。而是物自生。很顯然,在此又否定了無生有的說法,回到了王充的“元氣自然”、“物偶自生”的觀點上。這是鄭氏與《易緯》在宇宙觀上的區(qū)別之一。丁四新先生指出:“鄭玄除強調(diào)太易本無的‘虛豁寂寞’、‘寂然無物’的本質(zhì)特征外,還著重指出‘太初’等與太易沒有直接化生的因果關(guān)系,所謂‘太初者亦忽然而自生‘之意!保ā多嵤弦琢x》劉大鈞主編《象數(shù)易學(xué)研究》第二輯齊魯書社1997、6、)此說極是。
  《乾鑿度》使用了太易方初太始太素概念說明天地的產(chǎn)生,將天地的產(chǎn)生視為一到七到九再到一這么一個數(shù)變的過程。鄭氏認(rèn)為,一至七至九再至一過程是氣之變化的過程,也是太易、太初、太始、太素相生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天地生成的過程。他說:易,太易也。太易變而為一,謂變?yōu)榇蟪跻,一變而為七,謂變?yōu)樘家。七變而為九,謂變?yōu)樘匾。乃?fù)變?yōu)橐弧!耙蛔儭闭`耳,當(dāng)為“二”。二變而為六,六變而為八,則與上七九意相協(xié),不言如是者,謂足相推明耳。九言氣變之究也,二言形之始,亦足以發(fā)之耳。又言乃復(fù)一,易之變一也。太易之變,不惟是而已,乃復(fù)變而為二,亦謂變而為太初。二變?yōu)榱嘀^變而為太始也。六變?yōu)榘,亦謂變而為太素也。九陽數(shù)也,言氣變之終;二陰數(shù)也,言形變之始。則氣與形相隨此也。初太始之六,見其先后耳。《系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奇者為陽,偶者為陰,奇者得陽而合,偶者得陰而居,言數(shù)相偶乃為道也?鬃佑凇兑祝怠分恕疤斓刂?dāng)?shù)”下乃言“子曰明天地之道,”本此者也。一變而為七,是今陽之象;七變而為九,是今陽之變;二變而為六,是今陰之變;六變而為八,是今陰之象。七在南方象火,九在西方象金,六在北方象水,八在東方象木。自太易至太素,氣也,形也。既成四象,備于是,清輕上而為天,重濁下而為地,于是而開闔也。天地之與乾坤,氣形之與質(zhì)本,同時如表里耳。以有形生于無形,問此時之言,斯為之也。
  按照《乾鑿度》之意,由太易生出太初、太始、太素。太初是氣之始,太始是形之始,太素是質(zhì)之始,氣形質(zhì)渾淪未分是為“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的“易”,然后由易變出一、三、九,表示氣變始、壯、究三個環(huán)節(jié)。由九再變?yōu)橐,表示形變之始。這是“從無入有”、“象而后數(shù)”的觀點。鄭氏把“易”視為“太易”,把“太初”、“太始”、“太素”分別等同于一、七、九,基于此,太易生方初、太始、太素,是太易生數(shù),太易和太初、太始、太素之間的關(guān)系是一種數(shù)的轉(zhuǎn)化的關(guān)系,而這個數(shù)的轉(zhuǎn)化所反映的是象的變化(氣形質(zhì)的產(chǎn)生)。這里的數(shù)就是象,如鄭注“易變而為一”曰“一主北方,氣漸生之始,此則方初氣之所生也。”注“一變而為七”云:“七主南方,陽氣壯盛之始也,萬物皆形見焉,此則太始氣之所生者也。”注“七變而為九”云:“西方陽氣所終,究之始也,此則太素氣之所生也。”這種象數(shù)同源一體、與《乾鑿度》“象而后有數(shù)”的思想明顯不同。這是鄭氏與易緯在宇宙觀上的區(qū)別之二。
