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科學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yǎng)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fā)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學習科學課程,有利于小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并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fā)展他們的個性,開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
1.運用電教手段,突破重點、難點
電化教育既是一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又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優(yōu)化科學課堂教學結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真可謂功不可沒。
1.1運用多媒體教育有利于化抽象為具體
小學自然教材中介紹的一些自然現(xiàn)象因受時空限制,只能由教師言傳口授,學生無法親眼觀察其變化過程,其所得也只是停留在抽象的理性上。運用電化教育手段能使看不見、看不清的東西變成看得見、看得清的東西,變抽象為具體,大大增強教學表現(xiàn)力。例如:執(zhí)教《聲音的傳播》一文時,學生通過自行實驗,得出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但聲波是什么形態(tài)的,學生對此模糊不清,似懂非懂。于是我將一只盛有清水的玻璃缸放置在投影儀載物臺上,用小棒碰擊水面,屏幕上立刻出現(xiàn)一圈圈向四面八方擴散開去的水紋,使學生明確:聲波就像水紋一樣向四面八方傳播開去的,從而使看不見、摸不著的聲波清晰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
1.2運用多媒體教育有利于化遠為近
在自然教材中介紹的許多知識,因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和條件的限制,只通過學生實驗和教師的講解,學生不可能理解,因此在教學中若能運用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在執(zhí)教《探索月球的秘密》一課時,因月球可望而不可及,學生對有關的月球知識了解甚微,所以就要喚起學生對這“空中樓閣”的向往之情。我播放《地球的鄰居――月球》中的有關片斷,讓學生通過觀看了解月球與地球間的關系,以及地球的容貌特征,在此基礎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實驗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教學活動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實驗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實驗得出結論,達到認識周圍自然現(xiàn)象的目的。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感知世界往往從興趣出發(fā),抓不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所以設計實驗時要采取多種方式,調(diào)動他們的各種感官有意識地直接觀察事物。如:“植物的根”的實驗設計,教師可通過提供大量的可供學生觀察的有代表性的實驗材料——植物的根,讓學生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須根之分。常見的蘿卜、胡蘿卜等是直根,土豆、紅薯等是須根,它們可以儲藏養(yǎng)分即貯藏根。學生可以通過觀察直接獲得知識,而中高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觀察事物的能力,且能自己動手做一些實驗,他們對神秘的自然界充滿好奇,對探索自然奧秘充滿自信。這時教師設計實驗,主要是以一種引路的方式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自己動手實驗獲得結論,并自己設計實驗驗證結論。設計“水的浮力”的教學實驗,就可以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將各種不同類型的實驗材料放入水中觀察現(xiàn)象,并動手將浮在水面的物體用手向下壓,產(chǎn)生水有向上的浮力的直觀感受,從而得出結論。然后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證明下沉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并啟發(fā)學生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浮力,使不平衡的杠桿達到平衡。這種設計可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科學教學中要注重問題的廣度
廣度即問題的思考范圍或問題的空間。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無處不在的力》第一課《力在哪里》的開頭巧妙地設計了一系列問題:(1)硬果殼為什么會裂開?(2)靜止不動的棋子靠什么移動?(3)飛機為什么會飛上藍天?(4)運動中的自行車怎樣才能停下來?問題的思考范圍是學生的日常生活,可操作性強。(1)硬果殼在鉗子擠壓下變形裂開;(2)靜止不動的棋子靠橡皮筋產(chǎn)生的彈力運動動;(3)飛機靠自身發(fā)動機產(chǎn)生的推力及空氣的浮力飛上藍天;(4)運動中的自行車靠剎車產(chǎn)生的阻力停下來,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使學生體會到力無處不在,而不是凌駕于學生的生活討論蘋果為什么會落地。雖然300多年前的牛頓已為我們解決了這一問題。但對小學生來說,這種無形的力看不見也摸不著,難以想象。
4.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問
教師首先應更新教育觀念,采取更適合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于有的內(nèi)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yōu)閷W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松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nèi)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首先要給予積極鼓勵,贊揚他們敢于提問的勇氣,然后給予點撥和啟發(fā),讓他們帶著成就感體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他們的思想,讓他們放下包袱,鼓勵他們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zhì)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zhì),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zhì)疑的過程中,思維才能得到發(fā)展。
5.學生的評價內(nèi)容要全面
從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來說,新課程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就,而且要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所以新課程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心靈,關注學生在情感、動機、信念、人生觀、價值觀、意志品質(zhì)、生活態(tài)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發(fā)展,即在學科評價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認知風格及情感體驗等因素。從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來說,教學評價要涵蓋科學素養(yǎng)的各個方面,既要考查學生對科學概念與事實的理解,又要評價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科學探究的方法與能力、科學的行為與習慣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所以,科學評價的內(nèi)容應該全面。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2
在田老師《點亮小燈泡》一課中,整節(jié)課都是圍繞著探索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教學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很好的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孩子天生具有很強烈的好奇心。在課程的導入上,田老師很好地抓住了這一點,由兩個黑暗的箱子,提問怎樣能使它變亮?進而導入課題。這樣的導入,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的探索欲望。這樣的導入形式是否可以引入到我的書法課程?例如:在講楷書時,可以用篆書、隸書來導入。因為這些字體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可以引發(fā)他們的好奇心。
上學期石老師的信息研修課與田老師的科學研修課,他們的課程都是圍繞著探索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進行。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diào)動起來,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動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種模式在書法教學中也能體現(xiàn)出來,但前提是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書寫知識。書法教學有其特殊性,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引導、講解與示范不能忽視,不可讓學生胡亂的進行書寫。特別在‘解決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教師得站主導地位。
語言藝術在教學當中非常重要,在書法課堂上,這一點我做的不夠,經(jīng)常有重復話的現(xiàn)象,顯得有些啰嗦,不夠嚴謹。校監(jiān)和諶老師給出了很好的建議,讓我們將上課要說的話語全部寫出來。我想以后我會注意的,努力改善自己的語言藝術(包括語音的抑揚頓挫)
學生上課良好的動、靜習慣,關系著一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在書法課堂上,要培養(yǎng)學生在老師講授時認真聽,在練習時靜靜地寫的習慣。這些需要狠抓課堂常規(guī),并且要一如既往,逐漸的讓學生形成這種意識。
百仕達小學實行的是小班制教學,家長看重的也是這一點,所以關注每一個學生顯得格外重要。上課面對的是全體學生,并不是個別的,應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掌握上課的內(nèi)容。以往課堂中有所疏忽了,在給學生單獨示范時,也是給個別的同學示范,沒有照顧到全部。當然這其中也存在著很多其它因素,以后我會多加注意,以小組示范的形式來進行。
讓學生把漢字寫好,關鍵在于培養(yǎng)其興趣,進而勤加練習。對于這,我還得不斷地努力。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3
本課接著上一課結束時,所提到的問題之一“撬石頭”而引入。課前,找了根近2米的粗棍子,現(xiàn)場演示,請上來一位班級體重最重的同學,有100多斤,很費力地抱一抱,然后讓他坐在椅子上,找塊磚一墊,用撬棍很輕松地抬了起來。再請個全班最瘦小的也來試試,也非常輕松地把他抬了起來。這樣,全班同學的學習興趣高漲,又直觀形象地再現(xiàn)了生活中的場景,對后續(xù)教學的順利開展有很大協(xié)助。
“區(qū)分各種常用工具是否杠桿”的活動。充沛利用上節(jié)課讓同學操作使用過的那些器材,進行分析交流。對于榔頭拔釘子,同學比較好理解,支點、用力點、阻力點一下子就找到了,也確認它是杠桿的應用,但對于老虎鉗、剪刀,有的同學認為不是杠桿,是因為他沒有結合實際使用來體會理解,可以讓同學用老虎鉗剪段鐵絲,用剪刀剪塊木片,在這個過程中找找阻力點、用力點和支點,再來分析是不是杠桿,同學就較易理解了。對于螺絲刀,有的同學說它用來撬物體時就是杠桿了,也應予以肯定,但做為扭螺絲釘時的工具,它就不是杠桿的應用了。
本課的教學難點還在于杠桿尺的研究。在教學中,很多小組的探究活動是低效甚至無效的。開展這個活動時,首先要強調(diào)教師的指導到位,要求明確。對于這個實驗,有這么幾點要求:
1、左邊所掛鉤碼當重物,右邊的鉤碼當作我們用的力的大小。
2、每一次操作,兩邊的鉤碼都只能掛在同一個位置,這點很重要。
3、當杠桿尺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再記錄實驗情況。
4、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如何區(qū)分?
