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學與書法之關系
很多書法家把書法當成國學,書法與國學有諸多聯(lián)系,但不能直接畫等號。書法是藝術,國學是學問。把書法當成國學,與把傳統(tǒng)文化當成國學如出一轍。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學與書法之關系,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學與書法之關系
什么是國學?目前學術界說法尚不統(tǒng)一,范圍窄一些的,認為國學即經(jīng)學。有些甚至認為只有儒學、六藝才是國學。而廣泛的國學定義,則認為國學即中國固有的傳統(tǒng)學術以及由此繁衍的文化體系,經(jīng)、史、子、集皆在其中。從《光明日報》開僻的“國學”專欄可以看出,《光明日報》是贊成寬泛的國學定義的,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皆應視為國學。
我們知道,在上個世紀初,國學曾經(jīng)熱過一段,在西學東漸、西方學術廣泛引入中國的背景下,以章太炎等為首的博學碩儒認為華夏文明不應泯滅,必須維護國學在國人中的宗統(tǒng)地位,因而振臂高呼,倡導國學。但國勢日衰,國家處在危亡邊緣,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國家尚且不保,國學何以興焉?所以,包括魯迅先生在內,都對當時章氏之舉頗有非議。
建國后,國學這個詞被冷卻了半個世紀,隨著30年來的文化熱和儒學熱,國學被重新關注,尤其是國家提出弘揚傳統(tǒng)文化,建立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使國學的地位日漸提高。因為,一個崛起的大國必須有三根柱子支撐,那就是經(jīng)濟、軍事和文化。所以,國學之興,國勢使然。
不論廣義或狹義,書學都應包括在國學之中。從周開始,孩子八歲入小學,習六藝。六藝者,禮、樂、射、御、書、數(shù)也!皶奔椿A課之一,此時的“書”即包括“認字”和“書寫”兩個方面。而隋唐以后,小學則主要是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主要內容是文字的產生、構成、音讀以及不同情況下所表達的不同意義。這就是書學誕生的土壤。就書學本身而言,不僅包涵了文字學、音韻學的內容,而其中更張揚著儒、釋、道的精神內涵。蔡邑用陰陽學釋讀書法,孫過庭用“和而不同”求之義理,黃庭堅論“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等,都是用經(jīng)學理解書法的。完全可以說,書法是國學開放的奇葩,它的根在國學,它的營養(yǎng)靠的是國學的液汁,它的花朵,則輝耀著國學的神采。沒有國學,書法則成無根之木。
更重要的是,書學在國學中處于源頭的位置。文字的誕生是文明的覺醒。文明借助文字得以發(fā)展,而文明的發(fā)展又促使文字逐漸成為一門學問:文字學和書學。所以,國學的發(fā)展,要借助書學得以支撐。書法之于國學,則又處于基礎之地位。由此觀之,稱書法為中國文化的核心,似無大錯。
這里,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上世紀八十年代,興起了書法熱,九十年代,興起了儒學熱,本世紀初,出現(xiàn)了國學熱,可否這樣理解,書法熱是儒學熱和國學熱的先導呢?抑或國學熱是書法熱的必然呢?
弄清書法與國學的關系,意義十分深遠。兩點最基本的啟迪是:
一、書法的發(fā)展離不開傳統(tǒng)文化,不論何“流”何“派”,脫離傳統(tǒng)文化的書法終將凋謝;
二、要想把字寫好,就要懂點國學,要用文化來涵養(yǎng)書法。
這兩點,是當今書壇應特別銘記的。
國學書法,是以國學經(jīng)典為內容,以書法藝術作形式,二者密切結合,有機融匯,相得益彰的文化藝術形式和文化產業(yè)。中華國學汗牛充棟,包括蒙學、經(jīng)學、史學、諸子百家、集篇等各門各類。國學是中華民族在數(shù)千年歷史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文化積淀。國學堪稱中國人的性命之學,中華文化的學術基礎、固本之學,是全面增加文化素養(yǎng)的學問。國學匯通思想學術,典籍制度,百行百藝,禮儀比俗,蘊含著國脈、國魂、國本。國學是以先秦經(jīng)典及諸子學說為根基,涵蓋兩漢經(jīng)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以及歷代史學等內容,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作為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基礎,國學構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生活的客觀環(huán)境,維系著中華文化之根。