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六年級教學反思(通用16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科學六年級教學反思(通用1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科學六年級教學反思 1
整堂課追求“樸實”。從教師演示,師生協(xié)商,學生探究,到數(shù)據(jù)分析,后續(xù)研究,整個結構和課件都追求一種常態(tài)化的樸實路線,似乎都沒有太多新穎的處理。然而這恰恰是我們要提高日常教學實效所需要的科學課。
1、以“三問”拱形承受力強是什么原因而建構整堂課的研究。雖然問的是同一個意思,但每一問又都是其不同的意義和價值的。如“一問”各種建筑中都設計了拱形是什么原因?旨在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以及通過前一課(形狀與抗彎曲能力)研究后得到的認識;“二問”同樣的紙為什么拱形的承受力更強?旨在引起學生對實驗的反思和在數(shù)據(jù)的分析后,重新對照自己的觀點,并利用現(xiàn)有的證據(jù)對現(xiàn)象作出解釋;“三問”為什么增加抵住拱足的力量就能增強拱形的承受力?旨在引導學生在解釋實驗現(xiàn)象的同時,重新審視和修改自己的觀點,從而認為到“不斷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2、演示實驗引發(fā)學生認知需求。可能我們現(xiàn)在的科學課,太多的小組活動,而沖淡了教師演示實驗的功能,更多的是教師在小組內(nèi)幫扶著學生完成實驗。其實,演示實驗有著其獨有的作用與價值。在課堂一開始的演示實驗緊緊吸引住了學生的眼球:當一個墊片放到平紙上時……,當一個墊片放到拱紙上時……,現(xiàn)場寂靜而又有點緊張。同時,借助這一演示,把實驗的注意事項,如紙要相同、跨度要一致、放墊圈的位置也要一樣等都高效而自然的得到所有同學的認可,為后面實驗的規(guī)范性和公平性打下了良好地基礎。
3、學生探究實驗用時約15分鐘。我們的學生太需要長時間段的探究空間了。本節(jié)課中,讓學生有將近15分鐘的活動時間,是給學生以主動的一大保證。我們可以看到學生有機會反復驗證自己的實驗結果;學生有機會通過討論來確定下一步的活動;學生能反思我們的實驗,進行改進……等等。這才是真正的探究實驗的開始。
4、師生交流中對“某個數(shù)據(jù)”的較真。在學生探究實驗后的交流活動中,對于一個有異樣的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探討,體現(xiàn)的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素養(yǎng),即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分析數(shù)據(jù)。這也將給孩子們以潛移默化的強大影響。
當然,在課堂實施過程中,還肯定存在許多有待改善之處,但是就“尊重孩子的真實需求、尊重科學的實證意識、尊重課堂的時效實效”等方面來說,本課還是具有一定的探討價值的。
做一個樸素而真實的科學教師,給學生一個安全而自由的探究空間,把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結合起來,這將是小學科學課堂新的趨勢。
小學科學六年級教學反思 2
一、成功之處:
1、我比較順利地實施了自己的教學設計,層次比較清楚(主要分沉浮實驗與探究木材特性兩部分)。課堂上氣氛較活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發(fā)言者較多。
2、實驗指導較到位。實驗之前,我讓學生先認識實驗器材,并把實驗要求(沉與浮的判斷標準和實驗步驟)對學生進行了提示,主要是課件出示及教師講解一遍。進入正式實驗時,學生參與度很高,實驗氛圍較濃厚,且這一實驗過程比較適時,時間把握較好。最后是對實驗器材的整理,這一步每個小組都做得很好,實驗后,實驗器材擺放得非常整齊。
3、這一課中進行的實驗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這一過程可以幫助學生逐步形成預設——實驗——觀察記錄——分析歸納——發(fā)現(xiàn)的科學探究的方法與過程,充分培養(yǎng)學生尊重事實的科學品質。
4、讓學生欣賞砍伐后的樹木這些圖片資料,可以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木材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二、需努力之處:
1、本節(jié)課上,在回顧已經(jīng)學過的材料的特性時讓學生自己說,教師只負責提問并重點板書的方式會更好,而不是全由教師一個人一筆帶過。
2、細節(jié)處理還有待改進。學生匯報時,一個學生在上面讀他們小組的實驗結果,匯報內(nèi)容比較簡單,什么物品是沉的還是浮的,再加上學生匯報的聲音不夠響亮,因此這樣的效果并不好
小學科學六年級教學反思 3
《杠桿的科學》
本學期新接手的這5個班級,由于上學期測評成績很不理想,所以在經(jīng)過了兩堂課的課前交流后,決定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觀察習慣入手安排教學,例如在本課的教學中,首先,因為杠桿的發(fā)明者是阿基米德,有必要在課堂上簡單提一提阿基米德這個人物和他的故事,利用他要撬動地球的“大話”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一課教學的重點在于杠桿上的三個位置的教學,分析這三個點的位置關系,結合平時學生自己的感受和體驗,讓孩子先自我分析一下,分別將用力點放在杠桿前后不同的幾個位置,那我們的用力情況會費力一點還是省力一點。如此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力的體驗過程,在這同時也分析一下用力點離支點的距離關系是近了還是遠了。這樣的分析有助于學生理解省力杠桿和費力杠桿的那些距離關系。
等弄清楚這些關系之后再讓學生在杠桿尺上掛一個省力杠桿和一個費力杠桿。把全班同學的省力杠桿拿出來分析一下是不是這樣的情況,再把全班同學掛的費力杠桿拿出來分析一下是不是費力杠桿。最后總結科學概念。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全班同學共同完成表格,相當于把每位同學自己掛的鉤碼平衡狀態(tài)的'情況讓大家一起來記錄,并分析,然后讓學生自己再體驗掛不同省力情況的鉤碼。這樣的操作時間上會比較節(jié)約,匯報的時候大家都能看到同類型的情況,有助學生仔細分辨。
嘗試的發(fā)現(xiàn):第一個班是讓學生隨意掛一個平衡杠桿,然后分析自己的杠桿是屬于費力的還是省力的,這樣的教學有阻礙教學概念的混淆,難以達成教學目標,所以,從第二個班起我改為讓學生先分析省力杠桿的情況和費力杠桿的情況,然后再來掛杠桿尺上的鉤碼。
小學科學六年級教學反思 4
在分類教學時,著重應讓學生掌握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區(qū)別,了解鳥類、魚類、昆蟲、哺乳動物的.身體特征。但在給昆蟲、鳥、魚、哺乳動物添加成員時,卻又出現(xiàn)了各種問題:企鵝、雞、鴨、鵝不當鳥類;蜘蛛、蜈蚣當昆蟲,爬行類動物和兩棲動物容易混淆等,把鱷魚說成兩棲類動物,認為它既能在水里有能在陸地上,所以是兩棲類動物,忘記了兩棲動物是小時候生活在水里用鰓呼吸,長大后在陸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在出現(xiàn)這些問題時,我讓學生再次閱讀書本中關于四種動物的概念定義,再結合這些動物的身體特征進行區(qū)分刪選,及時把問題解決。
游戲環(huán)節(jié),我也精心設計,既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又突出了重點。
小學科學六年級教學反思 5