同時,還應引導同學在實驗中多加觀察、考慮,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但在實際活動中,很少有同學能進行認真考慮來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更多的是隨意地、一次又一次地嘗試,通過增加鉤碼個數(shù)或移動鉤碼位置來達到平衡。還有的小組,總是在兩邊掛相等數(shù)量的鉤碼來實現(xiàn)平衡,探究活動沒有深入。這些情況都需要老師在活動巡視中和時發(fā)現(xiàn)問題,和時加以指導。并引導同學結合數(shù)學知識來分析數(shù)據(jù)以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通過活動,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解決書中的三個問題,只要小組活動開展的充沛,數(shù)據(jù)詳盡,那么困難并不大。但對于“按怎樣的方法步驟收集數(shù)據(jù)更合理”?同學的考慮并不多,充溢隨意性。同時,這一課時的教學時間也相對緊張,假如想要深入、扎實有效地開展杠桿尺實驗,建議增加教學時間。因為只有將這個知識掌握了,懂得通過分析用力點、支點、阻力點三點之間距離的關系來區(qū)分杠桿是省力的,費力的還是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才干使第三課的活動順利開展。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4
設計理念: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是教科版小學科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沉和浮》的第一課,三年級的學生,對于“沉和浮”有著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基礎,同時他們對于“沉和浮”也有著許多似懂非懂的問題。這一課的教學從學生觀察小石頭等物體在水中的沉浮開始,引領學生觀察物體在水中沉浮的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確定一個統(tǒng)一的觀察標準,為后面對沉和浮的探究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觀察更多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這一活動的設計并沒有直接讓學生將物體放到水中去觀察,而是引導學生經(jīng)歷一個猜測及驗證的過程,因為,學生只有在經(jīng)驗與事實產(chǎn)生矛盾的時候,才能引起他們的思考,從而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此時適當?shù)膶W生再做以提示,引導學生建立比較的概念,從而輕松的解決本課的難點,同時也為今后此類實驗的教學做好鋪墊。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引導學生從觀察身邊的物體開始,研究觀察關于物體在水中沉浮的現(xiàn)象。
2、使學生經(jīng)歷簡單的推測、驗證的活動過程,并能獲得關于物體沉浮與物體大小、輕重關系的認識。
二、能力與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觀察研究的結果進行簡單的整理、分析的能力,激發(fā)學生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經(jīng)過簡單的推測、實驗的活動過程,獲取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物體大小、輕重關系的認識。
難點:引導學生推測、實驗、觀察、交流,獲取物體在水中沉浮與物體大小、輕重關系的認識。
教學準備:
1、教師演示用的木塊、石頭、浮標。
2、小組觀察研究用的泡沫、西紅柿、橡皮、牙簽、大頭針、螺帽、蠟燭頭。
3、小組觀察或演示用的大小一樣、重量不同的球形材料一組;輕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體材料一組。
教學過程:
一、我做過,我知道。
1、引言激趣。老師出示石頭、木塊、浮標。
2、直接進入課題,板書: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二、我猜猜,我試試。
1、請學生從桌內(nèi)輕輕拿出材料袋,認識物體。
2、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猜測物體的沉浮。
3、學生匯報猜測結果。師提出問題:根據(jù)什么來猜測的?
4、引導學生用實驗來檢驗猜測的對錯。在實驗前提出要求:(1)大家要學會分工合作。(2)請將物體依次放入水中實驗。(3)注意仔細觀察。(4)將實驗后的物體擦干放回材料盒中。
5、學生匯報。
6、老師小結:看來,猜測的不一定是正確的,必須通過親身實驗,才知道哪些物體在水中會沉,哪些會浮。
三、我來想,我來做。
1、老師提出疑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跟什么有關?
2、老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及時提出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重點問題: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跟它的大小、輕重有沒有關系?
3、老師引導學生圍繞這一問題在小組內(nèi)展開討論,并放手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老師巡視指導。
4、請學生來匯報想法、實驗結果。在交流中獲取答案。
5、小結并板書: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跟它的大小、輕重是有關系的。
四、我經(jīng)過,我來說。
1、通過學習這一課,鼓勵學生說說收獲,談談感受。
2、老師做演示實驗。
3、下課!
總結:
浮標運用明概念、判斷有標準,利于后續(xù)活動。
在學生思維沖突、迷惑處引導,教學才會有效。
現(xiàn)象與本質(zhì),學生口中說出浮力、密度,接下去研究大小、輕重與沉浮的關系,學生已有認知基礎是否利用?怎樣利用更有效?
老師要給予重視,再加追問:與什么密度有關。
學生各組意見不一樣,可喜?可憂?還是無措?
無疑到有疑,到新的疑,小疑則小進,再疑則再進,一節(jié)課如此者四,課始于疑,課終還有疑,學生質(zhì)疑,教師激疑……疑是學習起步。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5
通過這幾個月的學習,我開始重新思考這么多年來的教學:
一、什么是科學課
用老師的話說就是:“科學課教人如何做事,如何科學做事”。如果把教學目標比喻成泥鰍的話,那么科學課堂就好比是“捉泥鰍”,捉到哪些泥鰍呢?那就是:能讓學生保持對科學濃厚的興趣;讓學生獲取基本科學探究方法;讓學生具有正確認識科學的態(tài)度;能讓學生體驗到探究中發(fā)現(xiàn)的樂趣;能讓學生活動豐富的科學事實表象。
二、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科學教師
做一個合格的科學教師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許比做語文教師、數(shù)學教師、英語教師都要難很多。它需要老師具備以下品質(zhì):
要溫柔可親、風趣幽默、活潑可愛、善于溝通、知識淵博。
要有一顆童心
要有一顆愛心
要有一顆耐心
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
要成為一個探究者
要肯投入
要是多面手
要學會帶著孩子“玩”
要學會裝傻
要時刻關注孩子
三、怎樣組織有效的課堂教學
1、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教學目標——迷課堂組織——亂
教材處理——淺安全衛(wèi)生——險
教學內(nèi)容——緊學生活動——少
教師角色——單課堂語言——平
導入俗套——慢實驗器材——缺
2、教師在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1)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忽視對問題進行合理的整理;
2)過分強調(diào)讓學生動手,忽視了動手同時還要動腦;
3)過于強調(diào)學生主體地位,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4)教師的角色定位不準,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而應是平等的首席。
3、科學課堂應是什么樣的?