千百年來,它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從老子到莊子,從孔子到孟子,從韓愈到曾國藩,中國古代的圣賢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他們的言行被記錄成經(jīng)典,傳之于后世,直接影響著國人的思想、意識、倫理、道德和行為,成為人們的行為準則。學習國學,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更能從中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良好的國學修養(yǎng)。
書法是中國文化的產物,是一種表達最高意境和情操的民族藝術,是中華民族對世界藝術寶庫的一個偉大貢獻。書法屬于表現(xiàn)型藝術,它是在之具有先天麗質的形體結構的基礎上,憑借最少的物質材料,以抽象的線條和相對簡單的技術和形式來其實一定的生命意義,抒發(fā)一定的情感因素,而最終實現(xiàn)其特殊的審美價值。由于書法并非世間某些具體物象的寫照、摹擬或象征,而是一種純粹的形而上表現(xiàn),是形式美與情感因素的直接結合,因此不僅深受國人的尊崇和喜愛,同時也贏得了世界性的藝術認同。書法是一種高度自覺、高度自由和高度發(fā)展的特殊藝術。因此它不是也不可能使隨漢字的產生而產生的,也就是說漢字的產生不等于書法的產生。書法必然是在漢字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在特定的人文環(huán)境下,適應某種特定的社會需要而產生的。書法是脫離漢字的日常實用性的書寫,升華為一種藝術。而這種升華是以日常書寫字體(楷書、行書、草書)所引發(fā)的。紙的普及和最終取代簡牘作為書寫材料以及書寫工具定型于毛筆及其書寫技巧臻于成熟,也是書法產生所不可忽視的重要物質基礎。在當代,書法根本不受電腦普及的影響和限制而獨立存在的純藝術形式。
書法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必定需要一定的內容來充實,那么國學經(jīng)典是其最佳組合體。以國學經(jīng)典為主要書寫內容,以書法藝術為特殊的表現(xiàn)形式,二者的結合便產生了“國學書法”。國學書法可以成為一種文化藝術產業(yè)來進行創(chuàng)作和開發(fā)。這種組合會收到一舉多得的效果。即在讓人們學習國學當中練習了書法,欣賞了藝術;又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研究了國學,學習了經(jīng)典,學會了為人處世的道理。國學借助于書法這種特殊藝術載體,可以更加深入廣泛地得到傳播;書法可以依附于國學的傳播得到更加深刻的傳承和弘揚。
書法藝術,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也必然包含著客觀的社會生活和書法家本身的思想感情。儒學思想影響我國社會兩千多年,書法家,特別是舊時代的書法家,哪個不是飽讀詩書的儒學傳人,書法的創(chuàng)作、欣賞與批評,能不受到儒學的影響嗎?
書法要求結構均衡、平正,端莊秀麗,而儒學則倡導中和為美,居中守正,形端表正。書法的結體,筆畫間要相互穿插、避讓,各部間要相呼應、協(xié)調,儒學則要求“以和為貴、中庸和諧”,以仁、禮為做人的準則。書法的創(chuàng)作,要強調個性,而不失共性,儒學則要求“君子和而不同,致中和,和而不流!弊怨艜嬐。書為心畫。創(chuàng)作要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形容書法之美,評價書法高低,往往以自然界里的某些現(xiàn)象或狀態(tài)作比喻,如:奔雷墜石、鴻飛獸駭,似初月之出天崖,猶眾星之列河漢,等等。都達到了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與交融,這與儒學天人合一的觀點是完全吻合的。誠信,是儒學的重要思想內容之一。在書法的創(chuàng)作中,是必須要講誠信的,第一,字的書寫,必須規(guī)范,尤其是草書。規(guī)范,就是誠信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如果有人不按照規(guī)定好的字體結構來寫字,那誰還認得。再就是書法作品要落款、鈐印,這不僅僅是為了章法布局的需要和色彩對比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表達了作者的責任感和誠信。簽名、蓋章,具有法律效應。在書法作品中,雖然沒有如此嚴重,但作者對誠信的表達,也沒有比這更嚴肅的了。
