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四川省少妇一级毛片,老老熟妇xxxxhd,人妻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研究論文

時間:2024-05-28 07:55:15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研究論文(精選5篇)

  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們要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與彌補。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在我們享受自我的時候,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應該多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很多大學生都能做到為他人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研究論文(精選5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研究論文 篇1

  [提要]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幼兒時期心理狀況的優(yōu)劣將直接影響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關注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對當前幼兒健康成長和教育策略的轉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幼兒教育過程中,人們往往只重視身體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為健康這一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應該看到,幼兒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問題。

  [關鍵詞]

  幼兒心理健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全面身心并重

  隨著經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xiàn)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志。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說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后未來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我們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對處于關鍵期的幼兒來講,培養(yǎng)良好心理素質,進行心理的自我保護更是十分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huán)節(jié),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jù)幼兒的心理特點、發(fā)展的需要,更好地發(fā)揮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在活動組織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級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級組間、各班級間幼兒互相參與活動,從單一的同齡伙伴交往發(fā)展到混齡伙伴交往,擴大了兒童交往場合和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為教師,更應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幼兒階段,教師在這方面的作用顯得十分重要。教師的作用發(fā)揮的好,可以維護和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反之,則會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和必要的環(huán)境因素。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于教師如何愛孩子!睂嵺`證明,一個充分受到教師正確而有理智的愛的孩子,總是充滿自信、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反之,被教師忽視的幼兒則經常自暴自棄,形成一種自卑感反社會的心理。比如,平時有些孩子上課時“喜歡”搗亂,活動時常打人,這往往是由于我們對他付出的愛太少所致。他想通過“搗亂”、“打架”來引起教師對他的關注,進而獲得老師對他的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無論孩子美或丑,也無論聰明或愚鈍,我們一定要有一顆熱愛孩子的心,用我們的愛給幼兒帶來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讓我們懷著一顆愛心走近幼兒,并熟練地掌握和運用愛的策略,多給幼兒一些關懷與微笑,分享他們心中的快樂,分擔排解他們心中的憂慮與不安。同時教師對幼兒的愛需要貫穿于各類活動的始終,切忌忽冷忽熱、喜怒無常,讓我們以自己的愛和真誠鼓勵幼兒學習愛和真誠,用愛心呵護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幼兒良好的心理,也可使幼兒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和錯誤心理觀念得以糾正。幼兒心理呈現(xiàn)出的各種不良預兆,教師要及時糾正,積極防治。如“問題家庭”的孩子,心靈上都受到過創(chuàng)傷,若缺少正確的引導,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膽怯、多疑等消極心理特征。因此,對這一類幼兒要多施愛,從而有效地防治此類幼兒的心理扭曲。又如,身體發(fā)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兒。此類幼兒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們不注意、不關心他們,就很容易使他們的心理發(fā)展偏離正常軌跡而變得仇視社會,淡漠人生。因此,對這一類幼兒千萬不能取笑、不能嘲諷。同時,對這類小孩子比較好的辦法是培養(yǎng)他們各方面的興趣特長,如樂器、畫畫、書法等等,并鼓勵他們不斷努力,取得成績,這樣他們因有了某方面的興趣或特長而會逐漸產生優(yōu)越感,性格也會在活動中因得到鍛煉而日益堅強、日漸開朗,從而形成一種積極正常的心態(tài)。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育兒環(huán)境,推動幼兒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家庭是幼兒生活中第一個接觸到的環(huán)境,是幼兒心理發(fā)展的最重要、最基礎的環(huán)境。完善的家庭結構,良好的家庭人際環(huán)境,家長本身的素養(yǎng)及對子女的教育觀、教養(yǎng)方式,都會給幼兒心靈烙上深刻的“印記”,幼兒的早期經驗對心理的影響特別重要。

  家庭是幼兒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社會組織,家庭環(huán)境的教育功能會影響兒童的`健康發(fā)展。目前大多數(shù)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資,而不重視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長甚至教孩子“別人打你一下,你就還他兩下。”于是我們經?吹皆S多在幼兒園表現(xiàn)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卻對父母、長輩發(fā)脾氣,蠻不講理。這就要求家長要多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可以通過看書、學習、與幼兒老師溝通、聽關于幼兒教育的講座等,讓自己了解幼兒的心理常識,掌握幼兒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徑,以便采取有利的措施,配合幼兒園做好幼兒心理健康的工作,真正達到幼兒園與家庭教育同步進行,共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時代在發(fā)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長,堅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現(xiàn)代德育教育的標志,是提高幼兒整體素質的關鍵,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刻不容緩的重大課題。所謂“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不可能給予孩子應對一生的知識和技能,而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創(chuàng)造的激情與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才是我們應賦予孩子的珍貴財富。作為教師要用愛撥亮每位幼兒心中的那盞"燈",揚起前進的風帆。只要人人都去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fā)展”這一核心問題就能實現(xiàn),那么教育這朵花會越開越美。

  參考文獻:

  1.劉維良.心理健康教育從娃娃抓起(M).華文出版社.2004.49頁.

  2.馮麗靜.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M).廣東幼兒教育出版社.2007.25頁.