1)清晰的尊嚴感
2)流淌著輕松的活力
3)自主性
4)集體感
5)覺察力
6)問題意識
7)給學生機會(動手、實踐、合作、思考、犯錯、改錯、表達等機會)
四、怎樣才算高效的科學課堂
一節(jié)高效的科學課需要具備以下幾方面:
1、三個標準:
每個學生在每個時間段都有事做;
在具體一節(jié)課里達到厚積知識、破疑解難、方法優(yōu)化、能力提高、學習高效;
讓學生心情舒暢,有安全的學習心理環(huán)境。
2、三個“量”:信息量、思維量、活動量
3、三個“動”:形動、心動、神動
五、如何設計活動
1、追求活動的意義
2、考慮活動的可行性
3、考慮活動的層次和遞進
總之,科學課不是一門人人都能上好的課,需要教師具備很多的優(yōu)秀品質(zhì),在科學課堂的教學中、實踐中會遇到很多困難,需要科學教師用童心、愛心、耐心來面對?芍^:撥開迷霧,能見藍天。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6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科學課程標準》中的新思想、新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得到體現(xiàn),新標準不但要求學生能提出問題,更要展開解決問題的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看學生是不是主動的,是不是親自探究得到的,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是否面向全體學生。
反思本課的教學,我認為自己最大的成功之處在于激發(fā)出了學生更大的探究熱情,在課堂上時我設計了一個“解暗箱”的活動,事先,我在一個盒子中放進了沙子、小石塊、圖釘、海綿等物品,并將盒子用紙包起來。問學生:“你們知道這些盒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嗎?”學生都搖頭說不知道,這時,我抓住契機對學生說:“科學家從來沒有到過地球內(nèi)部,他們卻了解到地球內(nèi)部的情況,你們想不想當一回小科學家,采用各種方法推測一下這個暗箱里裝的是什么?但有一個要求不可拆開暗箱!贝藭r,教室里沸騰了,同學們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已經(jīng)被我鼓舞起來了,然后我又讓學生說說可以用哪些方法來推測盒子里的東西,同學們爭先恐后的發(fā)言,有的說掂輕重,有的說聽聲音、有的說聞味道,都非常有科學道理,望著學生們熱情的小臉,我一聲令下:“實驗開始!”孩子們有的摸、有的搖、有的聽、有的聞、還有的用水澆,甚至還有的用針在暗箱上扎小孔……。探究的熱情十分高漲,整個課堂個性飛揚。我覺得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興趣是科學課的最大教育價值,作為教師必須呵護學生對科學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樂于參與,積極參與,親身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從中體會到什么是科學。
其次本課教學我將宏觀的地球濃縮進教室;把千萬年的漫長時間變化縮短至幾分、幾秒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把誰都沒法看清的地球內(nèi)部構造剖開讓學生觀察、研究;把千萬年前的地形、地貌再現(xiàn),把復雜的地殼運動,變得集中、具體和形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至于本課的不足之處,就是學生在解暗箱時所用的方法過于單一,這和老師的準備工作也有很大關系,如果我給每組學生都準備好水盆以及磁鐵等,也許他們的方法會更多樣一些;在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時,我也需要明確每個人的分工,免得他們沒有主心骨,在課堂上顯得有些散。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7
古人曾這樣說過:“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那如何才能變呢?變首先要反思,而且要善于反思,如何反思?作為一個從事科學教學的老師,不僅僅要具有精湛的專業(yè)知識和高超的教學藝術,更重要的是要善于進行教學后的反思,只有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推進素質(zhì)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現(xiàn)我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談一談如何進行小學科學教學反思。
一、要充分認識科學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教學反思能不能真正地到達反思的作用,關鍵是看他們能否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能否有助于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領悟興趣,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
科學教學不一樣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它需要教師的知識儲備更廣,正因科學涉及到物質(zhì)世界、性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眾多領域;需要的課前準備更為充分,正因科學領悟需要有結構的探究材料,需要小組合作探究。在科學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這天,學生早已變成教學的主體,而教師的新舊教學理念必然相互沖突,作為教師務必更新自我的教學理念,轉(zhuǎn)變教學觀念,而這一過程教師務必要及時“反思”中快速地轉(zhuǎn)變過來,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從而適應當代教育的發(fā)展。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而科學素養(yǎng)的構成不是短時刻內(nèi)完成的,它是學生不斷地理解與內(nèi)化的漫長過程。更為重要的是,早期的科學教育對一個人科學素養(yǎng)的構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為了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構成,在學生的科學啟蒙階段即小學階段,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顯得尤其重要。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僅僅使學生學到科學知識,感受科學魅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到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而構成影響學生生命的潛質(zhì)。
從上述看來“反思”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途徑,也是提高教學的捷徑,因此教師務必歸納出自我成長的公式:成長=經(jīng)驗+反思,要認識教學反思對于教師的重要性。
二、要認識科學教學反思的誤區(qū)
雖然當前科學課還不如語文課數(shù)學課那樣受社會重視,但教師的反思也是有必要的,在反思中教師不能進入以下誤區(qū):
(1)過分強調(diào)科學探究的領悟方式。
科學探究是一種領悟方式,是眾多領悟方式中的一種,顯然不是惟一的領悟方式。科學課堂中有效的領悟需要整合不一樣的領悟方法,需要將教學資料、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思考。比如說,科學實驗課就要以探究活動為主;科學考察課就要以觀察為主;科學閱讀討論課就要以閱讀、討論為主。
。2)過分追求由學生的自主探究生成知識。
新課程是強調(diào)知識的構成就應是以學生為主的探究活動構成的。但這并不等于所有的知識都要讓學生去探究,這根本不現(xiàn)實,正因有些知識受學生閱歷,器材,條件,空間等因素的限制,學生根本無法進行探究。
。3)過分重視學生探究潛質(zhì)的培養(yǎng),忽視了科學概念的構成。
學生科學探究潛質(zhì)的培養(yǎng)與科學概念的構成是同等重要的,它們相得益彰。在教學活動中,科學概念的構成是依靠探究活動的,且探究活動與具體的科學資料分不開的,學生對探究的明白不會也不可能脫離科學資料而孤立進行的。
三、要認真地進行科學教學反思
根據(jù)新課程的理念,課堂教學的規(guī)律及評價體系,教學反思一般從教學目標的科學性、教學資料的有序性、教學結構的整體性、教學方法的確切性、學生參與的用心性、反饋矯正的及時性等方面進行反思。為了使教學反思能夠深入且富有實效,我認為不必須面面俱到,根據(jù)科學課的特點,主要要進行以下反思。
。1)教材重點難點把握是否到位。備課是上課的前提,教師在備課時,都應認真分析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在哪,教學難點在哪。課后反思時,就就應反思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否妥當,對知識在教材中地位的決定是否正確;教學難點有沒有在教學預設中順利地突破。
(2)活動的設計是否嚴密、科學?茖W課上概念的構成都務必借助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構成合作、交流、探究等潛質(zhì)并建構科學概念。因此活動的嚴密性和科學性務必是教師在課后認真反思的一個重點。
。3)材料的準備與出示時刻是否恰當?茖W課的領悟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探究材料,關于材料首先要反思的是這些材料是不是圍繞課堂上需要探究的問題而準備的,且所帶給的材料之間有沒有特定的聯(lián)系,相互作用后能不能體現(xiàn)出有關的科學概念和事物規(guī)律――即帶給的材料是不是有結構材料。其次,反思材料的出示時刻也是相當重要的,正因?qū)W生在科學課上對于材料關注往往會影響了整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因此材料恰到好處的出示會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究熱情。
。4)探究小組之間的合作是否有效。
目前科學課的領悟方式是以小組合作為主,但是大部分小組活動表面看來熱鬧非凡,卻淺顯沒有深度,這是正因教師只關注了活動的形式,而沒有確立明確的目標,且組內(nèi)分工不清。因此,有關小組活動的設計,在分工明確、目標確定的基礎上,首先思考學生思維的深度,再思考活動頻率。小組活動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明白科學的本質(zhì),絕對不能搞形式主義丟掉了本質(zhì)內(nèi)涵。
總之作為一名鄉(xiāng)村的科學教師,只要認識了反思的重要性,不好誤入反思的誤區(qū),認真正確的進行反思,就會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能變、能通、能久,從而科學教育教學工作,使科學教育教學工作邁向一個新臺階。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8
五月的“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比武”早已落下帷幕,但當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幾分欣喜、幾分失落、幾分收獲。說實在的,科學課的教齡和同辦公室的姚老師一樣——再過兩個月才滿“周歲”(因為本人剛開始兩年都是常識兼體育,一直與科學無緣)。好在抽得一個“上上簽”——最后一節(jié)上課,有較多的時間準備。雖然以前也看多教學的內(nèi)容,也聽過這一內(nèi)容的公開課,但真正要輪到自己上臺了,還是很心虛,也許不是用“一點點”可以形容的。于是決定靜下心來好好把教材理一遍,還擔心對材料把握得不對,又參考了教參,總算踏實一點了,心中也有了教學的基本思路了。還暗自慶幸上周已經(jīng)布置學生準備好了食物包裝袋了,不然可要“無米之炊”、“紙上談兵”嘍!