儒學講德、才并重,對于一個人的才與德,對德的要求特別重視。認為道德是才華的根本,注重人品的內在素質和外在表現(xiàn)的統(tǒng)一。提出“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歷代書家,都遵循著“學書法,先學做人”的原則。書法評論家更是人書俱評。一旦認為某個書法家品德上有問題,則不會再認同他在書法方面的成就了。如蔡京、趙孟頫都曾有這過這種不同的遭遇。書法家往往告誡自己的學生:學書先學做人是根本,豈不知這根本的根本應該是儒學思想。儒學以“仁”為核心的道德規(guī)范及德、才并重的道德主張,一直深刻地影響著歷代的書法家走向輝煌,成為后世的典范,顏真卿就是典型的一位大家。
由于對儒學的了解甚少,提不出更多有力的例證,但少加分析,書法與儒學的內在關系是非常明顯的。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書法始終是以儒學的人文道德為底蘊,逐步完善,達到鼎盛時期。字體的創(chuàng)造、演變,書體的形成,無不蘊涵著儒學的精華。從字的形體結構狀態(tài)和不同時代對書法所崇尚的精氣、神韻,都能感受到儒學的風范,特別是漢代碑刻,尤其突出、顯明。
國學與書法的聯(lián)系
一、 國學與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的哲學觀
在國學中,關于哲學的論述當屬子部最多,經(jīng)部亦有極少部分。其以《易》為源,儒、釋、道為宗,滋養(yǎng)并成就了中國的書法藝術。
“道”是中國哲學的最高層次,也是中國書法的旨歸與審美的最高境界。這種以生命圓滿的哲學超越了書法色相的層面得以精神的大自在。中國的“道”經(jīng)歷了“天道”與“人道”的分野與合一的發(fā)展過程而賦予了其豐富的內涵并逐漸上升為了具有中國文化特質的哲學與美學概念!暗馈钡木辰缙鋵嵕褪恰疤臁钡木辰纾彩恰叭恕钡木辰。因此,中國書法美的根源與實質在于“天”,在于“人”,在于“天人合一”,實現(xiàn)著中國書法的理想。一陰一陽謂之道。中國書法以漢字為載體,以陰陽為本,通過陰陽的展示和調和來契道、證道的。中國書法運筆的藏與露、方筆與圓筆、中鋒與側鋒、提和按、疾與澀、快與慢;結字的松與緊、擒與縱;章法的疏與密;墨法的濃與淡等無不彰顯著陰陽的互依互生的辯證關系。
儒家、道家與釋家作為國學的三大構成部分,其哲學觀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儒家修德;道家修藝,釋家修心,其于書法各盡妙用。儒家注重倫理道德與人格完善,使得書法藝術內化道德并使書法具有了社會教育與普世的意義;道家思想中蘊含著中國藝術精神,使書法藝術通化天地萬物,契道并從自然汲取豐厚的養(yǎng)料;佛家的價值體現(xiàn)在對萬物的慈悲和人類靈魂的安放,使書法藝術回到了當下與本真,讓靈魂得到切實的慰藉與安頓。因此,當代書家國學的修為于儒釋道可有側重,然三者皆修且融通為上。
在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的實踐中,西方的哲學觀能否成為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的哲學觀呢?我們無妨對中西哲學做一比較來給出判定。顯然,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是兩個不同的哲學體系。其起點、源頭、側重點、思考方式、思維方式與語言表達各不相同。中國哲學立足于社會科學,西方哲學立足自然科學,其各有所長。中國書法彰顯著中國人對自然、人與社會的哲思,創(chuàng)造了歷代的書法經(jīng)典,自然而然地則把國學中的哲學觀作為書法創(chuàng)作的哲學基礎。
二、國學與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的文化觀
“文化”一詞無論是西方“耕耘”的本意,還是在我國“以文教化”的內涵,其明顯的具有實踐性、原有存在性與集體性的特征。哲學是文化中的制高點,哲學塑造著文化的精神,而文化又凝結著哲學思維的因子。國學中關于文化精神理念層主要集中在經(jīng)部和子部,典章制度層和器物層主要在史部,而文學主要在集部。書法既是文化的構成,也是文化的產物。中國書法的精神與審美追求、技法表達和物化作品主要來自于國學的經(jīng)、史、子、集的涵詠。中國書法文化精神的主體的心齋之心,中國書法文化精神精髓與根本的“道”,中國書法文化精神最高追求的天人合一,中國書法文化精神表現(xiàn)空間的空靈、自然、虛靜和玄妙等無一不彰顯著傳統(tǒng)文化的輝光。在這里,中國書法不過是國學中所蘊含的中國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態(tài),書法中的個性則是國學涵養(yǎng)下的書者品格的顯現(xiàn)而已。
