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案例
導語: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實驗時候,連最不學習的學生也會目不轉睛的看著實驗,物理教材中有許多學生實驗及有趣小實驗,既生動又形象,能使學生在分工合作,觀察、記錄、分析、描述、討論等過程中獲得與概念、規(guī)律相聯(lián)系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學反思案例,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案例一
對摩擦現(xiàn)象, 學生們有豐富的感性認識。本節(jié)課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一步,認識摩擦力的存在和對物體運動的作用;認識決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認識摩擦力的利與弊,以及增大和減小磨擦的方法。新課程標準中的對摩擦的表述是“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了解摩擦!笨梢,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給我們的實際教學留下了很大的創(chuàng)造空間,我們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弊寣W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整個過程,通過猜想學習科學猜想,通過“設計實驗”學習控制變量法,學習設計實驗表格,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學習“分析論證”……學習交流、合作、評估。要讓學生在經(jīng)歷探究的過程中,感悟科學探究方法,要把科學探究當做科學內容來學習。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激發(fā)學生從身邊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求科學規(guī)律的興趣。
教學案例:
依據(jù)“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提出有關摩擦力的`問題,簡單介紹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這個問題,然后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根據(jù)探究實驗的程序幫助學生完成整個探究過程,在這個探究過程中,教師強調指出:根據(jù)二力平衡的知識,摩擦力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在這個實驗過程中,通過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在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當學生找出結論之后,教師再提出:請同學們開動腦筋,利用自己學過的知識,能不能設計出一種更好、更合理、更準確的測量方法。
師:“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咱們探究出來了,根據(jù)自己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有誰能指出咱們實驗過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方?
生:在拉動木塊在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不能保證木塊完全做勻速直線運動。
生:有時在木塊運動的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在變。
生:木塊在運動時,有時會被絆住,導致讀數(shù)不準確。
師:那哪一些同學能利用咱們前面學過的知識來改進這些地方呢?下面分組討論,看哪一組能設計出更好、更合理、更準確的測量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
生:根據(jù)相對運動的原理,咱們可以把彈簧測力計和木塊固定,拉動木板,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師:大家討論一下這種方案行嗎?如果這種方案好,好在哪里?
學生討論
生:這種方案比咱們做實驗用的方法好。優(yōu)點在如果拉動木板,木塊就不會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也比較穩(wěn)定。
生:用這種方法讀出的結果更接近真實值。
生:而且這種方法還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與木板拉動的速度無關。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使學生再一次完整地體會探究實驗的整個過程,體驗探究實驗中的快樂和成就感,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最重要的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把摩擦力與前面學過的相對運動有機的結合起來,找出了更合理、更好的實驗方案,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同時,通過小組每個成員的通力合作,讓學生認識到團結協(xié)作精神在學習中的重要性,為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奠定基礎。通過探究實驗,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爭論“摩擦好不好”,使學生了解生活、生產中利用有益摩擦和防止有害摩擦的事例以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途徑,養(yǎng)成用所學知識聯(lián)系生活、生產問題的習慣,加強了物理與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聯(lián)系,從而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物理教學理念。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案例二
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初中物理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新課程提倡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可是,如果物理教師對于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他們的研究成果,自己對教學又不做認真思考,“上課時,只是就事論事地將基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下課后要他們死記,而不鼓勵他們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物理問題的空間呢?
一、新課程下物理的教學反思對于教師物理專業(yè)發(fā)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環(huán)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學。
當代國內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師即研究者”。教學反思中的“反思”,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教師的一種經(jīng)常的、貫穿始終的對教學活動中各種現(xiàn)象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jié),使整個教學活動、教學為日趨優(yōu)化的過程。這無疑會促進教師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為,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成為時下教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許多研究性學習“綜合探究”;近幾年,都有部分中學的開展物理“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活動;許多教學雜志也刊登了很多關于研究性學習的文章……可見,各地普遍重視研究性學習。但是如何開展物理學科的研究性學習,需要我們深入、細致地探討。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們在新課程改革下實踐教學智慧。
教學的復雜性決定了它不是教師展現(xiàn)知識、演練技藝的過程,而是教師實踐智慧的體現(xiàn)過程。我在初登教壇時,為了教好物理課,經(jīng)常通過多講定理、多做習題,但往往學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過反思我意識到人的認識是從感性到理性的發(fā)展的,那么知識的掌握也應該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因而我在動量守恒定律教學中,先介紹了這個定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它起源于16——17 世紀西歐的哲學家對宇宙運動的哲學思考。
二、對理論和專業(yè)基礎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師要進行教學反思,固然依賴于自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的經(jīng)驗,但是僅僅行停留在經(jīng)驗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教學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活動,對教學行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識的教學理論和專業(yè)學識為基礎。1.轉變物理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新課程背景下,物理教師應該經(jīng)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huán)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蘊涵的課堂文化,有著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新的教學理念呢?即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要轉變教學理念,歷史與社會教師應加強對歷史與社會教學理論的研習,如《物理教學》、《中學物理教學參考》雜志開辟的一些欄目的討論文章對更新教學理念就有許多幫助。
2.豐富物理專業(yè)學識。
學科專業(yè)知識對于新課程的實施以及開展教學反思,至關重要。歷史與社會教師如何提高專業(yè)修養(yǎng)、豐富專業(yè)學識呢?關鍵是多研讀物理學名著、物理學學術論文、物理著作等。閱讀這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專業(yè)素質、分析史料、推理證明以及論斷評價等研究方法。
三、教學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yè)基礎上,新課程下物理教師主要以課堂為中心進行教學反思。
1.物理課案例研究。
“所謂案例,其實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fā)生的典型事析,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fā)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并對此進行分析、探討。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來看三個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課堂,并從自己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觀察別人的課堂,從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時注意搜集書面材料中的案例。
2.物理課的聽課活動。
聽課作為一種教育研究范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特別是同事互相聽課、不含有考核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于提高教學水平。
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并做了評課,課后,再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3.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
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新課程下,以物理學科來說,其實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后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總之,雖然新課程下關于物理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學反思對物理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物理教師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有效途徑,也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物理教師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復合型教師。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案例】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精選)07-08
初中物理的教學反思11-05
教學反思初中物理02-07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06-12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精選07-21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08-05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05-30
初中物理教學教學反思03-22
教學反思案例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