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抗戰(zhàn)時期的重慶國立音樂院的發(fā)展和影響論文
重慶國立音樂院坐落于成渝公路旁的青木關口,這里四周蒼翠環(huán)抱,景色宜人。這所學校是在上海國立音專未能內遷而導致內地未有一所專門音樂學校的情況下,為了滿足許多想研究音樂卻沒有機會進修的青年學習音樂的愿望,更為了滿足抗戰(zhàn)對音樂人才的大量需求而建立的。1939年2月,國立音樂院籌備委員會成立。3月,成立實驗管弦樂團。8月,教育部選定青木關關口各省民眾教育館館長訓練班房屋作為該院院址。1939年11月1日,該院正式成立。謝壽康為首任院長,由于他在國外,先由顧毓琇代理,應尚能任教務主任。1941年,國立音樂院改組,由著名音樂家楊仲子擔任校長,李抱忱擔任教務主任。
一、組織結構及招生
國立音樂院是以“整理我國音樂文化,介紹西洋音樂藝術,培養(yǎng)音樂專門人才及師資”為宗旨的一所專門學校。該院原定計劃設立初級、中級和專門三部,以及實驗管弦樂團、實驗歌詠團和研究室,并在必要時設立師范科。由于抗戰(zhàn)時期缺少資金的緣故,僅設立了招收初中畢業(yè)生的5年制?。該?圃O國樂和西樂兩系,最初國樂系沒有分組,后分成了二胡和琵琶兩組,而西樂系則分為鍵盤樂器組、管弦樂組、理論作曲組和聲樂組。
國立音樂院招生考試時間在每年的8月份,招收一年級新生和若干名二、三年級的插班生。凡年滿18歲、具備公立或已立案私立初級中學畢業(yè)、具有音樂資質的考生方能報考,招生人數(shù)視考生情況而定?荚嚨攸c在青木關的國立音樂院內。報名時需校驗畢業(yè)證書,并交2元報名費及兩張照片。出于對音樂的熱愛,相當多考生是高中畢業(yè),有些還在大學里讀過幾年書,甚至有的考生曾在中學擔任過教員。因此,從條件上來說一些投考者不符合規(guī)定,然而國立音樂院十分欽佩這些抱著最大決心埋頭苦讀的學子,只要具備音樂才能,都允許報考。在考試科目方面,有共同考試科目和個別考試科目兩種。共同考試科目包括公民、國文、本國史地、英文和普通樂學。其中,普通樂學主要考音階、音程和和弦等。個別考試科目包括視唱、練耳和分組主修科目(除鋼琴外其他樂器自備)。其中,視唱要能準確的演唱G譜表和F譜表的樂譜,練耳不僅要能聽辨出音的高低和長短,還要能聽辨出音程、調性和節(jié)拍等。分組主修科目則是根據(jù)考生報考的方向,進行專業(yè)技能的考試。例如,報考國樂組的考生要能彈奏一種以上的民族樂器,報考鍵盤樂器組的考生要能準確熟練的彈奏出各種音階,以及車爾尼練習曲849和小奏鳴曲等樂曲。投考聲樂組的考生要能演唱多首聲樂作品,并做到發(fā)音準確,葉宇清楚,音質優(yōu)美,以及對于作品的強弱快慢、音樂表情都能夠忠實的表現(xiàn)出來。另外,每位考生還必須參加口試。所有考試項目都通過后,考生進行體格檢查,檢查合格后方可入學。被錄取的新生每年需繳納學費10元,雜費10元,賠償費10元(結算后多退少補),以及兩個月的膳食費。來自敵占區(qū)的學生和自費學生,可以遵照教育部規(guī)定享受代金政策。
二、課程設置及教學
國立音樂院的課程分為普通基本科目、音樂基本科目、分組專門科目三類。普通基本科目包括公民、三民主義、國文、英文、本國史、外國史、詩詞通論、心理學、人生哲學、藝術概論和關學。音樂基本科目分為視唱、練耳、樂學、音樂欣賞、音樂物理學、音樂史大綱、和聲學、合唱、指揮、歌曲做法、國樂概論、國樂器。分組專門課依主修不同,所授課程也有所不同。理論作曲組的課程有對位法、曲體學和鍵盤和聲。鍵盤樂器組的課程是鋼琴。管弦樂器組只開設了小提琴課,聲樂組的課程是聲樂課。除鍵盤樂器組外,其他各組都以鋼琴為必修副科。在楊仲子擔任院長期間,音樂院十分注重民族音樂的教學工作,除規(guī)定西樂系學生要學習至少一年國樂外《國樂概論》這門民族音樂理論課還成為了全院學生的必修課程。為了適應戰(zhàn)時的需要,學院還要求男生必須修軍訓課,女生修救護課。另外,和上海國立音專一樣,國立音樂院的課程都按學分計算,合班課程以每學期每周一小時,自修兩個小時算一學分。個別課程以每學期每周三小時為一個學分。要求每個學生在五年的時間里至少修滿176個學分方能畢業(yè)。學生課外練習時間音樂院也作出嚴格的規(guī)定,每位學生一天要有1至3小時的練習時間。然而,這樣的練習時間對渴望學習的學子們來說還是有限的。因此,他們抓住盡可能多的時間練習,甚至有的學生常常犧牲休息和吃飯的時間來練琴。曾有文章這樣描述“伸手不見手掌的時候,每個琴房里,很早就有學生坐在了鋼琴旁練琴,有時因為起身太早了,伏在琴上的人,不知不覺地就沉沉的又重入睡夢,忽然號音把他們從睡夢中驚醒,凍得發(fā)硬的十個手指瘋狂般的在琴鍵上飛舞彈奏”“這許多開早車的朋友,不僅是雄赳赳的男士,也有不少是巾幗英雄,從早上5點半起身,一直到晚上9點半熄燈止,每一個鋼琴的琴弦都在不停地震動。”學生們正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努力學習,才換來了豐碩的成果,涌現(xiàn)出了莫桂新、張權等許多學有所成的音樂家。