新頒布的《《3~6年級》科學課程標準》與以往的小學自然教學《大綱》相比,有著很大的差別!犊茖W課程標準》借鑒了國外關于科學教育的成功經(jīng)驗,對小學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培養(yǎng)目標、資料標準和實施推薦等做出一系列的規(guī)定,力圖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幾個方面來進行闡述,強調這門學科對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的價值,注重學生的經(jīng)驗、學科知識和社會發(fā)展三個方面資料的整合。根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小學自然教師應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把科學的新理念貫穿于自然課堂教學中!皠邮肿觥笔强茖W課教學的靈魂!耙媒滩摹薄安灰探滩摹闭f明教材的作用。教師做“導演”,學生做“演員”,是基本的方法。擔任《科學》課的教學以來,每次上課,我都會有一些新的收獲。同以前從事的教學相比,《科學》課教學過程中的開放性引起了我更多的思考,以下是科學課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教師需要改變自己的主角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以知識的傳授為重點”,教師在課堂上將知識和技能加以分解,一部分一部分地教給學生,最后將各部分知識組成整體,學生只需聽、練、背,記住教材中的知識即可。教師的主角是教學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材資料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的評判者。多年來,我們已習慣了這種主角,總是根據(jù)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千方百計地將學生雖不大規(guī)范,但有創(chuàng)造的見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那么,當代教師的主角是什么呢?《科學課程標準》強調:“科學教師應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yǎng)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忙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從這個觀點來看,小學科學教師就應在課堂教學中讓孩子們自己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在他們的摸索過程中給予幫忙和引導,而不是簡單地傳授系統(tǒng)知識。教師充當?shù)闹鹘菓菍W生科學探究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科學的探究過程中,教師不再把科學知識的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教學任務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費在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為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在問題面前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尋找答案,在探究科學的道路上教師成為學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學課程中,傳統(tǒng)好處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構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將導致師生關系的改變,使教師長期以來的高高在上的“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地位發(fā)生變化,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轉變到“平等地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成“學生科學探究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二、課堂教學強調從問題入手
科學課最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強調課堂教學要從問題入手,這是自然課與科學課最重要的區(qū)別之一。我們的教師在學習科學課標以后,把新的課程理念融入到自然課堂教學之中,用課改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導著自己的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從問題入手,使學生帶著渴望知識的愿望去學習。在課堂中,學生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中間要經(jīng)過一大段過程,沒有過程和方法,解決問題也是一句空話。作為一名教師務必教會孩子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他從提出問題,經(jīng)過一系列的研究過程,運用一系列的科學方法,最后把問題解決了,才是科學教育的全過程。在經(jīng)歷過程和運用方法的研究過程中,學生必然會獲得相關的知識,掌握必須的技能,發(fā)展必須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些都是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實現(xiàn)、要到達的目標。
三、課堂教學以科學探究為主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中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边@意味著小學科學教育的教學策略將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fā)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研”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
科學探究活動在科學學習中,具有重要價值,通過“做科學”來“學科學”,學生們能夠把科學知識與觀察、推理和思維的技能結合起來,從而能夠能動地獲得對科學的理解。在科學探究的活動中,在參與解決問題、參與做計劃、參與決策、參與小組討論、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學生們將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同他們從多種渠道獲得的科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并把所學的科學資料應用到新的問題中去。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們對科學探究的手段、使用證據(jù)的規(guī)則、構成問題的方式、提出解釋的方法等一系列問題有了親身的體驗,而不僅僅僅是聽到或記住有關的知識和結論;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以科學與技術的關系,科學的性質等一系列問題,有了切身的認識和體驗,而不僅僅僅是獲得了關于這些問題的標準答案。