在當代的書法創(chuàng)作中,西方文化能否成為中國書法創(chuàng)作的文化觀也是困惑當代且多有爭議的問題之一。我們也無妨對中西文化藝術做一比較分析再做判定,見圖2。中西文化屬于兩個不同的文化體系,尤其在中國宋代以后,這種文化的差異性愈發(fā)明顯。中國文化極力將人生藝術化、審美化,而西方文化極力將人生科學化、邏輯化;中國文化重視道德實踐,講究身體力行,而西方文化重視物質實踐,講究實惠;中西方都有向上追求,中國通過藝術來實現(xiàn),西方通過宗教來實現(xiàn)。中西文化是世界文化的兩極,其具有互補性。我們不能因為科學技術的落后而摧毀我們的民族文化,使其成為西方文化的附庸。世界的四大古文明只有中華文明沒有中斷,足見中華文化的生命力與力量。藝術的多樣性根植于文化的多樣性。中國書法藝術是在中國文化的土壤上生長出來的。西方文化只能產生與滋養(yǎng)西方的藝術。中國歷代書法之所以異彩紛呈,也就是緣于其依托文化的差異化。儒、釋、道文化成就了各自文化觀下的書法經(jīng)典,魏晉三教合流產生了玄學,才有了魏晉風骨與書法的風流。
中國文化是一個開放與包容的文化系統(tǒng),汲取世界文化精華,融合并發(fā)展之。佛教文化從東漢的傳入與漢文化的融合在唐代形成禪宗就是一個明證,也由此產生了輝煌燦爛的佛教書法藝術。不可否認,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當代,西學的藝術理性分析、邏輯思維與科學思維對于建立與發(fā)展中國書法學科具有一定的作用?萍寂c藝術的融合也為當代書法與信息技術的結合與發(fā)展提供了新的介質與發(fā)展空間。但是無論如何,中國書法的文化根性注定了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的文化立場必定是國學中的中國文化觀而不是西方文化觀。古代的書法創(chuàng)作觀是根植于國學與個人修為及證道基礎上的“無為而為”的“神遇”或“有為而為”的自覺,人、書、道、德、美合一而不悖,更多的是為人生而藝術。而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因國學的修養(yǎng)的缺乏而產生了一種可怕的思潮,就是借鑒西方藝術把書法從文化與道德中解放出來,追求所謂的唯美而使書法喪失了寶貴的文化依托。由于他們忽略了西方藝術是以科學文化為根基而又不能把科學文化作為書法的文化基礎,故其創(chuàng)作的書法作品只能是無生命力的空洞的視覺沖擊與快感,缺失道德涵養(yǎng)與制約的個性張揚與扭捏作態(tài),或者缺乏內涵的炫技與簡單的復古。此皆與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的國學修為的孱弱有關。只有把中國書法回歸到國學的沃土上,才能切中消除制約當代中國書法傳承與發(fā)展的瓶頸,讓人們看到了中國書法復興的希望。
三、國學與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的審美觀
書法的國學文化根性使得書法的審美觀不僅打上了文化的烙印,而且使得中國書法在不同文化支撐下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審美觀。儒釋道作為國學文化的三大構成,在審美理想、審美方式、審美心態(tài)和審美特征上則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中國書法的審美特征與審美境界其實就是其依托文化追求的境界。如果對儒、釋、道的審美觀進行分析與歸納,無論是道家崇尚無為的自然,儒家崇尚天命的自然,佛學崇尚本心的自然;還是道家的人與自然和諧,儒家的人與人及社會和諧,釋家的心靈和諧,“自然”與“和諧”則是其相對統(tǒng)一的審美觀。中國書法所追求的“自然”與“和諧”正來自于國學智慧的輝光。其當然也就成為書法審美的一個共同的重要標準。
中西文化的不同造就了中西藝術的不同的審美觀。我們可清楚的看到中西在審美主體、客體、時空觀、審美意象、審美意識和審美方式上的差異。當代中國書法創(chuàng)作的審美觀是建立在中國哲學與中國文化之上的,其審美觀自然是中國美學的審美觀。中西在審美意象上亦有某些相同之處:如都強調形象與意蘊之間天然地存在某種關系;情與景、意與象之間的天然合一性;審美意象具有虛幻性;對審美意象的特征亦具有相同的看法:中國意象強調“情”“景”交融產生審美意象;西方意象強調“情感”與“形式”化合為一。此為中西文化的會通與藝術的相互借鑒提供了基礎。
中西哲學、文化與審美的差異造就了中西藝術的輝煌,才使得世界藝術避免了同化而絢爛多彩。中國書法根植于國學并承載著國學中哲學、文化與審美的智慧之光才使得其根深葉茂而源遠流長。因此,加強國學修為,續(xù)接國學道統(tǒng),這是我們這一代書法人肩負的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也是復興中國書法的正確的必由之路。
【擴展】
書法與國學的關系: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繁榮
“書法歷來都不僅是筆墨功夫,不僅是線條、結體、章法、布局,書法更應該是書法家的道德情操、價值取向、學識修養(yǎng)、胸襟境界、人格力量、個性特征等的綜合體現(xiàn)。中國書法藝術歷來重視人品操守和道德修為!