同時,鄭氏還把數(shù)變分為陰陽奇偶兩個系列,這是鄭氏與《乾鑿度》在宇宙觀上的區(qū)別之三。《乾鑿度》認(rèn)為數(shù)的化生是周而復(fù)始,即由易變?yōu)橐弧⒁蛔優(yōu)槠、七變(yōu)榫牛艔?fù)變?yōu)橐。在這里,《乾鑿度》用了個“復(fù)”字,就明確點出數(shù)變是一、三、九循環(huán)變化。鄭氏在注《乾鑿度》上卷“復(fù)變而為一”時也揭示了其含義。他說:“此一則元氣形見而未分者。夫陽氣內(nèi)動,周流終始,然后化生一之形氣也!编嵭m然如此注解,但他不同意這種觀點,故在注《乾鑿度》卷下時指出:“‘乃復(fù)變?yōu)橐弧,一變誤耳”;當(dāng)為“乃復(fù)變而為二”。理由是若改為二,則“意相協(xié)”、“足相推明”等。因此,鄭氏改造過的數(shù)變?yōu)椋阂皇且、七、九遞交,此為陽變,也是氣變;一是二、六、八遞變,此為陰變,也是形變。兩個系列先后相隨,如鄭氏云“九陽數(shù)也,言氣變之終;二陰數(shù)也,言形變之始。則氣與形相隨此也。”這兩個變化過程皆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之變。他說:“乃復(fù)變而為二,亦謂變而為太初;二變?yōu)榱嘀^變而為太始也;六變?yōu)榘,亦謂變而為太素也!薄白蕴字撂,氣也,形也。”這就是天地形成的過程。清輕者上為天,重濁者下為地。前者為氣變,后者為形變,形變來自于氣變。其實皆為氣化結(jié)果。不僅如此,其中代表六七八九的太始、太素內(nèi)含了四象,“七在南方象火,九在西方象金,六在北方象水,八在東方象木!边@種太易代陰陽、天地、四象和萬物的思想,既不同于漢以前思想家觀點,更與《乾鑿度》的思路相差懸殊。此為鄭氏與《乾鑿度》在宇宙觀上的區(qū)別之三。從鄭氏改經(jīng)情況看,如其說他在注經(jīng),倒不如說以注經(jīng)為形式闡發(fā)自己的思想。
與《易緯》相同,鄭氏的宇宙演化的,并非純?yōu)樘接懹钪鎶W秘而發(fā),而是在為易學(xué)象數(shù)理論尋找客觀根據(jù)。與其宇宙演化理論相關(guān)的象數(shù)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其一,關(guān)于《周易》卦畫形成的客觀根據(jù)。《易傳》認(rèn)為,八卦是圣人觀天文、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結(jié)果,即根據(jù)宇宙有天地人三才而畫出三畫卦。因三畫卦未盡萬物之理,“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說卦》)“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保ā断缔o》)《易緯》似不同意《易傳》的觀點,認(rèn)為易三畫卦和六畫卦本之于宇宙產(chǎn)生的三要素,三要素代表了事物初壯究三個階段,故易有三畫和六畫卦。鄭玄通過詮釋《易緯》說明了自己的觀點。他認(rèn)為,易有三畫之卦,本之于太初、太始、太素,太初為物之初,太始為物之壯,太素為物之究,萬物的有初、壯、究三個階段,故易有三畫之卦。他說:“物于太初時如始,太始時如壯,太素時如究,而后天地開辟,乾坤卦象立焉,三畫成體,象卦亦然!贝耸钦f,乾坤效法了天地的形成,即經(jīng)過一七九的氣變而成天,經(jīng)過二六八形變而地,天地形成是旨歷三個階段,因而有乾坤之三畫。他又以天地人三才之道說明卦六畫的根源。他注《乾鑿度》六畫而成卦時云:“陰陽剛?cè)嶂c仁義”。其實,此就是《乾鑿度》所說的“天有陰陽,地有剛?cè)幔擞腥柿x,法此三者,故生六位!