科學探究的核心就是強調“動手做”,學生學習不僅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jīng)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這不僅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fā)學生生命活力、促進學生成長的需要。因此,科學課標提出了體驗性目標,強調“活動、操作、實踐、考察、調查”等活動,而且十分重視學生們直接經(jīng)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去鼓勵學生對科學問題的自我見解,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其獨到的見解。根據(jù)課標的學習,今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不斷提出問題,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忙學生設計恰當?shù)膶W習計劃。并能針對不同的學習資料,選取不同的學習方式。這樣的教學,知識容量大,學生的思維活躍,參與度高,課堂研究興趣濃厚,學生研究的時間充分,不僅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更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潛力,觀察潛力,語言表達潛力,將科學的教育理念真正地融入到自然教學中,教師真正成了學生學習的支持者和指導者,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和合作者。而我們教師本人,也要與新課程共同成長,不斷學習,成為新課程的實踐者、研究者和開發(fā)者。
小學科學六年級教學反思 6
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茖W課程應向學生帶給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潛力,獲取科學知識,構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了解科學發(fā)展的歷史。但也需要明確,探究不是惟一的學習模式,在科學學習中,靈活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探究是滿足兒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對于保護兒童珍貴的好奇心至關重要。學生能夠從中獲得巨大的滿足感、興奮感和自信心,并煥發(fā)出內(nèi)在的生命活力。如果在進入學校后就宣布禁止兒童開展探究活動,不僅僅違背兒童的天性,而且不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兒童進入學校以后,不僅僅不應禁止他們探究,而且就應對他們的探究帶給支持、鼓勵和幫忙(包括適時地帶給工具,在必要的時候教給他們更有效地開展探究的過程與方法等),以引導他們最終能夠找到他們感興趣的那些現(xiàn)象和問題的解釋或答案。
(2)探究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第斯多惠就曾說過,要給予兒童真知,更要引導他們主動尋求真知。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或信息,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學習亦具有重要好處。
(3)探究過程本身不僅僅能夠使兒童的`思維受到最好的鍛煉,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潛力的培養(yǎng),而且是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科學方法培養(yǎng)的主要途徑。這對于兒童科學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十分關鍵。從中習得的科學過程與方法,對于兒童參與生活中與科學相關的問題解決與決策,是個重要的基礎(與科學知識同樣重要)。從廣泛遷移的角度來說:,學會科學推理是大大提高孩子的智慧(思考力、明智的決定潛力、批判性思維以及創(chuàng)造力)的最有效方法,這對于他們謀求進一步的生存與發(fā)展,獲得生活質量的提高至關重要。
(4)由于探究過程需要探究者綜合運用自己的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這對于增進和加深對已有知識的理解,將其融會貫通,十分關鍵。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在一個新的探究情境中,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獲得了新的理解,產(chǎn)生出新的好處,正所謂“溫故知新”。
(5)探究過程中需要學生們合作、交流和各種協(xié)調一致的嘗試,這些合作與交流的實踐和經(jīng)驗,能夠幫忙兒童學習按照必須規(guī)則開展討論(而不是爭吵)的藝術,學會準確地與他人交流:向別人解釋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想法,善待批評以審視自己的觀點,獲得更正確的認識,學會相互接納、贊賞、分享、互助,等等。這種客觀開放精神的構成并非易事,要靠長久的教育才能得到。而上述這一切,是我們幾十年追求的科學與民主這一國民精神的基石。這種思維與存在方式應當從孩童時代抓起,否則就只能產(chǎn)生出一批批盲從、獨斷、不寬容的人,他們在理智上必然缺乏獨立性、自主性、批判性。
(6)在親歷探究過程中,學生經(jīng)歷挫折與失敗、曲折與迂回、成功與興奮,這其中的許多感受和體驗是他們理解科學的本質、理解科學精神的好處與價值的基礎。即使在有些探究中,學生走了彎路,甚至沒有找到問題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教師直接給出解釋,但此時學生對答案的渴求正好能夠成為教師講授的一個很好的前奏和準備。而且,學生仍能夠從這一親歷過程中學到不少東西。
小學科學六年級教學反思 7
動滑輪有什么作用?定滑輪有什么作用?只要你具有初中或以上學歷,這樣的問題就不是問題?墒,把這兩個問題拋向六年級的小學生,會是怎樣的回復呢?在學習《定滑輪和動滑輪》一課時,我在3個班都作了簡單的調查,發(fā)現(xiàn)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大多數(shù)學生的觀點如下:定滑輪可以省力,動滑輪費力。
為什么大多數(shù)學生會這樣認為?這應該是課堂上一個有價值的切入口,可惜當時我沒有追問,現(xiàn)在回想,這是一大失策。那么到底學生為什么會這樣認為呢?我揣摩著,學生認為定滑輪能省力,估計是受到前面輪軸知識的誤導,至于認為動滑輪會費力,可能是因為覺得用動滑輪提升物體時,多了個滑輪的重量。
這就是我們的學生!這就是學生真實的思維狀態(tài)!大多數(shù)科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是隨便弄個實驗,讓學生輕易得出結論,很少去考慮學生的原有知識基礎,也懶得去剖析學生觀點其內(nèi)在的因由,這實質上是一種變相的'灌輸。
研究動滑輪作用,需要用的材料有鐵架臺、彈簧秤、線、鉤碼、滑輪和橫桿。在實驗裝置組裝時,有好幾個組的學生顯得有些手忙腳亂,不是動滑輪掉下去了,就是線松了,我適時提醒小組成員協(xié)作完成。實驗數(shù)據(jù)是最有說服力的,用動滑輪提升物體比直接提升物體明顯省力,而且物體(鉤碼)越重省力情況越明顯。
其實,我們是先研究定滑輪作用的,當時課堂上還出了個小插曲。為了更逼真的演示生活中用定滑輪提升物體的情景,我突發(fā)奇想,不采用書本那樣簡單的方法,而是在定滑輪裝置一邊掛上鉤碼,一邊用彈簧秤測量。順便說明一下,為了保證學生長時間的探究,我一般是把要求說明之后,把兩個實驗材料同時交給學生,中間不打斷。沒想到,演示的時候出現(xiàn)了問題,一個鉤碼是0.5N,可用定滑輪裝置提升時,彈簧秤上的讀數(shù)大概是0.4N左右——這不正好證明學生認為定滑輪能省力的猜測嗎?
