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欣賞課中審美教育的實施策略
論文關鍵詞:高中;美術欣賞;審美教育;實施策略
論文摘要:高中美術欣賞課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施策略: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并做到德育與審美教育相互滲透;美術基礎知識的引導和作品欣賞相結合;注重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的欣賞;尊重學生對作品的看法,注意溝通,共同參與。
美術欣賞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強發(fā)展起來的。這要求教師不僅知識要更新,能廣泛涉及中外古今美術史知識,而且要求教師的知識必須準確。高中美術課時安排少,在教學中不但要向學生傳授畫的基本技能,還要求在有限的課時內通過對學生不斷的啟發(fā)和熏陶,來培養(yǎng)他們感受美、認識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下面就高中美術欣賞課堂教學過程中審美教育的實施結合自己的實踐和理論學習,談談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一、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實現審美教育的目的
很多美術欣賞課只是停留在簡單甚至膚淺的層面上,而高層次的美術欣賞應以一定的美術基礎知識為理論支撐,在美術欣賞教學中,僅以“像”和“不像”,“美”和“不美”來評判美術作品,就是高中美術欣賞教學中基礎知識和作品欣賞不能并重的表現。很多美術欣賞課常常是煩瑣地羅列一大堆畫家和作品來平淡地介紹,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歷史事件引導學生去分析評論的很少,這無疑限制了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大膽評論對象的能力。整節(jié)欣賞課由老師當主角,學生當聽眾。講得平淡乏味,學生聽了反應淡漠,一堂課下來,學生根本沒有一點切身體驗欣賞作品所帶來的愉悅和深刻感受。長此以往,教師的思想里就日漸喪失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也偏離了美術素質教育的宗旨。同樣,以“美”和“不美”來評述美術作品,對高中生而言可以說是膚淺的,我們知道,“美”給人的感受是多樣的,和諧謂之美,悲壯謂之美,崇高謂之美,有形式之美,也有內容之美。美具有多元性、復雜性。所有這些,說明一點:作為教師應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yǎng),重視對學生的審美情操的培養(yǎng),精心準備教案,積極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一個美的環(huán)境。教師要積極運用自身的語言、教態(tài)、知識和各種形象的手段(如投影、范畫、故事、音樂等)通過有聲有色、有形的環(huán)境氛圍,使學生在處于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從而提高學生審美意識。
二、加深學生對藝術的理解,注重對于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的欣賞
學生在上美術欣賞課時都有一個對藝術的認識和理解的過程,這最初是從他們個人的角度開始的。美術作品的欣賞包括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既向學生傳授了審美知識,又給學生做出了審美示范,所以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應具體到內容和形式上。
美術在很大程度上說,就是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僅憑教師口頭傳授,而沒有學生的親自參與和體驗,學生是很難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所以教師自身須苦下工夫,提高自身專業(yè)、文化修養(yǎng)和語言表達能力,做到“能意會,可言傳”,語言準確而言簡意賅,風趣幽默而具有感染力。如在《中國古代山水畫》一課中講到馬遠的《寒江獨釣圖》,教師在講解這幅作品的時候,先從畫面的形式切入:畫面中只有一位老者,獨坐船頭在垂釣,周圍是一大片空白。后引導學生完思考周圍大面積的空白表示什么意思?這幅畫描繪的內容是什么?看了這幅畫你有什么感覺?在學生回答完這些問題之后,教師可再進一步引出唐代著名詩人柳宗元的《江雪》這首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并闡明詩的意境與畫中內容的吻合。但要避免像上語文課那樣在欣賞評述中完全以“文學解釋”代替美術作品欣賞。如果作品中所涉及的故事、人物與情節(jié)、詩詞的介紹不能和作品的美術語言、形式、風格結合起來,那也不是真正的美術欣賞。另外還應避免把美術欣賞課上成美術史論課而陷入史論的汪洋之中,而應欣賞到點子上,并把握好作品內容和形式兩個要素。在引導學生欣賞具體的美術作品時,還應該注意選取不同理念的作品,使學生認識到在藝術史上這些觀念并存的局面,從而拓寬他們的思路和界限,而不要把學生框死在一個固定的欣賞模式里。在欣賞美術作品的同時,使學生的藝術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影響,并且從中受到教育。
我們提倡的審美教育,就是要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教師就是要用人類藝術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會的美,幫助學生認識美的規(guī)律,觸動學生的感官意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完善的審美心理結構。
三、尊重學生對作品的看法,注意溝通,共同參與
美術作品欣賞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認識作品,把握作者的思想意圖,與藝術作品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對作品進行理性分析的過程,是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結合。在美術欣賞課中,教師是溝通學生與美術作品之間的橋梁,其任務是引導學生去觀察、感受、分析,并提供必要的知識,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階段。
尊重學生對作品的看法。學生對美術作品必然會產生各種看法或不同的評價。教師可以做一些提示或補充,但絕對不要輕易地將專家或教師的觀點強加于學生。因為,對美術作品的理解本無統一的標準,一定程度上,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是對作品的再創(chuàng)造,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積累,學生自己會慢慢懂得作品真正的內涵。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只有在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中,學生才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自身的創(chuàng)造潛能。只有當學生參與到美術活動之中,親自主動地去探尋、領悟、體驗時,對美術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的把握才能成為可能,從而更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所以在課堂中要注意師生共同參與,實現師生互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關鍵是要營造一個平等、活躍的課堂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參與欣賞的熱情,而實際上高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審美觀,或多或少地都可以對美術作品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需要的就是一種平等、自由、暢所欲言的交流平臺,讓學生敢說、想說,而這個平臺則需要教師去構建,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方向,給予引導,使師生在共同參與、平等切磋的過程中,完成教學活動。當然,這一切都要經過教師精心設計,包括情境設計、問題設計、過程設計、板書設計等。
總之,高中美術欣賞課堂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突出學科特征,并做到德育與審美教育相互滲透;美術基礎知識的引導和作品欣賞相結合;注重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的欣賞;尊重學生對作品的看法,注意溝通,共同參與;教師應牢牢把握住審美教育這條線,切忌把教學變成“蜻蜓點水”,不深不入。應把審美教育提到一定的高度,教師要善于把學生的思想引入到教材所開設的藝術樂園中,激發(fā)他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思。不斷推陳出新、不斷完善自我,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與時代的步伐相一致。
參考文獻:
。1]鄭和鈞,鄧京華,等.高中生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1.
。2]普通高級中學藝術欣賞.美術教學參考書(一).1版.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05.
。3]王大根.美術教學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08.
。4]吳樂年.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0.
。5]國家教育部.高中美術欣賞新課程標準.2003-04.
畢業(yè)論文范文查看下載 查看的論文開題報告 查閱參考論文提綱
查閱更多的畢業(yè)論文致謝 相關畢業(yè)論文格式 查閱更多論文答辯
【高中美術欣賞課中審美教育的實施策略】相關文章:
論美術欣賞課的審美教育功能11-23
初中美術欣賞課程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06-17
審美教育:初中美術欣賞課的應然之道11-28
當下幼師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02-25
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取向與實施策略11-23
職業(y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淺析11-21
初中美術欣賞課的情感教育12-06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11-19
高中美術教學中禪文化的意義及策略論文11-1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