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四川省少妇一级毛片,老老熟妇xxxxhd,人妻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恒先》易解上

時間:2023-03-06 13:18:56 文學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恒先》易解(上)

  

上博楚簡《恒先》是上蒼賜予中外學術界的又一件珍貴禮物。[1]龐樸先生謂之“首尾完好,有殘無缺,文字工整,篇章清晰,誠為難得瑰寶。惟其思想內容,未必明白易曉,因而編聯(lián)釋讀,多有商榷余地。”[2]它一問世,便再一次激發(fā)了中外學者的巨大研究熱情,并已取得了許多可喜的成果。[3]在諸位前輩時賢的啟發(fā)下,筆者在此略抒管見,以就正于方家。

為了討論方便,先錄出釋文,以李零先生的釋文為主,以龐樸先生的簡序為準,兼容各家,斷以己意,為方便排版,盡量徑用今字,為標明次第,姑分兩篇、五章[4]、十八節(jié),竹簡編號用黑方括號標出:

恒先【3背】[5]

一、恒先無,有樸、靜、虛:樸,大樸;靜,大靜;虛,大虛。

二、自厭不自忍,或作。有或焉有氣,有氣焉有有,有有焉有始,有始焉有往。

三、[昔]者未有天地,未【1】有作行,出生虛靜,為一若寂,夢夢靜同,而未或明,未或滋生。

四、氣是自生,恒莫生氣,氣是自生自作。恒、氣之【2】生,不獨有與也。或,恒焉,生或者同焉。

五、昏昏不寧,求其所生:異生異,畏生畏,韋生非,非生韋,依生依。求欲自復,復【3】生之生行。

六、濁氣生地,清氣生天。氣信神哉!云云相生,信盈天地,同出而異生,因生其所欲。

七、業(yè)業(yè)天地,紛紛而【4】多采物。先者有善,有治無亂;有人,焉有不善,亂出于人。

八、先有中,焉有外;先有小,焉有大;先有柔,焉【8】有剛;先有圓,焉有方;先有晦,焉有明;先有短,焉有長。天道既載,唯一以猶一,唯復以猶復。

九、恒、氣之生,因【9】復其所欲。明明天行,唯復以不法。智既而亡思不天。

十、有出于或,生出于有,音出于生,言出于音,名出于【5】言,事出于名;蚍腔,無謂或;有非有,無謂有;生非生,無謂生;音非音,無謂音;言非言,無謂言;名非【6】名,無謂名;事非事,無謂事。

十一、恙宜利主,采物出于作。作焉有事,不作無事。

十二、與天之事,自作為事,甬以不可賡也。

十三、凡【7】言名,先者有疑,妄言之,后者學比焉。舉天下之名虛屬,習以不可改也。

十四、舉天下之作,強者果天下【10】之大作,其冥尨不自若。作甬有果與不果?兩者不廢。

十五、舉天下之為也,無夜也,無與也,而能自為也!11】

十六、舉天下之生同也,其事無不復。

十七、天下之作也,無許恒,無非其所。舉天下之作也,無不得其恒而果述,甬或【12】得之?甬或失之?

十八、舉天下之名無有法者,與天下之明王、明君、明士,甬有求而不慮?【13】

;

一、恒先無,有樸、靜、虛:樸,大樸;靜,大靜;虛,大虛。

此句目前學者皆讀為:“恒先無有,樸……”

按,《·天地》云:“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名!逼渲械摹疤┏跤袩o”與“恒先無”正相對應,[6]“泰”與“恒”正相對應,[7]“初”與“先”正相對應,“有無”與“無”正同!盁o”與“虛”古韻同屬魚部,正好押韻,而“有”屬之部,與“虛”不諧韻。古文獻中“虛靜”(含“虛”與“靜”對舉之例)比“靜虛”(含“靜”與“虛”對舉之例)更為常見,《恒先》下文即有“出生虛靜”,在此用“靜虛”而不用“虛靜”,當即為與“無”押韻之故。因此,讀“恒先無有,樸……”雖然亦可,且“無有”確為古代文獻所習用,但其文氣有些不順,不如讀“恒先無,有樸……”文從字順,韻諧意通。

1、恒先:道在宇宙演化之最初。恒:道也,宇宙之本原。本篇下文即云:“氣是自生,恒莫生氣!盵8]先:初也,太初,宇宙演化之最初!稄V雅·釋詁一》:“先,始也。”《莊子·知北游》:“外不觀乎宇宙,內不知乎太初!薄肚f子·列御寇》:“迷惑于宇宙,不知太初!

李零先生已指出,“恒先”已見于馬王堆帛書《道原》“恒先之初,迵(洞)同大虛,虛同為一,恒一而止,濕濕(混混)夢夢,未有明晦!盵9]并云:“‘恒先’是道”,“‘恒先’是‘道’之別名”,解釋為“終極之先”,“就是指先天地而生,獨立不改,周行不殆,作為永恒創(chuàng)造力的‘道’”。許多學者從之。

按,以“恒先”連讀,作為一個復音詞,固無不可,但鑒于“恒先”在古文獻中極為罕見,帛書《道原》雖有一例,但頗可疑,[10]而“恒”與“!眲t互通[11],在古文獻中常為“道”之同義詞,故在此以“恒先”為恒之先,以“恒”為道,似更合文義。該篇下文“氣是自生,恒莫生氣”即是明證。《》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痹诖擞枮楹愠、永恒,用來修飾“道”。在某些語境中“!笨芍苯又复暗馈保纭独献印返谑隆爸T幻;不知常,妄作,兇”,第五十五章“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帛書《經法·論約》:“不循天!保肚f子·天下》“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荀子·天論》“天行有!,等等?紤]到古文獻因避漢文帝諱有改“恒”為“!敝S多“!币苍S原本就作“恒”,而在帛書《老子》中,通行本《老子》中的“!奔炊嘧鳌昂恪薄