  其二,變的客觀根據(jù)。關(guān)于動說,《系辭》早有論述。如《系辭》言:“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庇盅裕骸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贝耸ト丝吹教煜伦儎樱艿絾l(fā)而畫出,變動的特點正是對天下變動的體現(xiàn)。那么,到底怎么效法天下之動?效法了那些具體的變動?《系辭》沒有解釋。鄭玄據(jù)《易緯》做了進一步的闡發(fā)。他認(rèn)為,曼變本之于陰陽消息!瓣杽佣M,變七之九,象其氣息也;陰動而退,變八之六,象其氣消也。”據(jù)此,《周易》有九六之變動。按照大衍籃法,行蓍的結(jié)果,不外六七八九四個數(shù),或六,或七,或八,或九。七、八不變,九、六變。對于此,鄭氏解釋說:“一變而為七,是今陽之象;七變而為九,是今陽之變;二變而為六,是今陰之變;六變而為八,是今陰之象。”顯然,鄭氏把* 法中陰陽動變視為效法自然界陰陽之氣消息變化,而陰陽之靜則是效法了陰陽氣合而為道。因此,他提出:“九六之變動者,
  《系》曰‘效天下之動也’……周易占變者,效其流動也!
  其三,行蓍定的根據(jù)!断缔o》云:“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贝耸茄源笱芊ń(jīng)過四營而定一。那么,為何四營定一?鄭玄認(rèn)為,四營定一完全取決于由太易生出的四象。他說:“自太易至太素,氣也形也,既成四象,備于是!痹谧ⅰ巴四,乃術(shù)數(shù)”時作了進一步解釋:“易有四象,文王用之焉。往布六于北方以象水,布八于東方以象木,布九于西方以象金,布七于南方以象火。如是備為一,而正為四營而成,由是故生四八、四九、四七、四六之?dāng)?shù)。”這里的“四營”不是陸績、王弼等人所說的行蓍過程的四道程序,而是行蓍的四個結(jié)果(三十二、三十六、二十八、二十四),這四個數(shù)是四分別乘以八九七六而成。在鄭氏看來,這是由四象決定的。
  其四,卦之六相應(yīng)之根據(jù)。所謂之應(yīng),是就位而言的,位“初以四、二以五、三以上,此之謂應(yīng)”(《乾鑿度》),位相應(yīng)的道理則在于天地陰陽相感應(yīng)。自天地產(chǎn)生后,陰陽之氣動而感應(yīng),如乾鑿度所言,“物感以動類相應(yīng)也,易氣從下生,動于地之下,則應(yīng)于天之下,動于地之中,則應(yīng)于天之中,動于地之上,則應(yīng)于天之上!薄肚彾取窞榱苏f明一卦六自下而上感應(yīng),在這里重在說明地感天。鄭氏在注釋《乾鑿度》時,不僅強調(diào)地感天,也看到了天感地,他說:“易本無形,自微及著,故氣從下生,以下為始也。”“天氣下降以感地,故地氣升動而應(yīng)天!薄瓣幱嘘枒(yīng),陽有陰應(yīng),實者也!币虼,鄭氏與《乾鑿度》不同的是把天地陰陽相互感應(yīng)作為六位相應(yīng)的理論基礎(chǔ)。
            二、天道法則與易之三義
  《易傳》最早對《周易》之“易”的含義進行概括,提出“生生之謂易”,即把易解釋謂生生不息、大化流行!兑拙暋穭t從《系辭》文意,推出易之義。
  《乾鑿度》云:“易者,易也,變易也,不易也。”《乾坤鑿度》云:“易名有四義,本日月相銜,又易者,又易,易定!薄肚よ彾取冯m言“易有四義”,然對照《乾坤鑿度》和《乾鑿度》文意,可以合并為三義。一是生物之本原,易是德或道,易無為而生萬物!耙渍,以言其德也。通情無門,藏神無內(nèi)也,光明四通,效易立節(jié),天地爛明,日月星辰布設(shè)……不煩不撓,淡泊不失,此其易也。”(《乾鑿度》)二是變易。從文字學(xué)上講,易字為象形字,上日下月,日月相銜,象征日月往來。即《說文》所言:“秘書說:日月為易,象陰陽也!睆默F(xiàn)實的自然界看,世界上的一切旨在變化,“變易也者,其氣也。