暈!我趕緊給自己臺階,趁演示時學生沒有看清楚彈簧秤上的讀數(shù),對學生說我們研究定滑輪的作用時,還是采用書上的方法,這樣更簡便。學生是沒有為難我,因為他們不清楚內(nèi)幕,高興地做實驗了。可我為這個情況糾結了,到底為什么有定滑輪會出現(xiàn)彈簧秤上的讀數(shù)少于物體的重量呢?我第一直覺就是彈簧秤的問題。彈簧秤調零時是正拿的,而反過來測量的時候,彈簧秤的指針位置會偏離零刻度線,而且彈簧自身的重量也起到了拉力的作用。在論壇上和大家交流了一下,許多朋友也是這樣的觀點。
寫到這,這節(jié)課的反思差不多了,誰知我的腦海中又產(chǎn)生了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如果彈簧秤不能倒過來稱量,那后面在研究滑輪組的時候,測量時彈簧秤不是也倒過來了嗎?那這樣測量肯定也存在問題,就讓它隱藏在滑輪組省力的情況里嗎?
小學科學六年級教學反思 8
在日常生活中,食物或其它物品發(fā)霉的現(xiàn)象是比較常見的。學生看到過發(fā)霉的現(xiàn)象,但卻不了解霉菌。他們對于什么是霉,以及發(fā)霉的條件是非常感興趣并樂于探究的。
本節(jié)課我主要從學生生活的實際出發(fā),課前布置任務-觀察霉菌-拓展生活—實際應用來設計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節(jié)如下:
環(huán)節(jié)1:觀察霉,了解霉。首先,我讓學生觀察的發(fā)霉物品是他們親手收集的,這樣他們在觀察霉菌以及設計發(fā)霉實驗條件時,會更加的得心應手。接著,我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來觀察霉,方法從肉眼觀察、放大鏡觀察、顯微鏡觀察,逐層深入對霉的形態(tài)認識。最后我通過霉菌生長的視頻和使用高倍數(shù)顯微鏡觀察茶葉上霉菌的視頻,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意識到了霉菌是有生命的,且種類繁多,并初步的了解了霉菌的危害。但對于觀察過程中,學生個人的衛(wèi)生保障有所欠缺,應為每人準備1張濕巾。
環(huán)節(jié)2:設計控制變量的探究實驗,研究導致物體發(fā)霉的條件。首先,讓學生回憶他們帶來的`發(fā)霉物品是在哪看到的,它們是在什么環(huán)境中發(fā)霉的,猜想物品發(fā)霉的條件。接著讓學生寫出他們認為可能發(fā)霉的多種條件,引導學生找出相反的條件,其中只改變學生認為對霉菌生長影響最大的條件,其余條件不變。讓學生根據(jù)選取的對比條件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法,課后完成實驗探究,做好記錄。并且還考慮了探究發(fā)霉物品的具體位置,以免造成污染和不便。最后,首尾呼應,總結了誤食發(fā)霉食物的危害,提醒學生注意飲食衛(wèi)生。
環(huán)節(jié)3:課后延伸。我提出了兩個關于霉菌的問題,設置疑問,激發(fā)學生對于霉菌相關知識的求知欲,讓學生能夠自主收集霉菌資料。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應不斷探究,以讓學生能夠在更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發(fā)散思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小學科學六年級教學反思 9
《鉆木取火》要求學生通過學習,了解“鉆木取火”的道理,使學生能夠對“鉆木取火”的道理進行解釋,進而認識機械能與熱能的轉化。使學生會用簡單的器材設計、操作“摩擦生熱”的模擬實驗;激發(fā)學生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了解人類用火的歷史,感悟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意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法。在《鉆木取火》一節(jié)中,為了探究鉆木取火的道理,我放手讓學生進行實驗。學生有的合作(手鉆),有的自己完成(搓手、用砂紙打磨鐵條、摩擦火柴),同學們做完一個,又做一個,樂此不疲,有的同學甚至四個都做了。還有的同學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實驗方法,如用手搓臉、火柴在衣服或桌子上摩擦、用美工刀切割泡沫塑料時,美工刀會發(fā)燙等。可見學生是樂于動手,巧于動手的,只要老師給他們提供充足的時間和機會。
小學科學六年級教學反思 10
古人曾這樣說過:“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那如何才能變呢?變首先要反思,而且要善于反思,如何反思?作為一個從事科學教學的老師,不僅要具有精湛的專業(yè)知識和高超的教學藝術,更重要的是要善于進行教學后的反思,只有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現(xiàn)我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談一談如何進行小學科學教學反思。
一、要充分認識科學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教學反思能不能真正地達到反思的作用,關鍵是看他們能否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能否有助于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科學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它需要教師的知識儲備更廣,因為科學涉及到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眾多領域;需要的課前準備更為充分,因為科學學習需要有結構的探究材料,需要小組合作探究。在科學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學生早已變成教學的主體,而教師的新舊教學理念必然相互沖突,作為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學觀念,而這一過程教師必須要及時“反思”中快速地轉變過來,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從而適應當代教育的發(fā)展。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而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不是短時間內(nèi)完成的,它是學生不斷地接受與內(nèi)化的漫長過程。更為重要的是,早期的科學教育對一個人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為了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在學生的科學啟蒙階段即小學階段,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顯得尤其重要。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僅使學生學到科學知識,感受科學魅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到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而形成影響學生一生的能力。
從上述看來“反思”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途徑,也是提高教學的捷徑,因此教師必須總結出自我成長的公式:成長=經(jīng)驗 反思,要認識教學反思對于教師的重要性。
二、要認識科學教學反思的誤區(qū)