  3.楊鳳池.讓家庭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樂園(M).深圳新胡同出版社.2006.137頁.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研究論文 篇2

  摘要:

  社會的發(fā)展對人的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從小對幼兒進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質和抗挫能力,非常必要。

  關鍵詞:

  幼兒;心理健康;抗挫能力

  大量調查表明,當代家庭非常重視下一代的教育,舍得智力投資,但由于過于溺愛,很多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衣、食、住等,忽視了對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勞和向困難挑戰(zhàn)的精神培養(yǎng)。而這些“精神上的東西”,正是適應社會高速發(fā)展所必需的,也是孩子心理發(fā)展所需要的。但卻有不少家長在生活中處處為孩子撐起保護傘,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為其掃清障礙。結果事與愿違,造成孩子一遇到困難就不知所措,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反而更多地品嘗挫折的苦果。對這種狀況如不加以重視,對其在社會的立足與發(fā)展會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家庭、學校都應重視幼兒優(yōu)良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適當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抗挫能力,使其在今后的成長道路上更有自信心、更有力量,不易被挫折壓倒,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所謂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根據(jù)幼兒身心發(fā)展與教育需要,創(chuàng)設和利用某種情境,提出某種難題,讓幼兒通過動腦、動手來解決問題,培養(yǎng)其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和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以及迎難而上、不畏艱難的堅強意志。挫折在一個人學習、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強調賞識教育、保護幼兒探索興趣和欲望、讓幼兒在順境中建立信心的同時,還需針對實際生活經驗進行挫折教育,以增強幼兒對挫折的抵抗力,培養(yǎng)其良好的個性和社會性。然而,如何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轉變教師教育觀念,營造良好心理教育氛圍

  挫折教育實際上就是抗挫能力培養(yǎng)。在物質條件相對較好的今天,挫折教育更多地體現(xiàn)在心理素質培養(yǎng)上。開展挫折教育,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通過學習、培訓、討論等形式,讓教師了解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與影響因素,認識到開展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使教師掌握適當?shù)男睦斫逃碚摵退囆g,進一步了解幼兒心理發(fā)展過程中易出現(xiàn)的挫折原因,以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及心理訓練,以收到良好教育效果。幼兒園是幼兒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師生關系和諧與否直接影響幼兒心理健康,教師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表情都會對幼兒產生積極或消極的暗示作用。因此,對幼兒進行抗挫能力培養(yǎng),教師首先應給予寬容、理解、鼓勵和支持,為幼兒營造一個平等、溫馨的心理氛圍,以愛換取孩子的信任,讓愛架起溝通的橋梁,使幼兒有心理的安全和自由,能夠毫無顧忌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能夠大膽嘗試、探索、表達,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2結合幼兒生活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挫折教育

  2.1認識領悟

  從認知上幫助幼兒認識挫折的客觀存在,引導分析失敗的`原因。從幼兒生活中常遇到的困難、害怕的事物著手,通過談話、討論活動,讓幼兒相互說一說自己遇到的因難、害怕的事情及失敗的經歷等,讓幼兒知道每一個人在生活、學習、成長過程中都會碰到不同的困難或害怕的事情,這是不可避免的客觀事實。

  2.2情感溝通

  從情感上消除幼兒對挫折的害怕心理。為幼兒營造一個寬松、平等、民主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心理釋放的機會,鼓勵幼兒講述自己在家里、在周圍環(huán)境或特殊事件中遇到的困難、挫折。鼓勵幼兒用相應的語言、動作、表情等來表現(xiàn),說出心中的害怕或不愉快。在你一言我一語中,不僅使幼兒有表述、宣泄的機會,還使教師進一步了解每個幼兒對于挫折的生理、心理承受能力。通過情感交流,逐漸轉移幼兒的注意力,找出幼兒的長處,通過語言暗示、情感撫慰,幫助其逐步樹立應對困難的信心,消除對挫折的害怕心理。

  2.3行為訓練

  從行為上幫助幼兒掌握應對各種挫折的方法。將認知、感受、適應和實踐操作有機融于教育活動之中,結合幼兒生活實際,采用游戲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情境體驗法等幼兒心理教育方法,從科學的角度設計豐富多彩、富有童趣的挫折教育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學習抗挫技能,增強幼兒對于挫折的生理和心理承受力,掌握戰(zhàn)勝挫折的方法。如:(1)自我鼓勵法:在困難面前,學會自己用語言鼓勵自己。如對自己說“我是勇敢的孩子,我能做到的”,等等。(2)努力堅持法:如在組織幼兒外出參觀、遠足登山活動中,讓幼兒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經受抗疲勞、忍饑餓、耐寒訓練,這樣既鍛煉了耐力,又能讓幼兒體會到“堅持就是勝利”的道理。(3)合理宣泄法:面對挫折時,讓幼兒學會在不影響和傷害他人的情況下,用正確合理的方式(如體育鍛煉、傾訴、哭泣等方式)將消極的情緒宣泄出來。

