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高校學生參加社會工作對心理情緒的影響及建議
[論文摘要]在高校,“社會工作”越來越成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的重要途徑。隨著社工地位的日益提高,很多同學開始質疑社工本身的價值或意義。研究高校學生參加社會工作對其心理情緒的影響狀況,有助于消除大學生社會工作中的不良心理影響,增強大學生社會工作的實效性。
[論文關鍵詞]高!W生社會工作 心理情緒
一、引言
當前,越來越多的高校學生在校期間走上社會,工作崗位、參與社會工作鍛煉。人們普遍認為,學生在大學期間綜合能力是否提升,取決于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態(tài)度和積極程度,取決于他們對社會活動的理解、支持和實踐。因為“社會活動對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提高管理水平和交往能力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積極探索加強大學生社會工作鍛煉的方式”也就成為了“當前高校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然而,隨著社工地位的日益凸現(xiàn),很多陷入社工怪圈的同學開始質疑社工本身的價值或者做社會工作的意義,抱怨聲此起彼伏。就此,本文針對TH大學本科四個年級、文理工所有院系的學生展開抽樣調查,試圖總結歸納出該校學生參加社會工作對其心理情緒的影響。并以TH大學為鑒,為高校大學生參加社會工作與調整心理情緒之間的關系提供基礎研究參考,并在客觀分析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建議。
二、文獻綜述
1.關于學生社會工作。“社會工作”作為一種
應用實踐活動,在已有的學術研究中并沒有嚴格的
定義。一種較為寬泛的概念認為,社會工作通常是
指“人們在本職工作之外所做的不取報酬的工作,‘包括當學生干部、社會志愿者等工作”。換言之,社會工作是“以利他主義為指導,以科學的知識為基礎,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的助人服務活動”。它的本質是助人活動,特征是提供服務,是社會工作者與受助者的互動活動。
而高校學生社會工作是指“大學生在各類學生組織中所承擔的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務性的活動,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一條有效途徑”,具有組織文化的育人作用、榜樣人物的示范作用、工作實踐的鍛煉作用和理論修養(yǎng)培育作用等四項功能。。根據(jù)CNKI按照“學生社會工作”主題進行搜索,只有10篇相關論文,而這10篇論文基本在論述社會工作的功能和建設,對學生產(chǎn)生的多元的心理情緒影響沒有涉及,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2.關于心理情緒。心理情緒是一種對內心狀態(tài)的描述,范圍涵蓋廣泛,在不同的場景下所指也不同。例如,包括厭煩情緒、保守、失衡、抵觸、焦慮等等。。在本文中,主要指受訪大學生心理情緒的焦慮、對生活狀態(tài)的滿意度、對工作的熱愛、抱怨、緩解壓力幾個方面。針對高校教育和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研究并不匱乏,但是就“學生社會工作”的具體、有針對性的研究還不充分。
三、研究設計
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該校本科生參加社會工作的現(xiàn)狀及其對學生心理情緒的影響。這項調查以TH大學全校本科生為抽樣框,隨機發(fā)放151份問卷,回收的實際有效問卷142份,調查成功率為94%。其中,女性受訪者46人,男性受訪者96人,各占調查對象總數(shù)的32.4%和67.6%,接受調查的男女比例基本符合TH大學實際男女生比例。學科分配比例參考TH大學文、理、工科學生總人數(shù)比例,分布結果為28:13:101。
四、結果分析
(一)大學本科生參加社會工作現(xiàn)狀
在TH大學,多數(shù)學生參加過社會工作,且工作量大。在接受調查的142名學生中,47.2%參加社會工作,幾乎占總數(shù)的一半。同時,“身兼數(shù)職”是該校學生參與社會工作過程中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有7.7%的學生同時兼任3—5份社會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有近1/3的學生每周要出席2—3次工作會議。