從文字學上來考察,“恒”字淵源甚古。殷人先祖即有一位王恒。[12]《周禮·春官·司巫》:“國有大烖,則帥巫而造巫恒!逼湟浴昂恪睘槊,說明“恒”早已成為人們關注的、具有特殊意義的字。傳本《歸藏》、《周易》和馬王堆帛書《周易》皆有“恒”卦。王家臺秦簡《歸藏》有“恒我”卦,多者認為“我”系衍文,林忠軍先生則提出“我”“決非衍文”。[13]無論如何,其與傳本《歸藏》、《周易》和帛書《周易》“恒”卦的緊密相關都是不言而喻的!吨芤住ず恪罚骸昂悖汉啵瑹o咎,利貞,利有攸往!薄吨芤住ず恪ぞ湃罚骸安缓闫涞拢虺兄,貞吝!薄吨芤住ず恪ゅ琛罚骸昂悖靡。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恒;恒‘亨,無咎,利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通行本《周易·系辭上》之“大極”在帛書《系辭》中作“大恒”!渡袝a》:“若有恒性,克綏厥猷惟后。”《論語·子路》:“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釉唬骸徽级岩!辈瘯督浄āさ婪ā罚骸疤斓赜泻愠#f民有恒事,貴賤有恒位,畜臣有恒道,使民有恒度!辈瘯督洝と罚骸靶蟹呛阏撸旖!遍L沙子彈庫楚帛書:“時雨進退,亡有常恒!ê銘衙,五正乃明。”饒宗頤先生就此指出:“‘恒’的道理,在楚人的著作和記錄中,特別流行,……楚俗對于‘恒’這一觀念的重視,殊非偶然!盵14]由此可見,以“恒”為最高范疇的《恒先》再次現(xiàn)身楚地,亦殊非偶然。

2、無:無聲無形,超言絕名,即《老子》第一章“無,名天地之始”、第四十章“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莊子·天地》“泰初有無”之“無”!赌印そ浵隆罚骸盁o不必待有,說在所謂!薄赌印そ浾f下》“無若無焉,則有之而后無;無無焉,則無之而無。”

3、有:即《老子》第二十一章“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之“有”。

4、樸:該字目前有“質”(李零)、“全”(李學勤)、“樸”(廖名春、李銳[15]、龐樸)、“素”(曹峰、李銳)、“初”(曹峰)[16]五種講法。

按,從上下文來看,似以釋“樸”為優(yōu)!皹恪笔枪盼墨I描述、指稱“道”的習用詞匯,而“質”、“全”用以描述“道”的情況頗為罕見!独献印返谑耪拢骸耙娝乇,少私寡欲。”第二十八章:“為天下谷,常德

:應屆畢業(yè)生論文網畢業(yè)論文論文網

  乃足,復歸于樸。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第三十二章:“樸雖小,天下莫能臣!钡谌哒拢骸拔釋㈡(zhèn)之以無名之樸。”《·天地》:“夫明白入素,無為復樸,體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間者,汝將固驚邪?”《文子·道原》:“故道者,虛無、平易、清靜、柔弱、純粹素樸,此五者,道之形象也。……純粹素樸者,道之干也!行握咚焓乱,無形者作始也。遂事者成器也,作始者樸也!薄段淖印ぷ匀弧罚骸皹阒链笳邿o形狀,道至大者無度量!逼渲械摹皹恪奔粗阜Q或描述“道”。

5、靜:該字原作“”,李零先生讀為“靜”,李學勤先生讀為“清”。廖名春先生認為:“文獻中‘靜虛’、‘清虛’并多見,但下文受‘大’修飾,讀‘太靜’不如讀‘太清’!

按,考慮到《恒先》緊承此句之“自厭,不自忍,或作”及下文之“濁氣生地,清氣生天”,該字似以釋“靜”為優(yōu),因為“靜”與“作”呼應,而“清”與“濁”正對。文獻中以“靜”與“虛”對舉之例比比皆是,如《》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管子·心術上》“天之道虛,地之道靜。虛者不屈,靜者不變,不變則不過,故曰不伐”,帛書《道原》“上虛下靜,而道得其正”,《莊子·天道》“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天地之平而之至也,故帝王、圣人休焉!蛱撿o、恬淡、寂漠、無為者,萬物之本也”,等等。其實,《恒先》下文即有“出生虛靜”。

; 6、大:龐樸先生似徑讀“大”,廖名春先生讀為“太”,李學勤先生則讀為“大全、太清、太虛”。

按,大:讀為太,極也,至也!疤痹诠盼闹型ㄗ鳌按蟆,如《周易·系辭上》“易有大極”,《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左傳》隱公十一年“羽父請殺桓公,將以求大宰”,《禮記·禮運》“夫禮必本于大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莊子·天道》“知謀不用,必歸其天,此之謂大平,治之至也。……大謾,愿聞其要”,《莊子·天運》“吾奏之以人,征之以天,行之以禮義,建之以大清”,《莊子·山木》“大公任往吊之”,《莊子·田子方》“文王于是焉以為大師……其神經乎大山而無介,入乎淵泉而不濡,處卑細而不憊,充滿天地”,《莊子·知北游》“外不觀乎宇宙,內不知乎大初”,其中之“大”,陸德明《經典釋文》皆注曰:“音泰!薄独献印返谑哒拢骸按笊舷轮兄!薄肚f子·列御寇》:“及其牽而入于大廟!逼渲兄按蟆,《經典釋文》皆注曰:“音太!

7、大樸:讀為太樸,至樸,渾樸之極,相當于《易緯·乾鑿度》和《列子·天瑞》之“太素”。《文子·自然》:“樸至大者無形狀,道至大者無度量!

8、大靜:讀為太靜,至靜,靜寂之極,相當于《周易·系辭上》之“寂然不動”!独献印返诙逭拢骸坝形锘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9、大虛:讀為太虛,至虛,虛無之極。郭店楚簡《老子》:“至虛,恒也!薄肚f子·知北游》:“不過乎昆侖,不游乎大虛!辈瘯兜涝罚骸昂阆戎酰撏筇,……”

董珊博士認為:“《恒先》的作者意識到以來描述‘道’所受到的局限,所以,在列舉了‘道’的三種屬性‘樸’、‘靜’、‘虛’之后,又著重加說明‘樸’為‘大樸’、‘靜’為‘大靜’、‘虛’為‘大虛’,以同一般所謂的‘樸’、‘靜’、‘虛’區(qū)分開來!闭f是。

【句意】“恒”(道)起初是“無”,(但這個“無”不是啥也沒有),它以“樸、靜、虛”的形式“有”(存在)著,而這里的“樸、靜、虛”不是一般的“樸、靜、虛”,而是最高程度的、達到極致的、無與倫比的“樸、靜、虛”。郭齊勇先生指出:“《恒先》首句偏重于講道的原始性、絕對性、無限性、先在性、超越性、終極性,是最高的抽象,偏重于講道之體!盵17]



二、自厭,不自忍,或作。有或焉有氣,有氣焉有有,有有焉有始,有始焉有往。

1、自厭:自足,安然自足,泰然自若,完善美滿,冥然自合。厭:原作猒,通作厭,飽也,足也,滿足;通懕,安也,安然;合也,冥然自合。龐樸先生訓為“安祥自足”。說是。《說文》:“猒,飽也!薄都崱へW部》:“厭,足也!薄渡袝ぢ逭a》:“萬年厭于乃德!标懙旅鳌督浀溽屛摹罚骸榜R云:厭:飫也!薄稄V韻·御韻》:“飫,飽也,厭也!薄墩f文》:“懕,安也!薄稜栄拧め層枴罚骸皯睉保惨。”《集韻·鹽韻》:“懕,《說文》:安也。或作厭!薄对娊洝ば⊙拧ふ柯丁罚骸皡拝捯癸嫞蛔頍o歸!泵秱鳌罚骸皡拝,安也。”《詩經·秦風·小戎》:“厭厭良人。”毛《傳》:“厭厭,安靜也!薄墩f文》:“厭,一曰合也。”《國語·周語下》:“克厭帝心!表f昭《注》:“厭,合也!

