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伏天的食俗文化
三伏天是一年內最熱的季節(jié),因此人們格外注重飲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一篇“三伏天的食俗文化”,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伏天的食俗文化
俗言道:“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泵糠耆,古人一方面以清涼飲料避暑,另一方面又舉行相應的風俗活動,如“飲酒避惡”等。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三伏食俗文化。
據(jù)文獻記載,把伏日作為節(jié)日約始于秦朝,當時稱“伏臘節(jié)”,是一種慶祝夏糧豐收的農慶活動。大約到漢代,伏日與食俗才聯(lián)系在一起。東漢衛(wèi)宏所撰《漢舊儀》中的“漢魏伏日有酒食之會”,說的就是飲酒聚會。東漢歷史學家班固編撰的《漢書》中也記載說:“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卑蠢,三伏天吃肉羊不合時理,可農家為何要在伏臘日“烹羊斗酒”呢?這一方面是羊肉有大補身體的作用,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農人把“伏臘”作為節(jié)慶看待,所以要像過年一樣“烹羊炮羔”而慶賀一番。
漢代除了民間這樣做,宮廷也同樣有伏日賜肉的宮俗!稘h書》中的《東方朔傳》就記載有這樣一則故事:說是有一年的三伏天,漢武帝賜肉與眾人。眾人到了,可奉詔主肉的官員卻遲遲不到。等了好久后,東方朔就拔出劍來,自己上前割了一塊肉,對大家說:“三伏天肉容易壞,大家快割了拿回去吧!”說完,自己捧著肉回家去了。主肉的官員得知后,便上奏了武帝。第二天早朝時,漢武帝問東方朔:“昨天賜肉,你為什么不等奉詔主肉的官員到來,就擅自割肉回家呢?”東方朔脫下官帽,謝罪說:“臣罪該萬死!蔽涞壅f:“那你就先說說自己的罪過吧!”東方朔拜了拜,站起來,說:“東方朔啊東方朔啊,你受賜不受詔,為何如此無禮?你拔劍去割肉,為何如此魯莽?你只割了一小塊,為何如此廉儉?你拿著肉回家獻給妻兒,為何又如此仁愛?”漢武帝聽了笑起來,說:“我要你批評自己,你卻表揚起來了!”隨后,又給了他些賞賜,讓他回家交給妻子。
三伏天是一年內最熱的季節(jié),“吃涼冰”可以說是最佳的消暑食物了。我國早在西周就有伏日掘井藏冰的做法。約到晉十六國,出現(xiàn)伏日賜冰的宮俗。東晉時期的陸翙在所撰的《鄴中記》記載說,在彭德府臨漳縣有銅雀、金虎、冰井等三座井臺,十六國君王石季龍曾于“井臺藏冰,三伏之月冰賜大臣”。從此這種宮俗開始流傳。時至唐代,三伏吃冰花色品種增多,如長安就有“冰盤”“冰瓜”等,豪富們甚至會舉行“冰宴”。 五代王仁裕所撰《天寶遺事》中記述:“楊(貴妃)家直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成山,周圍于宴席間!彪m然是盛夏,但個個赴宴者都冷得面露寒色。宮廷內還按地位高低賜冰鎮(zhèn)食物。
宋代朝廷盛夏賜冰傳承了唐代的傳統(tǒng),但宋代宮廷賜冰的對象很有限,只有近臣和史官才有受賜的份,其他官員只是放幾天“伏假”而已。宋代呂原明在其所撰的《歲時雜記》中對此有詳細記載:“京師三伏唯史官賜冰,百司休務而已。自初伏日為始,每日賜近臣冰,人四匣,凡六次!庇仲n黃絹為囊的甜蜜一碗和冰面三瓶。近臣是皇帝身邊的大臣,與皇帝關系最為密切,受到特殊照顧不足為奇。但史官與近臣為什么有同樣的待遇呢?原來,宋代史官伏日不放假,工作性質不同,才有這樣例外的待遇。
到了清朝,宮廷三伏賜冰已普及到每一位官吏。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中記述說:“京師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門例有賜冰。屆時由工部頑給冰票,自行領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卑l(fā)冰票領冰還是歷史上頭一回,此次這種做法一直傳沿下來。清代民間的三伏涼冰也是豐富多彩。清代蘇州文士顧祿所著的《清嘉錄》就記載有江浙一帶的農人“三伏擔賣涼冰”的情景,其中冰鎮(zhèn)食品有“雜以楊梅、桃子、花紅之屬,俗呼冰楊梅、冰桃子!鼻迥┟癯跣扃婢幾摹肚灏揞愨n》則記有北京夏日用“冰果”宴客的風俗:“京師夏日宴客,訂盤既設,先進冰果。冰果者,為鮮核桃、鮮藕、鮮菱、鮮蓮子之類,雜置小冰塊于中,其涼徹齒而沁心也。其后,則繼以熱葷四盤!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朝代、各個地區(qū)風俗不盡相同。諸如北宋夏日節(jié)食是“伏日綠荷包子”,“綠荷”即荷葉,用荷葉裹包子有清暑的作用。浙江臺州三伏日,老年人有食雞粥的風俗,名為“補陽”。而在我國北方,一直流傳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伏日吃面,這一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東晉史學家孫盛所撰的《魏氏春秋》上說,何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里的“湯餅”就是熱湯面。