本課教學下來有一些成功之處,也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做得較好的地方如對教材把握較好,課堂上能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性,以學生為本,以食品的保質(zhì)期為切入口,步步深入,有重點、有層次。不足的地方如對學生觀察的指導不夠,對保質(zhì)期以外的一些信息滲透不足等,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1、學生觀察需要教師一定的指導
“一切科學發(fā)現(xiàn)都從觀察開始”(我們科學教師標語)。的確,觀察在科學研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沒有全面深入地觀察就沒有高質(zhì)量的科學發(fā)現(xiàn)。本課開門見山引入學習的內(nèi)容以后,放手讓學生觀察食物包裝上的信息,從學生的反饋來看,顯然還沒有深入觀察,有的學生甚至是看到一樣說一樣,缺乏整體性、系統(tǒng)性。學生較多地關注保質(zhì)期、生產(chǎn)日期、配料、營養(yǎng)成分、生產(chǎn)廠家等文字信息,而對一些花花綠綠的圖片視而不見,對質(zhì)量安全標識、條形碼、撕口等很少關注。這時候,教師應該及時介入,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闹笇,如問學生我們從食品包裝上除了能獲取保質(zhì)期、商品名稱等文字信息以外還有其他的發(fā)現(xiàn)嗎?這樣學生的關注點就會像條形碼、鋸齒形等非文字的轉(zhuǎn)移,從而更加全面地從食物包裝上獲取信息。
2、科學探究也需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
在教學課的第二部分“比較幾種食品的保質(zhì)期”的時候,我采用一袋從抽屜中翻出來的麥片引入,這樣很自然地引起學生對保質(zhì)期的注意。但教學后總感覺還缺少什么?保質(zhì)期固然是一個大家都很關注的內(nèi)容,但生活中學生在選擇食品的時候是不是只關注保質(zhì)期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對食品的名稱、商標等因素也非常關注。所以我覺得這個情景可以再生活化一點,比如老師準備到超市買鮮牛奶,請同學們介紹介紹自己平時如何選擇的經(jīng)驗。在學生介紹的中,對食品商標品牌、保質(zhì)期、生產(chǎn)日期等都會有一個選擇的過程,經(jīng)過交流、討論學生自然會選擇一些質(zhì)量把關較好知名度較好的品牌的牛奶,然后從中挑選沒有超過保質(zhì)期的,在都沒有超過保質(zhì)期的情況下,選擇生產(chǎn)日期近的更新鮮等,同時注意一些“早產(chǎn)奶”等等。最后再自然地過度到比較幾種食品包裝袋上保質(zhì)期的長短,猜測影響保質(zhì)期的長短的因素、尋找證據(jù)等環(huán)節(jié)。這樣的情境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有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支撐。
3、材料呈現(xiàn)需要有一定的結構
影響保質(zhì)期的因素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我覺得這就需要借助有結構的材料。在準備材料的時候,有幾個組我特地準備了達能酸奶、鮮牛奶、罐裝牛奶;保質(zhì)期相差較大的蛋糕、餅干、咖啡等。這些有結構的材料能夠讓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同的保存方法、不同的包裝方法、不同的配料以及食品本身的特點等都可能對保質(zhì)期的長短產(chǎn)生影響。利用這樣有結構的材料為學生影響保質(zhì)期長短的猜想提供了有力的證據(jù),避免學生只憑自己主觀猜測,把猜想當結論的做法,較好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4、課后延伸需要依托一定的材料和激勵措施
在平常的上課、聽課過程,很多老師們把一些課內(nèi)完不成的探究任務延伸到課外,這本無可厚非。但課后能夠真正去開展研究的恐怕寥寥無幾,延伸的實效性大打折扣,課結束后也很少有人問津。這樣,課后延伸便成為了“美麗的謊言”。本節(jié)課除了下發(fā)對食物配料的調(diào)查表以外還用一些食品包裝袋的小制作作為認真完成作業(yè)獎勵,極大的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從課后學生的反饋來看效果也非常好,學生通過上網(wǎng)、看書查資料,或者詢問一些食品廠、醫(yī)院里工作的親戚把這些配料在食物里的作用,對人體產(chǎn)生的影響等都進行了調(diào)查。當然,實際的操作中不一定都要獎勵學生物品,可以以精神鼓勵為主,在下節(jié)課上課的時候?qū)φJ真完成調(diào)查的小組大加表揚,獎勵紅五星,加分等激勵措施。相信有一定的激勵,學生完成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一定會更好!
