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外高職院校體育教育比較研究論文
1中外兩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主要區(qū)別
1.1統(tǒng)一的指導性特征與外國完全自主性的特征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執(zhí)行國家教育部制定的指導性大綱和公認的課程標準。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加強學生的體育基礎課,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體育習慣。外國大多數(shù)發(fā)達國家均沒有對高職院校制定指導性大綱和公認的課程標準。這是高職院校體育教育方面我國和外國的最大區(qū)別。我國高職院校體育的特征是統(tǒng)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在制度上,我國設有體育基礎課、體育選項課、體育專項課和體育衛(wèi)生保健課等。外國的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類型系統(tǒng)沒有嚴格限制,學校有充分的自主權來決定。外國與美國、德國等發(fā)達國家一樣在基礎教育和高職院校的體育均都沒有國家標準。因此,外國高職院校體育也就不存在統(tǒng)一大綱、課程目標和各類教材存在,充分的自主性是外國高職院校體育的一大特色。
1.2高職院校體育俱樂部在外國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在外國,很多高職院校沒有開設體育課,學校體育教育以體育俱樂部活動的形式進行,學生參與各種體育俱樂部活動。在更多的學校,體育俱樂部和體育選修課共同存在,這些體育俱樂部在高職院校的具有重要地位,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外國的體育學者提出,高職院校以俱樂部形式代替體育課具有可行性,他們認為高職院校學生已經具備了自主學習能力,采用俱樂部形式開展體育活動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和能力,對學校體育的發(fā)展進行終身體育鍛煉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在外國高職院校體育俱樂部發(fā)展勢頭逐年加大,這種趨勢逐步會成為高職院校體育主流。外國的高職院校體育俱樂部有校內和校外形式區(qū)分,校內和校外的體育俱樂部不論是高校教師、學生,還是社會其他社會工作者都可以自由參加。外國的高職院校這種體育俱樂部實質上是與社會體育俱樂部相輔相成的、融為一體的。另外,在外國學校中,不同層次的俱樂部的參與者,既有現(xiàn)役運動員,也有以健體強身、娛樂身心為目的的一般學生,他們都成為了俱樂部的成員。這種參與形式和我國學校把運動訓練和學生課余體育鍛煉截然分開的組織途徑是完全不同的。
2外國高職院校體育觀念的變革是對高職院校體育價值的認識
外國對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價值不是通過強制性行政命令來實現(xiàn)的,它是通過相互交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由高職院校師生自覺接受的。歸納起來,20世紀40年代后期在體育觀念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
2.1由取向價值觀向目的價值觀轉移
取向價值觀是把體育教育作為手段,把體育教育的目標定位于體育教育以外的社會目標。也就是以體育教育為手段,實現(xiàn)國家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及社會的進步。在20世紀40年代外國擺脫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統(tǒng)治,興起了體育設施建設的高潮,開展了各種體育競賽活動,使體育日趨普及。強調通過體育提高國民的愛國熱情,提高國民的身體健康水平、提高國民的身體運動能力等。20世紀70年代末期,外國的體育力求實現(xiàn)由取向論價值觀向目標論價值觀的轉移,目標論價值觀關注的是體育運動與人運動的價值,其中更注重于提高人的素質,即所謂的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外國的體育教育目標也是把教育的目標定位在人的發(fā)展上,在這一點上是與我國提出的素質教育目標相一致,通過這種定位更加突出了體育學科自身的特征。學校體育教育在早期關注的是技能的掌握和體能的提高,在這種指導思想的影響下,曾經一度出現(xiàn)了多種價值觀念。為終生體育做準備、提高自我學習能力、發(fā)展個性和能力,提高學生生活質量,應對學校體育、生活體育、競技體育均衡發(fā)展。外國高職院校的體育觀念均是借鑒了不同國家在實現(xiàn)體育觀轉移時提出來的新觀念。通過營造良好的社會體育氛圍,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人們自發(fā)地通過參加體育活動,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增進相互之間的信任度,培養(yǎng)健全的社會人,使整個社會充滿善意和信任。
2.2對現(xiàn)代競技運動認識的差異
現(xiàn)代競技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它是從游戲衍生和發(fā)展而來的,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作為學校體育教學內容已被使用了幾十年。世界各國體育方面的學者對競技體育的認識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近年來外國對競技運動進行了重新認識和整合,他們將世界流行的競技與體育逐漸分離和競技與體育合并兩種思想充分融合起來,針對于大學生的個體特征和需要,對競技運動項目包括改變運動規(guī)則、改變組織形式等方面進行了改造,使得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彰顯個性,得到了長足發(fā)展。因此,競技運動仍然是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一些學者也提出了競技運動的娛樂化,它的理論根據基礎和外國雖然有一定的差異,但在具體做法上有很多的相似之處。