三、教師資源
高質量的師資是一所學校得以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國立音樂院教師隊伍非常雄厚,全校共有教職員工50余人。辦學之初,教授主要有黃友葵、戴粹倫、比利時藉外教葛麗華等。副教授有葉懷德、劉雪廣、蔡紹序、陳田鶴、易開基、楊體烈、王宗虞、李抱忱、楊蔭瀏、李俊昌、熊樂忱、張洪島、陳振鐸、曹安和和儲師竹等人。后因音樂院學生人數(shù)增加,又新聘教師多人,有教授和聲學、曲體學、對位法的江定仙,有教授鋼琴的李翠貞、張瑋琦、王云階、陳價、崔菊先和戴世侄,有教授聲樂的胡然以及教授二胡的劉北茂等人。這些教師中,既有曾在高校任教有著豐富教學經(jīng)驗的老教師,也有剛剛邁出大學校門的音樂才俊。無論是老教師還是青年教師,在教學上都認認真真、兢兢業(yè)業(yè),用扎實的音樂理論素養(yǎng)和高尚的人品感染和熏陶著學生們。黃友葵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市,自幼學習音樂。1927年,進入東吳大學學習生物,同時選修鋼琴。1940年,黃友葵從昆明國立藝專來到國立音樂院擔任聲樂教師。在教學上她認真負責,一絲不茍,還經(jīng)常用業(yè)余時間聆聽學生們錄制的唱片,逐字逐句的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以便使他們的演唱更加完美。陳田鶴出生于浙江永嘉,1928年考入私立溫州藝術學院。1930年,在上海國立音專學習作曲,師從黃自。1934年,在武昌藝術?茖W校任教。1940年,開始在重慶國立音樂院教授作曲、和聲和對位法課程,并任《樂風》和《音樂月刊》主編。在國立音樂院期間,陳田鶴教學認真而嚴謹,據(jù)其學生丑輝瑛講,她是從學習條件較差的西寧來到重慶的,進入國立音院學習后,由于底子較差,難以跟上教學進度。陳田鶴經(jīng)常利用課余時間為她補習基礎理論課,從而使她在學業(yè)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四、社會教育及音樂活動
國立音樂院除開展學校教育外,還承擔起了社會教育的重任。為了提高各級學校及社會教育機關的音樂教學水平,受教育部委托在暑假期間開辦音樂教育人員訓練班,接受培訓的人員每期50余人,他們來自青海、陜西、云南、貴州、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受教育的人員,有的來自師范、高中、初中、小學等初級和中級學校,還有來自社教團、民教館、實驗演劇隊、戲劇教育隊等各級社會教育宣傳機構。所教授的課程有小學音樂教材及教學法、中等學校音樂教材及教學法、合唱、民眾音樂教材及教學法、聲樂通論、音樂史、鋼琴風琴彈奏法、音樂教育討論等共計16門。除開設的課程與學員實際工作緊密結合外,教師還用形象的語言、靈活的方式,貼近學員實際展開教學。例如繆天瑞在講授《音樂教學法》中有關打擊樂器和唱名法時,用通俗易懂、活潑有趣的方式來教授,從而幫助學員明了日后怎樣才能給中小學生上一節(jié)生動有趣的課程。在學習期間,學員們利用難得的機會向這些有著豐富教學經(jīng)驗的老師們求教,如饑似渴,忘我學習。另外,學院還組織他們觀看高水平的音樂演出,聆聽楊蔭瀏、吳伯超等音樂家們的演講。短暫的學習,使學員們受益匪淺,從中學到了平時難以學到的知識,增長了見識,提高了教學水平。
國立音樂院的音樂演出活動非常頻繁,有宣傳抗戰(zhàn)的社會公益性的音樂會,有作曲專業(yè)學生的作品音樂會,還有學校每個學期都要舉行的教師音樂會和學生音樂會等。如1941年6月國立音樂院舉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音樂會。第一次是學生音樂會,共演出20余個節(jié)目。其中,有8首合唱歌曲,7首獨唱歌曲,4首鋼琴獨奏曲,2首小提琴獨奏曲,2首民樂合奏曲,2首二胡獨奏曲和1首長笛獨奏曲。演出的人員有莫桂新、杜枝、張權、許銘、許新民等人,演出的曲目既有古典名家的作品還有當時音樂家創(chuàng)作的作品。第二次是教師音樂會,除演出獨唱和各種樂器的獨奏外,還表演了當時較少演出的室內樂。另外,國立音樂院在我國音樂史上還開創(chuàng)了多個第一,如第一次交響音樂會和第一次民歌演唱會都在此舉辦。通過這樣的演出,展現(xiàn)了師生的專業(yè)音樂水平,為師生提供了展示藝術才華,增加相互了解以及交流和學習的機會,積累了豐富的舞臺經(jīng)驗,并使廣大觀眾欣賞到了高水平的音樂演出。