作為宇宙本原的“恒”、“道”是安然自足、泰然自若、完善美滿、冥然自合的,文獻一再強調這一點。如《莊子·大宗師》:“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老。”《管子·心術上》:“道在天地之間也,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薄痘茨献印ぴ馈罚骸胺虻勒,覆天載地,廓四方,柝八極,高不可際,深不可測,包裹天地,稟授無形;原流泉,沖而徐盈;混混滑滑,濁而徐清;故植之而塞于天地,橫之而彌于四海,施之無窮而無所朝夕,舒之幎于六合,卷之不盈于一握,約而能張,幽而能明,弱而能強,柔而能剛,橫四維而含陰陽,宇宙而章三光,甚而滒,甚纖而微!

2、忍:忍耐,抑制,克制。《說文》:“忍,能也。”王筠《句讀》:“能讀為耐。”《廣雅·釋言》:“忍,耐也。”《玉篇·心部》:“忍,含忍也!薄墩撜Z·八佾》:“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皇侃《義疏》:“忍,猶容耐也!薄峨x騷》:“縱欲而不忍!薄盾髯印と逍А罚骸爸救趟剑缓竽芄;行忍情性,然后能修。”

3、不自忍:不自我抑制,不能不,不得不,順其自然!肚f子·在宥》:“一而不可不易者,道也;神而不可不為者,天也!辈瘯督洝け痉ァ罚骸暗乐幸,由不得已!薄读凶印ぬ烊稹罚骸坝猩簧谢换。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生;撸瑹o時不生,無時不化!

4、或:讀為域,宇也。《墨子·經下》:“宇或徙!睂O詒讓《閒詁》:“《說文·戈部》云:‘或,邦也!驈耐磷饔颍思窗睢⒂蛘。”李學勤先生說:“‘域’訓為界,和‘宇’意義類同,所以‘域中’、‘域外’即‘宇中’、‘宇外’,就道家宇宙論而言,系指空間!敝鞙Y清先生說:“《恒先》的域實際上只表明一個范圍,而不是具象物質世界的宇宙。”[18]郭齊勇先生說:“‘域’是一個‘場’或‘場有’,不僅是空間,而且是時間!苯钥蓮。《老子》第二十五章:“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焙由瞎蹲ⅰ罚骸鞍藰O之內有四大,王居其一也!贝艘浴鞍藰O”釋“域”。陳柱《老子集訓》:“此‘域’字當作宇宙解!

丁四新先生說:“‘域’這一概念在《老子》一書中只是給‘四大’依存和活動的空間乃至時間意義上無限敞開的一個‘場’;但無論如何,它還不是一個先天地生的存在者。它的明晰性和形而下的特性,與竹簡所說‘或’的概念,明顯不相類似?傊,‘或’,在竹簡中可以肯定是一個混沌體,是或有氣或無氣,或無有或有的形上存在狀態(tài)。”[19]可備一說。

5、作:興起,行動!墩f文》:“作,起也。”《詩經·大雅·常武》:“王舒

:應屆畢業(yè)生論文網畢業(yè)論文論文網

  保作!编嵭豆{》:“作,行也。”《》第三十七章:“化而欲作,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薄吨芤住での难浴罚骸笆ト俗鞫f物睹!标懙旅鳌督浀溽屛摹罚骸班嵲疲鹤鳎!薄昂恪薄疤o”,“自厭”,物極必反,故“作”!吨芤住ば蜇浴吩疲骸拔锊豢梢越K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

6、焉:王引之《經傳釋詞》:“猶于是也,乃也,則也!薄洞蟠鞫Y記·曾子制言上》:“有知,焉謂之友;無知,焉謂之主!

7、有有:后一個“有”相當于《老子》第一章“有,名萬物之母”、第四十章“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之“有”。

8、始:相當于《老子》第一章“無,名天地之始”之“始”,《易緯·乾鑿度》和《列子·天瑞》之“太始”。

9、往:指“始”后的無限化生過程,相當于《老子》第二十五章“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之“逝”、“遠”、“反”。《老子》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動。”帛書《經法·四度》:“極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事之李(理)也!辈瘯督洝け痉ァ罚骸暗乐幸,由不得已。由不得已,則無窮。”《周易·系辭上》:“往來不窮謂之通。”《周易·序卦》:“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10、有始焉有往:與下文“求欲自復”相呼應。《周易·泰·九三》:“無往不復。”《文子·自然》:“夫道,至親不可疏,至近不可遠,求之遠者,往而復反!

【句意】作為宇宙本原的“恒”、“道”安然自足,又不自我抑制,自然而然便有空域興起。有空域于是有元氣,有元氣于是有純有,有純有于是有太始,有太始于是有往復。劉貽群先生說,“域”、“氣”、“有”等之間“只是一種次第關系,時序關系。它們也可能有因果關系,甚至母子關系,但那必須要有別的條件,必要的條件,否則我們是不能給‘焉有’以普通的‘生’的意義的!盵20]說是。

此節(jié)文字除了與《淮南子·天文》開篇“天地未形,馮馮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道始于虛霩,虛霩生宇宙,宇宙生氣”一段頗相應合外,還可與其他一些文獻互相發(fā)明。如《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薄吨芤住は缔o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薄短簧罚骸疤簧,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復相輔]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復相輔也,是以成陰陽。陰陽復相輔也,是以成四時。四時復相輔也,是以成滄熱。滄熱復相輔也,是以成濕燥。濕燥復相輔也,成歲而止!薄抖Y記·禮運》:“夫禮必本于大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薄对浇^書·外傳枕中》:“道生氣,氣生陰,陰生陽,陽生天地。”《易緯·乾鑿度》:“夫有形生于無形,乾坤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成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畔,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者,氣變之究也,乃復變而為一!薄读凶印ぬ烊稹芬嘤信c《易緯》相似之語!栋谆⑼āぬ斓亍罚骸笆计鹣扔刑,然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薄洞呵镌罚骸八,天地之包囗,五行之始焉,萬物之所由生,元氣之腠液也!獨庵枮樘炀珵槿,散而分布為大辰!薄蹲尤A子·大道》:“一者眾之字也,道得之謂太一……太一也者,無不有家,能化一以為二,化二以為三,因三以成萬物!薄蹲尤A子·陽城胥渠問》:“夫混茫之中,是名太初,實生三氣……三陽之正氣于水,樞其專精之名曰太一。太一,正陽也!恢芯誓軡櫇砂傥,而行乎地中。”

;

※ 以上為第一章。這是重見天日的又一珍貴的宇宙論,是一種新的宇宙本根論和生成論,有著典型的思想特征,可與許多其他文獻相互發(fā)明。



三、[昔]者未有天地,未有作行,出生虛靜,為一若寂,夢夢靜同,而未或明,未或滋生。

此從廖名春先生讀。有學者讀為:([昔]者)“未有天地,未有作行、出生,虛靜為一,若寂夢夢,靜同而未或明,未或滋生。”此讀固無不可,但終覺于文不順,且“未有作行、出生”與“未或滋生”有重復之嫌,故不從。

1、[昔]者:原釋文只有“者”。李學勤先生認為,“有始焉有往”“下脫去一重文號。‘有始焉有往’下斷句,另以‘往者未有天地’起下一章!摺馑际沁^去,古書常見!庇袑W者以“者”屬上讀,然誠如廖名春先生所說:“‘者’,疑為衍文。當然有‘者’也通,這樣下文都是解釋。但語氣有點不太順。”

按,李先生說頗有啟發(fā)性,然“往者”在古書中雖亦常見,但較少作“過去”講,古人在此語境下更常用“昔者”或“昔”,如在《》中,“往者”僅4見,《山木》“來者勿禁,往者勿止”,《徐無鬼》“請只風與日相與守河,而河以為未始其攖也,恃源而往者也”,《漁父》“可與往者與之,至于妙道;不可與往者,不知其道,慎勿與之,身乃無咎”,皆非“過去”之意。而“昔者”在《莊子》中則出現(xiàn)了21次,皆當“過去”講,且皆在句首。其他多數古籍與《莊子》情況類似,如《論語》、《禮記》、《大戴禮記》、《孟子》、《荀子》、《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淮南子》等等!拔簟痹诰涫鬃鳌斑^去”講亦常見,如帛書《經·成法》:“昔天地既成,正若有名,合若有刑。”據此,“者”應屬下讀,疑其后脫一合文號,或其前因形似而誤奪“昔”字,或因形似而誤將“昔”抄為“者”,似以前者可能性更大。“昔者”在句首作“過去”講為古文獻所習見,如上博楚簡即有《昔者君老》一篇。

2、作行:作為,行動。《詩經·大雅·常武》:“王舒保作。”鄭玄《箋》:“作,行也!薄赌印そ浬稀罚骸白鳎瑸橐!薄蹲髠鳌冯[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薄吨芤住は缔o上》:“推而行之謂之通。”孔穎達《疏》:“因推此以可變而施行之,謂之通也!薄白鳌迸c“行”義同,可組成復音詞。廖名春先生說:“文獻常作‘行作’!薄吨芏Y·秋官·野廬氏》:“以幾禁行作不時者、不物者!薄渡叹龝睢罚骸奥暦䶮o通于百縣,則民行作不顧,休居不聽。休居不聽,則氣不淫;行作不顧,則意必壹。”《管子·小匡》:“故卒伍之人,人與人相保,家與家相愛,少相居,長相游,祭祀相福,死喪相恤,禍福相憂,居處相樂,行作相和,哭泣相哀。”《鹖冠子·王鈇》:“祭祀同福,死生同愛,禍災同憂,居處同樂,行作同和,吊賀同雜,哭泣同哀!贝颂幾鳌白餍小保蛔鳌靶凶鳌,當有與“靜”、“同”、“明”、“生”押韻之故。

3、出生:在此與上下文義不合,“出”疑為“止”之誤,兩字在楚系文字中酷似,形似而誤。止:靜止。止生:靜止不生,即上文之“大靜”!肚f子·大宗師》:“生生者不生!

4、為一:廖名春先生訓為:“處于混沌!标愳o先生訓為:“尚未分化的整全!盵21]皆可從。

5、寂:寂靜。黃人二、林志鵬先生說:“‘寂’,整理者所讀,殆以為是馬王堆帛書《經法》‘虛無刑(形),其叔(從衣,寂)冥冥,萬物之所從生’之‘叔(從衣)’,然依字形看,從水、哉聲(下部歧出一人形),寔與‘(叔)’形不似,疑或可讀‘哉’,《爾雅·釋詁》云‘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權、輿,始也’,則‘為一若哉’意即‘為一若始’,或者讀‘俶’訓‘始’,形容‘或’欲開始運動前,孤獨單一之狀態(tài),如初始之無物素樸一般。”[22]

6、夢夢:讀為冥冥,冥然無形!稜栄拧め層枴罚骸皦魤、,亂也!

:應屆畢業(yè)生論文網畢業(yè)論文論文網

  郭璞《注》:“皆闇亂!毙蠒m《疏》引孫炎曰:“夢夢,昏昏之亂也!薄稜栄拧め層枴罚骸皟弮、洄洄,也!惫薄蹲ⅰ罚骸敖悦!薄对姟ご笱拧ひ帧罚骸耙暊枆魤!薄缎⊙拧ふ隆罚骸耙曁靿魤簟!秉S人二、林志鵬先生說:“‘夢夢’,聯(lián)綿辭也,亦見《楚帛書》‘夢夢墨墨’、馬王堆帛書《道原》‘濕濕夢夢,未有明晦’,又可為‘萌萌’、‘蒙蒙’、‘瞢瞢’、‘冥冥’,皆以音近假!倍翰┦空f:“‘寂寂’是形容不動的狀態(tài),‘夢夢’是說昏亂的樣子。二者都是描述‘道’在運行之前的混沌狀態(tài)!苯钥蓮。《》第二十一章:“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知北游》:“視之無形,聽之無聲,于人之論者,謂之冥冥,所以論道而非道也!薄肚f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帛書《經法·道法》:“其寂冥冥。”長沙子彈庫楚帛書:“夢夢墨墨,亡章弼弼!薄段淖印さ涝罚骸榜厚黑ぺ。”

7、或:猶有也。王引之《經傳釋詞》:“或,猶有也。……古‘有’字通作‘或’。……《易·益·上九》曰:‘莫益之,或擊之!颉c‘莫’相對為文,‘莫’者,無也;‘或’者,有也。……‘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ā断缔o傳》)‘或’亦‘有’也!Y有大有小,有顯有微!ā抖Y器》)‘有’亦‘或’也。是‘或’、‘有’二字,隨舉一言而其義皆通也!

【句意】起初未有天地,未有作行,靜止不生,虛靜空靈,渾然一體,似乎寂然不動,冥然無形,清靜混同,而未有光明,未有生成!独献印返诙逭拢骸坝形锘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辈瘯督浄āさ婪ā罚骸疤摕o形,其寂冥冥,萬物之所從生!辈瘯兜涝罚骸昂阆戎酰撏筇,虛同為一,恒一而止,濕濕夢夢,未有明晦。”《文子·道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無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聞其聲,吾強為之名,字之曰道!虻勒撸找比f物,終始無形,寂然不動,大通混冥;深閎廣大,不可為外;折毫剖芒,不可為內;無環(huán)堵之宇,而生有無之總名也!



四、氣是自生,恒莫生氣,氣是自生自作。恒、氣之生,不獨有與也。或,恒焉,生或者同焉。

1、氣是自生,恒莫生氣,氣是自生自作:《莊子·在宥》:“汝徒處無為,而物自化!瓱o問其名,無窺其情,物固自生!

董珊博士認為:“‘是’當讀為‘寔’,訓為‘實’,在句中做表示強調語氣的副詞,而非判斷動詞‘是’!币嗤ā

曹峰先生說:“‘恒莫生氣’可以這樣理解,由‘氣’形成的萬物并非‘恒’故意地、有目的地、有意識地生成出來的!陨仨毰c‘自化’、‘自然’等概念結合起來研究,《恒先》上篇論述宇宙生成論中的‘自生’,目的是為了導出下篇‘自為’之的合理性!盵23]可從

2、恒、氣之生:作為宇宙本原的恒、氣的存在狀態(tài)和生成萬物的過程。

有學者將“恒氣”連讀,作為一個詞。鑒于其緊接“氣是自生,恒莫生氣,氣是自生自作”,又緊承“不獨有與”,似以讀“恒、氣”、作為兩個詞為宜。

3、不:借為丕,作語氣助詞或訓為大皆通。《詩經·周頌·清廟》:“不顯不承!薄睹献印る墓隆纷鳌柏э@”、“丕承”。王引之《經傳釋詞》:“《傳》云:‘顯于天矣,見承于人矣!瘎t‘不’為發(fā)聲可知。”《孟子·滕文公》引《書》:“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武王烈!”王引之《經傳釋詞》:“‘丕’則發(fā)聲也,字通作‘不’!敝祢E聲《說文通訓定聲·頤部》:“不假借為丕!薄稜栄拧め屧b》、《說文》:“丕,大也!薄渡袝ご笥碇儭罚骸凹文素Э!笨住秱鳌罚骸柏,大也!焙萝残小读x疏》引戴震《毛鄭詩考正》:“凡《詩》中‘不顯’、‘不承’、‘不時’、‘不寧’、‘不康’,皆當讀為‘丕’。《詩》之‘不顯不承’即《書》之‘丕顯丕承’也!薄稜栄拧め屜x》:“不蜩,王蚥!焙萝残小读x疏》引翟灝《爾雅補郭》:“《詩》、《書》及古金石文‘不’多通‘丕’。丕,大也。”

又,“不”亦可借為 ,通作疑,疊韻而假,訓為定,止,不移,不改!稜栄拧め屟浴罚骸耙,戾也!惫薄蹲ⅰ罚骸办澹挂病R烧咭嘀!薄稜栄拧め屧b》:“戾,止也!薄墩f文》:“戾,曲也!倍斡癫谩蹲ⅰ罚骸扒赜兴粒室隇橹,為待,又為定!薄对娊洝げ》:“亦是戾矣!泵秱鳌罚骸办,至也!编嵭豆{》:“戾,止也。”《國語·晉語四》:“可以戾也!表f昭《注》:“戾,定也。”《說文》:“ ,未定也。”段玉裁注:“未,衍字也!洞笱拧罚骸宜挂伞!秱鳌吩疲骸桑ㄒ!豆{》云:‘止息!抖Y》十七篇多云‘疑立’,[24]鄭于《士昏禮》云:‘疑,止立自定之貌!凇多l(xiāng)飲酒禮》云:‘疑,讀如然從于趙孟之。疑,止立自定之貌!凇多l(xiāng)射禮》云:‘疑,止也,有矜莊之色。’《釋言》:‘疑、休,戾也!疲骸澹挂。疑者亦止!,已上‘疑’字即《說文》之‘ ’字,非《說文》訓‘惑’之‘疑’也。疑、 字相似,學者識疑不識 ,于是經典無 ,于許書‘定也’之上增之‘未’字矣。 從矢聲,其字在古音十五部,故《桑柔》以與、資、維、階為韻,鄭注《禮》讀如。若疑字,古音在一部,其字從子、從止、從 省,會意,非矢聲也!逼湔f可從。[25]王筠《說文解字句讀》:“ 與疑同,而各有別義。”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經傳皆以疑為之,而本字廢置不用!苯詮闹疄檎f。《儀禮·公食大夫禮》:“賓立于階西,疑立。”鄭玄注:“疑,正立也,自定之貌。”《詩經·大雅·桑柔》:“靡所止疑!标懙旅鳌督浀溽屛摹罚骸耙桑~陟反,定也!敝祆洹对娂瘋鳌吩疲骸耙桑x如《儀禮》‘疑立’之‘疑’,定也!瘪R瑞辰《毛詩傳箋通釋》:“疑者, 字之假借!墩f文》:‘ ,未定也。’段玉裁曰‘未’為衍字。是也。蓋即本毛《傳》‘疑,定也’為訓!对姟费浴宜挂伞c下章‘靡所定處’同義!薄盾髯印ね踔啤罚骸盁o所凝止之。”楊倞《注》:“凝,定也。”王先謙《集解》引郝懿行曰:“凝,當作疑,止定之貌。見《詩·桑柔傳》及《儀禮·士昏》等《注》。荀書凝字古本必皆作疑,今改作凝,經典亦多改凝,人皆知凝而不知疑矣!肚f子》‘用志不分,乃疑于神’今亦改凝!薄读凶印ぬ烊稹罚骸安簧吣苌,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簧咭瑟殻换咄鶑。往復,其際不可終;疑獨,其道不可窮!碧狰檻c《讀諸子記·列子》:“疑者,止也!对姟どH帷罚骸宜挂!瘜O卿《解蔽》篇:‘而無所疑止之。’皆與‘止’連文,是‘疑’與‘止’同義。此云‘疑獨’,亦謂止于獨。”嚴北溟、嚴捷注云:“疑——固定不變!闹械摹瑟殹粗^獨立永存的意思”。[26]

4、不獨:即“丕獨”(或“疑獨”),相當于《老子》第二十五章之“獨立而不改”,《莊子·田子方》“向者先生形體掘若槁木,似遺物離人而立于獨也”之“獨”,帛書《道原》“上道……獨立不偶,萬物莫之能令”之“獨立不偶”,和《列子·天瑞》“不生者疑獨,不化者往復。往復,其際不可終;疑獨,其道不可窮”之“疑獨”。《淮南子·原道》:“道者,一立而萬物生矣。”《淮南子·詮言》:“一也者,萬物之本也,無敵之道也。”《文子·》:“一也者,無適之道也,萬物之本也。”王利器《文子疏義》:“‘適’、‘敵’古通。”

:應屆畢業(yè)生論文網畢業(yè)論文論文網

  

5、與:助也,輔助,相輔相成。《》第七十九章:“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瘪R敘倫《校詁》:“與,讀與助之與。”高亨《正詁》:“《呂氏春秋·樂成》篇:‘孰殺子產?吾其與之。’高注:‘與,助也!薄稇(zhàn)國策·秦策一》:“不如與魏以勁之。”高誘《注》:“與,猶助也!薄睹献印す珜O丑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敝祆洹都ⅰ罚骸芭c,猶許也,助也!

《慎子·德立》:“害在有與,不在獨也!笔恰芭c”、“獨”對舉之例。

6、或:讀為域,宇也。

7、或,恒焉,生或者同焉:王志平先生訓為:“‘域’是永恒的,而生‘域’的(也即‘恒’)與此相同,也是永恒的!盵27]可從。

【句意】氣是自己生成的,作為宇宙本原的恒(即道)不派生氣(因為氣原本就是恒的一部分,或者就是恒本身),氣是自己生成、自己作為的。作為宇宙本原的恒、氣在其存在和生成萬物之時,既是獨立而不改的,又是相輔相成的。宇宙是永恒的,生成宇宙的道同樣是永恒的。

;



五、昏昏不寧,求其所生:異生異,畏生畏,韋生非,非生韋,依生依。求欲自復,復生之生行。

1、昏昏不寧:混沌不寧,與上文“自厭不自忍”相應。

廖名春先生說:“‘昏’與‘混’,兩字韻同聲近,當可互用!睹献印るx婁下》:‘源泉混混,不舍晝夜。’《晉書·傅咸傳》:‘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廣也!旎臁疂L滾’,是水奔流不絕的樣子。‘不寧’,不止息!标愳o先生引《淮南子·原道》的“混混滑滑”,說“昏昏”即是“混混”;“混混不寧”,是以水流奔騰來形容氣的蒸騰、彌漫、翻滾之狀。陳麗桂先生說:“其實‘混混滑滑’原本就是指水勢奔騰、翻滾之狀,而不只是‘奔騰’。”[28]亦皆通。

2、異:異常,奇異,詭異!墩f文》:“異,分也!倍斡癫谩蹲ⅰ罚骸胺种畡t有彼此之異!薄夺屆め屘臁罚骸爱愓撸愑诔R!薄队衿ぎ惒俊罚骸爱,殊也,怪也,尤也。”《廣韻·志韻》:“異,奇也!

3、畏:可畏,恐怖!稄V雅·釋詁二》:“畏,懼也!薄独献印返谄呤恼拢骸懊癫晃匪溃魏我运缿种?”

4、韋:乖違,違反。《說文》:“韋,相背也!敝祢E聲《通訓定聲》:“經傳多以違為之!鄙坛徐瘛墩f文中之古文考》:“韋”之甲骨文“象兩人相背行,又象兩足有隔,乃違之本字也。后借為皮韋字,而出違代韋,本義廢矣!

5、非:非常,反常。《說文》:“非,違也。”《廣韻·之韻》:“非,不是也!

6、韋生非,非生韋:李學勤先生認為“韋生非,非生韋”有倒文,當作“韋生韋,非生非”。[29]說是。

7、依:依存,因循!墩f文》:“依,倚也!薄稄V雅·釋詁三》:“依,恃也!薄渡袝o逸》:“則知小人之依。”孔安國《傳》:“則知小人之所依怙!薄对娊洝ば⊙拧ばF》:“謀之其臧,則具是違;謀之不臧,則具是依。”鄭玄《箋》:“謀之善者俱違背之,其不善者依就之!薄丁ゐB(yǎng)生主》:“依乎天理!薄峨x騷》:“愿依彭咸之遺則!

8、求欲:想要,期望!蹲髠鳌废骞荒辏骸按蠓蚨嘭,求欲無厭!薄秴问洗呵铩るx俗覽·為欲》:“文公可謂知求欲矣!薄稇(zhàn)國策·趙策二》:“夫斷右臂而求與人斗,失其黨而孤居,求欲無危,豈可得哉?”

9、復:返也,返回,回歸,返本歸真!稜栄拧め屟浴罚骸皬,返也!薄吨芤住ぬぞ湃罚骸盁o平不陂,無往不復!薄吨芤住汀罚骸皬停汉!磸推涞溃呷諄韽。”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何妥曰:“復者,歸本之名!薄吨芤住汀ゅ琛罚骸啊磸推涞,七日來復’,天行也!瓘,其見天地之心乎?”王弼注:“復者,反本之謂也。”《周易·雜卦》:“復,反也!薄渡袝に吹洹罚骸白淠藦!编嵭蹲ⅰ罚骸皬停瑲w也。”《老子》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薄肚f子·秋水》:“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殉名,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薄肚f子·在宥》:“萬物云云,各復其根,各復其根而不知,渾渾沌沌,終身不離。若彼知之,乃是離之!薄肚f子·天地》:“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同乃虛,虛乃大,合喙鳴,喙鳴合,與天地為合。其合緡緡,若愚若昏,是謂玄德,同乎大順!辈瘯督洝ば諣帯罚骸疤旎h(huán)周!辈瘯督洝こ煞ā罚骸把麖鸵,民無亂紀!薄段淖印ぷ匀弧罚骸胺虻溃劣H不可疏,至近不可遠,求之遠者,往而復反!薄痘茨献印ぴ馈罚骸按蟮捞固,去身不遠,求之近者,往而復反!

10、復生之生行:《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薄吨芤住でゅ琛罚骸扒雷兓,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朱熹《本義》:“各正者,得于有生之初!薄吨芤住ば蜇浴罚骸皬蛣t不妄矣!薄肚f子·齊物論》:“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

【句意】宇宙本原混沌不寧,探求它所生成的事物:奇異的屬性生成奇異的事物,可畏的屬性生成可畏的事物,乖違的屬性生成乖違的事物,反常的屬性生成反常的事物,依順的屬性生成依順的事物。所有事物都想要自我反本歸真,返回天生本真的生長正道。



六、濁氣生地,清氣生天。氣信神哉!云云相生,信盈天地,同出而異生,因生其所欲。

1、濁氣生地,清氣生天:《莊子·田子方》:“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fā)乎地!薄痘茨献印ぬ煳摹罚骸皻庥醒嫩,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薄读凶印ぬ烊稹罚骸耙徽撸巫冎家玻遢p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薄兑拙暋で彾取放c《列子》幾同!墩f文》:“地,元氣初分,清輕陽者為天,濁重陰者為地,萬物所陳列也。”

2、信:確實,誠然。后一“信”亦可借為伸,訓為伸張,充滿。

3、神:神奇無比,神妙莫測!吨芤住は缔o上》:“陰陽不測之謂神!ㄉ褚玻什患捕,不行而至!贸鋈、民咸用之謂之神!薄吨芤住ふf卦》:“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

4、云云:迄無確詁,聯(lián)系上文“濁氣生地,清氣生天”,及《老子》第三十二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周易·泰·彖》“天地交而萬物通”、《周易·否·彖》“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周易·咸·彖》“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周易·歸妹·彖》“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周易·序卦》“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帛書《經·果童》“夫天有[恒]干,地有恒常,合[干與]常,是以有晦有明,有陰有陽!厮祝ㄓ┑乱造o,而天正名以作,靜作相養(yǎng),德虐相成;兩若有名,相與則成,陰陽備物,化變乃生!辈瘯督洝び^》“(上殘)為一囷,無晦無明,未有陰陽。陰陽未定,吾未有以名。今始判為兩,分為陰陽,離為四時”、《莊子·田子方》“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fā)乎地;兩者成和,而物生焉”、《莊子·秋水》“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莊子·至樂》“天無為以之清,地無為以之寧,故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生[30]”、《鹖冠子·環(huán)流》“陰、陽不同氣,然其為也”、《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和《越絕書·外傳枕中》“陰、陽氣不同處,萬物生焉”,等等,“云云”當借為氤氳,音似相假,指天地陰陽二氣交感綿密之狀!吨芤住は缔o下》:“天地絪缊,萬物化醇!标懙旅鳌督浀溽屛摹罚骸敖s,本又作氤,同,音因。缊,本又作氳

:應屆畢業(yè)生論文網畢業(yè)論文論文網

  ,紆云反。”李鼎祚《集解》引虞翻云:“天地交,萬物通,故‘化醇’!贝艘浴敖弧贬尅敖s缊”。孔穎達《疏》:“絪缊,相附著之義。言天地無心,自然得一,唯二氣絪缊,共相和會,萬物感之,變化而精醇也。天地若有心為二,則不能使萬物化醇也!敝祆洹侗玖x》:“絪缊,交密之狀。醇,謂厚而凝也,言氣化者也!眮碇隆都ⅰ罚骸敖s,麻線也。缊,綿絮也。借字以言天地之氣纏綿交密之意。醇者,凝厚也,本醇酒,亦借字也。天地之氣本虛而萬物之質則實,其實者乃虛氣之化而凝,得氣成形,漸漸凝實,故曰‘化醇’!备吆唷吨芤状髠鹘褡ⅰ罚骸敖s缊借為氤氳,陰陽二氣交融也。醇,純也,均也。天之陽氣與地之陰氣交融,則萬物之化均遍!敝T說雖略有差異,但于“絪缊”則皆可通。

有學者據《》第十六章“夫物蕓蕓”(郭店楚簡本作“天道員員”)、《·在宥》“萬物云云”而訓此“云云”為眾多、萬物、紛然雜陳、運而不已、圓轉不已、周而復始等,雖然亦似可通,但終覺于義未洽。古今學者對此眾說紛紜,莫衷一是。[31]

5、云云相生,信盈天地:陰陽二氣氤氳相生,充盈于天地之間。

6、因:因而,于是。

7、同出而異生,因生其所欲:帛書《經法·道法》:“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鲒ぺぃ蛞运,或以生,或以敗,或以成。禍福同道,莫知其所從生。”漢簡《文子》2371號簡:“天形其物各不同!盵32]

【句意】宇宙本原中的濁氣生成地,清氣生成天。氣真是神奇!陰陽二氣氤氳相生,二氣及其生成的萬物充盈于天地之間。萬物雖然同出于宇宙本原,卻是具有不同性質的不同事物,于是產生了各自不同的需要。

;

※ 以上為第二章,是對第一章的展開闡述,許多語匯、思想可與文獻、《易傳》等相互參酌。



[1] 見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版。下引李零先生說即出自此書,不再出注。

[2] 龐樸:《〈恒先〉試讀》,“簡帛研究”網。下引不注。

[3] 主要見于“簡帛研究”網“上博三專欄”和“2000”網“清華大學簡帛研究”專欄。

[4] 第一、二節(jié)為第一章,三至六節(jié)為第二章,七至九節(jié)為第三章,十節(jié)為第四章,十一至十八節(jié)為第五章。前三章為上篇,重點論述天道;后兩章為下篇,主要論述人事。

[5] 《恒先》自題篇名。

[6] 董珊博士已指出這一點,見董珊:《楚簡〈恒先〉初探》,“簡帛研究”網。下引不注。

[7] “泰”與“太”古通(說見下文),“太”、“恒”皆可指道,故曰:“泰”與“恒”正相對應!独献印返诙逭拢骸拔岵恢涿,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睋肚f子·天下》“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強為之名曰大”之“大”當讀為“太”,為“道”之別名。因為《老子》常以“一”指稱“道”,如第十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第二十二章“圣人抱一為天下式”、第三十九章“天得一以清”等,而在《老子》中沒有比“強為之名曰大”之“大”更適合讀為“太”之例。張岱年先生早已指出:“大讀為太,前人皆直讀為大字,實非。《莊子·天下篇》述老聃關尹之學云:‘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昔人或以常無有三字分讀,甚是,而太一二字亦應分讀,謂太與一。一即‘道生一’之一,太即此文大字。如此文大字非太,何《天下篇》謂老子之學生以太一,而今《老子》中有一而無太?又《老子》下文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是非獨道為大,何得以大為道之名乎?”見張岱年:《大綱》,中國科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17頁。其中“學生”之“生”當作“主”。鐘泰先生與張岱年先生的觀點幾同,見鐘泰:《莊子發(fā)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785-786頁。

[8] 丁四新先生指出:“在竹簡《恒先》篇中,‘恒’是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具有恒常不動、恒常不變之義,而‘恒先’只是‘恒’的端先。作者首先面對的是一個變有的物事世界,通過對此變有世界的反思而領悟到‘恒’的世界,顯然‘恒’是‘道’(本體與作用)的根本特性,而‘恒先’或‘恒初’則極言恒常之極,從純粹精一處而言道體自身(本體),也就是帛書所說的‘道原’一概念!币嗤。見丁四新:《帛書〈道原〉集釋》,“簡帛研究”網2004年8月7日。

[9] 帛書《道原》的原整理者釋“恒先”為“恒無”,李學勤先生改釋為“恒先”。見李學勤:《古文獻叢論》,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版,第163頁;《楚簡〈恒先〉首章釋義》,“孔子2000”網或“簡帛研究”網。下引不注。

[10] 例如,丁四新先生即認為:“李學勤等先生將‘恒無’讀作‘恒先’,也難以成立。在帛書中‘無’與‘先’,字形頗為相近。單純從字形來看,釋‘無’與‘先’都有可能。但是從義理上來看,將《道原》首句釋讀為‘恒先之初’,則產生出一系列的問題:首先是‘恒先’一詞的內涵問題,其次是‘恒’與‘先’兩個詞素的涵義問題,再次是‘恒先之初’中的‘先’與‘初’的關系問題!币姸∷男拢骸恫瘯吹涝导尅罚昂啿芯俊本W。

[11] 《爾雅·釋詁》、《說文》:“恒,常也!薄队衿ば牟俊罚骸昂,常也,久也!薄队衿そ聿俊罚骸俺,恒也!薄吨芤住での难浴罚骸吧舷聼o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薄昂恪迸c“!被ノ牧x同。《周易·坤·彖》:“先迷失道,后順得常。”“道”與“!被ノ牧x同。

[12] 參閱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觀堂集林》卷九;《古史新證》,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6-20頁。

[13] 林忠軍:《王家臺秦簡〈歸藏〉出土的易學價值》,《周易研究》2001年第2期。

[14] 饒宗頤:《帛書〈系辭傳〉“大恒”說》,《道家研究》第3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15] 廖名春:《上博藏楚竹書〈恒先〉簡釋》(修訂稿);李銳:《〈恒先〉淺釋》。均見“簡帛研究”網。下引不注。

[16] 見李銳:《〈恒先〉記兩則》,“孔子2000”網;《“氣是自生”:《恒先》獨特的宇宙論》,《中國哲學史》2004年第3期。后兩說只是猜想,姑置不論。

[17] 郭齊勇:《〈恒先〉——道法家形名思想的佚篇》,“簡帛研究”網。下引不注。

[18] 朱淵清:《“域”的形上學意義》,“孔子2000”網及“簡帛研究”網。

[19] 丁四新:《有無之辯和氣的思想——楚簡〈亙先〉首章哲學釋義》,《中國哲學史》2004年第3期。

[20] 劉貽群:《試論《恒先》的“自生”》,“簡帛研究”網。下引不注。

[21] 見陳麗桂:《上博簡(三):〈亙先〉的義理與結構》,“簡帛研究”網。下引不注。

[22] 黃人二、林志鵬:《上博藏簡第三冊恒先試探》,“簡帛研究”網。下引不注。

[23] 曹峰:《從“自生”到“自為”——〈恒先〉哲學探析》,“孔子2000”網。

[24] 如《儀禮·鄉(xiāng)射禮》:“賓升西階上疑立。……主人阼階東疑立。”

[25] 其中,“趙孟”當作“趙盾”。段玉裁的基本結論勿庸置疑,只是有些字詞、句讀尚有歧異!秲x禮·士昏禮》:“婦疑立于席西!编嵭蹲ⅰ罚骸耙,正立自定之貌!被蜃x為“疑,止。立,自定之貌!薄秲x禮·鄉(xiāng)飲酒禮》:“賓西階上疑立!编嵭蹲ⅰ罚骸耙桑x為‘疑然從于趙盾’之‘疑’。疑,正立自定之貌!薄洞呵锕騻鳌ば辍罚骸然從乎趙盾而入。”何休《注》:“然,壯勇貌!倍呖梢韵嗤ǎZ公彥《儀禮注疏·鄉(xiāng)飲酒禮》即以為“其義不殊,字義與何少異也!比灰院涡荨蹲ⅰ窞閮(yōu)。此中多有歧異,皆從阮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影印本)本文。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從《四部精要》本。

[26] 嚴北溟、嚴捷:《列子譯注》,

:應屆畢業(yè)生論文網畢業(yè)論文論文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3頁!读凶印ぬ烊稹罚骸安簧咭瑟!睍x人張湛《注》:“不生之生,豈可實而驗哉?疑其冥一而無始終也!碧迫吮R重玄《解》:“神無方比,故稱獨也,曰‘獨立而不改’也。疑者,不敢決言以明深妙者也!笨纸苑。

[27] 王志平:《〈恒先〉管窺》,“簡帛研究”網。

[28] 陳麗桂:《上博簡(三):〈亙先〉的義理與結構》,“簡帛研究”網。下引不注。

[29] 見前引廖名春先生文。

[30] “生”字據劉文典《補正》補。

[31] 參見高明:《帛書老子校注》,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300-301頁;陳鼓應主編:《研究》第17輯,三聯(lián)書店1999年版;姜廣輝主編:《》第20輯,遼寧出版社2000年版;丁四新:《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東方出版社2000年版,第64頁;廖名春:《郭店楚簡老子校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54-258頁。

[32]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漢簡整理小組:《定州西漢中山懷王墓竹簡〈文子〉釋文》,《文物》1995年第12期。下引不注。

:應屆畢業(yè)生論文網畢業(yè)論文論文網

【《恒先》易解上】相關文章:

淺談解肝煎的臨床應用07-26

巧用晨昏線妙解日照圖04-21

蘇寧易購電子商務模式案例分析論文08-09

木質素熱解失重特性及其氣相產物釋放規(guī)律05-02

淺論物權法上的區(qū)分原則06-13

小學數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高效課堂模式究討08-05

《范進中舉》自測訓練(上)08-12

關于《企業(yè)會計準則-非貨幣***易》的淺談04-29

法國民法上的“表見行為”06-08

SiC襯底上SiCGe外延薄膜的結構分析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