雖然當前科學課還不如語文課數(shù)學課那樣受社會重視,但教師的反思也是有必要的,在反思中教師不能進入以下誤區(qū):
(1)過分強調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
科學探究是一種學習方式,是眾多學習方式中的一種,顯然不是惟一的學習方式?茖W課堂中有效的學習需要整合不同的學習方法,需要將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有機地
結合起來考慮。比如說,科學實驗課就要以探究活動為主;科學考察課就要以觀察為主;科學閱讀討論課就要以閱讀、討論為主。
(2)過分追求由學生的自主探究生成知識。
新課程是強調知識的形成應該是以學生為主的探究活動形成的。但這并不等于所有的知識都要讓學生去探究,這根本不現(xiàn)實,因為有些知識受學生閱歷,器材,條件,空間等因素的限制,學生根本無法進行探究。
(3)過分重視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了科學概念的形成。
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與科學概念的形成是同等重要的,它們相得益彰。在教學活動中,科學概念的形成是依賴探究活動的,且探究活動與具體的科學內(nèi)容分不開的,學生對探究的理解不會也不可能脫離科學內(nèi)容而孤立進行的。
三、要認真地進行科學教學反思
根據(jù)新課程的理念,課堂教學的規(guī)律及評價體系,教學反思一般從教學目標的科學性、教學內(nèi)容的有序性、教學結構的整體性、教學方法的確切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反饋矯正的及時性等方面進行反思。為了使教學反思能夠深入且富有實效,我認為不一定面面俱到,根據(jù)科學課的特點,主要要進行以下反思。
(1)教材重點難點把握是否到位。備課是上課的前提,教師在備課時,都應認真分析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在哪,教學難點在哪。課后反思時,就應該反思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否妥當,對知識在教材中地位的判斷是否正確;教學難點有沒有在教學預設中順利地突破。
(2)活動的設計是否嚴密、科學?茖W課上概念的形成都必須借助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形成合作、交流、探究等能力并建構科學概念。因此活動的嚴密性和科學性必須是教師在課后認真反思的一個重點。
(3)材料的'準備與出示時間是否恰當?茖W課的學習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探究材料,關于材料首先要反思的是這些材料是不是圍繞課堂上需要探究的問題而準備的,且所提供的材料之間有沒有特定的聯(lián)系,相互作用后能不能體現(xiàn)出有關的科學概念和事物規(guī)律--即提供的材料是不是有結構材料。其次,反思材料的出示時間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學生在科學課上對于材料關注往往會影響了整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所以材料恰到好處的出示會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究熱情。
(4)探究小組之間的合作是否有效。
目前科學課的學習方式是以小組合作為主,但是大部分小組活動表面看來熱鬧非凡,卻淺顯沒有深度,這是因為教師只關注了活動的形式,而沒有確立明確的目標,且組內(nèi)分工不清。因此,有關小組活動的設計,在分工明確、目標確定的基礎上,首先考慮學生思維的深度,再考慮活動頻率。小組活動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理解科學的本質,絕對不能搞形式主義丟掉了本質內(nèi)涵。
總之作為一名鄉(xiāng)村的科學教師,只要認識了反思的重要性,不要誤入反思的誤區(qū),認真正確的進行反思,就會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能變、能通、能久,從而科學教育教學工作,使科學教育教學工作邁向一個新臺階。
小學科學六年級教學反思 11
《電鈴響叮當》是冀教版六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的第五課,本課從電鈴這一能量轉化裝置入手,圍繞著制作電磁鐵,探究電磁鐵的磁力,運用電磁鐵設計了三個活動。在上節(jié)課制作、研究電磁鐵活動中,學生已對“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產(chǎn)生過研究興趣。從這節(jié)課開始,就將通過實驗,通過一系列數(shù)據(jù)來探究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這是一項很有意義又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活動,充分而深入地開展這項探究性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好處。
本課第一個活動,討論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此項活動前,應復習上節(jié)課電磁鐵的組成和工作前提等相關知識,為討論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作下鋪墊,引導學生從線圈、鐵芯、電池(電流)三個方面去考慮問題。在每一個方面又會有不同的細節(jié)問題,如線圈,學生提到了線圈的粗細、長短、纏繞圈數(shù)、纏繞的疏密度等因素,對于鐵芯,提到了鐵芯的長短、粗細等因素,這些想法都應予以肯定。在學生作出這些假設時,應重點引導學生說明“作出假設的理由”,避免無根據(jù)地說法。將自己作出的假設及理由填寫在表格中,這也是為下節(jié)課,研究其他的因素而作好準備。
作出了假設之后,討論確定本節(jié)課研究的重點——線圈的.圈數(shù)與電磁鐵磁力大小的關系。作為一個對比實驗,學生在五年級時已接觸過不少,知道為了實驗的公平公正,數(shù)據(jù)的準確,應嚴格控制實驗條件,只能改變其中一個變量,也就是要進行實驗探究的變量。在活動前,讓學生分組討論制訂實驗方案是必要的,這樣能明確實驗中的要求,使各組在實驗條件一致的前提下開展實驗,所取得的數(shù)據(jù)才有可比性,才能從中尋找一些規(guī)律來說明一些問題。書中的研究計劃這張表格還是簡單的,學生能夠快速完成,在匯報交流時,應重點就“實驗要保持哪些條件不變”進行討論補充,越詳細越好,越詳細越有利于探究活動的開展。對于線圈的圈數(shù),在學生討論的前提下,教師可以作個統(tǒng)一,20圈、50圈、80圈為宜,因為圈數(shù)太少,效果不明顯,圈數(shù)相差不多對比數(shù)據(jù)不明顯,圈數(shù)太多又太費時間。此外,還應強調時間中的注意事項,如多做幾次,取平均數(shù)以此來確保實驗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接觸電池的時間不能太長且要一致等。在全班交流中完善實驗方案后,進行實驗探究。探究后,對全班12組的數(shù)據(jù)進行匯總,全了板書在黑板上,通過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線圈圈數(shù)越多,電磁鐵磁力越強這個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還是比較明顯的,全班能達成一致意見,這個規(guī)律也是這節(jié)課需要達成的科學概念,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自實踐得來的結論印象更深刻。再讓學生對比相同圈數(shù)時各組的數(shù)據(jù)的差異。