為什么在熱天里吃熱面?南朝梁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中作了解釋:“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在我國古時,人們視五月為“惡月”,六月也沾有“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當然,這是一種迷信說法。用新小麥磨成面粉煮湯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糧營養(yǎng)豐富,發(fā)汗可以驅病,六月食湯餅是有科學道理的。伏天除了喝熱湯面,還可以吃過水面。將煮好的面條用涼水過出,拌上蒜泥,澆上鹵子,配上黃瓜絲等“面碼”,不僅刺激食欲,而且“敗心火”。伏天還可以吃“炒面”,即用鍋將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醫(yī)學家蘇恭說,炒面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至于說“頭伏吃餃子”則是傳統(tǒng)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被百姓認為是開胃解饞的最好吃食,所以增加食欲最好的辦法就是吃餃子了。又因為餃子狀似元寶,所以順道也求了財,一舉兩得了。
總之,我國三伏食俗的由來與西周伏日吃冰、秦漢代作“伏臘節(jié)”等有關,最初是一種慶農活動,后不斷演變和豐富。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xiàn)出了我國食俗文化的豐富多彩。
三伏天的飲食習俗
北京: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
在北京有著“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边@種說法,其實仔細體會這句話,會發(fā)現(xiàn)這種飲食說法并沒有任何錯誤。因為三伏天氣溫度很高,人往往會大量流汗,使得身體內的蛋白質、氨基酸等物質大量流失。
而餃子、面條、烙餅之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可以有效補充因為汗液而流失的營養(yǎng)物質。因此這種飲食方式在三伏是很好的。
上海:頭伏餛飩二伏茶
上海人總是會說頭伏餛飩,二伏茶,因為三伏天氣溫很高,很容易影響人的食欲,而用一些醬料涼拌煮熟的餛飩是很開胃的方式?梢院芎玫恼駣^食欲,避免三伏天食欲不振導致身體受損的情況出現(xiàn)。
而喝茶就很好理解了,在三伏天人會大量的流汗,導致體內水分迅速消失,而通過喝茶,能夠幫助我們迅速補充身體內部的水分,并且喝茶還有利于排尿,可以將身體之中的暑氣、暑熱、暑濕通過尿液排出。
長沙:頭伏狗二伏雞三伏吃甲魚
“伏狗”“伏雞”是長沙人在三伏天最常吃的食物,因為這兩種動物的肉能夠補虛助陽,溫里散寒。對于陽氣虛而畏懼寒冷的人來說,可以起到很好的溫補作用,特別符合冬病夏治的理念。
此外,甲魚有著滋陰清熱、健脾開胃的功效,在三伏天食用尤為適宜,當然了,有肝病或者腸胃疾病的朋友,最好不要吃甲魚,防止身體遭受損傷哦。
南昌:起伏吃只雞
南昌有著在三伏天吃雞的說法,并且這種吃法還有一定的規(guī)矩,如到了三伏,很多南昌人會將雞做好,讓后將門窗關閉,接著穿上長袖衣物,將鞋襪穿著整齊,褲腳則用身子扎緊,也不開空調或者風扇,只是倒上一杯小酒,然后慢慢食用吃的自己大汗淋漓才可以。
因為許多南昌的老人認為,這樣做能夠將身體內部的濕氣、寒氣排出,讓自己一整年都不生病。
徐州:伏羊一碗湯不用開藥方
在徐州等地區(qū)人們認為羊經過春冬季節(jié)養(yǎng)殖后,真是膘肥肉嫩的時候,此時用羊肉燉出的湯味道醇厚,膻味很小,并且可以幫助人們發(fā)汗,排出身體內部的積熱,減少這些熱氣暑氣可能導致的疾病。
三伏天清熱去火養(yǎng)胃的食物
第一菜:黃瓜
推薦理由:夏季對人體最重要的影響是暑濕,暑濕侵入人體后會導致毛孔張開,過多出汗,造成氣虛,還會引起脾胃功能失調、消化不良。適當攝入涼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黃瓜就是涼性蔬菜中的代表,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鉀低鈉的特點,適合夏天人們大量出汗后補充水分及流失的無機鹽。
第一鮮:鯉魚
推薦理由:夏季氣候溫熱潮濕,適當喝些鯉魚湯,有助于祛濕開胃、利水消腫。而從營養(yǎng)學角度來說,鯉魚富含優(yōu)質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極易被消化吸收,包括兒童、孕婦、老人在內的各類人群都適合吃。
第一菌:木耳
推薦理由:木耳味甘、性平,歸胃、大腸經;具有益氣、潤肺、補腦、輕身、涼血等功效;木耳有“血管清道夫”之稱,夏天多吃點黑木耳,一方面有利于排毒通便,另一方面有涼血、增加食欲之效。
第一肉:鴨肉
推薦理由:四季之中,鴨肉特別適合夏季食用,俗話說得好:“防苦夏多吃鴨!兵喨飧缓梭w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質等養(yǎng)料,而且能防治疾病。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欲不振、發(fā)熱、大便干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三伏天的食俗文化】相關文章:
重陽節(jié)的食俗介紹01-15
春節(jié)的食俗02-02
中秋節(jié)的起源及食俗講解03-15
八國年夜食俗比拼12-12
七夕節(jié)的食俗介紹03-19
春節(jié)的食俗有哪些03-13
節(jié)氣食俗:冬至吃餃子還是湯圓?03-29
清明節(jié)各地食俗一覽04-03
茶藝、茶道、茶俗與茶文化03-13
三月三湘陰人食俗簡介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