  3、在幼兒園各領域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

  如:在語言領域中通過對故事情節(jié)、人物心理的討論,滲透挫折教育,讓幼兒從生動形象的故事中初步懂得挫折是每個人一定會遇到的,并從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感受到不屈不撓的精神,教育幼兒從小就要有克服困難、不怕艱苦的勇氣與毅力,在情感和認知上達到了良好的教育目的。在健康領域中幼兒進行走、跑、跳、平衡等活動時,教師有意識地設置一些活動情境或障礙,讓幼兒通過自身努力或與同伴合作克服困難,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最終完成活動任務,培養(yǎng)抗挫能力。

  4、在一日生活中落實幼兒抗挫能力培養(yǎng)

  4.1利用一日生活中自然產生的挫折及時進行教育

  由于年齡小,幼兒的理性思維能力較弱,對具體、直觀的身邊的事物容易產生興趣,觸發(fā)聯(lián)想。在一日生活中,幼兒不可避免會遇到或這或那的挫折,如被拒絕、勞累、困難、批評、懲罰等。讓幼兒體驗被拒絕或經歷一些困難,能讓幼兒體驗到許多事情并非都能按自己的意愿進行,認識到挫折的客觀存在。同時,抓住這些生活中自然產生的挫折,及時鼓勵,讓幼兒嘗試以自然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中的各種挫折,幫助其克服對困難的畏難心理、對失敗的沮喪情緒,并試著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提高幼兒承受挫折的能力。

  4.2在游戲活動情境中進行挫折教育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基本活動,利用游戲向幼兒進行挫折教育也是重要的途徑。有意識地設置一些挫折情境,彌補利用自然情境、現(xiàn)實情境教育的不足,具有預防性和針對性。因為許多挫折是現(xiàn)實生活中不常遇到的,一旦遇到生活中未經歷的挫折,如果沒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幼兒就有可能陷入困境。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競賽、勞動、批評、提出難題等一些挫折情境進行挫折教育。需要注意的是,設置的挫折情境要適度,過度的挫折會損傷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使孩子產生嚴重的挫折感、恐懼感,最后喪失興趣和信心。

  5、家、園、社區(qū)三方協(xié)同配合開展教育,產生最優(yōu)教育合力

  5.1在家庭教育中延伸對幼兒抗挫能力培養(yǎng)

  首先,在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接觸是一種全方位的密切接觸,父母可隨時隨地利用幼兒生活中遇見的挫折和困境,有目的地進行挫折教育。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待挫折、困惑的態(tài)度和處理方法,對幼兒起著示范作用。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的抗挫能力差是由于家庭溺愛造成的,只要讓他們吃點苦就能解決。其實不然,這種強行措施不但很難生效,而且往往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挫折教育要根據(jù)孩子的性格特征,有的放矢地進行,不是苛刻的批評、嚴厲的斥責或與孩子對著干。其次,創(chuàng)造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如定期邀請孩子的朋友到家中聚會,多創(chuàng)造一些讓他們自由交流的機會,鼓勵孩子多交朋友,遇到挫折時,有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培養(yǎng)孩子的友誼感、依戀感與安全感。最后,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多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果孩子成功了,及時鼓勵,說些“真是能干的孩子”等話,通過生活中的鍛煉,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幼兒的抗挫能力。

  5.2充分利用學校、社區(qū)資源開展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庇變簣@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通過家長會、家長園地、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發(fā)放宣傳資料等途徑,向家長宣傳先進的教育理念,增強家長家庭教育意識,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通過“挫折教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挫折教育并非吃苦”“專家獻策”等一系列家庭教育專題活動,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倡導家長在生活中注意“理智的愛”。充分挖掘社區(qū)資源,運用社區(qū)的現(xiàn)有環(huán)境、物力資源創(chuàng)造有利的教育環(huán)境,定期讓孩子走進一些教育基地、工廠、社區(qū),通過實地參觀,讓他們體會勞動的艱辛,從成人身上學一些應對挫折的方法,并讓幼兒思考、體驗在社區(qū)各場所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困難,在各種模擬情境中鍛煉幼兒的應變能力,提高幼兒面對挫折的勇氣及抗挫能力。只有教師與家長充分運用社區(qū)資源,密切配合,抓住一切機會對幼兒進行教育,保證教育的一致性、連續(xù)性,才能切實培養(yǎng)幼兒抗挫能力。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研究論文 篇3

  關鍵詞:物質 精神 代溝 真愛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jù)小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fā)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課程,“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的理念撲面而來,它比過去的教育教學更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喜怒哀樂,更關注人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更關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更關注學生的尊嚴。這意味著,今后對老師的要求不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因此在課程改革中科學、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談兩點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

  一、創(chuàng)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huán)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yǎng)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創(chuàng)設優(yōu)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huán)境。如校園的戶外場地富有變化,則具有激發(fā)小學生多種經驗,誘發(fā)小學多種活動行為的功能。在活動場內,設計豐富多彩的設備和材料,使處處充滿綠色和生機。教室是小學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布置的內容隨著教育目標、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整潔優(yōu)美的物質環(huán)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fā)了小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huán)境 。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huán)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游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系,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fā)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huán)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tài),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tài)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chuàng)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chuàng)設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tài)?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xié)作者的角色,創(chuàng)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jié),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松。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相互協(xié)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并成為朋友,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fā)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并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我認為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善于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托,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參考文獻]