總體感言,這是一個學生極為感興趣的單元,因為有很多動手操作的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充分參與到活動中,從中感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教師應提前準備好相應的活動器材,才能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學生快樂,我快樂!
小學科學六年級教學反思 12
生活在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時代的人。從小培養(yǎng)其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是十分必要的。通過科學課的學習逐步讓學生領會科學的本質,樂于探究,熱愛科學能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身邊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要做到這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我作為一個科學課教師如何上好每一堂課,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通過教學實踐總結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1、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是必要的,但必須要不斷的反思教學中的不足,改善教學摸式探究更適宜自己教學的方法。做到教師教的簡單,而學生不僅僅學到知識而樂于探究學習。
2、“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著”學生只有樂于學習,才能自主探索,才能學好科學課?茖W是什么,科學是指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尋找答案的過程!胱寣W生樂于探索,就要提出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而不是提一些偏離生活不貼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特點的'問題,只有那樣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們對解決問題的濃厚興趣,樂于自主探索,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教學不是教師唱獨角戲,所有問題的探索過程中,要探究的問題要出自學生本身,讓學生討論并提出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使學習過程變得簡單而事半功倍。
4、深入領會學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三要素。
速度―――學習時間。
收益―――單位時間的學習質量。
安全―――學習體驗。
“學習的結果是關鍵,學習的體驗是靈魂。”好的教育工作者應注重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學生學習的質量,才是關鍵。恰到好處的利用好課堂四十分鐘,讓學生即有所學,又知所用。教學資料要有層次性,照顧個體之間的差異,這樣才能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學,都能學到有用的知識。
5、三維目標:“知識和技能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方法目標!比咴谡n堂上完整體現(xiàn)才是一堂好課,三者缺一不可。學到課本上的知識就是實現(xiàn)了知識和技能目標,但不掌握過程和方法就是紙上談兵,科學課的學習,只有親身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方法,經(jīng)歷每一次提出問題,尋求答案的過程,才能使知識和技能成為自己的一部分,為日常生活所用。還要培養(yǎng)他們互相幫忙團結合作的品格,激發(fā)其對學習的濃厚興趣不斷增進其自信心和進取心,這樣的課堂才是充滿生機的課堂。
總之,課堂是學生的課堂,要讓他們在這個舞臺上做一個“樂知者”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作為一個科學課教師更應不斷探索,用科學的眼光看待教學,科學合理的上好每一節(jié)課,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快樂長大。
小學科學六年級教學反思 13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yǎng)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fā)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學習科學課程,有利于小學生構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并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fā)展他們的個性,開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
現(xiàn)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反思談一下。
一、鼓勵學生敢問
我認為教師首先應更新教育觀念,采取更適合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于學生來說有的資料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yōu)閷W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松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資料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贊揚他敢于提問的勇氣,而后再給予點撥和啟發(fā),讓他們帶著成就感體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能夠通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能夠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fā)展。
二、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范提問,向學生展示發(fā)現(xiàn)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范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由易到難,逐步上升。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潛力。如:鐵為什么會生銹?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學生帶著問題產(chǎn)生好奇,走進文本。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于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如教《空氣》一課時,一個學生提到:“為什么地球上會有空氣”其他學生聽后哄堂大笑,當我反問他們怎樣解釋時,他們卻啞口無言。其實,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
