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知識在思想品德課堂中篩漏的原因分析的論文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在深圳的非中考科目的背景下,核心知識的篩漏現象十分突出。本文以深圳市八年級思想品德的課堂教學為例,從教學目標的確定和達成的過程、課堂教學形式、教師主體地位和評價機制等幾個方面,分析了造成這一現象的幾個原因,并希望通過對原因的分析,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可行性辦法。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核心知識篩漏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思想品德課程出現了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模式都出現了可喜的變化。但是,我們對新課程改革理解的片面性和膚淺性,使得我們的思想品德課程過分地重現象、輕本質,重形式、輕實質,表現為學科核心知識的篩漏現象明顯,并日漸成為思想品德課程的一個突出問題。此外,在深圳,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非中考科目的地位,使得該問題更為突出。本文意在從課堂實施的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分析在思想課堂中核心知識篩漏的原因。
一目標確定和達成的過程中核心知識的篩漏
新課程改革固然是摒棄了知識本位觀,反對不顧學生感受、體驗以及需要的課堂教學,更反對把學生當做知識的容器。但是,新課程改革絕對不是反對知識本身,而是在更大程度上讓學生獲得利于終身發(fā)展的知識,故在三維目標中,知識目標是不可或缺的。筆者認為,知識目標的確定和達成,在三維目標中具有基礎性和首要性。
在當前的思想品德課程的課堂教學中,雖然一般會有知識目標的確定,但是帶有明顯的隨意性,并沒有上升到核心知識的層面,甚至沒有知識的突破和提升。例如,八年級上冊《誠實有信》一課中,其核心知識,也是其主題詞:“誠實”、“承諾”、“信用”。筆者認為,本課知識目標的確定不僅僅是讓學生明白三個關鍵詞的含義,更重要的是理解內在的邏輯聯系和層級的遞進關系。筆者認為,做一個“誠實”的人,是基礎目標;做一個履行“承諾”的人,是關鍵一躍;做一個恪守“信用”的人,是終極目標。然而,在當前的思想品德課堂中能夠真正潛心挖掘核心知識,并有突破和提升的,乃鳳毛麟角。
在課堂教學中清晰界定核心知識,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首要一步,是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基本依據。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教學活動應該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最大限度的充實和豐富教科書里呈現的基礎知識的框架,以更好地提高核心知識的教學質量和水平,進而促進三維目標的有效達成。
二過分注重課堂教學形式而造成核心知識的篩漏
在新課程改革中,初中思想品德的課程標準提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課堂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也在努力創(chuàng)新多樣的教學形式,以能夠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同時,又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之前課堂教學活動中程式化的教學模式,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現在的思想品德課堂,過雜的“表演類”活動,往往犯了只注重形式,而忽視了主題的錯誤,使得課堂教學中核心知識淡化,甚至篩漏。
當前思想品德的課堂教學中,小品是一個比較常見的“表演類”活動。在實施過程中,雖然學生的熱情參與烘托了課堂氣氛,但是常常因為內容單調、形式單一,使得在劇中不能夠切實地體現核心知識的內涵。“討論性”活動則更為常見,甚至節(jié)節(jié)有討論。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實際上,很多問題是沒有可討論性的,這樣的“討論”也往往在學生的嬉笑和老師的等待中結束,不但沒有啟迪學生思維的意義,更有畫蛇添足之弊端。
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學形式的選擇,應該從教學的需要出發(f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不是為了活動而活動,否則既不能利于知識性目標的達成,也不能很好的體驗過程性,更不能升華情感性目標。
三教師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體現而造成核心知識的篩漏
在新課程改革中,確立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已經成為我們的共識。在課堂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很多老師,尤其是年輕老師,特別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但讓人遺憾的是,在這樣的課堂上,我們只看到學生的風采,老師不是被遺忘,就是成為一個宣讀串詞的“主持人”。這樣的情境下,課堂不僅失去了有效的管理而無序化,同時,教學目標也難以達成。
我們仍然以八年級上冊《誠實有信》一課為例說明。一位老師的教學設計還是很新穎的,她根據本課的主題,把全班分為“誠實組”、“承諾組”、“信用組”,讓每個組的學生討論本組的主題,并由各自代表表述成果。這樣做課堂氣氛熱烈,一改往日的枯燥,但是在各自代表表述成果時,另外兩組的學生不是忙于整理資料,就是在談話嬉戲,即使個別學生想聽,也因嘈雜沒有聽完整。老師也只是與發(fā)言的學生進行單向的交流。這樣的一節(jié)課,大多數學生只是對本組的知識理解比較深刻和透徹,對另外兩組的知識知之甚少,使得多數學生的知識的獲得是不完整的,更不能夠達成本課知識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中,如何在課堂實施過程中,有效地發(fā)揮教師的主體地位是有效課堂的重要保障。教師主體地位的發(fā)揮不僅僅能夠保障有效的課堂教學秩序,也能夠彌補學生在年齡、閱歷以及知識上的缺陷或片面認識,做到及時糾正和有效引導,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更能指導學生核心知識學習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
四缺乏有效性評價機制而造成核心知識的篩漏
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過去較為呆板的教學模式,使得在當前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日漸多元化,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明顯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但是,因為這種多元化的評價機制更加側重于過程與方法的評價,也側重于情感的投入和價值導向形成的評價,而知識性評價過于淡化,加之深圳的思想品德課程的非中考科目性質,使得這一課程的核心知識的篩漏現象尤為明顯。
在深圳,多數學生不清楚思想品德課到底學了哪些內容,也不認為這些內容對自己的成長會起多大作用,這固然與多數學生在思想上不夠重視有很大關系,但歸根結底是缺乏有效合理的評價機制。在當前中國的教育背景下,一旦缺乏有效合理的評價機制,不僅僅會造成學生及其家長的不重視,也會造成教師上課的隨意性。這會使這一科目的核心知識的篩漏現象突出,甚至核心知識缺失,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這一課程設置的初衷目的。所以思想品德課程的有效合理評價機制的確立,在很大程度上關乎著這一課程課改推進的前途。
五結束語
簡言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深圳的思想品德課程出現了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在課堂實施中,師生的參與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思想品德課程在深圳的非中考科目地位,使得老師和學生這一科目的重視程度很低,以致出現了思想品德課程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核心知識篩漏的現象十分突出。這不僅嚴重影響了思想品德課程的課改推進力度,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這一課程設置的目的和意義。本文意在從思想品德課程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分析這一核心知識篩漏的原因,并希望能夠從原因的分析中找到一些可行性辦法,為推進思想品德課程的發(fā)展作出點滴貢獻。
參考文獻
。1]范樹成、周淑萍主編.思想政治課教學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
。2]韓鎮(zhèn)主編.思想品德與思想政治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方道德.素質教育下的中學政治教學方式的對策[J].文教資料,2006(18)
。4]趙伶俐.課堂教學技術與藝術[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核心知識在思想品德課堂中篩漏的原因分析的論文】相關文章:
邏輯哲學的核心問題分析論文02-14
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教育論文03-14
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自主參與論文04-01
知識型員工流失原因分析01-18
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的核心制度分析論文11-21
翻轉課堂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論文02-21
煤粉爐排煙溫度高的原因分析及運行中可采取的措施論文03-09
用戶設備對主網的影響原因分析的論文02-22
課堂教學中的疑問議論的論文04-0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