  [1]吳紅駿,趙潔,《運用認知學習理論改革遠程開放教育的教與學》,2000年

  [2]皮連生主編,《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研究論文 篇4

  摘要:

  小學的音樂教學是小學中重要的美學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通過優(yōu)美的旋律提高學生的審美觀點和對音樂的認知,還能夠通過音樂的讓學生的內心充滿對事物的美好想象。所以通過小學音樂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十分可行的方式,也成為了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首先了解音樂教學對小學生成長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掌握好音樂教學的重點,也能夠知道如何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心理健康教學;音樂

  在小學課程中開展音樂教學的目的不是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技巧,而是通過音樂教學讓小學生了解如何進行對事物的審美,并通過音樂教學讓學生的心理成長更加的完善。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正確的指引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夠理解音樂、喜歡音樂;而且小學音樂教師還應該了解如何在教學的過程中讀懂學生的心理,并尋找更加適合的方式,因材施教。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將心理健康教育滲入到音樂教學之內。這樣就能夠達到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還能夠提高小學生心理成長的質量。

 。毙W音樂教學的重要性

 。保碧岣邔W生審美

  小學的音樂課程與其他學科有很大的不同,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通過音樂的旋律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在小學教育的宗旨上,完善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教學的重點,學校通過各種方式不斷的提高小學的教學質量,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念,除了美術教學,音樂教學就是非常好的學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清晰的讓學生了解如何對事物進行是非的分辨,如何對進行美與丑的分辨,讓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夠成為一名有完善的審美觀及價值觀的人員,這樣就達到促進學生修養(yǎng)成長,促進心理健康[1]。例如:在音樂課堂上利用《粉刷匠》這首歌曲,讓小學生知道勞動的重要性,讓學生熱愛生活。利用《空山鳥語》,《愛是一首歌》、《紅旗頌》等積極上進的歌曲,表達對向上的精神,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音樂的渲染帶動學生的心理變動,和情緒,并促進了學生審美觀念的提高。

 。保步∪珜W生人格

  隨著音樂不斷的發(fā)展,其表達的內容和方式也發(fā)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很多音樂作品都蘊含了積極向上的內容,當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充分的利用其內容,有效的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利用不同的教材激發(fā)學生的心理變化,讓學生了解每個音樂發(fā)展階段的社會情況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生在感知音樂的內容的同時,能夠提高對我國音樂的表達方式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格成長[2]。例如:我國古典音樂《二泉映月》,教師在為學生播放《二泉映月》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解釋曲調的由來,以及曲調創(chuàng)作背景,這樣學生在聽曲調的時候能夠理解曲調中所表達的人們的生活遭遇,以及小學生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以此提高學生的認知,讓學生能夠更加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環(huán)境。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對社會的認知,也提高了學生的心理人格層次。

 。保炒龠M學生心智發(fā)展

  小學教育階段是學生心理成長發(fā)展非常重要的階段,學生只有在初級階段培養(yǎng)好的習慣和心理基礎,才能夠在后期成長的時候明辨是非。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滲入心理健康教育達到對小學生心智發(fā)展的推動。所謂的心智發(fā)展不僅是對音樂理解力的開發(fā),更加重要的是對學生的思維的開發(fā),通過音樂的教學熏陶學生的情操,通過音樂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發(fā)展[3]。例如,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利用電子琴的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動腦能力,以及手部協(xié)調能力,在電子琴學生的過程中,需要學生能夠利用好手部與眼部、耳部的相結合,才能夠彈奏出優(yōu)美的音樂。而且通過這樣的教學,還能夠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度,讓學生能夠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音樂。這樣就達到了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2將心理健康教育滲入小學音樂教學的方法

 。玻蓖ㄟ^師生互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因為互動能夠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心理的變化,而切在有效的互動中能夠讓學生了解到音樂教學的重要性[4]。在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教學的課堂中,教師通常的辦法都是直接為學生播放教學的音樂內容,并在對音樂的技巧細節(jié)進行分析,讓學生通過不斷的熟悉旋律的方式達到相應教學的目的;此刻,教師是站在主動的角色中,而學生是被動的角色,這樣教師就不能夠充分的了解學生想要得到什么樣的知識,也不能夠充分的感受到學生的內心發(fā)展和想法,所以為了能夠讓教師更加貼學生,就可以利用互動的機會進行深入的了解。為了達到互動的教學目的,教師必須轉換自身的角色,變主動為被動,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也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這樣就能夠充分的了解學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所想的角度和方向,也能夠更加精準的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從而學生也能夠在學習的時候更加的輕松。例如:《讓我們蕩起雙槳》歌曲教學中,教師可以多收集一些影像資料和圖片資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原地進行模仿劃船的動作,并一邊模仿一邊進行演唱。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歌曲的歡快,再次教師也需要參與到模仿中,從雙方的參與教師能夠了解小學生內心的變化,而學生也能夠感受到教學與其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讓學生更加信任教師[5]。