3、從矛盾之處質疑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如《冷水和熱水》一課,有這么一個實驗:向燒杯中加入280毫升熱水(80度左右)向錐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將錐形瓶放入燒杯中,用紙板蓋住杯口,在紙板上打兩個小孔將兩個溫度計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觀測兩個容器中的初始溫度和每間隔1分鐘的溫度變化.(到5分鐘時;到8分鐘時)在實驗前讓同學說一說將要出現(xiàn)的結果.同學們只說出了兩個結果:溫度一樣,熱水比冷水高一點。我說冷水比熱水溫度高點,同學們說“那是不可能的.”我說“那好吧,我們來試一試再說!蓖瑢W們都十分好奇,認真地看和記錄,結果正是冷水高一點,這樣一來同學們的積極性上來了,紛紛討論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學生熱愛科學,對科學現(xiàn)象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科學課的開設正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的。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仍沿用那種僵死的教學方法,其結果只能是倒學生的胃口,抹殺學生求知欲望。我們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簡單愉快的氣氛中去認識科學,并鼓勵他們?nèi)ヌ剿骺茖W的諸多奧秘。只有這樣才體現(xiàn)了新課程教學理念。
我覺得作為一名科學課的教師,就應時刻把自己放在學生的角度,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每一節(jié)課,才能給學生帶給一個好的體驗、探究的過程,從而到達較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科學六年級教學反思 14
上課之前我表演小魔術 “向上走的戒指”,引出“重力”,讓學生回顧任何物體都會受到一個向下的力,進而在本課堂的導入中,我故意讓一個身材嬌小的女生搬一桶純凈水到高處,引出難題,學生們很容易想到利用木板搭一個斜坡來幫助女生解決難題。在經(jīng)歷了將水桶直接提到高處和沿著斜面運到高上,結合該名女生的體會,學生們直觀形象地發(fā)現(xiàn)前后兩次搬運水桶所花的力氣是有區(qū)別,結合生活經(jīng)驗,教師點出課題:斜面。他們會進一步思考:斜面應該是有省力的作用。學生們的思考,猜測,質疑,正是本堂課行進的基礎,本課的目的在于通過學生對“斜面”提出問題,假設問題,進而設計展開實驗,通過數(shù)據(jù),使學生了解斜面的作用,了解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有何區(qū)別。
本課的兩組實驗設計,沒有太大的難度。學生比較容易就能設計出實驗方案,教師應該及時引導學生,嚴格按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認真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來得出結論。但在日常的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小組進行“斜面的作用”實驗時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如動手能力的制約、時間的制約等,常常導致實驗的效果并不十分明顯、不能達到人人參與,降低了實驗的有效性,從而影響教學質量,同時也浪費了課堂的寶貴時間。如何才能使“斜面的作用”實驗變得更為科學、實用、有效?經(jīng)過一番思考我決定自己制作一個簡單實用的自制教具,能讓學生方便快捷地操作使用,使學生人人都能參與,讓每一個學生通過實驗來直觀地感受到“斜面的作用”實驗的現(xiàn)象,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科學知識。
于是我想到用門鉸鏈將兩塊桐木板結合在一起,通過桐木板的角度變化,讓學生自己快速方便地制造出不同坡度的斜面,學生可以通過小車和彈簧測力計,在斜面上測量不同坡度的斜面導致的力的變化,簡單明了、直觀形象。學生使用自制教具,每個人只需簡單的操作過程就能直觀形象地觀察到不同坡度的斜面對力的影響,加深了學生的印象,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通過老師的自制教具,節(jié)約了寶貴的教學時間,以一小組4名學生為單位,每個學生通過本教具所花費的實驗時間大約為3分鐘,整個小組的實驗時間大為節(jié)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同時滿足了人人動手參與、人人有收獲的教學目的。
學生利用自制教具實驗后,對斜面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認識。同時我了解到學生已經(jīng)在數(shù)學課上學習了“條形統(tǒng)計圖”,所以我又利用excel表格,將全班的實驗數(shù)據(jù)利用不同顏色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通過觀察條形統(tǒng)計圖,學生對全班各個小組的數(shù)據(jù)一目了然,直觀地認識到了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順著這股“東風”,再讓學生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是一個難點。教師應盡可能多地讓學生討論、思考、發(fā)現(xiàn),找找生活中各種斜面的應用。對于螺絲釘是一種斜面的應用,學生更多的是通過感性認識得出結論,通過先小組觀察螺絲釘?shù)膶嵨铮J識“螺紋”的`構造,再觀看教師準備的“自制螺絲釘”,通過觀察和把玩“自制螺絲釘”,他們直觀形象地看到斜面原理在螺紋上的應用了,認識到斜面的變形。在此基礎上認識盤山公路的斜面原理就變得更為方便。
本堂課我前期進行了充分的材料準備,學生們通過一系列的實驗和觀察活動,才會深刻認識到斜面的作用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正所謂生活之中處處有科學。相信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他們不但對“斜面的作用”有了充分的認識,對科學研究的興趣也會更為濃厚,對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現(xiàn)象也會更加關注。
回顧本堂課,我覺得自己在材料準備、課程整合、課堂設計等方面的工作是比較充分的。但是在指導學生探究方面,還沒有完全放開,雖然有“生本”的理念意識,但總是擔心學生在設計和操作的時候不夠規(guī)范,不夠科學嚴謹,有的時候沒有放心將課堂交給學生,老師指導地過于細致繁瑣,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還不夠多。
小學科學六年級教學反思 15