天地不變,不能通氣,五行送終,四時更廢,君臣取象,受節(jié)相和,能消者息,必專者敗。君臣不變,不能成朝,……夫婦不變,不能成家,……此其變易也!保ㄍ希┤遣灰谆蛞锥。是就世上永恒不變之位而言的,“不易也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保ㄍ希┰谶@里,《易緯》強調(diào)了宇宙生成及生成后,天地陰陽、日月星辰、四時節(jié)氣、朝代、家庭夫婦消長變化和地位永恒不變,從而“易”也就有了與天道緊密相關(guān)的三層含義。在《易緯》思想的啟發(fā)下,鄭玄立足于《易傳.系辭》,對易之義又有新解:易之為名也,一言而函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故《系辭》云:“乾坤其易之緼耶!庇秩眨骸耙字T戶也!庇秩眨骸胺蚯,確然示人易矣;夫坤,聵然示人簡矣!薄耙讋t易知,簡則易從。”此言其易簡之法則也。又曰:“其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cè)嵯嘁祝豢蔀榈湟,唯變所適!贝搜皂槙r變易,出入移動者也。又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cè)釘嘁!贝搜云鋸堅O(shè)布列不易也。據(jù)茲三義而說,《易》之道廣矣大矣。
  以上引自鄭氏的《易贊》。與《易緯》相同的是鄭玄的易之三義說也是本之于天道觀,如易簡之理存在于天地之間,天地生成和萬物生成之時,既易又簡。如前所言,太易生方初、太始、太素,是為簡易。其注《乾坤鑿度》云:“生萬物不難,故易準(zhǔn)天地也!碧斓厣f物則是天地合氣,如同人之男女交媾而生成后代,如此簡易,即所謂的“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gòu)精、萬物化生”,“乾主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作為效法自然、以陰陽符號為核心構(gòu)成的《周易》體系則有易簡之理。從根本上言,《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無非是一陰一陽而己,“一陰一陽之謂道”即是此意。
  自然界時刻處在生生不息的變化之中,這是眾所周知的。所謂變是指陰陽相互推摩、開辟消息、交替轉(zhuǎn)化!断缔o》云:“一闔一辟謂之變!薄盎弥^之變!薄皠?cè)嵯嗤疲冊谄渲幸。”這種具體變化表現(xiàn)在宇宙生成后,大化流行,生生不息。天地變化生日月,日月變化生光明、四時,四時寒暑變化生節(jié)氣成一歲。一歲四時變化萬物枯榮輪轉(zhuǎn),周而復(fù)始!段难浴吩唬骸疤斓刈兓菽巨。”《系辭》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薄叭胀鶆t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辈粌H自然如此,社會亦然!都覀鳌贰疤斓馗,而萬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yīng)乎人!倍匀缓陀勺匀谎莼龅纳鐣淖兓,從根本說,是一種氣的聚合離散。“精氣為物,游魂為變!奔词谴艘狻_@就是鄭氏所理解的存在于客觀自然界和社會中的“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cè)嵯嘁、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的”變易之理,以變?yōu)檎嫉摹兑住酚凶円字x正是取自于此。