 。玻餐ㄟ^目標完善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過程中,若是想要健康的發(fā)展學生的心理,就需要滿足學生對目標的需求,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設立相應的目標,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滿足學生對音樂學習的需求,促進學生的內心心理發(fā)展。為了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教師應該更加需要重視對學生的內心發(fā)展的了解,讓教師的方式更加適合學生的學習,讓教學的目標更加的明確,從而滿足學生對音樂教學的需求。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利用大合唱的方式提高學生之間的配合程度。為此教師可以將大合唱比賽作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在設定好教學目標之后,教師應該選擇合唱的曲目,一般在小學階段選擇的都是《五星紅旗》、《黃河大合唱》、《七子之歌》等,在學習之前應該將曲目播放給學生聽,或是將曲目的視頻放給學生看,這樣學生能夠感受到歌曲的震撼力,在播放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講解曲目的具體內容,并將會學生如何能夠相互的配合達成共同的目標[6]。當學生在了解具體情況之后,比賽表演時能夠充分的展現(xiàn)自己的內心情緒,這也是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一種表現(xiàn)。

 。玻惩晟埔魳方虒W內容促進心理教學

  音樂在課堂中的教學內容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不斷的完善音樂教學的內容,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課外音樂,這樣學生能夠擁有更多的機會發(fā)展自身的綜合素質,并鍛煉了自身的音樂技能,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在完善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音樂教學輔助工具、或是音樂劇等方式,例如:小學音樂課程中《愛是一首歌》一課,教師在正常技術教學過后,可以將歌曲改編成為小的歌劇,讓學生參與其中。教師還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樂器互動豐富教學的內容。這個教學方式都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建設和發(fā)展,以為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是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范圍,讓學生能夠了解到更多教學之外的內容。讓學生也知道,教學不一定要局限與課本的內容,很多課外的內容更加具有教育的意義,特別是在音樂藝術方面。在豐富音樂教學內容方面,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與參加音樂會或是音樂劇的演出,讓學生開闊自己的視野提高心理建設。

  2.4用情景教學方式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音樂課程與小學其他課程有很大的不同,其可以利用音樂來吸引學生的目光,若是在音樂課堂中設立情景劇,會更加受到學生的歡迎。所以教師可以在備課的過程中,將情景教學的方式加入到教學的模式中,以此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在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音樂題目的內容和背景,并正確的指引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方向,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音樂曲目的意義。例如:《紅旗頌》一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備課的時候準備好相應的道具,可以事先準備好小紅旗,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進行之前,向學生們簡單的介紹一下我國的簡史,讓學生能夠提前了解曲目的背景。在學生對曲目了解之后,就可以將《紅旗頌》歌曲變成情景劇的方式進行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樂曲的認知。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會更加的投入也會用心去體會樂曲的內涵和意義。所以在情景劇之后的生活中,學生依然了解怎樣將情景劇中的含義與現(xiàn)實相結合。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參加情景劇的表演,以此熏陶心理的發(fā)展內涵和方向,從而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7]。

 。玻低ㄟ^音樂教學評價促進心理健康教育

  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課堂的氛圍一直都是輕松優(yōu)美的,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是能夠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夠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因為每一位學生對音樂的掌握程度都有很大的不同,教師針對唱的不好的學生進行批評會直接影響該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這樣就會直接影響整體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和進度,而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也會出現(xiàn)懈怠或是反感。所以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適當?shù)恼{整批評的方式方法,用正確引導的方式對待學生,幫助學生改變現(xiàn)狀。

  結語

  小學音樂教學是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的一項基礎課程,為了能夠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教師都不斷的改進教學的方式和內容,讓音樂教學不僅能夠達到教學的目標,還能夠在教學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心理建設。教師還應該學會利用課外音樂知識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提高學生的心理建設提供渠道。

  參考文獻

 。郏保菅ΦぃW音樂教學中的問題分析與探討[J].教師,2012(12):125—126

 。郏玻輩菓椘妫疁\析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3(10):115—116

  [3]明月輝.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J].學周刊,2014(03):125—126

 。郏矗蓐愱枺W音樂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途徑分析[J].吉林教育,2016

 。郏担萃眨骄吭谛W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華少年,2016(04)

  [6]余嵐.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研究[J].華夏教師,2016(01)

 。郏罚堇钐N智.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求知導刊,2015(11).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研究論文 篇5

  內容摘要:

本文簡要闡述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背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及其重要性和可行性,找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旨在我們要結合我國的國情和教育實踐,有效地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發(fā)展的需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學校教育中切實、深入、全面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

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意義,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建議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中小學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如何在中小學有效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工作者丞待解決的問題。

  對于心理健康,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偟膩碚f,大多數(shù)學者都認為:在現(xiàn)代社會,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現(xiàn)為認知功能正常,情緒反應適當,意志品質健全,自我意識正確,個性結構完整,人際關系協(xié)調,人生態(tài)度積極,社會適應良好,行為表現(xiàn)規(guī)范和與年齡教育相符等等。

  近年來,心理健康普遍發(fā)展。在歐美等國家,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發(fā)展到相當程度之后才產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認為是人們對傳統(tǒng)心理咨詢感到不滿之后,力求改革、提高的產物。西方學者認為心理咨詢只是提高治療,忽視了發(fā)展;只為少數(shù)產生了問題的學生服務,卻忽視了大多數(shù)“正常”的學生。心理咨詢只是被動地等待問題的發(fā)生之后去補救,卻不主動地預防問題的發(fā)生。

