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社會與變動的刑法理論研究
"風險社會"并不一定是社會的真實狀態(tài),而是文化或治理的產物,不應將"風險社會"當作刑法必須做出反應的社會真實背景;刑法不應當盲目增加抽象危險犯,更不能設立過失危險犯;即使當今社會存在大量風險,需要以刑法規(guī)制,也是因為風險是對法益侵害的危險性,刑法規(guī)制的目的依然是為了保護法益,在"風險社會"更應當堅持結果無價值論;在刑事責任之根據問題上,既不能采取嚴格責任,也不能主張責任的客觀化,而應當恪守責任主義。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法益論的流變,是風險社會給刑法理論帶來的一種影響。在對風險社會與刑法理論之間的關系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本篇文章主要從風險社會理論的相關含義入手,對法益論的流變問題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風險社會;變動;刑法理論
在我國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環(huán)境污染問題、產品責任事故及暴力犯罪時間段產生,讓風險刑法問題成為了法律界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國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全球性風險社會的出現(xiàn),讓風險刑法理論問題成為了學者爭論的重要問題。在對法律發(fā)展問題的探究過程中,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在刑事法學研究中的應用,讓法律研究領域對現(xiàn)實社會現(xiàn)象的復雜性有了一定的關注。因此,我們需要對風險社會與刑法理論之間的關系問題進行探究。
一、風險社會理論的相關含義
從風險社會與刑法理論之間的關系來看,安全問題是二者之間的重要聯(lián)系紐帶。在對二者之間的關系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我們首先需要對風險社會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解。在學術界領域,風險社會是一種相對模糊的學術概念。在傳統(tǒng)的農業(yè)社會,自然災害及自然災害所引發(fā)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是社會風險的主要表現(xiàn)[1]。在工業(yè)文明影響下的現(xiàn)在社會,工業(yè)文明給社會發(fā)展帶來的負面影響,是現(xiàn)代社會社會風險的實質。德國社會理論家烏爾里希•貝克的《風險社會》一書中所援引的“人為制造的不確定”的概念,讓這一概念成為了風險社會的一個重要形成原因,但是由于書中對社會結構、性別身份、婚姻親子關系等問題進行了過多的論述,這就讓一些學者對貝克書中所提到的系統(tǒng)性問題產生了懷疑,從貝克所謂的.系統(tǒng)性來看,工業(yè)革命以后的社會發(fā)展情況來看,在工業(yè)文明的發(fā)展過程中衍生的一些需要利用政治手段解決的長期性問題和系統(tǒng)性問題,也可以被看做是風險社會中的社會風險的表現(xiàn)。但是在社會的實際發(fā)展過程中,風險形成原因的全球化,也可以被看做是風險全球化的一種表現(xiàn)。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問題、暴力犯罪事件等因素都可以被看作是風險社會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表現(xiàn)。
二、法益論的流變問題
對風險社會相關理論的片面解讀,除了會讓學者對風險概念產生一定偏見以外,也會對風險社會與刑法體系之間的連接點做出誤判。在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的過程中,法益論的流變問題,是本文所要探討的一個主要問題。
(一)法益
刑法理論的產生與發(fā)展,對國家經濟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2]。從人們的日常生活來看,刑法對社會風險的應對能力,是我們在對刑法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問題。在探究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法益論就成為了我們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在法學領域,法益主要指的是一些受到了法律保護的利益關系。它可以被看作是法律意志的一種表現(xiàn)。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法律,刑法是在憲法法律思想的基礎上制定出來的分支法律,憲法對法益問題的影響,讓法益問題成為了影響刑法本質問題的一項重要因素。例如中國刑法與美國刑法之間的差別,可以被看作是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刑法之間的差別,而二者之間的差別也是在不同法益的作用下產生的。
(二)法益論的流變
從我國法律問題的發(fā)展現(xiàn)狀來看,法益概念的模糊化,已經成為了我國法律體系在發(fā)展過程中產生的主要問題。利益與相關主題概念之間的分化,對這一問題的產生起到了促進作用。這一問題的出現(xiàn),表明對法益的物質化限制的突破,已經成為了刑法體系在風險環(huán)境下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新特點。除此以外,法益概念的擴張,也可以被看做是法益論在發(fā)展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新特點。法益概念的模糊化,是其自身內涵擴大的結果。法益的物質化顯現(xiàn),也預期自身內涵的擴大有著一定的關聯(lián)。在精神領域的變更也是法益概念擴張的表現(xiàn)。在風險社會不斷發(fā)展變動的過程中,人類后代的權益問題,甚至也被納入到了法益范圍之中。從這一問題的給刑事犯罪問題帶來的影響來看。刑事案件的原因責任問題,已經成為了刑偵領域所面對的一個新問題。在刑事立法中,對憲法所規(guī)定的基本權利的再認識,和對刑法內部保障機制的完善,已經成為了促進我國法律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措施[3]。
三、結論
理論創(chuàng)新,是對刑法的時效性進行保障的重要方式。風險社會的產生,對傳統(tǒng)的古典刑法理論帶來了巨大的突破。實事求是的原則,是對刑法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則。我們只有從風險社會的實際特征入手,對刑法理論進行調整,才能讓這以法律更好地滿足社會實際。
[參考文獻]
[1]勞東燕.風險社會與變動中的刑法理論[J].中外法學,2014,01:70-102.
[2]吳方青.風險社會與變動中的刑法理論[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06:61-63.
[3]孫道萃.風險社會視域下的風險刑法理論辨析[J].中山大學法律評論,2012,01:293-312.
【風險社會與變動的刑法理論研究】相關文章: