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
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誕生后,40分鐘長短的定義就不可一日而語了。相對于一個學期的時間而言,課堂上的40分鐘就太短暫了。而在我們這個各方面都在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在這個各行各業(yè)都在高唱高效率高質量的背景下,就算短短的一節(jié)課時間,我們也要高質量高效率的完成。大家都說我們的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想要在那么短的時間里一剎那間開花結果,固然不現實也不可能。但一剎那間的灌溉卻能令這些成長中的小苗苗更茁壯!灌溉是我們老師的工作。不是我們辛勞地做好了灌溉工作,不是我們教的越多,小孩子們就學得越多。而是我們的教學越有效,學生學到的就越多。要怎么才算有效,這是一個困擾了大多數教育一線的老師。老師辛辛苦苦地教了,學生也認認真真地學了,可最終學生也沒有得到最好的發(fā)展。這就可以看出問題了,問題是學生沒有得到發(fā)展。這不難看出來,現在我們所關注的重點對象有所轉變了,我們應該給學生更多的關注。我們不能一味地追求我們教學設計的精彩,而更應該關注它的合理性,是否適合學生的發(fā)展。20世紀初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更多的是將教師特征與教育結果機械相連,幾乎忽視了課堂實際。而在近來的研究中,已不只是從教師人格特征來看問題,更加注意了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成就、學生自我發(fā)展之間的關系的研究。
有效的課堂,首先當然離不開教師課前的精心備課,F在我們都提倡備課不只是備內容,還要備學生。備課一定要備學生,問題的設置要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要考慮學生的認知度,要盡量貼近學生,貼近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這樣才容易被他們接受和理解。教師有時候為了原理的鞏固,習慣用一些實例,這些實例的選擇要精心準備,有的問題一旦超過了學生的認知水平,這樣的事例再好,也要拋棄掉,否則效果事與愿違。備好學生,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 要熟悉學生當前知識與能力現狀,避免過高或過低要求學生。
如此淺顯的道理,做到卻不容易。首先是我們教師是否真的對學生情況了如指掌,其次是我們教師是否能坦然對待考試和成績。比如是否愿意花很多功夫在可能統(tǒng)考中“不考”的內容上補充知識與方法,比如有沒膽量在“必考”的內容中對學生掌握和應用能力降低要求。以下是幾點不成熟的做法:
1、認真學習教育學知識,從理論的高度擺正教學的心態(tài)。沒有哪位老師不想讓自己的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沒有哪位老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力強過他人。可是如果不問學生基礎與能力的現狀,任意擴充教學內容,拔高能力要求,往往事與愿違,而且極有可能連最基本目標都達不到。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高年級的小學生,一節(jié)課接受單詞的能力最多就8個,課外的新單詞多一兩個來輔助閱讀,也許還可以接受,但如果為了讓學生擴充知識面,毫無限制地增加課外知識和新詞匯,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學生將會對英語學習進一步產生畏難情緒,為繼續(xù)學習增加了阻力。反之,如果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有著極強的求知欲,教師卻任意降低難度和要求,這無疑是浪費學生大好時光,“無異于謀財害命”。所以,備課時必須遵守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等教學基本原則。
2、認真學習心理學知識,把握學生心理特點。不同時期、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復雜而多變的。教師要了解學生,了解他們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掌握其年齡階段的特征,才能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實際狀況。此外,班級如同人一樣,是有個性的,盡管性格可以培養(yǎng),但在備課中充分考慮到學生集體對新知興趣、期望值的大小、接受挑戰(zhàn)的可能性和對困難的承受力就能使教學的效果達到教師的預想值。這就是常說的要讓學生“跳一跳,拿得到”。
3、通過各種手段真實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比如對作業(yè)批改和考試情況作記錄與分析、進行教學情況問卷調查、與學生個別談話等。
第二,以人為本,認真準備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1、重視知識的引入。一堂課的引入如同一個故事的開頭,教師要營造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問題產生強烈的好奇,在這樣的心理環(huán)境中開始知識和能力的滲透,學生才不會從心底抵抗教學的進程——事實上很多學生學習效果的不理想都歸因于這種有意或無意排斥知識的滲透,比如打瞌睡、說與教學無關的話等。
2、把握知識發(fā)生、理解和應用的過程。新課程標準進一步強調學生的參與,要放手讓學生親歷獲取知識的過程,讓他們在發(fā)現中獲得滿足,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自尊與自信。對學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學習基礎設計知識呈現方式或場境,并采用相應技術為學生提供應用知識、發(fā)揮才能的環(huán)境。此外,還應根據不同年齡或性格特征的學生集中注意力時間的長短,在教學教程中適時加入一些興奮點,從而避免他們產生學習疲勞。
3、重視課堂小結的準備。由于記憶與遺忘始終相伴,并且不同學生的記憶方式也不盡相同,所以課堂小結決不能草率應付了事,要想法讓學生回顧與整理自己的思路。
4、精選練習題,重視學生能力發(fā)展,關注學生身心健康,不搞題海戰(zhàn)術。通過精選,讓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能從中提示某種規(guī)律或概括出方法的,能縱向或橫向擴展、具備一題多解功能的題材目成為學生手中應用和鞏固知識的平臺,讓學生能在作業(yè)的同時既用新知又能復習舊識就更好了。同時,對不同水平的學生,作業(yè)要求也應有區(qū)別,要讓學生既有動力又有信心完成。
第三、根據學生特點,準備恰當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教具;實驗法、討論法等。
有效的課堂在有效的教學實施策略中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備好了課,能得到有效的實施才是有效的課堂。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問題越來越受到高度關注,問題的提出源自教學的低效,避免無效,克服低效,追求高效,最基本的訴求是,教學必須有效。下面從不同的教學形態(tài)提出六種有效教學的策略原則。
第一、先是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過程中,師生要共同營造認知情緒、思維狀態(tài)呈現活潑愉悅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使自身的心理品質、意志品質得到最佳發(fā)展。要抓住質疑、交流、想象、應用四個環(huán)節(jié),在質疑中,變機械接受為主動接受;在交流中,變個人競爭為集體合作;在想象中,變單一思維為多元思維;在應用中,變書本知識為生活知識。其次是優(yōu)化提問。提問是手段,更是藝術。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需先交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教師要通過激疑設問,使學生心中產生疑竇,引發(fā)思考,激活思維,達到教學目標。一般說來,課堂提問從智慧含量看,大致分四類:記憶性問題,理解性問題,應用性問題,評價性問題。包含的智慧由低到高,不斷深入。教師要把握提問的明確、適時、適度、兼顧原則,精心設計問題的內容和形式,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第二、學生學習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下逐步發(fā)展的過程,教師應該成為課堂教學中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教師有效的學習指導,要把握好五個關鍵點。一是適時,在學生最需要指導時,不失時機地給與指導,以取得最大效益。二是適度,指導既不要包辦代替,和盤托出,也不要指導不足,讓學生手足無措,過猶不及。三是適當,指導的針對性要強,解決學生急于想解決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四是適合,指導要采取恰當的方法,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五是適應,關注學生的需要和需求,激勵、喚醒、鼓舞,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
第三、師生互動已成為教師教學活動中的一種重要的形態(tài),并被教師主動地納入自己的教學設計中。然而僅有互動的形式是遠遠不夠的,實際教學活動中,缺乏實效性的互動屢見不鮮,互動承載的內容很少或者沒有。課堂上頻繁而有效的互動,對教師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技能的挑戰(zhàn)是巨大的,需要教師形成新的教學智慧。這些智慧的形成,需要教師直面自己的“本領恐慌”,反思自己的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勇于超越自我,逐漸形成新的教學本領。
第四、新課程強調完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自主不是自流,它恰恰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教師的有效指導需要解決學什么和怎么學的問題,教師要做到明指向、巧點撥、善誘導、嚴要求、會調控。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夠成為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是實質的而不是形式的,是全員的而不是少數的。
第五、合作學習是相對于個體學習而言的一種學習組織形式,也是教師為使學生達到一個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在小組中實施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合作學習是以學習小組為主體的一種學習活動,它有明確的目標導向,強調學習共同體中各因素的互動合作,注重對小組團體評價。
不同教學形態(tài)中的每一種策略并不是適合每一名教師的,它只是一般性的原則,需要個體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矯正、提升、固化。豐富自己的教學策略是一個執(zhí)教者一生的事情。教師要揚長避短,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效策略,從而形成一種教學藝術。教學藝術永遠是個性化的,未經自己實踐的教學策略,仍然屬于他人的策略,只有經過自身的實踐和體驗,精雕細琢,取同存異,逐漸積累,生成充滿個性的教學智慧,不斷豐富這些智慧,我們的教學就會更加有效,我們的教師就更有魅力,我們的課堂就更具活力,我們的學校就更富生命力。
最后一個就是有效評價。小學階段是英語教育的啟蒙階段。該階段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情感的教育、自信心的建立等將對今后的英語學習產生較大影響。如何抓好小學的英語教學是外語教育工作者必須給予重視的;谖覈丝诒姸,基礎教育受面大的國情,我國的英語基礎教育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途徑展開。由此,抓好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尤為重要,而保障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運用好課堂教學評價手段。筆者現就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策略略談幾點看法。
第一,我們對小學英語課堂的評價應該有一個全方面的認識。
1.小學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在“說、唱、玩、演、看”等各種活動中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在輕松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中認識英語、習得英語、運用英語,使他們通過小學初始階段的學習,樹立積極的英語學習觀,培養(yǎng)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自主性,為今后的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教師的課堂教學要以這個目的為基點。同時,在課堂中,運用新理念進行評價,促使課堂教學任務更有效地完成。課堂教學評價的運用應避免出現膚淺性、狹隘性、苛刻性、偏離性和不切實際的完美性。
2.明確小學英語教學的特性,不囿惑于知識技能和評價標尺!队⒄Z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樹立教學評價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fā)展為出發(fā)點”的觀念,敢于在教學中創(chuàng)新,真正做到在課堂教學中既是組織者、指導者,又是參與者,達到師生之間的互動和融洽,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掌握知識點和知識技能。教師要真正用新課程標準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對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進行反思。
3.明確小學英語教師需具備的素養(yǎng),靈活地運用課堂教學評價手段。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對教師的基本素質提出了挑戰(zhàn)。小學英語教師面對的都是滿臉稚氣的孩子,他們主要是通過“說、唱、玩、演、看”的活動習得第二語言。
第二,課堂教學評價策略
1.掌握課堂教學評價藝術。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小學生學習外語會呈現不穩(wěn)定狀態(tài),產生階段性差異的變化。當他們初始接觸英語時,在心理上會產生較強的新奇感,對英語充滿學習興趣,而且由于他們處在接受語言訓練最佳的年齡階段,故學得也快,有很強的模仿力。但這種本能的求知欲很稚嫩,隨著知識水平與心理要求差距拉大,一旦知識滿足不了心理要求,它們之間產生的矛盾就會引起學習外語的情緒變化。一方面,一些學生探秘心理更強,求知欲更旺盛;另一方面一此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逐漸淡薄,甚至消失,滋生英語難學、英語無用的錯誤想法。為此,在運用課堂教學評價手段上,教師要根據學生階段性差異變化,評價方式及評價內容要不斷加以調整,保證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及自信心。教師課堂中的評價,要促使學生有參與的需要,有表現的欲望。不要壓抑他們活潑好動的天性;通過活化教材,刺激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中的各項活動;設計符合他們的心理活動和知識水平及表現能力的教學活動,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兒童的智力差異因素,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不僅要關注接受能力好、表現欲強、積極參與活動的學生,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同樣要加以鼓勵,保護他們的興趣和熱情,從而讓所有的孩子都能輕松愉快地學習英語,在活動中掌握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2.控制課堂教學評價范圍。首先,教師要根據該堂課的主要教學任務,確定評價的主要范圍。如果是以聽力為主的課,就將評價的著重點放在對學生的聽力評價活動上;如果是以說為主的課,就將評價的著重點放在對學生說的活動上。至于在以某種技能為主的活動中,穿插其他技能的活動,教師就不宜占過多時間面面俱到都加以評價。如聽力活動課出現讀的練習、寫的練習,就無需對讀、寫一一加以評價。不僅課堂時間不允許,而且也會使學生迷惑,不知該堂課應該注意哪方面的技能。
3.把握課堂教學評價尺度。教師對學生活動的評價,一定要簡練、明確、到位。注重評價實效性,使評價起到畫龍點睛作用。教師一方面要控制評價頻率,避免使用過于煩瑣的評價程序,占用過多的教學時間,延誤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另一方面要防止評價的形式主義的現象產生。
4.及時進行評價反饋總結。評價反饋的目的就如《英語課程標準》中所指出的:“使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的調整,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師教學活動中形成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饋的信息量大,客觀性強。教師及時將課堂評價信息進行反饋總結,并對其進行理論升華,然后再指導今后的教學,這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有很大的幫助和提高。反饋總結方式可采用寫課堂教學小結,讓學生填寫調查表或與學生交談等方式。
第三,課堂評價形式就是保證評價內容得以實施的方式。形成性評價形式多種多樣,如,課堂學習活動評價、學習效果評價、學習檔案、問卷調查、訪談、家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與評價、平時測驗等等。我們可將這些形式劃分為教師評價、學生個體評價、小組群體評價三個方面。課堂教學評價可將教師、學生個體和小組群體評價三者結合起來使用。但評價的具體形式要根據每堂課的主要教學任務性質選用相適應的評價形式,教師無需將所有評價形式都在一堂課中體現。如,以口語訓練為主的課,教師通過組織學生單個說句、二人對話、表演游戲等活動,著重采用個體評價和教師評價方式;以聽力訓練為主的課,可著重采用個體評價與同座互評相結合的方式;以讀寫為主的訓練課,可著重采用教師、個體和小組相結合的評價方式;等等。
課堂教學評價因受時空限制,教師一般通過口頭貫穿在教學活動中。但為了能讓教師更系統(tǒng)地全面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促進教學更好地進行,培養(yǎng)學生逐漸建立良好的學習策略意識,教師不妨制定幾種課堂活動評價記錄表,發(fā)給學生,定期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在課堂上的活動情況做測評記錄。教師可每月將表格收上來,根據學生的自評,給予月評價。為了防止學生丟失表格,教師可要求學生將表格貼在課本后頁。表格設計思路要根據《英語課程標準》中一級目標的描述制定。表格形式要簡單明了,便于學生使用。通過該表的使用,學生可以對自己的英語學習有所了解,并能對自己不斷進行自我總結,逐步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同時,教師通過學生的自評,更全面、更系統(tǒng)地了解學生,并對學生的評價有信息依據,使今后的工作更有目的性,更有成效。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11-04
淺談小學英語教學論文08-08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精選21篇)05-18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15篇11-05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15篇)11-05
英語教學論文11-04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參考文獻07-26
單元整體教學小學英語教學論文04-14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匯編15篇01-04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集錦15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