五、音樂創(chuàng)作及科學研究
國立音樂院的教師除重視教學以外,在音樂創(chuàng)作及科學研究等方面也取得十分突出的成績。他們在《樂風》、《新音樂》、《青年音樂》等當時有一定影響的音樂雜志上發(fā)表了許多音樂作品和學術論文。作品方面,有劉雪廠作詞、應尚能作曲的合唱曲《赴戰(zhàn)》,葉懷德的合唱曲《國旗歌》 ,《我愿》,李抱忱的歌曲《農(nóng)歌》,以及劉雪廠的口琴曲《青年中國進行曲》等。這些音樂作品與中國的抗戰(zhàn)緊密結合,富有強烈的時代性。學術論文方面,關于音樂教育教學的文章,有應尚能的《聲樂的教與學》,王宗虞的《改進師范學校音樂課程的我見》和《中等學校音樂師資的供求問題》,張洪島的《兒童歌唱法》和《論唱名法》,劉雪廠的《歌曲習作修改》等。介紹音樂常識的文章,有應尚能的《合唱與合奏》,葉懷德的《笛》,及《紀念蕭友梅》、《紀念黃自》等紀念性的文章。其他音樂方面的理論文章,有應尚能的《提倡國樂》和《抗戰(zhàn)時期的樂器問題》,李抱忱的《歌詠指揮的應用》,曹安和的《琵琶柱位定法》 ,《音階的科學》等。這些學術文章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對增長人們的音樂知識,提升音樂教師的教學水平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六、結語
重慶國立音樂院在物質十分匾乏的情況下,擔負起了培養(yǎng)優(yōu)秀音樂人才的重任,為我國高等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開啟西部地區(qū)的專業(yè)音樂教育,初步改變了西部地區(qū)高等音樂教育落后的局面。在重慶國立音樂院建立之前,我國高等音樂教育已初具規(guī)模,專業(yè)音樂院校和音樂系的數(shù)量不斷增加,但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多集中在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的東部地區(qū),西部地區(qū)的高等音樂教育近乎空白。重慶國立音樂院建立后,吸引了來自上海、北京等地優(yōu)秀的音樂教師來到這里,加入到教師隊伍中。他們將自己努力學習到的音樂知識無私的傳授給了學生們,培養(yǎng)和造就了大量的音樂骨干。(2)具有先進的音樂教育理念和教育體系。戰(zhàn)前的上海國立音專是代表我國最高水平的專業(yè)音樂高等學府,經(jīng)歷十年的發(fā)展,其辦學經(jīng)驗和辦學方式已趨于成熟和完善?箲(zhàn)時期,國立音樂院沿襲其模式,將寶貴的經(jīng)驗繼承下來,不因戰(zhàn)爭的原因而縮短學習時間,減少學習科目,從而使其在辦學之初就站在較高的起點上。(3)注重藝術實踐,參與抗戰(zhàn)宣傳,推動音樂文化的傳播。高等音樂教育在中國剛剛起步時,各地的音樂院系就十分重視音樂實踐活動,各種形式的音樂演出非;钴S。重慶音樂院建立后,更加注重音樂實踐,專門成立了實驗管弦樂團和歌詠團。通過演出,不僅傳播了西洋和民族的音樂文化,也使師生們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里親身參與到了抗敵的斗爭中,從而體會到了作為中華民族一員投身抗戰(zhàn)的光榮。通過演出展示了師生們的藝術才華,增長了見識,培養(yǎng)了一定的組織能力。同時,也讓他們體會到成為未來音樂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傊谌窨箲(zhàn)的大環(huán)境下,重慶國立音樂院的建立不僅為中華民族的抗戰(zhàn)做出了貢獻,也為中國高等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尊定了基礎。
【淺談抗戰(zhàn)時期的重慶國立音樂院的發(fā)展和影響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歐洲文藝復興對音樂發(fā)展的影響03-25
淺談中國民族音樂發(fā)展及發(fā)展新方向論文07-04
音樂對人生的影響論文01-11
淺談音樂教育的論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