  自然和社會雖然處在流變之中,但是由于天地陰陽地位不同,萬物有貴賤上下等級之別。如前所言,從宇宙生成看,天地是氣所為,清輕之氣上而為天,濁重者下而為地。天位在上,地位在下,天地生萬物則分成為陰陽兩大類,“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文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保ā断缔o》)在上者尊貴,在下者卑賤,尊貴和卑賤,對于具體事物而言是可以相互轉(zhuǎn)換的,但其位是永恒不變的。即一種事物可以取代另一種事物,一個社會可以轉(zhuǎn)化另一個社會,對一個事物或一個社會而言,可能是由賤變貴,或由貴變賤,而在上位尊貴、在下位卑賤則沒有變。即是《系辭》“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
陳,貴賤位矣!惫省吨芤住位有貴賤之分,如“三多兇,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即其證也。此為鄭氏“易”之不易之理。
  由以上可以看出,《易緯》與鄭氏的三義說皆本自自然社會法則、反映自然社會法則,然鄭氏三義說未離《系辭》,全引《系辭》之言為據(jù),這與《易緯》用一般天道理論說明易之三義有明顯的不同。更為重要的是,在解說易之三義時,鄭氏用“易簡”取代了《易緯》的“易”。對此,學(xué)者胡自逢先生論述道:“康成惟以‘易簡’二字代緯文之‘易’字,蓋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簡之則,于乾坤之法象見矣,故又益簡字以增足緯辭,其意(緯意)得以愈見彰著也。而簡易之要義,緯文使易(鄭注,佼易,寂然無為之謂)清凈,不煩不撓諸句,亦頗著見。蓋伎易清凈以立易簡之則,不煩不撓,則簡易之施為及其績效也,于人事治理可以見之;而無思無為之旨,大傳己先之矣。”(《周易鄭氏學(xué)》143頁臺灣文史哲出版社)胡先生是在講鄭易之淵源,在這里只強調(diào)了鄭氏易之三義與賜緯》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其實,鄭氏的“易簡”和《易緯》的“易”的意義不僅僅是一字之差和有某種相同的意義,更多的是內(nèi)涵的差異!兑拙暋返囊字x第一種“易”是宇宙本原,這種宇宙本原的“易”是一種“通情無門、藏神無內(nèi)”德性,它可以生成天地萬物,具有寂然無為、不煩不撓、淡泊不失的特點,這個“易”就是老子的“道”或“無”。而鄭氏的“易簡”則不是宇宙的本原,當(dāng)然也沒有老子道家寂然無為的特點,而是天地生成萬物的形式,這種形式容易簡單,只不過是天地合氣、陰陽交感而已。而且這種天地生物的形式極容易理解、認(rèn)知和把握。從上說,“易簡”具有認(rèn)識論的意義。因此,《易緯》的“易”不是鄭氏的“易簡”,也是鄭氏改造和發(fā)展《易緯》思想的重要例證。

            三、陰陽觀與物之興衰
  按照鄭玄上面的,太易產(chǎn)生太初、太始、太素,太易是寂然無物、未見氣,太初是氣之始,太始是形之始,太素是質(zhì)之始。天地從無到有分別經(jīng)歷了此三個階段;天是經(jīng)歷一、七、九數(shù)之變而成,地經(jīng)歷二、六。八數(shù)之變而成。鄭玄正是依照這樣一個思路來思考陰陽之氣形成的。
  陽氣始于亥,生于子,形于丑,故乾位在西北也。
  陰氣始于已,生于午,形于未,陰道卑順,不敢據(jù)始以敵,故立于正形之位。
  這里的陰陽之氣,己不是形成天地的原初的氣,而是指天地形成之后、由天地而產(chǎn)生的、可以形成四時變化的寒暑、冷熱之氣。乾為天、為陽、居西北亥位。故陽氣開始于十月、西北亥位。《說文》云:“亥,荄也。十月微陽起接盛陰!笨簿诱狈,為十一月,“坎北方卦名,微陽所生”!瓣柹诳玻瑲馍形,寒溫未知”。(賜稽覽圖》注)故陽氣產(chǎn)生于十一月、正北方。丑為東北方,為十二月。此地此時陽氣長,物由終而始,故陽氣形成于十二月、東北方。巳為四月,為東南方,此地此時陽氣始盛,陰氣弱而生,故陰氣始于四月、東南