5、科學作業(yè)需要一些靈活處理
就目前為止,筆者看到的、聽到的各級各類的科學公開課中,基本都是科學探究活動從頭到尾,從來沒有要求學生做科學課堂作業(yè)的?茖W作業(yè)都無人問津,儼然成為一個“被遺忘的角落”。那么,科學課真的不需要做作業(yè)么?筆者不敢茍同!有關部門組織很多的專家編寫了作業(yè)本,我們的學;隋X購買了這樣的作業(yè)本,難道就這么置之不理!再說,科學探究也并不意味著不要做作業(yè)了,對所學科學知識、方法的鞏固還是很有必要的。課堂上對科學作業(yè)不聞不問,什么時候讓學生來完成?科學作業(yè)究竟該如何處理比較合適,筆者認為應該視作業(yè)的具體情況靈活處理,可以結合教學內(nèi)容適當取舍,也可以在課的過程中適當穿插等。本節(jié)課根據(jù)作業(yè)本的內(nèi)容,(1、觀察一種食物包裝袋,你能從包裝袋上獲得哪些信息?2、比較幾種食品的保質(zhì)期和保存方法。)讓學生在收集食品包裝時完成。雖然這里沒有老師的指導,學生的觀察、比較可能不是很仔細,但這是初步讓學生去有意識地從食物包裝袋上獲取一些信息,而不是僅僅完成收集幾個包裝袋的任務。這樣也可以節(jié)約課堂上的一部分時間,對讓教學的重點觀察研究幾種食品的保質(zhì)期及影響保質(zhì)期的因素有充足的時間,而不是匆匆地走過場。
也許應該感謝這樣的一次機會,讓我有了更多的了解教材,了解自己的機會,了解到要真正成為一名科學老師還是很多的路要走。教,然后知困!然也!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9
《各種各樣的巖石》是《巖石與礦物》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本課在本單元是起始作用,為后面的課時的探究活動作好充分的準備!陡鞣N各樣的巖石》一課的教學主要分為兩個內(nèi)容,一是觀察巖石的主要特征;二是讓學生給巖石分類。
在教學設計時,在第一部分觀察巖石之前開展石頭展覽會,讓學生介紹自己收集的巖石,對巖石的觀察的描述進行初步認識。再共同討論觀察巖石的方法,總結出可以用看、摸、聞、敲等多種感官進行觀察巖石的顏色、形狀和大小、粗糙程度、氣味、敲擊的聲音等特征。第二部分,根據(jù)分類標準給巖石進行分類,由于在第三單元《一天的食物》中學生初次接觸了分類,認識了分類標準,因而再次使用分類這一方法就容易多了。通過對巖石的分類活動,讓學生認識到:不同的分類方法,結果不同,一些巖石在不同的分類標準下,可以歸入不同的類別。最后拓展和延伸幫助學生了解根據(jù)巖石的成因,可以將巖石分為:巖漿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并對這三種巖石有初步了解。
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抓住學生的語言閃光點并向正確的地方延伸也是非常的重要。比如說可以順著學生的意思揭題,比如說學生在說“凹凸不平”時,可以追問提升到“粗度”等等。但是由于沒有強調(diào)觀察要有順序,所以學生討論提出觀察方法(用眼看巖石上的顏色、花紋、形狀、大小、有沒有氣孔,用手摸巖石表面是光滑還是粗糙、掂一掂巖石的輕重,用鼻子聞一聞兩塊巖石敲打或磨擦前后的氣味兒、潮濕時干燥時兩塊巖石敲打或磨擦的氣味兒有什么不同,用耳朵聽一聽敲打巖石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把巖石砸開或在地上摔開看看巖石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和猜測可能觀測到的現(xiàn)象后,便開始分組實驗。大部分學生一開始就把巖石放到水槽里觀察,還有的用兩塊巖石敲打聞氣味,總之怎樣做的都有。造成學生匯報觀察到的現(xiàn)象時說不清說不全,分析不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這些實驗現(xiàn)象。
因此在再設計時,在學生說完觀察方法后補充了一問“你打算按什么順序觀察?為什么要按這個順序?”這樣通過討論學生明確了觀察目的、認識到觀察順序的重要性,然后再按預定的順序觀察、匯報。這樣在分組交流觀察記錄時明顯節(jié)省了觀察時間而且匯報觀察到的現(xiàn)象時說得有條理且說得全面準確。
學生通過對巖石的外在特征進行深入觀察研究之后,對各種各樣的巖石進行分類時,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只要學生能說得出分類的理由即可,學生通過比較之后,均能從不同的側面對巖石進行分類?梢愿鶕(jù)顏色、軟硬、大小、花紋等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這樣,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學生只有在自由的氛圍中探究,思維才使自由的。
經(jīng)過幾次教學下來,我發(fā)現(xiàn)如果能夠準備有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巖石分發(fā)給學生,比如頁巖、板巖、砂巖、石灰?guī)r、花崗巖、大理巖等讓學生觀察,相信學生的分類會更多一些,學生的視野也得到了開闊。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0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弊鳛橐幻W科學課教師,我們在擁有高超的教學藝術和精湛的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還要學會經(jīng)常性地進行教學反思,因為僅有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才能有效提高自身本事水平和素質(zhì),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和質(zhì)量,更好地從事教學活動。本人結合多年實踐教學經(jīng)驗,就小學科學課教師怎樣進行教學反思進行簡單闡述,與廣大教育同行交流。
一、深刻理解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的重要意義
教學反思能否真正意義上到達其作用和效果,主要是看教學反思是否有利于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是否有利于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的質(zhì)量,以及是否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深厚的學習興趣等等。
小學科學課的教學與其他學科有所不一樣,其對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儲備要求更廣,因為小學科學課涉及領域眾多,自然、地球、宇宙、物質(zhì)、生命等領域無所不包;其對教學前的課前準備活動要求更充分,因為小學科學教學需要結構性很強的探究材料,并且經(jīng)常進行小組合作探究。隨著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已經(jīng)成為整個教學的主體,然而部分教師新舊教學理念存在沖突,所以必須經(jīng)過教學反思才能迅速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知識,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滿足現(xiàn)今的教育發(fā)展需求。
小學科學課作為小學生的科學啟蒙課程,其教學宗旨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然而,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構成并非短時間能夠?qū)崿F(xiàn),它需要學生經(jīng)過不斷理解和內(nèi)化才能逐漸完成。更重要的是,在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構成過程中早期的科學教育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和作用。所以,小學階段的科學啟蒙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小學科學課教師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從而使小學生能夠?qū)W到科學知識、體驗科學魅力、激發(fā)科學興趣,這對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構成將產(chǎn)生深遠影響。
由此可見,小學科學課的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小學科學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最佳途徑,更是提高小學科學課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方式。所以,作為小學科學課教師,能夠按照“成長=經(jīng)驗+反思”的公式認真做好教學反思,并深刻理解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二、理性認清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的誤區(qū)
縱觀現(xiàn)今的教育現(xiàn)狀,雖然小學科學課同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課程相比其社會重視程度相對較低,但進行教學反思活動仍然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教學反思活動中,要避免進入教學反思的誤區(qū)。
(1)避免過于強調(diào)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
要明白科學探究只是眾多學習方式當中的一種,而不是惟一的學習方式。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整合多種學習方法,有機結合教學資料、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例如,在科學實驗課上采用探究活動為主教學;在科學考察課上采用觀察為主的教學;在科學閱讀討論課上采用閱讀和討論為主的教學,經(jīng)過多種學習方式到達有效教學的目的.。
。2)避免過于追求學生自主探究的知識構成。
根據(jù)新課程要求,學生的知識構成主要應經(jīng)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然而,這并非是說全部知識都需要學生去自主探究,受學生個人閱歷、探究條件、器械、空間等諸多因素影響,學生不可能進行所有探究活動,這也是不現(xiàn)實的做法。
。3)避免過于重視學生探究本事的培養(yǎng)。