3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模式選擇
我國的高職院校基本上按照國家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內容執(zhí)行。《綱要》指出“大學體育課程是大學生以身體練勻為主要手段,以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和提高運動成績作為公共必修課的主要目標”。從課程的設置上看,《綱要》規(guī)定“普通高等學校的一、二年級必須開設體育課程(4個學期共計1科學時)。修滿規(guī)定學分、達到基本要求是學生畢業(yè)、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之一。長期以來,我國體育教學方式一直采用言傳身教的方式進行,在教學方式和方法方面,體現(xiàn)出機械單調、循規(guī)蹈矩的弊端,“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比比皆是。在體育課堂上仍然以教師為中心,導致學生十分消極和被動。在教學方法上,沒有突破“主動教和被動學”的方法體系,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采用啟發(fā)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和探究式教學幫助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引導他們去探索體育科學知識,促進運動技能的形成,使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F(xiàn)今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是從“知識教育到行為教育”。體育的社會化、終身化、生活化這是當代世界范圍體育發(fā)展的新潮流。因此,不同的體育觀念會形成不同的體育課程模式的設計理念,而這些觀念并非處于非此即彼的對立狀態(tài),因此,外國形成了體育課程在不同的設計理念模式共存的現(xiàn)狀。在外國既沒有基礎教育階段的國家標準,也沒有大學階段的統(tǒng)一要求,體育課程完全有學校自主確定。20世紀90年代,外國完全按照自己的具體條件和需求,借鑒美國學術界提供的競技體育教育、健身體育教學、社會責任以及學科聯(lián)合4種課程模式。
4結論與建議
。1)對我國的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進行大刀闊斧改革已勢在必行。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育事業(yè)若想快速發(fā)展,最重要的應是轉變思想觀念。把體現(xiàn)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和學校體育的目標定位在人的發(fā)展上,必須擺脫單調枯燥的以技術和技能傳授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建立靈活多樣的多元化的課程模式,使體育課程成為向學生進行尊重他人、和諧共處、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性方面教育的一種適應社會性課程。
。2)中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文化和體育教育方面發(fā)展還是相對滯后的,高職院校的體育師資水平和場地設施條件也制約著高職院校體育的發(fā)展。在體育課程設置方面,根據《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指導思想和職業(yè)教育中“發(fā)展”與“補償”的理論,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設置必須從加強學生能力建設和促進個性價值取向形成兩個方面著手,形成以體育課程教學為主,課外和校外相結合的體育課程體系。但是外國的高職院校實施完全自主的體育課程安排模式十分值得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習和借鑒,對這些高職院校減少來自行政對體育課程設置的約束,把“開展學校體育的目的并不是要制造不顧學習,只重視運動的‘運動機器’”落到實處。制定出更適合本校的實際的學校體育課程,創(chuàng)造出特色,為我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闖出一條新路。
【中外高職院校體育教育比較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師德教育論文09-10
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論文10-06
高職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現(xiàn)狀提升研究論文08-26
關于高職院校電子商務的研究論文09-07
高職院校美術教學方法研究論文10-11
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yè)建設研究論文07-05
中外學前教育比較論文08-09
中外工業(yè)設計的教育比較論文10-28
高職院校學生美育教育分析的論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