方。午為五月,為正南方,此地此時陽氣全盛,陰氣動而生,故陰氣產(chǎn)生于五月、正南方。未為六月,為西南方,此為坤位,坤為陰,故陰氣形成于六月、西南方。其中乾坤是陰陽氣之主,陰陽氣產(chǎn)生形成其實就是乾坤陰陽流行轉(zhuǎn)換的過程。根據(jù)古人的直觀和感受,自十月始,陰(寒)氣自北方來臨,自四月始,陽(熱)氣自南方來臨。在陰氣極盛之時,陽氣始生,隨著時間的推移,陽氣漸長,陰氣漸消。至陽氣極盛之時,陰氣始生,隨著時間的推移,陰氣漸長,陽氣漸消。從而完成了陰陽二氣的交替。在這個過程中,陰陽二氣消長交易,這就所謂的“陰陽是為交易,陰交于陽,陽交于陰,周圓反復(fù)。”(《乾坤鑿度》注)這種交易并非和平交接,而是一種力量強弱的對比和斗爭。如他注《禮記.月令》“仲冬之月,……陰陽爭,諸生蕩”云:“爭者,陰方盛陽欲起也。蕩謂物動萌芽也!蓖瑫r陰陽二氣還相互包含,相互隱伏,即陽中潛藏著陰,陰中潛藏著著陽,這也是陰陽之所以能夠?qū)崿F(xiàn)交易轉(zhuǎn)換的關(guān)鍵。在鄭氏看來,這種陰陽二氣互藏、消長、交替、循環(huán),則有萬物生長、收藏乃至周而復(fù)始的變化。如他注《說卦傳》說:“萬物出于震”,雷發(fā)聲以生之也!褒R于巽,相見于離”,風(fēng)搖動以齊之也,猶新也!叭f物皆相見”,日照之使廣大,萬物皆致養(yǎng)焉。地氣含養(yǎng)使有秀實也,萬物之所說。草木皆老,猶以澤氣說成之。戰(zhàn)“言陰陽相薄”,西北陰也。而乾以純陽臨之,猶君臣對合也?玻皠谪砸病。水性勞而不倦,萬物之所歸也。萬物自春出生于地,冬氣閉藏,還皆入地。
  “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言萬物陰氣終,陽氣始,皆民之用事也。(惠棟《鄭氏周易》卷下)震、巽、離、地(坤)、澤(兌)、乾、坎、艮分別代表了八個方位。震為東方,糞為東南方,離為南方,坤為西南方,兌為西方,乾為西北方,坎為北方,艮為東北方。與此相聯(lián)系的是八方又代表了八個不同月份。如《易緯.乾鑿度》說:“震生物與東方,位在二月;巽散之于東南,位在四月;離長之于南方,位在五月;坤養(yǎng)之于西南方,位在六月;兌收之于西方,位在八月;乾剝之于西北方,位在十月;坎藏之于北方,位在十一月。”從形式上看,萬物的生長、顯明、成熟、收藏和回歸與地上時空有關(guān)。隨著時空的變換,陰陽二氣有消長、推蕩、交替,從而就有四時變化和與之相關(guān)的萬物的生旺墓絕的周流循環(huán)。其實,地上時空的變換和陰陽消息皆與天道尤其是日運行緊密相關(guān)。南方熱、北方冷,白天熱、晚上冷,夏天熱、冬天冷,皆就太陽出沒或距太陽的遠近而言的。有太陽時則有陽氣,反之則有陰氣。距太陽近者則陽盛陰衰,距太陽遠者則陰盛陽衰。陰陽的盛衰就決定了萬物的生長和收藏。從這個意義講,陰陽二氣的消長和時空的變換實際上是太陽運行在不同的時空所致。古人在生活生產(chǎn)及其密切相關(guān)的的實踐中早己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如《呂氏春秋》、《淮南子》、《禮記.月令》等均有記載。鄭玄精通天文歷法,深明此理,他在注《月令》闡發(fā)了這一思想。他說:
孟春者,日月會于訾,而斗建寅之展也。
仲春者,日月會于降婁,而斗建卯之晨也。
季春者,日月會于大梁,而斗建辰之辰。
孟夏者,日月會于實沈,而斗建巴之月。
仲夏者,日月會于鶉首,而斗建午之展也。
季夏者,日月會于鶉火,而斗建未之展也。
孟秋者,日月會于鶉尾,而斗建申之辰也。
仲秋者,日月會于壽星,而斗建百之晨也。
季秋者,日月會于大火,而斗建成之展也。
孟冬者,日月會于析木之津,而斗建亥之晨也。
仲冬者,日月會于星紀(jì),而斗建子之展也。
季冬者,日月會于玄枵,而斗建丑之晨也。