小學科學課教學中,需要重視學生探究本事的培養(yǎng),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科學概念的構成,二者之間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實際教學活動中,科學概念需要依靠探究活動構成,而探究活動又與具體科學資料密不可分,學生的探究活動不可能也無法脫離科學資料而孤立進行。
三、全面做好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的活動
按照新課程的理念,小學科學課的教學反思能夠從教學目標是否科學、教學資料是否有序、教學結構是否完整、教學方法是否切實可行、學生參與是否進取熱情、反饋矯正是否及時有效等多方面進行。那么,如何才能使教學反思活動能夠深入并取得實效呢?筆者認為應當結合小學科學課的具體特點,主要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反思。
(1)是否能夠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
課前備課是教師的重要工作。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能夠認真梳理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這樣在課后進行反思時,就能夠結合自我確定的教學重點難點是否妥當,自我確定的重點難點知識在教材中的地位是否正確,自我教授的重點難點資料在教學預設中是否有所突破等方面來進行。
。2)是否能夠進行科學嚴密的活動設計。
科學概念的建構與構成,往往需要科學課教師經(jīng)過具體的活動設計來完成,經(jīng)過活動能夠使學生構成交流、合作、探究等方面本事。所以,科學活動是否科學嚴密理應成為科學課教師在課后反思的一項重點資料。
(3)是否能夠恰當?shù)販蕚浜统鍪静牧稀?/p>
小學科學課的學習需要借助一系列探究材料來完成。這就要求科學課教師必須根據(jù)具體課堂探究的問題精心準備材料,還要研究所供給的材料之間是否存在特定聯(lián)系,相互作用后能否充分體現(xiàn)出科學概念和事物規(guī)律?傮w而言,就是看所供給的材料是否具有結構性。此外,還要反思材料的出示時間是否恰當,因為在科學課上,學生對于教師供給材料的關注很大程度上會直接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所以,恰到好處的出示材料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和學習興趣。
。4)是否能夠有效地探究合作。
從目前科學課的學習方式來看,主要是以小組合作為主。然而,大部分的小組活動雖然表面上看熱鬧無比,實則卻淺顯缺乏深度,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只注重活動形式而缺少合作目標以及組內(nèi)分工不明確等原因造成。所以,在小組活動設計中,教師必須要事先分工明確、目標清楚,在此基礎上還要研究學生的思維深度和活動頻率。要明白,小組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以及理解科學的本質(zhì),絕不能丟掉本質(zhì)而搞形式主義。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小學科學課教師,我們必須深刻認識教學反思的重要意義,理性認清教學反思的誤區(qū),全面做好教學反思活動。經(jīng)過教學反思活動,提高自身本事水平和素質(zhì),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和質(zhì)量,促進小學科學課教學工作的開展,使小學科學課教學更上一個新臺階。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1
本課教學設計力求體現(xiàn)孩子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在滿足孩子發(fā)展需要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之上,創(chuàng)設條件讓他們能直接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親歷活動中,區(qū)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引導學生認識材料之間的關系、分析物品的材料組成,這節(jié)課中,我認為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幾方面:
1、創(chuàng)設情境,調(diào)動學生原有知識。
2、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
不足之處:
1、時間安排不夠合理
科學探究不能走過場,只有保證學生充分探究的時間,才能讓他們真正認識到事物的特征,親歷探究的全過程,如果把“研究自己身邊的物品中有哪些是由兩種以上的材料構成的”的活動時間再放手些,讓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究,這樣也許會讓學生更有收獲。
2、沒有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與評價。
在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意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卻忽略了生生之間的交流。在給常見的材料進行分類、匯報時,如果加強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交流、相互補充、完善、評價,完善給常見的材料進行分類,并且讓學生及時參與評價,及時進行自我反思,這樣學生就能學會更加細致、準確的進行觀察。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2
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這是我上的三年級上冊的一堂科學課。在這一節(jié)課當中我經(jīng)過數(shù)次的琢磨和總結,我認為這一節(jié)課是很值得好好的考慮和探究的。
《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這是我上的三年級上冊的一堂科學課。在這一節(jié)課當中我經(jīng)過數(shù)次的琢磨和總結,我認為這一節(jié)課是很值得好好的考慮和探究的。因為我這一節(jié)課是在不時地探索不時地考慮和總結當中,把課一節(jié)一節(jié)的上好上優(yōu)的。并且在這一節(jié)課當中我不但修改了本課的教學結構,而且不時提升了自身對科學課教學的新理念。回顧前后教學,勝利之處主要有這樣幾點:
1、著眼細節(jié),體驗“新課標”,給科學探究“把把脈”
我一開始設計這節(jié)課時,在說課稿理念中雖然也注重讓同學通過自主探究獲得液體變化也會影響物體的沉或浮,可是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布置時,我僅落腳在注重知識層面的環(huán)環(huán)緊扣和思維邏輯的嚴密性上。而對于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去培養(yǎng)同學的科學研究的習慣,如何利用每一步“教學”去挖掘培養(yǎng)同學科學素養(yǎng)的深刻內(nèi)涵,我卻沒有考慮、落實進去?上攵趯嶋H課堂教學中弄得同學實驗起來“你爭我奪”,局面雖“熱鬧”?墒峭瑢W不對實驗進行細心觀察,深入考慮,獲得實驗的科學素養(yǎng)。這就給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然而在課后我就立刻找來有關科學新課標的書籍,認真地閱讀、尋找解決的方法。就在這研討中我深入地了解到科學課的目標是提高同學的科學素養(yǎng),而科學素養(yǎng)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技能、科學方法、科學過程、思維方法和價值觀、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科學習慣和科學情感等。于是,我就對自身的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作了更深入地考慮。我對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研討“另一杯是否是鹽水”的說課稿,進行了科學理念性的改變。我原來的設計只是讓個別同學說說“就過去了”,后來我發(fā)覺“這一步”應讓每個同學都參與探究證明的方法。因為這不只能培養(yǎng)同學的發(fā)明能力,而且還能提高同學科學思維的周密性。沒料到這一小小的設計“變化”,讓同學經(jīng)過討論,他們設計出許多我原先意想不到的很多種能巧妙地能證明出是否是鹽水的方法,比方把這杯水放到太陽下去曬;再溶解一杯鹽水,將馬鈴薯放入,看能否浮起來;“品嘗”一下,用酒精燈燒剩下物質(zhì)等等。這時我抓住契機讓同學對這些方法進行甄別,哪些方法“不科學”,為什么?接著讓同學根據(jù)我提供的結構性資料討論設計實驗方法,我回想原先在做這一步時,我的設計只是讓同學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接著我就指名匯報,F(xiàn)在想想這實際上變成了變樣性的“一言堂”。這就會造成其他同學因沒有具體任務和組間的競爭而不去認真考慮“他們”所說的是否正確,結果弄得課堂討論的效果不佳。而“這一節(jié)課”我要求每組同學不但要設計“實驗”,而且要求確定實驗時各位同學的具體分工,實驗做完后該怎樣做?在匯報時,我讓同學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上講臺邊講實驗方法邊根據(jù)組內(nèi)分工演示,要求臺下的同學對他們的實驗過程要細心地觀察和考慮,并要求實驗完了之后對他們不合理的地方自身提出“建議”。沒料到這一課堂設計理念的改變,不但提高了同學自主探究的品位,又較好的培養(yǎng)了同學的科學探究的習慣和態(tài)度,而且還能讓臺下面的同學清楚明白實驗的具體過程。反之,假如匯報時只讓個別同學說,這也會由于同學語言表達能力不強而使其他同學不明白該組具體的實驗過程,教學效果也將大打折扣。由此我感到科學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標,在教學的每一環(huán)節(jié)中盡可能多地挖掘培養(yǎng)同學科學素養(yǎng)的亮點。
2、深入領會教材的內(nèi)涵是探究教學的必備條件。
