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以培養(yǎng)通曉中國文學與文化,人文素質(zhì)高,研究能力強,發(fā)展全面的專業(yè)人才為目標,F(xiàn)有先秦兩漢文學、魏晉六朝唐宋文學、元明清文學、中國詩歌與詩學四個研究方向。在先秦兩漢諸子和史傳文學、魏晉唐宋詩歌與詩學、明清小說、佛教與文學關系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的特色。
學科成員以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等名校的博士為主體。學科帶頭人為劉懷榮教授,現(xiàn)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講師4人。其中有博士學位者13人(博士后2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0人。隊伍精干,年齡、學科結構合理,發(fā)展?jié)摿Υ蟆?/p>
學科教師近年來主持各級縱向科研項目20余項,其中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主持完成國務院重大項目子課題、教育部社科規(guī)劃課題、教育部重大項目子課題各1項;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在研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規(guī)劃項目、教育部2007年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各1項。教學成績突出,曾獲得過山東省省級教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三等獎各1項,有1人被評為2004年山東省高等學校首屆教學名師,1人入選2007年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
近年來,學科先后出版專著20余部,在《文學遺產(chǎn)》、《文藝研究》等重要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 200余篇。標志性成果有《賦比興與中國詩學研究》(2007)、《宗教倫理與中國上古祭歌形態(tài)研究》(2007)、《自然的神韻——道家精神與山水田園詩》(2006)、《晚明狂禪思潮與文學思想研究》(2007)等,前兩種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結項成果。學科成員曾獲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獎1項;山東省社科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山東省高校一等獎2項,青島市社科一等獎4項,二、三等獎多項。
掛靠文學院的山東省“十一五”強化重點建設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東亞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與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的高校和相關研究機構,有多方面的合作,為學科的國際性交流及與國內(nèi)學術界的聯(lián)系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學科成員來源廣泛,多為名家弟子;多名教師曾在美國、韓國、新加坡及香港的大學從事教學、研究或?qū)W習,與國內(nèi)外學術界保持著廣泛的聯(lián)系。
學科畢業(yè)生有多人考取國內(nèi)重點院校的博士生,有些正在國外學習。其他同學就業(yè)狀況良好,多在高校、報社、出版社、電視臺、政府機關、企業(yè)等行業(yè)和部門工作。
經(jīng)過多年的建設,目前已經(jīng)形成了如下三個研究方向:
一、唐宋詩詞與詩學研究
本學科在1990年前后,即開始了中國詩學的發(fā)生學研究。近年來,自覺追求詩歌、歌詩、詩學與文學思想的綜合研究,重視不同藝術門類及不同文體的相互影響,形成了自己的學術特色。學科帶頭人劉懷榮主持完成《賦比興與中國詩學體系研究》、在研主持《魏晉南北朝歌詩研究》(2006-2008)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出版了《中國古典詩學原型研究》、《中國詩學論稿》、《賦比興與中國詩學研究》、《二十世紀以來先秦至唐代詩歌研究》、《唐宋元詩詞曲名篇解讀》等專著,在《文學遺產(chǎn)》等刊物發(fā)表了一批系列論文。還與人合作出版了《中國古代歌詩研究—— 從<詩經(jīng)>到元曲的歌詩藝術生產(chǎn)史》、《忠烈人格》、《唐代文人心態(tài)史》、《歷代文人心態(tài)史》(叢書,八種170余萬字)等專著。代表性的成果還有馮國榮的《中國詩學研究》、《中國詩歌發(fā)生論》、《中國詩歌發(fā)展走向窺探》,王凱的《自然的神韻——道家精神與山水田園詩》、趙建章《桐城派文學思想研究》以及翟景運《晚唐駢文研究》等。
二、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
本方向是我們從1980年代后期以來發(fā)展的重點之一。對中國大文學史、大文學理論的探討以及大文學專題研究,構成了本方向鮮明的學術特點。趙明教授曾出版過《先秦大文學史》、《兩漢大文學史》、《文化視域中的先秦文學》、《道家思想與中國文化》、《道家文化及其藝術精神》、《老莊論集》等系列專著,開創(chuàng)了本學科重視大文學研究的傳統(tǒng),他于2006年出版的《大文學史論》則對中國大文學研究進行了深層的理論思考。學科帶頭人張樹國主持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宗教倫理與上古祭歌形態(tài)研究》,在研主持有教育部規(guī)劃項目《漢唐郊廟歌辭研究》(2006-2008)等。本方向的代表性成果有張樹國的《樂舞與儀式:中國上古祭歌形態(tài)研究》、《信義的追求》、《左傳與春秋貴族文化》,王凱的《莊子美學的現(xiàn)代闡釋》、王今暉的《魏晉五言詩研究》等及在《文藝研究》等刊物發(fā)表的一批系列論文。
三、元明清文學研究
本方向成果主要集中在小說戲曲研究,宗教與文學關系研究、文獻整理研究等三個方面。孫開東、范嘉晨、王今暉、劉懷榮等主持完成了《佛教與明清小說研究》、《<磻溪集>整理研究》、《<小亨集>整理研究》及《<嶗山志>整理研究》等省廳級課題。代表性成果有王海燕的《林黛玉研究》、范嘉晨的《元代包公戲評注》、趙偉的《晚明狂禪思潮與文學研究》、鄭菡的《李卓吾小說戲曲評點研究》、孫開東的《<三國演義>傳播研究》、周瀟的《明代山東作家研究》等。此外,本方向成員在《聊齋志異》研究、佛教與明代文學研究、明代山東作家研究等方面發(fā)表的一批系列論文,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
一、培養(yǎng)目標
通過三年的學習和實踐,把研究生培養(yǎng)成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厚實的專業(yè)基礎,較強的理論創(chuàng)新與實踐操作能力,并能夠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閱讀本專業(yè)的外文資料的高級專業(yè)人才。
二、學習年限
三年,在職碩士研究生可酌情延長一年。
三、研究方向
1.先秦至南北朝文學研究
2.唐宋詩詞與詩學研究
3.元明清文學研究
四、課程設置
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課程分為公共學位課、專業(yè)學位課、公共選修課、學位選修課等。碩士生在論文答辯前,必須修完32-38學分。
(一)課程設置見教學計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