  辰,本來指星。“在古觀象授時,選取一定的星象,作為分辨一年四季的標(biāo)志,這些星象,可以說就是‘辰’的本來意義!保愖* 《天文學(xué)史》第三冊698——699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尤其是那些明亮的星特別引人注意,因而辰稱為明亮星的代名詞。如《公羊傳》昭公十七年:“大火為大辰,伐為大辰,北辰亦為大辰。”《左傳》昭公七年:“何謂六物?對口:歲、時、日、月、星、辰是謂也。公日:多語寡人辰,而莫同。何謂辰?對曰:日月之會是謂辰!倍方ㄊ侵副倍匪阜较颉R虼,古人十二辰的確立是依據(jù)日月之會的位置和北斗等星所指的方向。在這里,鄭氏吸收了古人這些天文學(xué)的知識,詳細而準(zhǔn)確地說明了一年十二個月日月運行交會的位置和北斗星循天而轉(zhuǎn)行建十二辰。同時,鄭氏及時人還把天地的時空視為是對應(yīng)的,天上有與十二辰相關(guān)的、具有時空意義的十二星,地上有與之相應(yīng)的十二地。鄭注《周禮.春官.保章氏》云:“九州州中諸國之封域,于星亦有分焉。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星紀(jì),吳越也;玄枵,齊也;訾,衛(wèi)也;降婁,魯也;大梁,趙也;實沈,晉也;鶉首,秦也;鶉火,周也;鶉尾,楚也;壽星,鄭也;大火,宋也;析木,燕也!币蚨熘赵潞捅倍匪幍奈恢貌煌,就決定了地之陰陽二氣的消長變化和以陰陽變化為依據(jù)而劃分的月份及萬物生長變化的不同階段。鄭氏注《月令》云:“日月之行,一歲十二會,圣王回其會而分之,以為大數(shù)焉! 進而,鄭氏用十二律呂說明十二月陰陽氣相生相合消長轉(zhuǎn)化。他在注《周禮.春宮.大師》指出:之陰陽各有合。黃鐘,子之氣也,十一月建焉,而辰在星紀(jì)。大呂,五之氣也,十二月建焉,而辰在玄枵。大簇,寅之氣也,正月建焉,而展在訾。應(yīng)鐘,亥之氣也,十月建焉,展在析木。姑洗,辰之氣也,三月建焉,而展在大梁。南呂,西之氣也,八月建焉,而展在壽星。蕤賓,午之氣也;五月建焉,而展在鶉首。林鐘,未之氣也,六月建焉,而展在鶉火。夷則,申之氣也,七月建焉,而辰在鶉尾。中呂,巴之氣也,四月建焉,而展在實沈。無射,戌之氣也,九月建焉,而展在大火。夾鐘,卯之氣也,二月建焉,而展在降婁。展與建交錯,貿(mào)處如表里然,是其合也。其相生則以陰陽六體為之。黃鐘初九也,下生林鐘初六,林鐘又上生大簇之九二,大簇又下生南呂之六二,南呂又上生始流之九三,始流又下生應(yīng)鐘之六三,應(yīng)鐘又上生蕤賓之九四,蕤賓又下生大呂之六四,大呂又上生夷則之九五,夷則又下生夾鐘之六五,夾鐘又上生無射之上九,無射又上生中呂之上六。同位者象夫妻,異位者象子母,所謂律取妻,而呂生子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日月星辰的運轉(zhuǎn),尤其是日的運行和日月交會及北斗所指,十二辰形成并被賦予了特定的意義,即有時間和空間的意義,又為含有陰陽不同性質(zhì)的氣。如十一月,辰在星紀(jì),為子氣。十二月,辰在玄枵,為丑氣。正月,而辰在訾,為寅氣。二月,辰在降婁,為卯氣。三月,辰在大梁,為辰氣。四月,辰在實沈,為巳氣。五月,辰在鶉首,為午氣。六月,辰在鶉火,為未氣。七月,辰在鶉尾,為申氣。八月,辰在壽星,為酉氣。九月,辰在壽星,為戌氣。十月,辰在析木,為亥氣。十二律分為陽律陰呂,十二辰則也分為陰陽兩種性質(zhì):子氣、寅氣、辰氣、午氣、申氣、戌氣為陽氣,丑氣、卯氣、巳氣、未氣、酉氣、亥氣為陰氣。陰陽交錯相生,子氣下生未氣,未氣上生寅氣,寅氣下主酉氣,酉氣上生辰氣,辰氣下生亥氣,亥氣上生午氣,午氣下生丑氣,丑氣上生申氣,申氣下生卯氣,卯氣上生成氣,戌氣下生已氣。陰陽同位者象夫妻,異位者象母子。由此,陰陽消息則是十二氣變化,《九家易》注《系辭》“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時說“乾坤消息,法周天地,而不過于十二辰也”即是此意。