雖然我們不能將科學教材當作圣經(jīng)一樣去教學,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必需理解編者“這樣”設計的意圖。假如這個意圖你認為不合理,你就可以創(chuàng)新改革。反之,假如連編者的意圖都沒有理解,而隨意去更改教材,那是不恰當?shù)。我在教本課時,開始并沒有了解編者每一步設計的意圖,尤其是當同學用實驗的方法證明了那杯是鹽水。為什么編者在教材編排中還要同學自制一杯鹽水,讓馬鈴薯浮起來,這似乎是多余之舉?后來經(jīng)過“試教”,我明白編者布置這一步是讓同學明白馬鈴薯只有在濃鹽水中才干浮起來,經(jīng)過實驗還得出的“馬鈴署在鹽水中會浮起來”的結論還不是很正確。在后來的教學中我較好地體現(xiàn)了編者的意圖。在得出液體越重,浮力越大結論后,教材布置一個糖水、清水和油三層面的實驗裝置,不同的物體懸浮在不同的液面上,從而說明液體輕重不同,浮力也不同。但這個實驗裝置同學看起來不是一目了然,于是我就把油、糖水和清水分成三杯,將干紅棗、鮮葡萄、石塊和干桂圓逐杯放入,使同學看得更清楚!皬纳辖虒W”中,我感到教材設計的每一步驟都是有編者的意圖存在,只有了解了編者的意圖,才干去取舍教材,創(chuàng)新教材。
3、說課稿要盡可能“制造”同學認知矛盾
煙火的美麗在于其炸裂時出現(xiàn)五彩繽紛的狀態(tài),靜寂的巖石在碰撞時會發(fā)出令人眩目的火花,人的思維只有在碰撞時才會飛躍,才會引起人的興趣,激發(fā)靈感。因而,我在本課說課稿時力求體現(xiàn)這一理念。在講到液體的輕重浮力大小時,原來我提出先取相同的鹽水和清水,要用量筒量,再用天平秤稱。后來,我先讓同學猜一猜,清水重還是鹽水重,同學都說鹽水重,然后我拿出天平秤讓一同學上來稱,結果是清水重(因清水多)。這樣與同學原來的猜想發(fā)生了矛盾,引起了同學的認真觀察和考慮,同學馬上發(fā)現(xiàn)清水與鹽水不一樣多這一情況。于是同學們提出了清水與鹽水應一樣多時才干科學地比較。這時我再讓一同學上來,叫他取鹽水與清水一樣多,他利索地使兩杯水并排等平,便走下臺去。自然這種方法發(fā)生的誤差較大,如何能比較精確的量得一樣多,我在啟發(fā)同學的時候出示了量筒,這樣水到渠成。當講到油、清水、糖水哪種液體浮力大時,同學們的猜想是油浮力最大。我在“猜想”的基礎上,我將不同的物體逐一放入燒杯中,結果油的浮力最小,這與同學的原認知發(fā)生了抵觸,這更引起他們的考慮,為什么看起來成粘稠狀的油浮力會最小,他們馬上會聯(lián)想到液體輕重影響浮力大小這一概念,得出油最輕,所以浮力最小。在此基礎上我將油倒入水中,證明同學們的猜想正確。在這一整個過程中我發(fā)覺同學既專注又投入,又能使他們的思維性、發(fā)明性得到了充沛的發(fā)揮。
通過本課教學,我有一個尚待研討之處,科學教學中將如何引入競爭機制,即有效地評價同學,我推想這更能激發(fā)同學科學探究的熱情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3
土壤是地球上廣泛存在著的物體,大多數(shù)植物賴以生長,土壤與人類關系密切。分析土壤的成分及土壤的種類所用的實驗分析法,也是人們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者要對教材、學生作較深入得了解和分析,從中思索教學要求的不同層面,教學中又注意把個別學生的智慧,及時轉(zhuǎn)變?yōu)槿w學生的認識,所以教學適應學生的各個層面,這對落實義務教育使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是有益的探索,也是教學“彈性”要求實施的一次實踐。要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他們?nèi)ビ懻擃A測,設計方案,教師作為實驗伙伴參與其中,提供學生需要的工具。本課的內(nèi)容緊緊結合兒童的實際,研究自己周圍的土壤,增加學生對自己家鄉(xiāng)的認識,更熱愛她。在前一課的學習基礎上,學生已經(jīng)基本上奠定了土壤的概念,對認識某一事物也有了自己的方法與經(jīng)驗,會用利用各種感官去認識研究對象。
根據(jù)學生的經(jīng)驗我這樣處理教材:讓學生通過查閱課外書或其它途徑搜集一些有關土壤種類的資料,以便它們帶著對土壤不同的經(jīng)驗來到課堂進行交流。《標準》提出:參觀訪問應是科學課必要的教學活動,是把學生帶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和社會,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極好活動形式。在學習本課之前建議有條件的學?梢詭W生參觀當?shù)氐耐寥勒褂[館等。如果沒有條件,就放映一段介紹有關各種土壤標本的錄像。
在材料設計方面,我準備了幾種土壤的標本,黏土、砂土、腐殖土、學生生活周圍的土壤。這些材料本身就蘊含著本課所設定的知識目標。同時,通過對這些材料的研究,也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科學,不同的植物選擇不同的土壤生長,也讓學生感到大自然的奇妙。處于便于操作和開放性原則,決定放手讓孩子用自己的方法研究,教師除了提供材料,不做任何指導,讓學生感到“自己學科學、做科學”更有樂趣。所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要被納入到兒童科學活動的整體中。此外還需要為學生準備:不同種類的土樣、鑷子、紙巾、漏杯、燒杯等。
本節(jié)課,我主要設計了兩個環(huán)節(jié):
活動一:研究土壤的成分
1、分組實驗的注意事項,不應該在實驗的過程說。應該在實驗前講清楚,注意事項:a、土塊要輕放。b、攪拌要徹底。c、靜置時間要長。觀察時,杯子也應保持靜置不動的狀態(tài)。d、始終要仔細觀察,記錄下每一步驟看到的現(xiàn)象。
2、觀察水中土壤的分層現(xiàn)象,一定要強調(diào)水中的土壤分層。前面在攪拌土壤應該把攪拌棒拿出來。讓學生觀察水中靜止的土壤分層。同時這里如果在課前準備好土壤的分層,在這時展示學生看老師準備好的土壤分層,效果會更好!
活動二、研究土壤的種類以及不同種類土壤的特性
通過看、聞、摸、聽四種觀察方法讓學生全方面的了解不同種類土壤的不同,教材上只建議學生看看,摸摸,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的引申出聞聞、聽聽兩種觀察方法。并能主動討論怎樣聽,為什么這種土壤聲音更大,氣味大的原因是什么等深層問題,深化了學生對土壤的進一步了解。之后又通過實驗——比較沙土與黏土的滲水性,使學生對不同種類土壤的不同性質(zhì)有了進一步的探究,并輔助學生從實際意義上認識了什么樣的實驗可以稱做“對比實驗”,了解了對比實驗中如何控制變量和定量。實驗效果良好。
另外,在作業(yè)完成方面,要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相對語文、數(shù)學、英語學科來說,學生會寫相關的作業(yè)。而科學,他們只認為語文、數(shù)學、英語要進行畢業(yè)考試而科學不考。所以作業(yè)也可以不寫,所以在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上面要動腦筋。多開展一些和科學有關的活動,如制作變色花等,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喜歡上科學課,愛上科學課從而喜歡寫科學作業(yè)。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4
天氣幾乎每天都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從前面這兩個課時的情況看,四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對天氣有了初步認識。但是他們還不清楚天氣的基本特征,不知從那些方面描述天氣,當問及“今天天氣怎么樣?”的時候,他們往往回答“秋天來了”“今天好冷”等等。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用云量、降雨量、氣溫、風向和風速等天氣特征描述天氣,并且意識到天氣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提高關心天氣的意識。由此開始“天氣日歷”的學習,使得他們的興趣更加濃厚。
通過天氣符號的認識和學習,讓學生具體去制作天氣日歷表。最高溫度、最低溫度、平均溫度、東南風、西北風、無風、微風、大風、小風、0級、1級、2級、小雨、中雨、大雨、晴天、多云、陰天等術語及天氣符號反映在天氣日歷表中,并根據(jù)日歷表統(tǒng)計一季度、一個月、一周的天氣情況,以后分析“天氣日歷表”上搜集到的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對天氣情況進行解釋,讓學生了解天氣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響,我們該如何去做,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只是學生能否持之以恒地進行觀察并記錄,還有待于老師的督促指導。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5
古人曾這樣說過:“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蹦侨绾尾拍茏兡?變首先要反思,而且要善于反思,如何反思?作為一個從事科學教學的老師,不僅要具有精湛的專業(yè)知識和高超的教學藝術,更重要的是要善于進行教學后的反思,只有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推進素質(zhì)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
小學科學教材已經(jīng)走進了我們的課堂,現(xiàn)在明顯地感受到觀念需要更新,角色需要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在凸現(xiàn),但如果我們對現(xiàn)在的科學課教學現(xiàn)狀進行仔細觀察和冷靜地分析后會發(fā)現(xiàn),在小學科學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探究開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但往往忽視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整理
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是進行探究的前提,學生如果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不能進入探究活動。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啟發(f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明顯增強,如在引導學生進入探究活動之前最常說的話就是“對于這個現(xiàn)象,你都有什么問題”、“針對這個現(xiàn)象,你還有什么問題”等等,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問題,但往往沒有注意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導致常常抱怨學生不會提問題,在課堂上“亂想”、“瞎問”。這樣做的結果直接會導致學生提出的問題中可能有相當一部分探究價值不大的問題。例如在教《沉與浮》這節(jié)課時,出示了一段潛水艇在水中沉浮的錄像,然后對學生說:“對于水中的潛水艇,你都有什么問題?”話音剛落,學生們紛紛舉手要求發(fā)言。
生1:潛水艇在水中為什么能沉下去?