《杠桿的科學》是六上科學第一單元的第2課,在生活中,學生也經(jīng)常會使用工具來完成一些事情,如用剪刀剪紙、用老虎鉗夾斷鐵絲、用螺絲刀擰螺釘、用鑷子夾東西,等等。會使用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經(jīng)驗的積累,學生們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沒有思考過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課的教學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分析使用撬棍的過程,觀察撬棍工作的特點,從而認識杠桿類工具。并且通過杠桿尺的實驗,來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本課我加強了實驗前的指導,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來學科學,盡可能用好課程資源,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感悟,整堂課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認識杠桿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而我們科學的教學本來就是來源于生活而服務于生活,因此在第一部分的教學時,我先呈現(xiàn)壓水井的壓桿、蹺蹺板等生活中的情景圖,讓學生判別這兩種杠桿,它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么地方。然后又出示了羊角錘拔釘子、老虎鉗、剪刀、天平、螺絲刀、搟面杖,讓學生判斷這些工具是不是杠桿,并說說自己的理由。通過老師的引導,再加上一些生活情境的再現(xiàn),學生基本上都能正確判斷,并說理由。
二、加強實驗指導,發(fā)展能力
本課的重點部分是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杠桿尺的研究實驗,由于有了前一年上課的經(jīng)驗,我在實驗前加強指導,強調:
1.暫時規(guī)定把杠桿尺左邊掛的鉤碼,看作是重物,當作阻力,鉤碼掛的格數(shù)就是阻力點的位置;右邊掛的鉤碼看作是我們用的力,鉤碼掛的格數(shù)就是用力點的位置。
2.問學生: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是幾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又是幾格呢?(一個小孔就是一格)左邊掛1個鉤碼,右邊掛2個鉤碼達到平衡了,你認為這個杠桿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
3.我們要求只在左右各選一個位置掛鉤碼,并且演示。
4.盡量掛出更多的平衡。有了這些實驗前的指導和提示后,學生實驗效率明顯大大地提高了。
三、用好課程資源,拓展思維
在第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出示了壓水井的壓桿、蹺蹺板等生活中的情景圖,最后在拓展運用時,我又再一次地出示,并且問學生:他們是屬于什么杠桿呢?為什么?讓學生馬上用課上所學進行判斷并作出解釋,不但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了鞏固,更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一舉兩得。
小學科學六年級教學反思 16
本節(jié)內(nèi)容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混合實驗和加熱糖的實驗,觀察實驗中物質發(fā)生的變化,總結歸納物質變化的特點,建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
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建構科學概念是當前科學教育的核心任務,如果設計探究活動,如何引領學生建構科學概念?在教學前是我們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觀察黃豆和沙子的特點,引領學生從多角度去觀察事物的特征,混合事物過程中,指導學生學會留下樣本,通過比較分析變化,同時利用攪拌、分離物質,做更細一步的觀察比較,最后總結這個實驗中物質變化的特點。
在第二個實驗中,學生能夠輕易說出白糖加熱變化的特點,可以看到許多明顯的現(xiàn)象,老師在引導時要逐漸讓學生比較兩個實驗中物質變化的區(qū)別,同時對于最后的黑色物質和白糖進行比較,分析總結得出產(chǎn)生新的物質。從而在比較中掌握這種變化的特點,最后教師歸納形成科學概念。
科學概念初步形成后,還需要不斷地進行驗證和實踐,因此讓學生回顧實驗中還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利用已經(jīng)學習到的科學概念嘗試解釋實驗中的現(xiàn)象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準確引導學生分析實驗中的現(xiàn)象,用概念來判斷和解釋,要抓住主要的變化特點進行鑒別。
更細一步的思考,教材中利用簡單的兩個實驗,是否就能讓學生牢牢建立物理和化學變化的概念;旌戏蛛x實驗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明顯的變化(包括物質顏色、透明度、光澤等變化),這種變化對于學生解釋后面白糖變化時會有所誤導,學生很容易認為顏色、形狀、有氣味產(chǎn)生就是化學變化。教學前,能否舉一些生活中的各種物質變化的現(xiàn)象,讓學生嘗試解釋這些現(xiàn)象,然后再來進入課堂學習。并且,由于白糖和蠟燭以及金屬勺都在同時發(fā)生化學變化,學生在觀察過程中難免會不全面,也影響它對于概念的理解。
最后,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本課內(nèi)容在問題設置和探究方法的指導上應有所改變,尤其是對于沒有經(jīng)歷過科學教育的學生,他們在科學觀察習慣、科學思維發(fā)展以及動手能力等方面都有著比較明顯地區(qū)別,教師在指導上應熟悉學生的這些習慣,同時課前應調查孩子們的前概念知識,為教學設計的修補提供更充分的依據(jù),也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掌握形成準確的科學概念。
疑問: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是在傳統(tǒng)教材中需要到初中學習,讓小學生學習這樣難度教材的內(nèi)容是否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基礎?僅憑借教材中混合分離和加熱白糖、蠟燭燃燒的實驗,能否讓學生建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準確概念?還有哪些適合的實驗可以代替教材中的實驗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形成科學概念,畢竟加熱白糖的實驗涉及白糖的變化和蠟燭燃燒的變化,學生全面觀察的難度比較大,而讓學生馬上利用剛學的概念來解釋物質變化的現(xiàn)象有一定難度,效果也不一定會很好。
【小學科學六年級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六年級科學教學反思03-27
小學六年級科學教學反思07-21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6-14
小學科學六年級教學反思01-16
小學六年級科學教學反思范文07-22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優(yōu)秀02-15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熱】11-03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精】11-03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薦】11-03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熱門】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