書法到底寫什么,一直以來都是書法界的重要問題。書法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國學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國學是中國傳統(tǒng)學術文化的總稱,包括經(jīng)、史、子、集等各個方面。而書法則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
那么書法與國學有什么關系?它的文化內涵包括哪些方面呢?
書法與經(jīng)學
書法與經(jīng)學之間的聯(lián)系主要體現(xiàn)在一些重要的儒家經(jīng)典上。比如,《論語》中有許多關于書法的論述,如“書如其人”、“筆諫”等,這些理論對于后世的書法家和學者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此外,《尚書》、《禮記》等經(jīng)典中也有許多關于書法和其他文化方面的內容,對于研究書法和國學的人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資料。
書法與史學
書法與史學之間的聯(lián)系主要體現(xiàn)在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人物上。比如,司馬遷的《史記》中就有許多關于書法家和其作品的記載,為我們了解當時的書法藝術提供了珍貴的史料。此外,一些古代的書法作品本身也是歷史的重要見證,如《蘭亭序》等。
書法與諸子百家
書法與諸子百家之間的聯(lián)系主要體現(xiàn)在各個學派的思想對于書法的影響上。比如,道家的“無為而治”思想對于書法藝術的影響非常大,使得書法作品更加注重自然、隨性、流暢的表現(xiàn)。而儒家的“中庸之道”則強調書法作品的和諧、平衡和美感。此外,墨家、法家等學派的思想也對于書法有著深遠的影響。
書法與文學
書法與文學之間的聯(lián)系主要體現(xiàn)在文字和書法的結合上。中國文字作為象形文字的代表,本身就具有非常高的審美價值。而古代的文人雅士往往也是書法家,他們將文字和情感相結合,通過書法作品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時,一些古代的文學作品也是通過書法作品流傳至今的,如《滕王閣序》等。
總的來說,書法與國學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通過對于國學的學習和理解,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賞書法作品;而通過對于書法的學習和欣賞,我們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體驗國學的博大精深。
【相關知識】
國學與書法之間存在著深厚的聯(lián)系和相互影響。
國學,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學術的精髓,涵蓋了歷史、思想、哲學、文學等多個領域,其深厚的基礎和廣泛的影響為書法藝術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土壤。書法,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文字的書寫藝術,更是文化和精神的體現(xiàn)。國學與書法的關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文化根基與精神體現(xiàn):國學為書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和精神支撐。書法藝術的發(fā)展與演變,深受國學中儒家思想、哲學、文學等的影響,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書法的美學基礎和精神內核。例如,書法中的筆法、字法、章法等技巧,都與國學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藝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審美意識與精神境界: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能夠影響人的精神境界,提高人的審美意識。這與國學的教育目的不謀而合,都是通過文化熏陶和藝術實踐來提升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國學中的詩詞、哲學思想等,為書法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來源,使得書法作品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蘊含深厚的文化意義。
教育與實踐:國學與書法的結合,在教育實踐中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學習書法,人們不僅能夠學習到中國字、寫好中國字,還能夠尊重和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進行人格教育。這種教育方式不僅局限于技巧的學習,更重要的是通過書法實踐來體悟國學中的智慧和道德觀念,從而達到心靈的美育和文化的傳承。
歷史傳承與發(fā)展: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書法與國學具有天然的“基因”關聯(lián)。國學通過書法這一藝術形式傳承了悠久的歷史文化,而書法也在浸潤于國學的宏約與寬博中,生發(fā)成為涵有傳統(tǒng)民族文化基因的藝術形式。這種相互促進的關系,使得書法成為國學開出的一朵奇葩,同時也為國學提供了豐富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
綜上所述,國學與書法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國學為書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神支撐,而書法則通過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傳承和發(fā)揚了國學文化。兩者相互融合,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學與書法之關系】相關文章:
漢字與書法的關系03-09
國學經(jīng)典禮儀之喪服03-08
國學經(jīng)典之做人做事的標準12-05
國學經(jīng)典之《中庸》全文及譯文05-07
國學形式之知及其現(xiàn)實12-31
國學經(jīng)典之四大名記03-07
國學智慧:梁啟超之我們學習的目的是什么03-18
新標日語初級第8課之授受關系動詞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