由于工作性質的靈活度與任務的緊迫性不同,工作能力的差別影響下工作效率的不同,工作興趣的不等導致自愿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不同,造成了學生處理社會工作時間的不等。56.7%的學生每天用來處理社會工作的時間普遍在0.5—1個小時。另外各有25.4%和14.9%的學生每天處理1—2小時或2—3個小時的社會工作。按每周計算,大多數(shù)學生至少投入7小時左右處理社會工作。
(二)參加社會工作對心理情緒的影響
1.參加社會工作對產(chǎn)生焦慮情緒的影響。壓力既可以是負面心理情緒的直接反應,也可以是引起負面心理情緒的原因。對感受壓力大小或感到壓力很大的頻率的調查,既可以反映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亦可以借以分析引起心理情緒異常的原因。調查表明,共有34%的受訪者對“我很少感到壓力很大”表示“完全不同意”或“基本不同意”。在表示同意“經(jīng)常出現(xiàn)焦慮情緒”的答案中,參加社會工作的學生比例明顯高于不參加社會工作的學生,在表示“不經(jīng)常出現(xiàn)焦慮情緒”情況下則正好相反。這都充分說明,參加社會工作的學生更容易經(jīng)常出現(xiàn)焦慮情緒。
2.對社工熱愛程度與抱怨情緒之間的關系。參加社工的不同動機,會間接導致學生做社會工作時的心理情緒的不同。對參加社會工作的67名調查對象進行頻數(shù)分布表分析,結果顯示40.3%的參加社工的學生都不確定自己是否發(fā)自內心地熱愛社會工作,所占比例最高;而對“發(fā)自內心熱愛社工”回答“基本不同意”與“完全不同意”的總人數(shù)所占比例為35.8%,比回答“同意”的比例高11.9%。同時,完全出自熱愛而做社會工作的僅占4.5%,而“完全不同意”的學生卻占到了10.4%,多于發(fā)自內心熱愛社工的學生人數(shù)的2倍。這表明,在參加社會工作的TH本科生中,不了解自己是否熱愛社會工作的學生最多,且整體上更加趨向于不熱愛。
五、結論與建議
首先,高達47.2%的社會工作參加率可以說明,TH大學本科生具有較高的參加社會工作的熱情。但參加社會工作的確實給心理情緒造成了負面影響,且并不能證明因為參加社會工作得到鍛煉而進行自我心理調節(jié)的能力就越強。因此,對高校學生參加社會工作的狀況應給予充分的關注,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大學生妥善處理社會工作,尤其是要學會對自身心理情緒的調節(jié),避免產(chǎn)生負面影響。
其次,本次調查關注了社會工作份數(shù)、每周參加社會工作會議次數(shù)和每天處理社會工作時間三個角度,看出承擔的社會工作份數(shù)越多,每天用來處理社會工作的時間就越長。因此,建議參加社會工作的學生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對社會工作作出必要的選擇,避免沖擊正常的學業(yè)和生活。
最后,對于參加社會工作的學生來說,發(fā)自內心地熱愛社會工作也會對心理情緒產(chǎn)生積極影響。換言之,越是發(fā)自內心地熱愛社會工作的學生,越不經(jīng)常抱怨社會工作占用了自己的學習時間。因此,建議高校學生在進行社會工作選擇時,不要盲目、功利,同時注重興趣的培養(yǎng)。而對于高校教育管理者來說,在加強學生社會工作的具體措施方面,應當加強宣傳和引導。既要營造參加社會工作的良好氛圍,調動廣大學生參加社會工作的積極性;又要全面宣傳社會工作的體系和內容,引導學生根據(jù)自身特點和興趣選擇合適的社會工作崗位”,并幫助學生做好社會工作的規(guī)劃,處理好學習生活與社會工作的關系,增強社會工作的實際效益。
上一頁 [1] [2]
【高校學生參加社會工作對心理情緒的影響及建議】相關文章:
試析心理訓練對排球運動的影響及作用05-08
淺析高校學生公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論文05-17
淺析人體心理健康對生理健康的影響10-28
美術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作用與影響04-26
淺談語文教學心理學在說話教學中的影響08-22
高職生學習心理問題的分析與建議的論文06-17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思考與建議08-30
議高校學生會發(fā)展研究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