  在我國,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歐美西方等國家有著不同的背景。我們的學校沒有心理咨詢發(fā)展的歷史,因而在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時,我們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的德、智、體、美、勞諸學科進行比較,學者們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與以上各學科有著部分重疊和相互交叉的關系,認為德、智、體、美、勞諸教育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各育都可被視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另一方面,對學生傳授心理知識,安排心理輔導活動等內容,又都是其他各育無法取代的。而在實踐中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容易混淆,在這一點上,也可看出我們與歐美等西方國家開展心理教育的不同之出。因此,對西方的經驗我們可以借鑒,但不能照搬,還要根據(jù)我國國情與教育實踐具體情況而定。目前,全國各地都開始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近年來,由于社會發(fā)展帶來的種種變化,我國學校教育和兒童發(fā)展事業(yè)受到了沖擊和挑戰(zhàn)。一方面,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向學校的傳統(tǒng)教學內容提出了挑戰(zhàn)。21世紀的社會更需要心理健全的人,所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是學校教育面臨的新的挑戰(zhàn)。

  另一方面,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成長的美好時期,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塑造和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重要時期,是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和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有用人才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心理的發(fā)展與成熟。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是保護和增強學生的身心健康。由于種種原因,學校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忽視心理衛(wèi)生方面的教育,致使許多教師或者沒有充分認識到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性,或者在遇到學生心理問題是束手無策,更談不上指導家長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調查表明,在我國中小學生中間,約1/5的兒童青少年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行為問題。如厭學、逃學、偷竊、說謊、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擊、退縮、焦慮、抑郁等等種種外顯的和內隱的心理行為問題。這些心理行為問題不但嚴重地影響著兒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fā)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工作帶來巨大的困撓,直接影響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義的舉措。

  從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心理健康是一個終生相隨的人生課題,并且表現(xiàn)出很強的階段性。也就是說,同一個人,在人生發(fā)展不同的時期或階段,由于對該階段發(fā)展的任務的適應情況不同,其心理發(fā)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會變得不健康。如:同樣進入青春期,有的孩子適應得好,順利度過,健康快樂地進行下一人生發(fā)展的階段;而有的孩子適應得不好,或加入了不良團伙,或表現(xiàn)出一些不良行為,面臨著心理危機。一個面臨心理危機的青春期學生,如果得到及時有效的關注與幫助,在其后的發(fā)展中就有可能擺脫心理危機而踏上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道路。心理健康的這種階段正說明心理健康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同時也說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的。

  從差異的角度來看,心理健康具有相對性。心理健康并非截然的和絕對的。學生無法被截然劃為心理健康的和心理不健康的兩類,同時也沒有絕對心理健康的學生,也就是說,心理健康是我們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會面臨的問題,在每個人身上都會同時存在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側面,只有哪種情況占主流和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健康的這種相對性說明心理健康具有全員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的。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只有建立起科學的認識和正確的觀念,中小學才能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出現(xiàn)的問題

  在當前的學校教育實踐中,不少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著一些誤解,認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沒必要在學校教育中普及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實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醫(yī)學中的治療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shù)貞獙ΜF(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jié)等,使學生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fā)展變化,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所以,預防問題發(fā)生,促進心理素質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從本質上講,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yǎng),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是素質教育的具體表現(xiàn)。

  有的教師認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個別學生開展的教育活動。誠然,個別學生在心理健康發(fā)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別的教育和幫助。但是,如前所說,心理健康是全員性的問題,是每一位學生在成長與發(fā)展中都必然會面臨的挑戰(zhàn),包括那些學習優(yōu)秀,在教師看來是‘好’孩子的學生,也同樣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許多研究與實踐證明,有時這些‘好’學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為,往往由于學習成績好,這些‘好’學生心理發(fā)展中不健康的側面就常常被忽視,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和及時的幫助教育。如,一些‘好’學生由于長期被寵、被捧,心理健康承受能力已變得極脆弱,稍不如意就發(fā)脾氣,有的還采取極端措施進行打擊、報復,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清華大學鉈中毒便是一個最好的例證。還有的就此邁上了自殺、輕生的道路來面對失敗和挫折的壓力。可見,心理健康教育并只是個別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對全體學生的重要課題,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

  還有教師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應歸屬德育工作,是學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師的任務。事實上,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種新的角度,使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重新認識和看待自己的學生以及學生出現(xiàn)的行為問題,可以有效的幫助學校教師改善師生交往狀況。以往教師容易只注意到學生表面的那些行為問題,并將之很快上升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斷,而忽略了這些行為問題背后掩藏著的原因,包括學生的心理需求。如,一個小學生最初在課上搗亂,可能就是為了引起教師和同學的注意,只是他在用不恰當?shù)姆绞奖憩F(xiàn)出來了。如果教師重視并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他就會覺察這位學生行為問題背后的心理需要,進而調整自己和班上同學與這位學生的交往方式,更多地給這位學生積極的關注,并不失時機地向他指出引起老師和同學關注的合理方式是什么,很快這位學生課上搗亂的那些行為問題不見了,而變成一個守紀律,愛學習的好孩子。相反,如果以傳統(tǒng)的眼光和方式去看待這位學生課上表現(xiàn)出來的搗亂行為,這位學生很容易被納入壞孩子的行列,而且由于這位學生行為問題背后的心理需要沒有被覺察和得到滿足,他將免不了還會繼續(xù)搗亂。久而久之,由于長期被當成壞孩子,這位學生也就會自認為是壞孩子,并真的搗亂起來。可見,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教師以一種更寬松、更接納和理解的態(tài)度來認識看待學生和學生的行為,不僅注意到行為本身,更注重去發(fā)現(xiàn)并合理滿足這些行為背后的基本的心理需要;不簡單地進行是非判斷,而是從一種人性的角度起理解和教育學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體現(xiàn)出了對學生的尊重,一種對“人”的尊重,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面臨的主要課題。所以說,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師面臨的任務和要求。應引起每一位教師的認可與重視。