生2:潛水艇在水中為什么會浮起來?
生3:水中的潛水艇為什么能浮起來,也能沉下去?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些問題。
從上面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學生提出的這幾個問題都屬于同一類,如果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置可否,不注意引導學生加以分析整理的話,那么讓學生繼續(xù)再提,學生也只有“亂提瞎問”了。其實,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整理,這不僅有利于讓學生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同時也是對學生樂于提問這一行為的肯定和鼓勵,從而也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一舉三得,作為教師何樂而不為。
。1) 對教學過程中難點處理的反思 。作為教師,每節(jié)教案都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后得出的,但是在實際授課時,有的覺得得心應手,效果頗佳;但也有的則覺得別別扭扭,死板教條。如果及時記下當堂課的心得,在下一輪教學中吸取其教訓或借鑒其經(jīng)驗,這樣若干年后,一定會提高課堂效率,改善教學方法。例如在上科學三年級下《水的三態(tài)變化》這課時,第一節(jié)課我在301班上,就直接跟學生說水的三種形態(tài)可以相互轉(zhuǎn)換,但是僅僅用語言解釋形態(tài)間的轉(zhuǎn)換是受熱還是受冷,學生很難接受,聽了迷迷糊糊,就算當場記住了,過會就會忘記。我想如果繼續(xù)這樣教,其他學生肯定也接受不了,于是在上302班時,我就先準備了一些材料如一杯冰,一些食鹽和水。用常見的材料作為例子來說明,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就快就理解了。將抽象變?yōu)橹庇^,增強了學生對抽象理論的理解,有效地解決了教材中的難點,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本節(jié)課的反思及時寫到教案中,到下次教學時繼續(xù)采用此方法,大大節(jié)約了備課時間。這樣既有利于教學經(jīng)驗的積累,又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技藝。
。2) 對課堂教學時間安排的反思。小學科學課看起來每冊每個單元是獨立的,但是仔細一看,實際上有很多的聯(lián)系。我們每次上課的導入部分,很多就是利用復習來導入。利用學生以前所學的知識再加深新的知識。但備課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失誤或缺漏,如學生對相隔時間較長的知識的掌握和記憶情況,及相關學科的知識的學習情況等。教師如果了解的不太全面,肯定會影響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反思,找出失誤和缺漏,把這些相關情況記錄下來,完善自己的教案,就可成為以后教學中的借鑒。如教《日食和月食》這課中,我剛開始想從學生那知道一些關于日食和月食的神化傳話,以致提高學生學習的熱忱。但是結果出乎我的意料,竟然沒有學生知道,看到這方面的空白,我馬上對教案進行了補充。在課前自己準備了一些關于日食和月食的傳說,也布置學生去收集資料。最后學生從資料中學習到了科學家們?yōu)榱搜芯咳帐澈驮率,他們不惜千里奔波,甚至冒者生命危險去探測的精神。為后續(xù)的學習有了更大的動力和興趣。
(3)對教材中細節(jié)問題處理的反思。 教材中有些知識內(nèi)容并不是重點和難點,但對重點和難點的理解和掌握很有幫助。有時教師往往會忽略學生的認知水平,想當然地認為有些知識學生很容易掌握或早應該掌握,但事實并非如此。在教日食包括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環(huán)食時,我覺得學生應該根據(jù)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最后一問,竟然連幾個優(yōu)秀的學生都不是很理解,這使我意識到先解釋這幾個名詞是很有必要的。在講清了這幾個概念以后,學生在日食的模擬實驗中,很快就可以模擬出了。這樣就很好的解決了日食發(fā)生的全過程。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實驗解釋天文現(xiàn)象,這著實讓他們非常高興。
二、科學課教學反思究竟該反思什么
為了使教學反思能夠深入且富有實效,我們不一定面面俱到,根據(jù)科學課的特點,我們主要進行四方面的反思。
。1)教材重點難點把握是否到位。備課是上課的前提,教師在備課時,都應認真分析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在哪,教學難點在哪。課后反思時,就應該反思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否妥當,對知識在教材中地位的判斷是否正確;教學難點有沒有在教學預設中順利地突破。
。2)活動的設計是否嚴密、科學?茖W課上概念的形成都必須借助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形成合作、交流、探究等能力并建構科學概念。因此活動的嚴密性和科學性必須是教師在課后認真反思的一個重點。
。3)材料的準備與出示時間是否恰當。科學課的學習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探究材料,關于材料首先要反思的是這些材料是不是圍繞課堂上需要探究的問題而準備的,且所提供的材料之間有沒有特定的聯(lián)系,相互作用后能不能體現(xiàn)出有關的科學概念和事物規(guī)律——即提供的材料是不是有結構材料。其次,反思材料的出示時間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學生在科學課上對于材料關注往往會影響了整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所以材料恰到好處的出示會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究熱情。
(4)探究小組之間的合作是否有效?茖W課的學習方式是以小組合作為主,目前教師已經(jīng)認同這一學習方式,且開展得轟轟烈烈。但是,大部分小組活動表面看來熱鬧非凡,卻淺顯沒有深度,這是因為教師只關注了活動的形式,而沒有確立明確的目標,且組內(nèi)分工不清。合作學習是指學習者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務,在明確責任分工的基礎上,以小組或團隊的形式進行的學習。因此,有關小組活動的設計,在分工明確、目標確定的基礎上,首先考慮學生思維的深度,再考慮活動頻率。小組活動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理解科學的本質(zhì),絕對不能搞形式主義丟掉了本質(zhì)內(nèi)涵。
在以上四個方面,筆者認為對材料和探究小組的反思要花更多的時間,因為兩者決定著科學課的成敗。另外教學反思不一定是反思缺點,對于課堂中精彩的生成,機智的處理等也可以進行“返思”,以便在日后重現(xiàn)。
《易經(jīng)》中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如何才能變呢?變首先要思。作為一個從事科學教學的老師,不僅要具有精湛的專業(yè)知識和高超的教學藝術,更重要的是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只有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才能變、才能通、才能久。
我覺得作為一名科學課的教師,時刻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認真研修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并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才能使科學課上的更好。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精選15篇)】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精選15篇04-04
2021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精選8篇)07-20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5篇)04-04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精選15篇)10-07
《點亮小燈泡》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6-16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通用15篇04-05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集合15篇04-04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集錦15篇)04-04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集合15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