由于氣是萬物之本,萬物皆由氣產(chǎn)生和構(gòu)成。故鄭玄及其時人所理解的十二辰不僅是十二種氣,而且本身與律呂一樣也是事物產(chǎn)生消亡過程中的十二種狀態(tài)。《史記.律書》云:“應(yīng)鐘者,陽氣之應(yīng),不用事也。其與十二子為亥。亥者,該也。言陽氣藏于下,故該也!薄包S鐘者,陽氣踵黃泉而出也,其與十二子為子。子者,滋也;言萬物滋于下也!薄按髤握,其與十二子為丑。丑者,紐也。言陽氣在上未降,萬物厄紐末敢出也!薄疤撸匀f物簇生也,故曰太簇,其與十二子為寅。寅言萬物始生* 然也,故口寅!薄皧A鐘者,言陰陽相夾廁也,其與十二子為卯。卯之為言茂也,言萬物茂也!薄肮孟凑,言萬物洗生,其與十二子為辰。辰者,言萬物之蜃也!薄爸賲握,言萬物盡旅而西行也,其與十二子為已。已者,言陽氣之己盡也!薄稗ㄙe者,言陰氣幼少,故日蕤:痿陽不用事,故曰賓!渑c十二子為午。午者,陰陽交,故曰午!薄傲昼娬,言萬物就死氣林林然,其與十二子為未。未者,言萬物皆成,有滋味也!薄耙膭t,言陰氣之賊萬物也,其與十二子為申。申者。言陰用事,申賊萬物,故日申!薄澳蠀握撸躁枤庵萌氩匾。其與十二子為西。酉者,萬物之老也,故曰西。”“無射者,陰氣盛用事,陽氣無余也,故曰無射,其與十二子為戌。戌者言萬物盡滅,故曰戌。”《說文》、《白虎通義》、《漢書》也有類似的記載。
  鄭氏關(guān)于陰陽之氣產(chǎn)生和流行的學(xué)說,就而言,是一種卦氣說,它出自于《說卦傳》和《易緯》的八卦卦氣說!墩f卦》云:“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zhàn)乎乾,勞乎坎,成言乎又。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糞。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 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ひ舱撸匾。萬物皆致養(yǎng)焉。故曰致養(yǎng)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zhàn)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玻,正北方之卦也,老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日成言乎良!薄兑拙暋吩疲骸鞍素猿闪,天地之道立,雷風(fēng)水火山澤之象定矣。其布散用事也。震生物于東方;位在二月;巽散之于東南,位在四月;離長之于南方,位在五月;坤養(yǎng)之于西南方,位在六月;兌收之于西方,位在八月;乾制之于西北方,位在十月;坎藏之于北方,位在十一月;良終始之于東北方,位在十二月!鬃釉唬呵,陰陽之主也。陽始于亥,形于丑,乾位在西北,陽祖微據(jù)始也。陰始于巳,形于未,據(jù)正立位,故坤位在西南,陰之正也!币蜞嵤鲜窃跒椤墩f卦傳》和《易緯.乾鑿度》而立注,故其思想框架與《說卦傳》和《易緯》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其思想內(nèi)容吸收了當(dāng)時的天文歷法知識,揭示了八卦卦氣流行更深層的原因,使其學(xué)說更為具體,更為詳細,更為完備,豐富和發(fā)展了兩漢易學(xué),迎合了當(dāng)時和經(jīng)學(xué)文化發(fā)展的需要。

【試析鄭玄易學(xué)天道觀】相關(guān)文章:

論鄭玄《毛詩箋》對興的認(rèn)識03-13

早期儒家與易學(xué)03-06

試析網(wǎng)絡(luò)審計03-21

橫渠易學(xué)的天人觀03-06

論魏了翁的易學(xué)思想03-06

陸賈《新語》與易學(xué)03-06

試析民事起訴證據(jù)03-20

鄭強水墨藝術(shù)欣賞12-27

虞翻易學(xué)旁通說的哲理內(nèi)涵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