  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建議

  在學校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已逐漸成為越來越多的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共識,如何在學校教育中切實、深入、全面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當前學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亟待解決的課題。近年來,我們在北京市七城區(qū)20余所小學校開展了“學校與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工程”的研究與探索,主要從學校管理、教師培訓、家校協(xié)同和學生發(fā)展以及社會參與等不同層面,全方位地,主體地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進行許多有益的嘗試與探索,取得一些經驗,并得到了廣大學校領導和教師的認可和好評。根據(jù)近幾年來我們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下面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談幾點建議:

  1、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教師自身的素質直接決定其教育行為。只有掌握關于兒童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科學知識,按照科學的規(guī)律和方法開展教育工作,處理好日常表現(xiàn)出的心理行為問題和意外事件,教師才能真正做到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實處,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如:一位平時表現(xiàn)還不錯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學生,由于一時的沖動偷拿了同學的錢,這時良心的自責使他找到老師并承認了錯誤。但由于教師處理不當,他從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責罵、老師的不屑和同學的疏遠,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從此郁郁寡歡,自暴自棄,不但學習成績下降,而且變得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現(xiàn)幻聽、幻視,總懷疑別人在背后議論他又在偷東西,最終發(fā)展到再也無法上學,陷入心理危機。而同樣經歷的另一位學生,在承認錯誤的時候得到了老師的諒解,老師不但沒有將事態(tài)擴大,而且還把信任和改正的機會給他,把管理班費的任務交給了他,在老師的不斷鼓勵和積極支持下,這位同學終于擺脫了上次錯誤在心靈上留下的陰影,能抬起頭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白出關于偷錢的問題,其他方面的發(fā)展不但沒受到消極的影響,反而因老師的諒解和信任所帶來的自尊、自信的增強而得到促進。

  可見,教師作為教育實施的主體其自身的素質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很難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對心理健康缺乏科學認識的教師,可以培養(yǎng)出具有良好素質的學生。所以,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2、重視心靈溝通,走入孩子的心靈深處

  時代越發(fā)展,人們就越疑惑,尤其是家長和老師,現(xiàn)在的孩子怎么了?盲目反抗,不誠實,容易沖動,有很強的攻擊性,小皇帝脾氣……他們在宣泄什么?他們有什么不滿?他們需要什么?或許,在這種充滿誘惑的世界里,孩子的眼被迷惑了,孩子的心被誘導了。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對孩子的關懷太少了他們缺少正確的引導,以至于失去了正確的判斷力。中外教育家一致認為:愛是駕御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們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fā),從關懷愛護入手,消除孩子的戒備心理,把握教育的最佳時機。一般來說,當孩子處于以下狀態(tài)時是教育的最佳時機:

  ①興奮時機。當某事物或某活動引起孩子的特別關注時,他們會激發(fā)出極大的熱情,在思想上產生興奮點。如果我們加以把握,往往可以由孩子的興奮點來激起他們很強的向上的驅動力,或能使某些比較消沉的孩子一時有不興奮為轉機,從此改變自己,發(fā)生很大的變化。

  ②激情時機。孩子的情感極為豐富,他們對所面臨的事物與正在進行的活動或已形成的思想意識之間的關系的切身體驗與反映是多方面的,他們的喜、怒、哀樂是最容易表現(xiàn)出來的,豐富健康的情感是孩子的精神生活得到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同時情感又是驅動孩子努力進去的必要條件,能夠給他們前進的動力。當他們的各種情感表現(xiàn)出來時,正是他們對某重事物或某種活動的最積極的時候。他們的各種表情都是有情而發(fā),抓住他們“有感”的時候,正是我們實施教育的時機。

 、矍螽悤r機。孩子的思想活動與他們的心理特點是一致的,他們喜歡求新求異,也容易產生逆反傾向,這種求異與逆反傾向,無論處于什么原因,都是他們思考判斷的結果。從思想的活躍性來說,這是一種積極的思想狀態(tài),因此也是一種有利我們教育的時機。

 、苁庥鰰r機。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一些特殊的情況,遇到一些特別的矛盾,經歷一些特殊的遭遇。學生生活并不那么復雜特殊的遭遇或境況并不多見,正因為如此,他們一旦遇到特殊的嚴峻情況,思想上的震動就會相當大。我們在這時機要對學生特別的關懷和理解,同時利用這種時機,教育孩子正視各種矛盾,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生活的能力。

 、菀删銜r機。孩子在生活中免不了遇到矛盾產生懼怕心理,特別是犯了錯誤,會使他們疑慮重重,思想上產生很大的壓力。這種思想矛盾和壓力在其他人看來或許是微不足道的或是無關緊要的,但孩子由于他們的生活經驗不足,卻會感到相當?shù)某林兀⒖释玫絼e人的理解和幫助。

  ⑥榮辱時機。榮辱也是一種情感的反映,而且是孩子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情感反映。當孩子在學校和社會生活中受到批評、處分、羞辱的時候,他們往往會產生一種消極的情況,甚至會覺得難以抬頭,形成較大思想壓力。我們決不能認為這只是小事,而丟掉教育孩子的時機。

  我曾經在一本教育雜志書上看到這樣一則故事:有一位教師連續(xù)三年教的是畢業(yè)班,班中總有那么幾個后進生。三年中,他的每一次生日都不請親戚朋友,卻邀請班中的教育對象共度,或聯(lián)歡或野餐,使他們覺得老師的確視他們?yōu)楹糜,親近感由然而生。在平時,這位教師與這些后進生很接近,還鼓勵他們到家做客,無論什么時候,他都放下手中的工作熱情招待,甚至與他們玩上一會。當他有事甚至有些個人的事時,也特意與他們商量,讓他們幫助想辦法、出主意,使他們覺得不僅是老師幫助自己,自己也能幫助老師,從而產生自尊、自信。在這種互幫互助的融洽氣氛中,建立了特別的感情紐帶。當一次學生傳聞這位老師要調到縣城工作,竟掛出了“老師,您別走”的標語。他們說“您若走,我們跪著求您!”過去曾經打架而名列全校最差的一位學生居然流著淚問:“老師,您不管我了?”這種特殊情感使這位老師的工作十分成功,好幾位后進生有了很大的變化。

  可見,我們無論多忙也應該與孩子多活動,與孩子多交朋友建立深厚的情感,互相信任。只有走進了孩子的心靈,才能夠影響孩子,成功的教育才能啟動。

  3、注重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

  目前,不少的學校雖然也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卻機械、簡單地將之理解為課程教育或開展一、兩次轟轟烈烈的活動。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絕不是每周一、兩節(jié)課或者搞幾次活動就能實現(xiàn)的。事實上,大量的研究與實踐經驗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的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僅靠有限的時間、空間是難以實現(xiàn)的,同樣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中積累而成。因此,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教師每天大量而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實踐證明,只要充分發(fā)揮教師自身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鼓勵教師開動腦筋,注意積累,重視交流,完全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將非常顯著,同時會對學校日常教育教學活動帶來巨大的促進。

  研究與實踐證明,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賴于個體在真實情境中的實踐操作與體驗。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為一門說教課,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應深入生活,在實踐中加以訓練、鞏固,讓孩子在參與中成長。為此,我們倡導注重實踐,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在參與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有的孩子參與能力差,是因為心理因素在作祟,他們缺乏自信心,害怕加入,怕辦不到讓人笑話,于是不敢參與,能力就越來越弱。我們要多跟這些孩子談其參與活動的有利條件,要幫助其發(fā)現(xiàn)固有的而又沒有意識到的自身優(yōu)勢,同時期待并幫助其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慢慢地,使其對自己產生自信,從而克服對參與活動的疑懼心態(tài)。還有的孩子一直沉湎于自己的小圈子里根本不知道參與的樂趣,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們就要巧妙地通過種種手段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讓他們投身其中,并期待他們上場試一試,一旦他們嘗到了參與的甘甜,他們就會走出封閉的自我世界,個別孩子還會爆發(fā)出強烈的參與欲望。對于孩子來說,有事讓他們做,他們是很樂意的。我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蘊涵、傳遞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指示。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隨時抓住問題作為教育契機,開展生動、直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去實踐,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yǎng)主動意識,提高參與質量,體驗所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通過這些生動、有趣的活動,不僅讓學生受到實實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學生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來源于生活,實踐于生活的基本道理,從而將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到實處。

  4.注重家長與社會力量的參與,共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學校教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還受到其他社會因素的制約。其中,家長作為學生成長與發(fā)展中的重要的人,家長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觀念將直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除此之外,各種社會現(xiàn)象、社會輿論、影視文化與傳媒等其他社會因素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可見,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任務,也是全社會的任務和職責,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會的支持和認可,才能得到真正的開展。也就是說,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應注重調動全社會的力量,獲得來自家長、社會的支持和認可。因此,我們提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必須注重與家長達成共識,通過各種活動與宣傳,打破家長那種認為只要學習好就是發(fā)展好的舊觀念、舊框框,幫助家長建立現(xiàn)代的、科學的人才觀,獲得家長的支持和認同,鼓勵家長參與,創(chuàng)設出全體成員共同參與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環(huán)境與氛圍,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美術教育與學校德育融合實踐研究論文03-1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融合論文06-23

創(chuàng)業(yè)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融合模式論文02-15

大學生教育研究論文提綱03-28

心理教育研究述評教育論文03-10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5-19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1-12

專業(yè)教育與通識教育的融合發(fā)展論文02-21

(實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7-27

【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6-1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